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167部分

天朝之梦-第167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太平天国的军队还在北面的长沙周围活动,朱济世可不敢在这个时候把主力散开去清剿士绅武装。谁知道已经拥兵十余万的洪大教主会不会忽然南下来和朱明过不去?

左宗棠摆了摆手道“清剿倒不必,我们又不是太平天国,湘南士绅和我们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他们无非是要保家产要出仕做官。王上只需遣一德高望重的湘湖理学派领袖去招募他们即可。”

朱济世望着左宗棠道“左相是那个德高望重的湘湖理学派领袖吗?”

左宗棠捋着胡须摇头道“下官哪有这种声望,不过据我所知。目前正有一个湘湖理学派的巨头隐居在衡州西面的金兰镇上,他家同王上的朱家还是几百年世交呢。”

几百年的世交?听着怎么那么古老啊?

见朱济世皱眉不解,左宗棠笑道“此人名叫常大淳,道光六年的进士,当过福建按察使、浙江按察使和湖北按察使,是大明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后代。城前岭一战的时候,他督率20000湖北绿营参战,结果被太平军打得大败亏输。事后害怕僧格林沁将兵败之责归到自己头上,就弃官潜逃回乡,没有和僧格林沁一块儿去江西。太平天国打下衡州之后,他就在金兰镇组织团勇相抗,和太平军打过几仗。现在还在金兰镇未走,看来是想择主而仕啊。”

“他是满清的按察使,肯出仕大明?”朱济世皱眉问道。

左宗棠点头。“当然肯了,现在已经是良臣择主的乱世,满清主昏臣奸,视汉家士子如贼寇。这常大淳何苦替满清殉葬?他真活腻味了在城前岭就该死了,为什么跑回老家办团练?还不是在等王上去招募吗?”

“也好,那就劳烦左相写封书信请他来石鼓书院一见吧。”

“这可不成,”左宗棠摆摆手,“王上当以三顾之礼相请。”

“亲自去请?”朱济世蹙了下眉,“好吧……只是该给他个什么官儿呢?”

“给开平郡公,湖南巡抚如何?”

“什么?给那个郡公?”朱济世还没说话,郑洪倒先跳了起来。他现在是延平郡公,海军部尚书,海军上将。在朱明集团中勉强算是爵位最高的官员——现在左宗棠是湘阴侯,刘鹏是新会侯,叶名琛是汉阳侯,韩四是灵川侯,罗军旗是平远侯,苏玉娘是灵山女侯,王德虎是金门侯,陆思元是白云侯,热罗姆。皮尔是武成侯,其余文武功臣现在都只有伯爵、子爵或男爵之位。现在一下子封一个什么开平郡公出来,岂不是显得郑洪的延平郡公不大值钱了吗?

“开平王是常遇春的爵位,常大淳是常遇春之后,袭祖先之爵也是应该的。”左宗棠捋着胡子解释道,“而且凭着他在湘湖理学派中的名望和人脉,这湘南的乱局,用不着咱们动用大军,就能被他安抚下来,还能替王上招募到数万湘军。拉拢到至少一半的湘湖理学派士子。”

“这个常大淳真有那么大本事?”朱济世有些将信将疑,这等人物自己怎么没有听说过?晚清几大名臣里面,好像没有常大淳啊?朱济世不晓得,这常大淳在太平天国的乱子闹到湖广的时候是湖北巡抚。可是湖北的清军主力却被时任湖广总督的徐广缙调去了湖南。结果太平军打到武昌的时候,常大淳麾下根本没几个兵,于是便兵败自杀了。否则,以常大淳在湘湖理学派中的名望地位,怎么都能混个名臣来做的。

不过这个时空的常大淳因为摊上了常遇春这个大明开国功臣当祖宗,所以连为大清王朝陪葬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呆在乡下等朱济世上门相请了。

定下招抚湘湖理学派士子的大方针后,朱济世第二人便同左宗棠一起,在苏玉娘和两个团的锦衣近卫军护卫之下,往金兰镇而去了。时下已经接近大明光复元年的新春,可是衡州的乡间却没有一丝喜庆的气氛,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火药味道。离开衡州州城二十里,便是三不管的地界,所有的村镇要么已经武装起来,据堡而守,要么就是完全荒废,空无一人,连房子都被放火焚烧,也不知道是不是太平天国的手笔?不过金兰镇倒是完好无损,镇子外面有一道新垒成的土墙,还挖了壕沟,俨然就是一个军事要塞。

4292348117903406

第297章抚湘湖,良臣择主第一更

还有月票吗?大罗罗小罗罗一起拜求了

“什么?赅公,这个玩笑可开不得!”

金兰镇内,一处幽静的豪宅里。一个三十来岁,有些干瘦但瞧着颇有精神的男子瞠目结舌地站在那里,脚下是一盏打碎了的青花茶杯,他的衣袍上还有一滩水渍。显然是在喝茶的时候听到了什么惊人的消息,失手打碎的。不过他现在却浑然无知,只是用一种不可思议到了极处的目光打量着端坐在他身旁的一个五十多岁,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的男子。

这两人,一位名叫刘长佑,表字子默,是湖南新宁县的士绅,有个秀才功名。现在是林则徐所募湘勇当中一个不大不小的头目,还是江忠源的副手,在太平军包围长沙之前被林则徐派湘南去联络士绅,招募民勇。

而另外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就是朱济世想要延揽的常大淳了。常大淳是衡州、郴州一带士绅的领袖。在太平军占领衡州的时候,用自己原来的戈什哈为基础,散尽家财,联合周遭乡绅,拉起了2000多人的队伍。是湘南一带最大的地主武装头目,自然是刘长佑联络的对象。可是常大淳却始终打着保卫家乡的牌子,就是不肯挪窝,让刘长佑非常为难。今天一大早,刘长佑又到常大淳宅中相劝,谁晓得常家的家人突然报来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消息。

大明天子的红底团龙旗已经出现在了金兰镇外!同这面旗帜一起出现的,还有至少5000名穿着大红军服的明军官兵!刘长佑知道,这是朱济世的锦衣近卫军,通常是跟随大明天子朱济世一起行动,以保卫朱济世安全的天子亲军。

不过更让刘长佑吃惊的是,朱济世带着这5000锦衣近卫军来金兰镇的目的不是攻打,而是拜访常大淳的!

看着眼前这个刘长佑焦灼,不敢置信,还充满疑惑的眼神,常大淳同样神色复杂。深吸一口气低声道“人道朱家那位天子礼贤下士,厚待我读书之人,现在看来倒是不假……子默,人家远来是客,你要不也见上一见?”

“朱济世……他真的就在金兰镇之外?”刘长佑颤着声音问出这句话,他知道这样问很蠢。常大淳如何会跟自己开这样的玩笑?可是他就是不敢相信,也想不明白朱济世为什么要来金兰镇见常大淳?

或者说,他是不敢相信朱济世真的要来延揽眼前三湘理学派的名宿,前明开国功臣常遇春之后常大淳的!更不敢想象常大淳附逆会对三湘士子的心理造成多大的冲击!

“赅公!大清朝待您不薄,您可不能……”刘长佑话到一半就被常大淳打断。

“是啊。不薄了。正三品的按察使。虽然不是位极人臣,不过也算不错,是吗?”常大淳笑着对刘长佑道,“可是子默你呢?到现在不过是个秀才。现在满清已经不相信汉臣,而且这天下已然大乱,湖南眼见就是大明的土地了。子默,你有什么打算?是去做大明的官,还是……还是去给满人当狗啊?”

刘长佑怔了一下,默然无语。大明在广东实行的政策他也知道,凡是剪辫子效忠,再遣子弟从军的士绅,都可以保住功名家财。不少都已经当了官。凡是抗拒的士绅,土地没收,功名开革,如果举兵反抗的,基本上都已经做古了!

“子默啊。你觉得老夫这里的2000多团勇,能打得过朱家天子的5000锦衣近卫军?”常大淳笑吟吟地看着刘长佑,“朱家天子亲来,可就没有闭门不纳的余地了,他那5000锦衣近卫军可不是吃素的!我这常家一族几百口人,都去为满清殉葬?道光昏君给我常家什么好处啦?就一个三品按察使?我猜想朱家天子要给我的官爵恐怕远远不止三品吧?”

“当然不止了。”刘长佑苦笑,“赅公先祖是大明开平王,说不定朱家天子也能给您封个开平侯、开平公的……”

“何止我有官做,子默,你也和我一起见大明王,一个知府总归是有的,将来多半还有封疆部阁的前途……满清那边能给你这样的好处?”

“知……知府?”刘长佑咽了下口水,脸色活络起来。知府啊!他现在只是个秀才,连举都没中,而且已经年过三十,这个科举一途上,极少有三十多岁中举,将来还能中进士的例子。因为这100个举人里面顶多出两三个进士,都是最出类拔萃者才能中的。这些人一般都是十几岁二十来岁就中举了。

“子默,跟我一起去迎接朱天子吧。”常大淳拉了一把刘长佑,“你不过是个秀才,又没有食过道光的君禄,就算投靠了朱天子也不是贰臣。方今乱世,本来就是良臣择主。这道光我见过的,老糊涂一个,打不过朱家天子的。”

“这倒是!”刘长佑点点头,道光他是没见过,不过他亲耳听过林则徐骂道光是老糊涂,现在常大淳也这么说,看来道光准是个昏君!自己不能投靠昏君,还是跟着常大淳去投明君吧!

……

两千多名驻扎在金兰镇上的民团,这个时候全部集中起来,没有带武器,在金兰镇外排成两列,肃然站立。不管是普通团勇还是大小头目,全都神色严峻。更有人不断咽着唾沫,不安到了极处。

因为现在正有一支庞大的行军队伍向他们开来。全副大红色飞鱼服,头戴乌纱帽,兼着洋枪,还有两三百人骑着高头骏马,还有12门大炮!在一面日月同辉旗的引领下,雄赳赳,气昂昂。瞧着就是精锐之军,比起之前他们见过的清军和太平军都要雄壮不少。

“跪!”

一声号令传出,出门迎接朱济世的2000多团勇,全部单膝跪倒,动作倒也整齐。

传令的正是常大淳,他带着刘长佑还有几十个金兰镇上面的士绅,就在敞开的大门前迎候,看到当先一骑上一位穿着明黄团龙服的青年,便知道是朱济世了。刚想下跪,忽然眼角扫到了朱济世身边一位三十多岁的红袍中年,正是左宗棠!

“左……莫非是湘阴左季高?”常大淳身边的刘长佑和左宗棠也是相熟的,当下就失声喊道。

“哦,是新宁刘子默啊!”左宗棠冲着目瞪口呆的刘长佑拱拱手,然后对身边的朱济世道,“王上,这刘子默名长佑,是新宁士绅,颇能任事的。”

新宁县属宝庆府,距离衡州府不远,那里还是满清的地盘,不过却没有多少守军。朱济世早就可以派兵去占领,不过却苦于没有当地士绅豪强配合,想要建立巩固的地方政权恐怕不易,所以才迟迟没有动手。现在听到有个新宁县的士绅要投靠自己,满意地点点头,温颜道“子默先生的才名,孤王时常听左相提及,不想今日在金兰镇得见,看来孤王此行真是不虚啊!”

他又朝常大淳笑了笑,“你就是大明开平王之后常大淳吧?好,果然有乃祖威仪!”

说着他就偏腿从马上跃下,大步走到正欲下拜的常大淳跟前,一把搀扶住他,笑道“开平王和吾祖洪武皇帝名为君臣,实为兄弟(没有的事儿!),先生年长孤王二十余岁,实是孤王长辈,不需行此大礼。”

常大淳闻言心头一热,想道自己在满清官场上受到的种种苛待,再看看这位朱明天子给自己的礼遇,当下便生出效法先祖,为大明扫平鞑虏光复帝都的豪情。

430716257904065

第298章勾结大明有铁证第二更

求月票、求订阅、求推荐

石鼓书院,大明天子行在之内,几盏清茶,飘散着袅娜变幻的香气。朱济世换了一身明朝儒生的圆领大袖衫,也没有戴帽子,悠然自得地坐在上座。手捧着一本恩格斯所著,他本人翻译的《泰西兵略》细细翻看着,一边翻看,还频频点头,不时露出欣喜地表情。

在这间不大的屋子里面,还坐着十来个差不多打扮的儒生,个个都是新剃的光头,都用恭谨地眼神看着朱济世和坐在他右首边的一位四十来岁的儒生。这位儒生五官端正,皮肤白皙,留着八字胡,极有名臣之相。可惜在满清这边却无一官半职,因为他只有一个秀才功名,比左宗棠还不如。不过他在湖南的才名却比左宗棠还大,此人名叫罗泽南,是常大淳帮着朱济世挖来的湘湖理学派大才。

因为他是个坐馆的教书先生,还带着十来个学生一起过来投靠。而他所教授的内容与方法却别具一格,不仅应举业,而且授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经世致用之学,既习文,又学武,因此学子云集。而朱济世所著所译的著作,自然也是罗泽南研读和传授的学问之一。现在朱济世正在翻看的这本《泰西兵略》上面,就写满了罗泽南的注释和心得。

其中许多内容都颇有见地,令朱济世十分感慨。“罗山先生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