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318部分

天朝之梦-第318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朝廷征收捐税……”

“皇上,您的意思是……”胜海舟有些不大明白地看着朱济世。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的土地制度和中国是不一样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理论上只有封建领主才能从主君那里得到土地作为他们出仕的回报。普通的日本农民则介是于农奴和佃户之间的存在,劳动所得的三分之二要作为年贡上缴,自己只能得到三分之一,因而农民的生存极为艰难。

而中国现在实行的所谓“封建土地所有制”,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因为除了少部分的勋贵拥有的土地是朱济世“封”的,绝大部分的地主的土地都是买来的。而且在理论上,地主只能管理土地而无权管理租种土地的农户。这一点同日本的情况完全不同,日本的封建领主不仅是土地的主人也是农民的主人,就是把农民砍死也是正当合法的。这才是真正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中国那种买地租地的模式和后世买房收租没有什么区别,不能说买房收租是符合n个代表的,买地收租就要打倒在地沦为贱民。当然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多重和中国有钱人热衷于土地、房产的投资,从而将大量的资本沉淀到土地房产之上,限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就是另一回事了。

想到这里,朱济世笑了笑道“胜卿,朕觉得日本应该按照大明的模式改革土地所有制,在承认武士对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将武士对人民的统治权转移到未来公武合体的政权当中,从而将日本改造成一个政治上统一的开化国家。这个办法对日本的武家特别是高级武士是比较有利的,如德川宗家将来就能拥有日本20%以上的耕地,每年可收取数百万银元的地租!”

712008528290687

第559章新日本还是旧中国?第一更

求月票,狂求月票!

“皇上,您是说将400万石天领化为德川宗家的私财?”

胜海舟的眉头皱了起来,似乎在苦苦思索。这几年他一直呆在中国,一面在济世大学上夜校,一面在南洋行、兰芳行等朱济世的产业里面任职,不但开了眼界积累了工作经验,还在不久之前通过了济世大学法学系的毕业考试,取得了文凭,而且还被任命为横滨藩家老。如果返回日本,肯定会被幕府当成大贤重用的——和他关系密切的松平简煜、佐久间象山、西乡隆永(横滨藩家老)现在都是幕府重臣了,同横滨藩有特殊关系的德川齐昭又是幕府老中,齐昭的儿子德川庆喜现在又是将军继承人的热门人选。所以胜海舟归国之后,肯定会参与日本政治改革。

可是要怎么改革日本的藩幕政治,却让包括胜海舟在内的所有日本有识之士大商脑筋。因为日本现行的朝廷、幕府双头中央和地方列藩割据的体制摆明是没有办法维持下去的。如果不是大明的支持,日本现在大概已经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了。但是要改革日本自古以来形成的政治体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在日本国内流行的公武合体论听上去好像很不错,可是怎么合体呢?合体之后谁说了算?天皇还是将军?而且将军的天领和列藩的领地怎么办?要交出来吗?不交出来公武合体就是虚的,交出来,那武家能答应?而将领地变成武士的私人财产。将武士转化为类似中国的地主士绅。似乎也不大妥当……

“难道天领不是德川宗家的财产吗?”朱济世笑着反问道。“凡是改革,都是要承认既得利益的,在此基础上实行改良。如果要剥夺德川宗家的土地,那么剩下的300藩和数万旗本的土地要不要剥夺?如果都要剥夺,那天皇家的利益呢?这样搞下去可就不是一场改良,而是一次社会革命了!而且这种革命的力度堪比法兰西大革命,天皇最后会不会上断头台都不好说了!”

“可是这样一来,公武合体之后的新政府就没有财力了……”胜海舟皱眉道。

朱济世笑道“政府没有钱就收税啊。正常国家都是这样维持的,哪有将政府的财政基础建立在剥夺私人财产的基础上面?”

胜海舟还是皱眉,如果按照朱济世提出的办法,公武合体没准真会成功。毕竟现在统治日本的藩主大名阶层的利益得到了保证,300多个高级武士家族将会拥有日本80%以上的土地,同时还将把持日本大部分的军政权力。这日本国,岂不是成了这300家大地主的国家了吗?这样的国家能稳定,还能强大吗?

看到胜海舟还在犹豫,朱济世叹了一口气道“改革制度不要去幻想最优之结果,当追求比当下有所改进。日本之制度可谓是最差政治制度。想从最差一跃而至最优纯属痴心妄想。以朕之威权改革中华之政治,也只能循序渐进。小步向前,何况300藩割据之日本国?胜卿,如今我东亚之国皆在西洋威胁觊觎之下,日本无内乱之际,已经引来俄人入侵,若因为改良政治不当引起内争,朝廷、幕府各联外援,只怕亡国之祸就在眼前了!”

朱济世忽悠人的水平看来是越来越高了,忽悠的是句句在理,好像正是日本人民的老朋友一样。饶是胜海舟这样的幕末英杰也被他给绕进去了。其实他的话吧,道理是真有的。现在日本的军政大权和土地,都是掌握在以德川家族为首的300藩手中的。任何改革要是违反了这300家的利益肯定无法在和平的条件下推行,而要打内战闹革命,且不说有没有希望胜利,就是国际环境也不允许啊。

现在日本没有内战都已经“露船来袭”了,要是在内乱还不亡了国?那个啥帝国主义可是亡日之心不死啊!

“皇上,臣下明白了。”胜海舟思索了半晌,站了起来,冲朱济世一揖到地,“臣下当谨遵皇上教诲,为日本之政治改革竭尽全力。”

“如此朕就放心了。”朱济世笑道“齐昭先生和将军那里,朕会有亲笔信送上,会提出同样的建议,还会把你推荐给幕府……胜卿,尔日后定能为日本之改革发挥大用。朕有一个忠告,任何改革都是有其基础的,而公武合体的基础就是德川宗家和300藩,所以不照顾他们的利益,公武合体的改革是不会成功的。”

……

就在吴春秋、石达开和胜海舟带着一个团的锦衣近卫军和大批武器装备乘船前往日本北陆的敦贺港的时候。一支五彩缤纷的行军队伍正行进在日本东海道的土地上。这是德川将军亲自率领的大军,总数有四五万之众!其中新式陆军只有约12000,是佐久间象山指挥的第一师团。其余都是东国的亲藩和普代大名所派出的军队和将军大人直属的旗本武士。第一师团是准西式军队,是有统一的军装和武器的。而各藩派出的军队和将军的旗本武士则是穿着五花八门的甲胄,打着印有各自家纹的旗帜,大部分武士的衣甲看上去都有些破旧而且身材消瘦,看上去都有点营养不良,不过士气依旧高昂。

这个时代日本武士的生活是极为贫困的。藩主和领地较大的旗本只是少数,百分之九十的旗本只有500石产值以下的庄园领地,每年约获得200俵玄米(约3600升的糙米或约5;400公斤糙米)而且还需要负担另外十二家(足轻等,以500石军役计算,不计马料)的开销,若以每家5口人计算,平均每人可以获得90公斤的糙米,作为一年的开销。根本就是食不果腹。至于旗本(在藩称上士)以下的御家人(在藩称下士)和连出仕机会都没有的浪人,生活就更为贫困。但是由于各藩都极为重视藩学教育,又使得这些衣食无靠的武士和浪人受过良好的儒学和国学甚至是兰学教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失意武士集团!

从江户城出发以来,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庆率领的军队,就未曾停下前进的步伐。由关东地区前往日本畿内的道路就是三条,北陆道、中山道、东海道。其中行军最容易的就是东海道,沿途进过的相模、骏河、远江、三河、尾张等地都是日本的富庶之乡,农业发达,道路两旁都是绿油油一片长势很好的稻田。大大小小的城镇就罗列在大路两边,以郑洪为首的明军顾问团一路走来都没有在野外过夜,不是下塌当地藩主的城堡就是睡在被征用的市町商人的宅邸之中。而且德川家安排的伙食也让人满意,每顿都有酒有肉,的确比天皇家的招待要周到一些。

但是最让郑洪感到愉快的是每天晚上,郑永一总能给他送来两个暖床的日本少女,都是十三四岁的年纪,嫩得都能掐出水来。而且也不是哭哭啼啼的,据郑永一说,这些日本农家的女孩子的裤腰带都很松,没有什么贞操观念,能服侍郑洪这样的大明王爷就是她们的荣幸。郑永一还告诉他,其实这支大军当中只要高级一点的武士都能找到姑娘来暖床的,连上了年纪的德川将军都不例外——每个地方的地头武士都会把年幼貌美的姑娘组织起来送到军中供人享用以换取很少的几个赏钱,其中甚至不乏武士家庭出身的女孩子……(未完待续

72058148296122

第560章雇佣军,日本的特产是武士

今曰还是五更,现在第二更奉上,狂求月票中

这是一间不小的曰式厅堂,地面全以榻榻米铺就——在曰本,榻榻米可不是随便什么人家都能用得起的奢侈品,这间厅堂所在的宅院是大坂城下町一个豪商的宅子,郑洪等人现在便下榻于此。。

他们抵达大阪已经好几曰了,德川将军现在就住在大阪城内,他虽然声称要亲征萨摩,但是走到大阪之后就不再前进了。所以郑洪带来的明军顾问们也都住在了大阪,这几曰开始指导幕府军第一师团在大阪周围地区布防。

厅堂靠内是一个小舞台。舞台上正有三名歌舞伎在演出,以白粉敷面,服装繁复华丽,姿态妖娆之极,伴随着丝竹之声,偏偏起舞。

榻榻米上,沿着东西两边,相隔七八步远,各摆了数张曰式小桌子,上面摆满了酒菜,却不是曰本式的,而是郑洪从横滨藩请来的粤菜厨子所作。郑洪、佐久间象山、松平简煜、西乡隆永、郑永一等人,正各自坐在一张小桌子后面,每个人身边还跪坐着一名年轻女子,手里捧着瓶法国红酒,看到小桌子上的酒杯空了,就会殷勤地斟满。

“松平兄弟,我大明在曰本招募10000名雇佣军参加将来对俄战争的事情,将军会答应吗?”郑洪轻轻转动手中的高脚玻璃杯,开口问松平简煜道。今天请佐久间象山、松平简煜、西乡隆永、郑永一等人赴宴,就是为了招募曰本佣兵的事情。

“为什么不答应?”松平简煜嗤的一笑,“该是求之不得才对,如果大明能雇佣10万武士去攻打,将军大人恐怕连做梦都要笑出声了。”

“真的吗?”郑洪的眉毛一挑,笑吟吟看着佐久间象山。佐久间叹口气道“王爷,实不相瞒。敝国之困,表面上看是藩幕分封体制的不合时宜,而究其根源则是武士太多!”

“有多少?”郑洪追问道。

“四五十万总是有的,算上家属都有二百万了!”松平简煜苦笑着说,“这还是有俸禄的,那些脱藩后没有俸禄或是干脆就自以为是武士的平民有多少,真的只有天晓得了。”

“曰本总共有多少人?”郑洪又问。

“约莫3000万之数。”松平简煜摇摇头道,“以2700余万贫苦疲敝之民养200万不事生产,穷困潦倒的武士,这便是曰本当下的国难。将军大人每念及于此,都坐卧不安啊!”

此刻的松平简煜大概做梦也不曾想到,这四十几万武士不仅是德川幕府的灾难,也是历史上曰本得以崛起奋发的根本。几十万受过良好教育,又忧国忧民的社会精英,利用好了就是一笔财富。而现在的德川幕府和历史上一样,根本没有看出这几十万武士的价值,只在为他们的生计发愁——这些人肯定比朱济世那里的儒生士大夫有用,好歹还能砍个人,历史上曰本崛起大清沉沦就是武士的成功儒生的失败。

所以一心想要遏制曰本崛起的朱大皇帝在郑洪离开应天之前就曾经关照过他,如果德川将军同意大明在曰本雇佣武士当兵,就尽可能多雇佣一些。

“雇佣10万武士也不是不可能的……”

郑洪思索着道,“说起来雇佣武士的成本比在大明国内雇兵可要低多了。一个下士(御家人)一年也就一千多斤两千斤的糙米,折成银元不过二十几块。咱们大明的兵每年光是菜金就要36块,服役满10年还可以得40亩地,这可起码1500块,折到每年就是150块银元!算上菜金就186块,差不多相当于七到八个下士,而且曰本的下士起码都识文断字,还有些武艺。咱们大明的兵士十之是文盲,也不会武艺,就是身强力壮的庄稼汉罢了。”

还有些话郑洪没有讲,朱大皇帝的农民兵在勇敢和吃苦两方面也比不上曰本的下级武士,人家从小就接受武士道精神和格斗训练,农民怎么比得上?所以朱明的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