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283部分

天朝之梦-第283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礼乐声奏响,整个天地坛顿时轰然,“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喊声震耳欲聋。天地坛四下的文武百官,各地名流,还有被应天府精心挑选来观礼的百姓,全都跪倒在地上。

身穿华美的十二纹章玄色冕服,头戴挂着十二串珠帘的冕冠,脚蹬赤舄的大明天子朱济世出现在天地坛前,踏着红地毯走向天地坛正中高立而起的四方台。同北京的天坛、地坛分开设置不同,南京的天坛、地坛是合在一起的。因为朱元璋认为天父地母(天地会?)。如果让天地坛分开,就等于让父母分居,是不好的,所以就将二坛合并,还别说这位明太祖的思维还是有点跳跃性的。

祭祀天地的礼仪也是由鸿儒院安排的,无非就是奉献六畜玉帛什么的,然后就是念一通祭词。告诉天地一个叫朱济世的小子当上了皇帝,请天地多多关照等等的。朱济世都是一一按照鸿儒院的安排,做得有板有眼。祭祀完了天地,朱济世还需要返回皇城内的社稷坛祭祀土神、谷神。然后再去拜祭太庙。拜完太庙,最后再去奉天殿接受文武百官朝贺,这才算是走完整个流程,从大明国王升级成大明皇帝了。

“皇帝已经当上了,可是天下还没有一统,而统一之后呢?”

高高坐在御座之上,望着大礼参拜的众臣,朱济世心中不确定地想道,“统一只是一个开始,之后要走的路恐怕就更艰难,更孤独了吧?”

带领文武百官参拜的左丞相左宗棠此刻也在心中暗想“统一……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之地,要么连年战祸,已经民尽财穷,要么就地处偏远,是朝廷兵锋一时难及之所在。想要彻底扫平乱世,怕是还有战上一阵子,不知道还要花费多少,朝廷的财入总是嫌少啊!还有皇上对皇后到底有什么不满?这皇后也谈不上失德吧,但愿别弄出什么宫廷变乱才好…。。”

前来观礼的英国大使罗伯特。丘吉尔,法国大使布隆布迪,则都是一样的想法“他们会和俄国人打起来吗?西伯利亚、中亚大概会变成耗尽中国和俄国国力的战场吧?这样的事情,符合英国(法国)的利益吗?”

而在千里之外的山东泰安,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的中军驻地之内。杨秀清正背着手站在一幅巨大的淮北、河南、山东三省地图之前,已经皱眉注视了半晌。地图上,徐州左近,密密麻麻的都是苗家军营头的番号,那里是苗沛霖的大本营,也是苗军驻防的重中之重。

根据情报,至少有三万大军驻守徐州府城,另外,沛县、萧县、宿县、邳县等要地都有苗家军驻兵。徐州府四下乡村的士绅也都在苗沛霖的指示下组织团勇,修建堡寨,将一个无险可守的徐州府打造成了好似铁铜一般。

“东王殿下,这苗贼对淮北地方的控制严密,特别是铜山县(徐州府治所在)内,到处都密布爪牙眼线,拜上帝会的一举一动只怕早就在其监视之下了,想要举事内应,只怕这些内应都是打狗的肉包子……”

说话的是北王韦昌辉,他刚刚被杨秀清委以攻打徐州的重任。不过苗沛霖可不是什么善茬,这家伙就是个老刺猬,远征野战是不行的,不过经营地盘守老家的功夫恐怕算得上是天下第一,整个淮北省现在是处处有堡寨,村村有团练,好像个卷起来的刺猬一样。让太平军根本找不到地方下手,想要靠里应外合拿下徐州府城,怎么看都像是做梦。

杨秀清扭头看看韦昌辉,笑了笑道“我知道徐州难打,其实我也没打算打下徐州,而那些内应本来就是肉包子,是喂给朱济世这条大野猪的肉包子!”

6171954338228879

第498章肉包子打朱

北王韦昌辉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他扭过头,和刚刚打下曲阜,将第74代衍圣公孔繁灏活捉到泰安来的曾天养对视了一眼,两人都在对方脸上看到了难以置信的神情。

韦昌辉抑制住满心的疑惑,说道“骄兵之计?”声音微颤,如果徐州城内的内应是肉包子,他韦昌辉又是什么呢?

杨秀清说道“是,是骄兵之计,不骄兵又怎么诱敌?朱济世不是傻瓜,他不会在今冬主动出击的。”

韦昌辉和曾天养都同时点点头,现在太平天国的内政搞得很不好,《天朝田亩制度》在推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阻力。即使成功实行《天朝田亩制度》的地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不高,土地抛荒严重。而在没有实行《天朝田亩制度》的地区,因为战乱和地方士绅的抵抗,同样出现了土地大量荒芜的景象。明年春季以后,太平天国辖下的地盘一定会出现饥荒,那时才是朱明北伐的最佳时机。

韦昌辉压低了声音“东王殿下,咱们即便败于徐州,朱济世也未必会成骄兵吧?”

杨秀清说道“朱济世上不上当不好说,但是咱们总是要尽全力的,现在的形势是越拖对咱们越不利。”

韦昌辉和曾天养也都叹了口气,他们这个层次的人都知道太平天国在走下坡路了。不仅仅是粮食不足,武器不精的问题,而是那进北京之前那股子不怕死、不怕苦的劲头不见了。

天京洛阳那头不说了,天王府越造越大。王娘越纳越多,前不久朱济世还送了十几个西洋女奴给洪秀全,这洪天王居然喜欢的不行,统统纳入后宫。大加宠幸,更加没时间理政了。

东王这边的情况也差不多,就是在盖房子的问题上克制一些……北京那边有紫禁城,有“三山五园”,一个比一个富丽堂皇,宛似仙境。杨秀清当然不需要再另外盖王府了,直接就住进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至于美色,杨秀清是重质不重量,不像洪秀全恨不得要把全天下的女人都弄进后宫。杨秀清要的是才貌双全的淑女,最好还是名门之女,前一阵子还专门吩咐曾天养给他找几个曲阜孔家的淑女来充后宫。

所谓上行下效,太平天国的老大老二都是这样,下面的王侯将相还有什么客气的?一个个争宅子、争女人、争财帛,忙得不亦乐乎,打仗拼命的心思反而淡薄了许多。至于太平军的基层军官和“老兄弟”。也都以为天下已得,是时候享清福坐江山了,他们之前的付出,也该有一个让人满意的回报。

杨秀清当然晓得下面的心思,他这个“上帝”可不是真的,要不给下面弟兄实实在在的好处。谁肯跟着走下去?所以,杨秀清只能给下面的人大封官爵。从广西、湘西跟从的老兄弟是人人都有官做,哪怕还在部队里面干着圣兵的差,也都有个伍长、卒长的官职。而且也不能光给官职不给财物,否则这个“穷官”当得还是没劲儿。

这太平天国不似朱明,是维护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因此没有办法用赏赐土地的办法来替代军饷,必须那出真金白银或是其他什么好东西发给下面。可是太平天国这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又跟不上数量众多的官员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结果下面的老兄弟们总是不满意,鼓不起干劲来。而上面的太平天国高层只好继续开空头支票,许诺打下江南财帛之地后,再给多少多少好处,暂时把人心稳住了。可是谁都能觉得出来,太平军战士们对天父皇上帝的信仰。正随着他们的地位越来越高,财富越来越多,而变得越来越淡薄了。要是真到了信仰完全丧失的时候,太平军能维持原来的战斗力吗?

正在烦恼忧愁的时候,东王杨秀清又开口了“北王,鲁王,天国的状况你们知道,朱济世肯定也知道……他之所以先打清妖并不是为了急着去挖努尔哈赤的坟,而是在等我们自己衰败!”

韦昌辉、曾天养心下一沉,这天国才起来几天?怎么就要衰败了呢?

杨秀清又叹了一声,伸手指指脑袋道“咱们天国兴就兴在这里,下面的人信了上帝、信了天堂,这样不怕死不怕苦而且又听话,百万人一条心,这才把清妖的锦绣江山给掀翻了。”接着他又指指心脏的位置,“天国的误则是误在这里,误在人心……人心最坏啊!《天朝田亩制度》那么好……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他顿了一顿,说道“那么好的一个制度,偏偏坏在一个私心上,本该是人人不受私,现在却人人有私心。不仅是北方的新兄弟有私心,就是从广西一路跟从过来的老兄弟的心也都变了……”

这个话算是说到根子上了,带着部队在山东苦战了大半年的曾天养是感触最深的,这人心一变,队伍就难带了,他刚想说两句附和的话,韦昌辉又先开口了“唉,东王,既然《天朝田亩制度》行不通,咱们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如也学朱济世笼络士大夫吧,再走回满清和前明的老路,去和士大夫共天下!”

还有什么事情比坐天下要紧呢?杨秀清冷笑道“我也知道须和士大夫共天下,要不我留着孔繁灏做什么?可是天下的士大夫,却没有几个想和我们太平天国共天下的,他们现在心向的是朱明,若不能打败朱明,咱们在中原便无地立足了。而要打败朱明,一定得把朱济世引到北方平原上来……本王估计,朱济世定然还会亲征,到时候咱们必须不惜一切将其斩杀在战场上!如此我太平天国即便不能一统天下,也能有半壁江山!”

他看着韦昌辉“北王,不把苗沛霖打疼,朱济世是不会出来的,朱济世现在是天子之尊,只要出来就不会甘心空手而回……所以攻打徐州须尽全力,不要怕死人,人,有的是!你死多少,我就给你补充多少!”

……

“曲阜被太平军攻占了?孔繁灏逃出来了没有?传令苗沛霖一定要查清楚,如果孔繁灏没死,要想办法营救。另外,让王云娇盯紧了漕帮和拜上帝教,但是不要打草惊蛇……”

“皇上,王贵妃已经回宫里了……”

应天府紫禁城谨身殿,朱济世朱大皇帝的话被秘书官翁同龢给打断了,这时他方才记起来,执掌锦衣卫多年的王云娇已经被罗大皇后管起来了。

“那就传令给韦绍光吧,让他多用点心思。”朱济世淡淡地道。

韦绍光就是那个领导了三元里抗英的农民,跟着郑洪闹了一场三元里起义,又打来芙蓉山之战,然后就退出军界改当特务了。因为起点比较高,一开始就是锦衣卫佥事,所以很早就是锦衣卫同知,王云娇回宫之后指挥使就给他做了,也算走了狗屎运。

不过朱济世总觉得他的搞情报的能力比王云娇还差,这个特务头子果真不是好做的。

翁同龢此时又递上来一份折子,说道“皇上,这是淮北巡抚苗沛霖递上来的折子,河南、山东方向上的太平军似乎有南下的迹象。另外,徐州城内的拜上帝教和漕帮活动又开始频繁。太平天国似乎将有大动作了。”

618718078230707

第499章谁为帝王师

朱济世接过翁同龢手中的折子细细看了一遍“看来杨秀清等不及到来年了,就要在今冬和朕分个你死我活了,可朕偏不让他如意。翁卿,拟道旨意,告诉苗沛霖持重谨守,务必拖延到来年秋天,朕将亲提大军扫北,一统天下!”

关于北伐时间的确定并不是朱济世一个人拍着脑袋说了算的,而是大明内阁府、大元帅府反复磋商研究后得出的。毕竟朱明和太平天国一战的规模必然空前,仅是朱明一方,起码就要投入十个军,加上后勤部队,北伐大军的总人数可能多至70万!

而之所以要出动如此之多的军队,倒不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兵士信了上帝,所以战力强大。其实在已经实现了近代化的明军面前,不怕死的太平军和有点怕死的清军没有什么区别,都能用压倒性的力量碾压。但是太平军是流寇,明军总参谋部里面的中国军官都花了不少时间研究李自成、张献忠这些导致前明覆亡的流寇,得出了打败他们容易,完全消灭他们困难的结论。因而才有了一次出动36万野战部队,兵分十路齐头并进的大计划。

不过如此庞大的出兵规模对后勤和军费的要求太高。另外,北方的山东、河南、直隶、山西、陕西等五省历尽战乱,肯定已经残破不堪,一旦被明军占领,少不得要拿出大笔的赈济和重建费用。所以这次北伐的准备时间也比之前的几场战争要更久,出兵时间也一推再推,根据总参谋部最新的建议。须得等到光复三年秋收过后,才能筹集到足够的粮食和军费。

罗泽南却有些担心“皇上,这杨秀清恐怕会把苗雨三打疼引咱们出兵,不如先遣一军增援徐州如何?”

朱济世斜睨了他一眼。笑道“那也要等苗沛霖疼得哇哇乱叫再派援兵,否则咱们以后还得想办法收拾淮北的人……坏了君臣恩义,可就不美了。”

罗泽南却不以为然“皇上,苗雨三是识时务的,现在朝廷的力量不是他可以抗衡的,他做个忠臣不失公侯之位。若是有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