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13部分

天朝之梦-第13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积攒下什么钱,一旦失业就是全家睡大街挨饿的命运了。“拿着吧。”大概是想到自己差一点就是饥寒交迫的人们中的一员,朱济世就掏出一个一先令的银币递给了那个抱着孩子的母亲。“谢谢您,愿上帝保佑您。”母亲感激地朝朱济世鞠了一躬。“滚!滚出去!”这一家人要饭的行为很快引来了正在车站内执勤的警察,挥舞着警棍就上来赶人了。那名男子哀求道“先生,我们真的需要帮助!”警察依旧不为所动,“不能在这里!去小爱尔兰要饭去!”说着就连打带骂把这一家人撵出了火车站候车大厅。“小爱尔兰是曼彻斯特最糟糕的工人区,那里全是从爱尔兰乡下过来的穷人,在那里根本讨不到一个子儿!”威尔。海明就是个爱尔兰人,他望着那几个被赶出去的英国穷人,叹了口气,“杰森,你的那个先令可以让这家人在未来几天里面不挨饿受冻,还能让那个女人晚几天站到大街上去卖身。”他忽然扭过头,认真地看着朱济世道“你现在知道那些工人为什么要参加宪章派的斗争了吗?”“这个普选权和民主又有什么关系?那种制度只会搞乱社会,而经济发展最需要的是安定。”科斯佩尔。威廉接过话题,他的观点显然和朱济世是一致的。接着他又冷冷的说出一段非常冷血但是确很符合逻辑的话“工人的收入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对工人的需求正如对任何其他商品的需求一样,它调节工人的生产,调节所生产出来的人的数量,如果生产进行得太慢,需求就会使它加快,如果生产进行得太快,需求就会使它缓慢下来。这种情形和任何其他商品的情形完全一样。如果工人不够,他们的价格就上涨,他们就生活得比较好些,结婚的人多起来,出生率逐渐提高,养活的孩子也多起来,直到有了足够的工人为止;如果工人太多,价格就下跌,失业、贫困、饥饿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疾病就都出现了,而疾病就会消灭过剩人口!”

第二十二章国不知有民,则民不知有国?

新书上传,朱济世在170多年后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1840年鸦片战争中当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争斗。英军官兵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有英国军官问为英军带路的汉奸,对方的回答是国不知有民,则民不知有国。很显然,1840年代的大清朝就是一个不知有民的国,可是1840年的大英帝国,真的能算国知有民,则民知有国吗?根据朱济世这段时期所了解到的情况,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1839年10月1日,英国内阁以商务受阻及大英帝国子民民生命受到威胁为理由,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时候。那些应该知道“有国”的英国劳动人民在做什么?正在别有用心的宪章派工会领袖和政客的鼓动下,忙着游行集会要求一人一票的普选权!而英国政府可以在1840年为了远在中国的几个大英帝国子民的生命受到威胁,就耗费数百万英镑把军队派到万里之外,可是却不舍得为正处在饥寒交迫当中,处在饿死边缘的英国劳动人民提供相应的救济——根据1834年通过的《济贫法修正案》,贫民只有在进入实际上是“劳动院”的“济贫院”后,方可获得食物救济,那里工作繁重,待遇低下,食物很差,住宿拥挤。人们按年龄性别分居,这造成贫困者家庭被拆散,骨肉分离。没得到监工书面批准,不得外出或者接见来访者。实际上和坐牢无异,可就是这样的“济贫院”,也因为资金匮乏,而无力接收太多的穷人。结果造成每天都有不少英国人被饥寒夺走生命。这样的国,像是知道民的样子吗?如果现在大清朝的舰队打到了泰晤士河口,那些要饭都得不到许可,正处在饥寒交迫当中的英国穷人会为了女王陛下死战到底?在开往伦敦的火车上,朱济世终于忍不住提出了困扰在心头很长时间的疑问。不过威尔。海明的回答却让他大感意外,不过细想之下又在情理当中。“国不知有民,则民不知有国?这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你们俄国(威尔。海明还以为朱济世是鞑靼人)那里的农奴会不会爱沙皇爱国家,不过我们这里的穷人肯定是不爱国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再说这个英国有什么好爱的,政府每年有9000万英镑的财政收入,还拥有北美、澳大利亚和印度的辽阔殖民地,可就是不舍得拿出几个小钱来救济贫民,就知道用来打仗,实际上救济穷人真的花不了几个子儿。英伦三岛只有两千多万人,‘多余’的人口大约在150万到200万之间,而北美和澳大利亚那里可空旷得很呢。他们能花几百万英镑和中国打仗,为什么就不能花同样多的钱把过剩的人口送去加拿大种地?”“可是英国人在战场上的表现似乎很英勇啊?”“英勇?我可不这么认为。”威尔。海明嗤的一笑“杰森,你知道吗,当年和法国皇帝(拿破仑)打仗的时候,英国政府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募不到兵!呵呵,美国独立战争的时候,大英帝国同样募集不到足够的士兵,最后只能花钱去黑森雇佣德国人帮着打仗。你觉得这个国家的人民有多爱国?”还有这事儿?朱济世真的怀疑自己穿越到了一个看上去很像是自己原来那个世界,但其实不是一回事儿的平行世界了。“做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我们这个大英帝国,实际上就是一家公司。”威尔。海明一本正经地说“其实和东印度公司也没什么区别……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是这家公司的股东,这样的人大概有好几千,大英帝国这家公司就是他们开的。小资产阶级、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就是这家公司的管理人员,这样的人有十几万。科斯佩尔和杰森你都算是管理人员中的一员,而我这个被英国陆军革职的倒霉蛋不知道还能维持多长时间的中产阶级生活?或许很快就要沦为无产阶级的一员了。而另外近2000万劳动人民,则是大英帝国这家公司的工人,其中也有收入较高的技术工人,收入较低的普通工人和散工、童工,当然也有失业者。至于英国军队里面的士兵,实际上没有几个人是因为热爱女王和国家去战斗的。至少在普通的列兵里面是基本没有的,骑兵的情况好一点,因为在英格兰会骑马的都是有点资产的,而轻步兵和炮兵则更热爱英镑,他们的军饷比较高,和骑兵差不多,是普通列兵的几倍。至于列兵,用威灵顿公爵的话说,那些人都是社会渣滓,他们有些人是因为有了私生子而当兵,不过大部分是因为喝了酒,而我们这些军官的责任,就是要把这些社会渣滓调教成好兵!杰森,你是一个科学家,不是一个军人,所以你不会明白打仗是怎么一回事的。”听了威尔。海明的这番话,再加上这些日子朱济世在伦敦和曼彻斯特的所见所闻,此时他的脑海里面已经起来化学反应——威名显赫的日不落帝国原来不过如此,辉煌鼎盛的维多利亚时代,比起大清朝似乎强的有限。在眼下这个时代,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差距,其实并没有拉开!换句话说,只要能及时打开国门,还是大有可为的…………伦敦,多佛尔大街,杜兰服装商店三楼。“一块硫磺和一块橡胶,加热一下让它们融化在一起,然后就是这个硫化橡胶了?天哪,这真是神了!”在亲眼看到了硫化橡胶的加工过程,又见识了这块当着他的面硫化加工出来的橡胶薄皮的弹性、耐热性、拉伸强度和在有机溶剂中的不溶解性后。饶是科斯佩尔。威廉这样一个外表古板木讷的银行经理人,也忍不住嚷了起来。“这个硫化橡胶的专利真的在你手里?真的吗?能给我看看专利证书吗?”朱济世从写字台抽屉里面取出一叠文件——都是专利证书,从中取出了硫化橡胶的专利证明书递过去。“真的,14年专利……不,天哪!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杰森,你知道这个硫化橡胶能做什么吗?”科斯佩尔。威廉脸上都是掩饰不住的兴奋表情。朱济世微微皱眉,摇摇头道“科斯佩尔,我想你应该问这个硫化橡胶不能做什么?”天然橡胶是和钢铁、煤炭、石油并称的世界四大工业原料之一!不过在硫化橡胶被美国人古特异发明出来之前,橡胶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大概只能用来擦擦铅笔字什么的。“科斯佩尔,这个专利能押多少钱?卖断的话又能有多少钱?”朱济世笑着问科斯佩尔。威廉。“抵押2000英镑,卖断3000英镑!”科斯佩尔。威廉思索着出价。朱济世笑着摇摇头,对科斯佩尔。威廉道“科斯佩尔,你知道硫化橡胶的生意是怎么做的吗?”科斯佩尔。威廉微微一愣,看着朱济世有些疑惑。朱济世笑着说“硫化橡胶的用途是极其广泛的,可以说没有什么地方是用不到的,现在可以想象的是用来做轮子、鞋子、手套、避孕套……就是用来套在子孙根上,避免让女人怀孕的东西,我想光是橡胶避孕套在欧洲的销售,每年就能赚到3000英镑吧?”

第二十三章事业的起步求收藏

新书上传、“杰森,这个橡胶轮子是怎么做的?有没有实物?这个也是可以申请专利的。”“杰森,橡胶鞋子是怎么个做法?有没有申请专利?”“杰森,橡胶手套和那个什么避孕套也没有申请过专利吧?现在应该还不算晚,赶紧去申请一个。”朱济世才介绍了几种后世的橡胶制品,就给科斯佩尔。威廉拉着絮絮叨叨的问个没完。这位巴林银行的经理一谈到生意上面的事情,可就看不出什么古板、木讷了,完全就是个善于发现一切商机的精明商人。“对了,杰森,你知道这个橡胶是产自哪里?又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吗?”在一一弄清了轮胎、橡胶雨鞋、橡胶手套、避孕套等橡胶制品大概的制作方法和用途之后,科斯佩尔。威廉脸上兴奋的表情就被凝重的神色取代了。“硫化橡胶如果真的有那么多的用途,那么它的产量能跟得上吗?如果橡胶的产量太低,无法满足大规模橡胶制品生产需求的话,硫化橡胶专利的价值可就要大打折扣了。”朱济世点点头,商人到底是商人,一眼就看出了橡胶产业链上最关键的环节。他思索了下道“据我所知,橡胶是产自一种名为橡胶树的植物,只要割破橡胶树的外皮,流出的一种胶乳经凝固及干燥后就是橡胶了。这种橡胶树产自南美洲,巴西、秘鲁、哥伦比亚等国都有野生的橡胶树存在,我想橡胶树既然是一种树木,应该可以在相似的环境下人工种植。”种植橡胶树好像也是一个不错的买卖,历史上好像有不少南洋的华侨富商就是靠橡胶园发家致富的。朱济世在心里面自言自语。不过他现在可没有那样的余力去折腾种树的生意,就不知道眼前这位科斯佩尔。威廉有没有兴趣花个十年八年去做这桩大买卖了。俗话说十年树木嘛,这个橡胶树从采集种子、培育幼苗到长成树木可以割胶,整个过程没有十年是不成的,哪儿有卖H洛因来钱快?科斯佩尔。威廉看着朱济世目光热切,“杰森……我敢断定,种植橡胶树一定会成为一门真正赚钱的生意!这门生意比硫化橡胶的14年(在美国是21年)专利垄断权要大得多,不如让我们一同来做这个橡胶生意,这个硫化橡胶的专利也别卖给巴林银行了,可以同橡胶轮子、橡胶雨鞋、橡胶手套和橡胶避孕套的专利一起折成投资,我再去筹集一万英镑的现金,我们一起成立一个橡胶公司,你占50%的股份,不过公司的总经理要给我做,怎么样?”一万英镑!到了1842年那么多日子,朱济世当然晓得这一万英镑有多值钱,由于他时常请假,现在每个星期从欧门医院里面赚到的收入顶多只有2个英镑,一个月不过8到9英镑,以此类推,一年也就是区区100英镑,这一万英镑可抵得上他100年的收入了。“可是我的药房也需要资金……”朱济世迟疑着说。那份每个星期只能赚2英镑的医生工作他已经不打算再干下去了。虽然这份收入相当于普通英国工人的十几倍——说起来这个时代的英国工人阶级还真是挺凄惨的,像牛一样没日没夜的劳动,可每天的收入不过4到6便士,一个星期干满7天也不过赚到30到40个左右的便士,相当于1个半到2先令,而12个先令才能换到1个英镑!相比之下,在后世的欧洲,哪怕是自己开私人诊所的名医,都不可能赚到超过普通工人十几倍的收入,而且他们的大部分收入都要用来缴纳个人所得税。而这个时代大英帝国也是有个人所得税的,不过税率真的是在瞎胡闹,年收入超过150英镑者只需要纳税1先令,年收入介于60英镑到150英镑者仅仅只需要纳税3便士……相比后世欧洲国家对高收入者动辄50%的高所得税率,现在的英国简直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