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182部分

天朝之梦-第182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夫也有一个要求,朱济世须班师回粤。”(未完待续。)

542010317930096

第322章禁烟换班师求月票

武昌洪山宝通禅寺是受过皇封的古刹,明清两代都有皇家寺院的身份,在湖北省的地位极为尊荣,周遭还有数万亩良田的庙产,寺庙更是建造得富丽堂皇。而这样一座香火鼎盛的寺院,自然逃脱不了太平天国那帮宗教狂的蹂躏。寺庙内的和尚都被掳去当长毛了,佛像、菩萨像也全被砸烂——他们基督教是反对偶像崇拜的嘛。还好,房子总算给朱济世留了下来,现在成了朱济世的行宫。从宝通禅寺的临济塔上往四下望去,曾经繁华热闹的武昌周围,成了荒芜人烟的所在,现在已经是春播的时节,却看不到一个农夫在田地中劳作,只看见疯涨的野草。

罗泽南官服严整地走了过来,望着四下荒凉的土地,叹口气道“王上,这太平天国对地方上的荼毒也太厉害了,仅是武昌和荆门州两地,无主荒地就超过了350万亩!用十室九空来形容都不为过啊!”

十室九空当然没有那么严重了。不过武昌府的地主士绅之家倒是十之八九遭了难。原因也很简单,太平军打来之前,他们全都避入武昌城内,于是就被太平军掳掠去了。倒是寻常小农之家被裹挟的还少一些。

朱济世听到350万亩这个数字,叹了一声道“湖广足,天下余……这武昌府的地,大概是全天下头一等的沃土吧?”

“江南、湖广、巴蜀,这地都是顶顶肥沃的。”罗泽南皱眉道,“如今荆州的100万亩旗地还有佃户耕种,武昌、荆门的350万亩地却大半荒芜,真是太可惜了。不如招募平民来耕种,免得误了农事。”

“农事倒不急于一时,倒是两湖的土地须得点验清楚,以防奸人隐瞒和冒名侵占……这些土地都是要用来犒赏将士和功臣的。”

朱济世低声吩咐着罗泽南。没错,跟随朱济世的将士和功臣都是需要犒赏的!这个朱明集团的核心就是商人、黑帮和士大夫,全是贪图利益之辈。无私奉献之说是行不通的。因而朱济世自兰芳举兵至今,都没有忘记奖赏有功之臣……这大概也是他现在极受部下拥护的最重要原因吧?

“将来咱们要向中原用兵,不能再以广州为都城了,我看武昌倒是不错,是个虎踞龙蟠的地方,明年就迁都至此如何?武昌府周围无主良田又多,可以拿来犒赏功臣,同时收回他们在广州府封赏的土地。就以三换一吧!”

所谓功臣,是指有爵位在身之臣,这样的人大约有三千人左右。得到的“功勋田”在百万亩上下!将这些人迁来武昌。再赐予三倍之地。就是三百万亩!几乎将武昌府周围的无主之土封赐一空了!

“皇上对待功臣真是不薄啊。”罗泽南感慨地道。他自己在日前也受封了伯爵,按例赐田千亩,置换到武昌就是三千亩,算是大地主了!

朱济世笑着说“先祖待功臣太薄。不少功勋之家都绝了子孙,我每每思之,也备感惋惜。如今轮到我带领大家反清复明,哪能再薄待功臣之家?这些土地还是该给的。”

话虽如此,但是朱济世却没有给功臣之家免税的特权。封爵赐土是一回事,但在交税的时候还是要一视同仁,包括朱济世自己的产业都不能有免税特权,否则将来的财政必然要出大问题的。

另外,将功臣之家尽数迁到武昌。也是想把他们放在眼皮底下好好看着,免得他们在天高皇帝远的广州作威作福——这朱明的功臣大多不是什么好鸟!锦衣卫辑事厂和陆军督查局没少给朱济世打小报告,除了贪污军饷的事情不多见(也没有军饷好贪污,因为士兵都领到土地了),其他的纰漏可没少出。最多的就是私分战利品(金银财宝什么的基本都被分掉了)和敲诈地方士绅(比如给人家扣一个汉奸劣势的帽子讹银子什么的)……呃。旧军队嘛!还指望他们向革命军队那样?

对此,朱济世可没少大发雷霆(当然是装的),还处理了好些出头鸟,但是这杀一儆百的效果怎么样,说实在的朱济世自己也没太大信心。

“等咱们回来广州,队伍还是要好好整顿一下,还有抽调一批军官进军校深造。”朱济世似乎是自言自语地说着。

“王上,咱们先别回广州。”罗泽南忽然一笑,掏出封书信递了过来。

“这是……”

“吴侍郎的信,林则徐提出要咱们班师回广东。”罗泽南笑着道,“所以咱们就能不能那么快班师了。”

现在,随着明清议和的持续,长江上面开通了一条“快哨船专线”,是用来联络武昌和上海间通信的,吴春秋的这封信就是用快哨船送来的。

“是要提什么条件?”朱济世追问。

罗泽南笑道“王上有什么条件想提吗?”

“条件……”朱济世微微皱眉,思索了片刻,点点头道“倒是有一些,一是东南和睦,两江须保护我大明商人的利益;二是在两江禁绝鸦片……”

“禁烟?”罗泽南听到这一条却是一愣,“王上,两江是满清的地盘啊……”

“所以才要林则徐禁烟啊!”朱济世顿了下又道,“而且我不白让他禁烟,汇丰行手里面还有他想要的军火呢!”

……

上海,1848年5月。

随着朱明和太平天国的统治地域不断扩张,江南的局势终于开始动荡了,而动荡的标志,则是汇丰银行上海分行门前,又排起了存款的长队。当日广州沦陷前的一幕,现在又出现在上海了。

“穆翁,下官刚刚从租界西面路过,瞧见汇丰银行门前又排起长队了,这江南富豪之家看来又要中朱济世的圈套了。”

曾国藩刚一走进林则徐的签押房就说起了汇丰银行的事情。林则徐的两江总督已经下来了,可是他却仍然在上海没有挪窝,看来是准备将总督衙门驻地摆在上海了——南京让给赛尚阿的八旗兵驻守,他们二位面子上的关系是不错,不过面子后面还是互相提防着对方呢。

“哦?”林则徐的双眼攸的一睁,右手在胡须上微微顿,才又捋了下去。

这个汇丰银行真是把大清朝给害苦了!如果没有它,朱明的崛起不会那么迅速,自己这个大清忠臣的成色也不会掉那么多!恨起来真是应该派兵去抄了汇丰银行。当然这种事情只能在心里面想一下,且不说法兰西国会不会替这个汇丰银行出头,就是现在明清议和的大形势在这里,林则徐也拿汇丰行没有什么办法!他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忽然换了个话题。

“涤生,任命你当江西巡抚的上谕已经下来了,你预备什么时候去赴任?”

“还没有想好,先看看朱逆的军队准备打到什么地方再说吧。”曾国藩很沉静,丝毫不为江西的形势而焦急,只是如实回答。

“嗯,再看看也好,现在朱逆风头正劲,锋芒难当……北方那里或许还会有噩耗传来,能守住皖南、浙西,屏护住江南就不错了。”林则徐问道,“不知你对北方的剧变有什么看法?”

“下官以为,无论北方如何,我们都应该尽心为朝廷出力,保江南,卫名教。”曾国藩恭恭敬敬地说道,“不仅要拒粤匪,更不能让朱逆渗透两江,不可让广东之事在江南重演。下官建议揭穿汇丰行的老底,让天下人都知道它是朱逆的产业!”

55735217932173

第323章东南和睦第二更求月票

还有月票吗?大罗罗小罗罗一起拜求中

林则徐凝眉不语,汇丰行一事可不大好办,之前林则徐还做主通过汇丰行采购了四百多万两白银的军火。如果现在揭了汇丰行,这些军火可就肯定不会送过来了。可要是不揭露汇丰行,搞不好广东的事情真会在江南重演!

两人正相对无言的时候,门外忽然有脚步声传来,接着李鸿章的淮音就响了起来“穆翁,朱明方面的吴侍郎求见。”

“吴侍郎?有什么事啊?”

说实在的,这个“明清和议”议到现在,连林则徐都觉得有点变扭。一堆穿着大红官服戴着乌纱帽的大明官儿在上海租界华界大摇大摆出入,还能公开进出自己的总督衙门。让一票到总督府办事和侯差事的官员都目瞪口呆,不清楚的还以为林则徐已经投靠朱济世了呢!

“回督帅的话,据那吴侍郎说,他是来和咱们讨论东南和睦之事。”

林则徐听了这话,面色如常,似乎早就有所预料。

“这样也好,”林则徐点点头,“双方都打累了,是该好好谈谈,也为华夏保一份元气。”

说完这句,他右手一张,又捋着那撮山羊胡子,看着曾国藩缓缓说道“涤生,不如一起见见南朝之人吧。江西那里最好能给咱们留块地盘,如此你也可以早日赴任。要不然,你就得另往他处寻个实缺了,不过也不是什么难事,总有办法的。

而且朝廷和粤匪一战,不是一时的工夫,大约总还要一年半载,才会分出胜负。无论如何,总要等北京之战有了结果再定江南的大局吧。”

这话中的意思很明确。北京如果被太平军攻破,满清退往关外一隅,就不是天下共主了。江南自然没有必要去抵抗朱明的进攻。江南的大清臣子即使要守节,隐居不出也就是了。如果还想做官。那就只能出仕明朝,为清复仇——历史明末投降满清的明臣不也是打着为明复仇的旗帜吗?而这番话都是说给曾国藩听的,如今在林则徐麾下,大概就是他对满清最忠心了。

李鸿章奉了林则徐的命令,不一会儿就领着几个穿着红袍的大明官进了总督衙门的花厅之中。满脸笑容的林则徐和面无表情的曾国藩就站在花厅门口迎候。礼仪不算隆重,不过考虑到双方的谈判不算太正式,也只能这样了。

宾主见面之后,也没有多少寒暄,吴春秋就直入主题了“穆翁,这次下官来访是为了您的一世清誉还有两江亿万庶黎。”

“两江亿万庶黎?吴侍郎。你该不是要老夫举两江附明吧?”林则徐半开玩笑地道。

“穆翁若能如此。我主何惜一个铁帽子王啊!”吴侍郎目光炯炯看着林则徐。见对方面容平静,叹口气道,“这时机看来还未到啊!”

“这时机永远不会到的。”林则徐沉声道,“老夫的心思。左季高不会猜不到的。吴侍郎,还是说说你的来意吧。”

林则徐的心思,用不着左宗棠来猜,吴春秋都能猜到,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现在朱明的兵才打到湖南、湖北,离江苏还远。林则徐自然还要端着忠臣不二主的架子。如果朱明大军真的兵临上海了,林则徐只怕就没有这么笃定了。

“王上的意思是,两江亿万庶黎正在遭受鸦片荼毒,穆翁以禁烟闻名天下。怎么可以视而不见?”吴春秋认真地说,“这鸦片之害犹胜兵祸,兵祸之害不过十年,鸦片之害却能流毒百年。穆翁就不想为华夏绝了这害人的鸦片吗?”

听到朱济世提出这样的要求,林则徐就是微微一怔。他才不相信朱济世会那么好心来关心两江亿万生灵呢!这禁烟之议只怕是为了挑拨英吉利和大清的关系吧?

“开禁鸦片是皇上的意思。”曾国藩冷冷地道,“我等做臣子的,不该有什么非议。”

“嗯,道光割地卖国,又任凭烟毒流害,以致民不聊生,干戈四起,倒是十足的亡国之君!”吴春秋的语调同样冰寒。

“一派胡言!”曾国藩一拍桌子就站了起来。

“不是胡言,而是史家直言!”吴春秋笑道,“我朝日后编纂《伪清史》,道光伪帝的种种罪孽,都将载入史册,遗臭万年!”

曾国藩冷哼一声“跳梁小丑,也配修史!”

“谁是小丑须到战场走一遭才见分晓,曾巡抚,你已经是江西巡抚,为何不去南昌上任?还留在上海作甚?”吴春秋一脸鄙夷地看着曾国藩。

“你……”曾国藩老脸一红,就要发作。林则徐却轻轻唤了一声“涤生,与他怄什么气。”

曾国藩深深吸口气,脸色又恢复平静,四平八稳坐了下来,一声不吭了。

“吴侍郎,如果老夫不在江南禁烟,贵主上又将如何?”林则徐问。

“我主将提兵自来两江铲除烟毒。”吴春秋道。

“哦?你们不怕英吉利干涉?”林则徐又问。

这事儿吧,明清和议之前他还有点把握。可是现在,英美法俄四国列强自己都谈不拢了,英俄公使天天吵架,法国人左右为难,美国佬置身事外,这些洋人看来真是靠不住啊!

“我主何时惧过英吉利?”吴春秋笑道,“我主起兵大屿山至今不到两年,已经拥众20万,而且全都是欧式陆军,比英吉利国的陆军还多两倍。而且如今欧陆局势动荡,革命之潮将起,沙俄又对巴尔干和奥斯曼虎视眈眈,大战一触即发。英吉利怎么可能万里迢迢来干涉明清之战?”

吴春秋所言的局势,在上海版的《大公报》上皆有刊登。另外,林则徐还着人翻译西人在上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