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136部分

天朝之梦-第136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方上的治安还行吧?”

左宗棠笑道“治安良好,大军北伐之前大明山已经给各地的天地会、小刀会堂口打了招呼,令其约束子弟,必要时接管地方。”

此时的江湖帮会和后世的黑社会并不完全一样,他们并不是单纯的犯罪分子,而是一种民间秩序。这种江湖秩序得以存在的基础,其实是法制的极不健全朝廷统治力度不够所致。

如西婆罗洲的华人,根本没有正式的政府和法律,就靠着江湖上的规则在维持地方执行和社会运转。

而在中国国内,江湖大佬们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同士绅和朝廷对立,不过这种对立并不是绝对的。江湖大佬反士绅反朝廷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而是要成为士绅成为朝廷大员。

事实上,由江湖大佬而成朝廷命官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现在投靠到朱济世旗下的苏玉娘、罗亚旺(罗大纲)、张嘉祥(张国梁)、冯子材,历史上都是由江湖而入朝堂,只是效忠的对象有所不同而已。

至于让江湖大佬替代士绅去掌控乡间,更是极为顺畅之事。因为不少江湖大佬在身家丰厚之后,也会捐个官买些田地,由江湖而入士绅的。江湖人物和士绅是完全可以相互转换的。而且士绅对乡民的压迫盘剥也是极重的,换成江湖大佬也不过如此——这个时代中国的贫农根本就在饿死的边缘挣扎,要不然朱济世在广东的事业也不会如此顺利。

而让农民困苦如此的,除了满清政权的贪婪和低效率,大概就是遍布中国的士绅阶级了!

“豁免永历201年度田赋、杂派的告示贴出去了吗?”

朱济世既然要反清复明当然不能再用满清的道光年号,他继承的是南明永历皇帝的法统,所以便恢复永历年号,今年正式永历201年。

“已经贴出去了。”左宗棠微微点头道,“免征一年田赋、杂派,当可为我朝争取到不少民心,不过真的要让小民得长远之利,还须加快建立咱们的地方吏治。满清治四万万之民人,一年才得四千余万之税,却使天下为之疲敝,问题并不是税重,而是吏治败坏。地方官吏勾结劣绅,在正项之外加派无算,让升斗之民疲于应付。”

“嗯,今天请你过来正为了这事儿,你看看这些。”朱济世点点头,就将一叠书信交给左宗棠。

左宗棠接过一看,都是明军将校写来的“劝进信”,就是劝朱济世称王称帝的信。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个向野心家卖好的机会,而且又不用付出什么。

“劝进?”左宗棠看了眼朱济世,没有看出什么喜怒,便试探着道,“现在只有两县之地,称王是不是太早了?”

“我也觉得太早了些,不过下面的人提出的意见也不是没有道理。”朱济世皱眉道,“我现在的明公是兰芳君主的称号,兰芳还是英吉利的属国,再用这个称号是不大妥当的。而且所谓的‘缓称王’无非是不想搞得目标太大,引起强敌注意。这个在我来说根本无所谓,反清复明的旗号早就天下皆知,没有退路了。不如早点称王开府,这样也能有个颁布号令的名号。”

这就是想早点过大王瘾?左宗棠想了想,也点了点头,“也行啊,那就在东莞称明王吧。不过这仪式……”

“仪式从简,就是一个行政的名号罢了。”朱济世摆了摆手,“拜祭天地的一套,到了广州再补也行。不过王府要提前建起来,这样各项制度也能正式建立。比如新的《大明科举制度》、《大明文官制》、《大明军官制》、《大明历法》都要正式颁行……还有大明科举所要考核的项目,涉及的书籍都要提前公开,好让大家有个准备的时间,明年也就是永历202年6月底之前,一定要举行广东省的第一次全省县试,选出一批可用的秀才来。”

左宗棠想了想道“科举这倒是正事儿,否则一省上百个县,近两千个镇,没有上万官吏根本顾不过来。”(未完待续。)

4171050287847831

第244章先入京师者为君?第三更

还有月票吗?能打赏罗罗几张吗?

“这朱逆在东莞称王了!区区两县之地竟也敢称王?”

道光皇帝接到广东方面的八百里加急奏报之后很有些纳闷,原本朱济世夺九龙、占虎门,席卷宝安、东莞的消息传来之时。他这个大清皇帝还是颇为紧张的,一连串的剿匪圣旨当天就发了出去。不仅责令洋务衙门迅速同英夷交涉以断朱逆后援,迅速向法夷购买洋枪洋炮。还调集湖南、广西、江西、贵州四省绿营增援广东。又命令穆特恩、徐继畲在闽粤边境严加布防,不让朱逆贼匪流窜入闽。最后,还给赛尚阿和僧格林沁下旨,让他们“小心应付,务求稳妥,不可冒进”甚至还许他们在必要时放弃广州。还给了两人一道密旨,封僧格林沁为荆州将军,赛尚阿为湖广总督——这是免了两人死守广州的封疆之责。

可就在道光皇帝伸长了脖子等着前方捷报或是败报传来的时候,那朱济世居然占了俩县就“不思进取”,还在东莞称了“明王”,建了王府,封了百官,还公布了个什么《大明科举制度》,好一阵热闹,就是没有北渡东江去和僧格林沁决战的意思。

这算啥米情况?预备过把皇帝瘾就死?拜托,您朱大反贼现在是在造反!能不能认真一点?

但是看到赛尚阿在奏折中提及的《大明科举制度》,道光却也忍不住感慨起来。这朱济世果是有旷世奇才啊!之前的“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就直指大清根底。这一次又抛出“秀才为官”和“科举进级”两个制度,不仅可以革除大清吏治之最大弊端,而且还能收天下士人之心。怪不得会有那么多汉人武官和士绅投靠他,这朱济世才是真的要和士大夫“共天下”的。

不过此人的行事却太保守了一些,比之当年的吴三桂更加不如——道光皇帝是不敢将朱济世这个级别的反贼去和白莲教对比的,后者就是帮没文化的乱民,朱济世可是才高八斗的两国翰林啊!不幸中的大幸就是,朱济世的行事不够果决,求稳有余,而进取不足。若200多年前明朝的皇帝给他做,大清是没有一点机会的。

但是开国之君,却不是他这么当的。如今大清江山大体上是河清海晏,乱的只是广东一隅。大清自可调动举国之兵,严加痛剿!任凭这朱济世的治国手段如何高明,也不可能用一隅抗全国。

想到这里,道光皇帝长出口气,只要这大清的其他地方可以保持安宁,就不怕朱济世逆天……

“广西急报!永安州境内出现乱民聚众,人数多达数万,打出的旗号是‘人王’和‘上帝次子’,该是响应朱逆的匪类,还打败了梧州协派去剿匪的一营兵……”

穆彰阿那低沉阴冷,有如报丧的嗓音响起,将道光皇帝方才提起来的心绪一下打落。“有人在广西造反响应朱逆?什么时候的事!?”

“是两广总督赛尚阿和广州将军僧格林沁的八百里加急,应该六天前发出的,交战的时间可能还要早几日。”

“可曾增调大兵弹压?”

道光皱着眉追问道。

“已经由广西巡抚郑祖琛亲自督军前往围剿了。”

穆彰阿平静地说着,像是胸有成竹一般,道光点头。

“再调四川提督向荣带兵往广西应援,也归粤海大营统辖。拟旨,告诉赛尚阿、僧格林沁,毋以广西之事为念,专力围剿朱逆即可。”

……

“你相公真是这么说的?”

紫荆山,金田村。就在道光皇帝收到广东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奏报的同一天,洪宣娇一行也抵达了拜上帝会的大本营金田村。她是化妆成回广西省亲的官太太带着几个锦衣卫的护卫,在天地会义安堂地护送抵达的。就在她到达金田村的10日之前,在杨秀清、萧朝贵的指挥下,拜上帝会的会众刚刚击败了前来围剿的广西绿营梧州协的近千名官兵,现在正是士气高昂的时候。

同历史上造反初期就遭到两广绿营大军围剿的情况不同,眼下两广清军的主力都集中在广州附近,根本没有心思理睬广西的邪教作乱。所以只是抽调了梧州协的一个营去监视拜上帝会,没成想就给杨秀清、萧朝贵这两员虎将给打得大败亏输,连营参将的脑袋都给人摘去了。

“三哥,现在明公(她还不知道朱济世称王了)已经有精兵两三万,西洋战船十余艘,更有英法列强相助,取广东是指日可待。你不如带兵去打梧州,然后泛西江而下,取肇庆,逼迫广州,同明公会师吧。”

洪宣娇见过朱济世的兵是啥样,又参观了洪秀全手下的兵,已经知道两者差距多大了。

“然后呢?一个广东还能容下两个王?既然你相公都说不让我在南边儿呆着,我何必再用热脸去捂他的冷屁股?”

洪秀全皱着眉头道,之前他还有那么一点担心,生怕打不过清军,夺不到满清的花花江山。不过现在,初战告捷之后,他对自己的人王前途,已经没有丝毫怀疑了。

“就是,就是,宣娇妹子,咱们何必要跟着姓朱的干,不如你也留下来,咱们一起打天下,坐天下吧!”

说话的是个黑炭头一样的丑汉子,不过却颇为魁梧,身高比朱济世也不差到哪儿。此人就是萧朝贵,上帝家的老五,因为上帝家的老大耶稣喜欢附在他身上,所以在拜上帝会里面现在排在洪秀全、杨秀清之后,是第三号人物。他之前没有见过洪宣娇这样娇媚妖娆的小美女,见了之后这腿脚就不受控制,一直跟着到了洪秀全的住处。

这洪秀全怎么看不出萧朝贵的心思?心里面直埋怨朱济世,洪宣娇这样的美人怎么让她抛头露面呢?该找个院子关起来一个人好好享受才对。现在被萧朝贵惦记上了吧?他要是来个什么耶稣附身的,硬要娶洪宣娇,自己怎么下台?真把妹妹给了萧朝贵的话,朱济世还不翻脸?自己的老妈和俩傻哥哥都在香港呢!

还有那个杨秀清也不知道死哪儿去了,现在只有他这个“上帝”能治萧耶稣了……

“萧贤弟此言差矣!”

俗话说,想上帝,上帝就到!杨秀清的声音从屋子外面传了进来,然后就看到一员外打扮的独眼龙杨秀清大摇大摆进来了。他先笑吟吟冲洪宣娇拱拱手,“明王娘,老哥先给你到个喜,你家香港已经打下了宝安、东莞两县,在东莞县城开府称王了。”

“嗨,就俩县他也好意思称王?”萧朝贵是一脸不屑,现在“上帝”来了,他这个“耶稣”也不好意思附身了。只能一个劲儿朝洪宣娇抛……媚眼!呃,吓得洪宣娇花容都有点失色了。

“称王是为了建制,朱济世还颁布了《大明科举制度》、《大明文官制》、《大明军官制》和《大明历法》,改元永历201年了。”杨秀清朝洪秀全拱拱手道“二哥(按照上帝家的排名),咱们也该快些行动,不能太落后了,如今咱们刚刚打败了清军,士气正盛,不如乘势夺取永安州城,在永安打出咱们自己的旗号!还可以和朱济世相约,先入京师者为君!”

“先入京师者为君?那后入京师者呢?”萧朝贵不解地问。

“当然为臣了!”杨秀清道。

“四弟所言极是。”洪秀全鼓掌笑道,“昔日刘邦和项羽有一个‘先入关者王’的约定,而今我们和明王就约定先入京者为君吧!”他回头看着妹子,“宣娇妹子,你把这个意思告诉明王,让他别老在两广打转,还是要早日北伐为上啊!”(未完待续。)

4171436537848491

第245章胜算第四更

弱弱地问一下,还有月票吗?

。。。。。。

就在拜上帝会的头目们在琢磨着要和朱济世来个先入京师者为君的时候,明清两军还在东江两岸对峙。

不得不说,这个僧格林沁还是会打仗的,他的部署并无大错。东江以北的地形比较开阔,利于骑兵发挥,而东江以南水网密布,骑兵根本展不开。因而僧格林沁在战场选择上是完全正确的。而且他手中的兵力虽有四五万,但精锐程度毕竟不如完全用西法严格训练出来的明军。结寨死守,再以骑兵周旋游击,的确胜算较大。如果放弃骑兵优势,渡过东江去和明军打野战,只怕是必败无疑的。

“这个僧格林沁倒是个将才!”

左宗棠、韩四、苏玉娘、罗军旗、丘胖子、海明、老皮尔等一票明军的高层正聚在东莞县城内朱济世的临时王府里,围着大幅军用地图在议论战局,韩四有些郁闷地撅嘴嘀咕,在他看来,僧格林沁的确下了步好棋,把济世军堵在广州城外几十里了。

“咱们不也在一天天壮大?这些时日东莞、宝安两县已经完全掌握在咱们手中,还募集到了三四千新兵。”

苏玉娘刚刚带兵打下大鹏镇和南澳镇,那里是广东水师的据点,赖恩爵就是出生在大鹏镇上的。这两个镇子都在大鹏半岛上,边上就是大鹏湾,地形比较险要。不过守在那里的清军水师斗志全无,在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