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白宫后代 作者:佚名 >

第4部分

白宫后代 作者:佚名-第4部分

小说: 白宫后代 作者:佚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84年她陪同父亲去法国住了几年。

  1790年,马撒18岁时与从小就认识的小托马斯·曼·伦道夫结婚。新婚夫妇搬到蒙地塞罗附近的埃奇山庄园。(杰斐逊的家产是他妻子带来的,根据长子继承法,已婚妇女的继承物归丈夫所有。)

  1791年到1818年间,马撒和小托马斯共生了12个孩子。由于两家住的很近,马撒和父亲的关系仍很密切。她还是蒙地塞罗的女主人,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另一个家。

  尽管伦道夫在1819—1822年任弗吉尼亚州州长之前没有什么出色业绩,但他还是被选入了国会。(马撒是第一个成为弗吉尼亚州第一夫人的总统女儿;另一个是林登·贝恩斯·约翰逊的女儿琳达·伯德,她丈夫查尔斯·罗伯在1982年当选弗吉尼亚州州长。)

  但马撒的婚姻并非事事如意。伦道夫受到一连串的精神分裂和破产的打击,对岳父产生怨恨,家里经济也日益拮据。历经感情和经济上的磨难,马撒对孩子和父亲的爱始终不变。而杰斐逊家另一个幸存下来的孩子波利的去世更加拉近了这对父女的关系。

  1826年杰斐逊的去世粉碎了马撒的情感和经济支柱。父亲留给她一堆不小的债务,丈夫又不管家,马撒一人负担着自己的家庭和父亲的地产留下的问题。她打算卖掉蒙地塞罗或把它改成一所学校,幸好南加州和路易丝安那州议会听说马撒的艰难处境后,各给她拨款一万美元,使她得以维持生活。

  1836年,在父亲死后10年,马撒死于中风。她被葬在心中永远的家蒙地塞罗,而不是埃奇山。

              简·伦道夫·杰斐逊

  托马斯·杰斐逊和马撒·韦利斯·斯克尔顿的第二个孩子

  生于:1774年4月3日 出生地:弗吉尼亚州埃尔比马勒,蒙地塞罗

  卒于:1775年9月 死亡年龄:1岁零6个月

  死因:不明

  简·伦道夫是杰斐逊家六个孩子中的老二,出生时美国正在力争从英国统治下独立出来。她只活了18个月,世人对她知之甚少,只知道她的出生很顺利,不像后来的弟弟妹妹都是难产。她死时父亲正巧在家。她短暂的生命“已得到了足够的关怀和疼爱,一定是她的早逝使杰斐逊不愿离开妻子”。因为当时杰斐逊正致力于新国家的诞生,家庭和国家两者之间他难以选择。简死后,马撒再也没有恢复健康,日渐衰弱。

               “杰斐逊之子”

  托马斯·杰斐逊和马撒·韦利斯·斯克尔顿的第三个孩子,唯一的儿子

  生于:1777年5月28日出生地:弗吉尼亚州埃尔比马勒,蒙地塞罗

  卒于: 1777年7月14日死亡 年龄:17天

  死因:不明

  作为杰斐逊唯一的儿子,他好像没有名字,加上他只活了几天,可能他一出生人们对他能否成活就没有把握。当时美国实行长子继承法,给他们唯一的儿子起名对于杰斐逊夫妇至关重要,因为他将是他们的财产继承人。

  杰斐逊的这个儿子的夭折颇有讽刺意味。正是杰斐逊自己成功地推动了弗吉尼亚州首先废除长子继承法,进而很快推广到了全国各州。在建国初期就废除该法或许部分应归功于这个孩子的夭折。

             玛丽·杰斐逊·埃普斯

  托马斯·杰斐逊和马撒·韦利斯·斯克尔顿的第四个孩子,第三个女儿

  生于:1778年8月1日 出生地:弗吉尼亚州埃尔比马勒,蒙地塞罗

  卒于:1804年4月17日 死亡年龄:25岁零8个月

  死因:分娩并发症 学历:家教,法国私立学校

  职业:主妇,母亲

  配偶:约翰·韦利斯·埃普斯

  子女人数:不明

  玛丽·杰斐逊,昵称波利或玛丽,一生都生活在姐姐马撒的阴影下。在她去世之前的忧郁时期,她那公正而严厉的父亲从白宫写信给她,试图说服她不必跟姐姐竞争:“我从来不曾对你或你姐姐另眼相看。你们两个都有权得到并且都确实得到了我全部的爱。”

  在父亲的建议下,波利在法国巴黎附近的一所天主教修道院受教育。她9岁时,妹妹露西第二死于百日咳,她也差点丧生。在12岁的家奴萨利·海明斯的陪伴下,波利前往巴黎。自母亲去世后,她已与父亲和姐姐分离了六年,露西第二死后她又花了两年时间才到达欧洲。(杰斐逊认为她在美国摆脱不了疾病的威胁。)波利到达巴黎时对父亲和姐姐已经很生疏了。

  与马撒相反,波利长得像她母亲,很可爱。她嫁给了表兄约翰·韦利斯·埃普斯,使杰斐逊家和她母亲韦利斯家关系更加密切。波利的丈夫成为参议院成员后,这两家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结合起来在弗吉尼亚州乃至全美国都举足轻重。

            露西·伊丽莎白·杰斐逊第一

  托马斯·杰斐逊和马撒·韦利斯·斯克尔顿的第五个孩子,第四个女儿

  生于:1780年11月3日 出生地:弗吉尼亚州雷奇蒙德

  卒于: 1781年4月15日 死亡年龄:5个月

  死因:不明

  露西·伊丽莎白的名字取自杰斐逊的两个妹妹,11岁的露西和21岁的伊丽莎白。她出生时个头很大,体重11。5磅,人们都认为她能活下来。

  露西死时,杰斐逊正在雷奇蒙德的弗吉尼亚州议会,他回到蒙地塞罗才得知女儿的死讯。妻子因三个孩子的先后夭折而郁郁寡欢,更加深了杰斐逊的痛苦。17个月后,忧郁的妻子在生另一个孩子时去世。

            露西·伊丽莎白·杰斐逊第一

  托马斯·杰斐逊和马撒·韦利斯·斯克尔顿的第六个孩子,第五个女儿

  生于:1782年5月8日 出生地:弗吉尼亚州埃尔比马勒,蒙地塞罗

  卒于:1785年11月17日 死亡年龄:3岁零6个月

  死因:百日咳

  第二个露西·伊丽莎白在她姐姐死后一年多出生,她是杰斐逊的最后一个孩子。她的出生导致了马撒的死亡。

  由于马撒不断怀孕,又经常流产,致使她在露西第二出生后不久死去。

  深爱妻子的杰斐逊悲痛欲绝,难以面对充满回忆的蒙地塞罗。为了忘却妻子的去世,杰斐逊接受了驻法国公使的任命,带着大女儿马撒赴任,把两个小女儿波利和露西第二留在妻子的妹妹埃普斯夫人家,以免受旅途之劳和在巴黎染病的可能性。

  但三年后,杰斐逊还在巴黎时,露西第二死于百日咳。即使在当时,杰斐逊的孩子的存活率也是极低的。

   汤姆,哈里特第一,贝弗利,哈里特第一,麦迪逊和埃斯顿·赫明斯

  据说是托马斯·杰斐逊和萨利·赫明斯的私生子

  汤姆:生于1790年

  哈里特第一:生于1795年10月5日

  贝弗利:生于1798年

  哈里特第二:生于1801年5月

  麦迪逊:生于1805年1月

  埃斯顿:生于1808年5月21日

  出生地:汤姆:法国

         其他人:弗吉尼亚州埃尔比马勒,蒙地塞罗

  死因:不明

  配偶:有几人结了婚,但时间和对方姓名不明

  托马斯·杰斐逊任总统后不久,在首都就开始传言白宫里的几个奴隶长得很像总统,由此人们想到了杰斐逊和他的奴隶萨利·赫明斯的一段恋情。

  萨利·赫明斯是杰斐逊的岳父和家奴贝蒂·赫明斯的孩子,后来成为杰斐逊的奴隶。萨利长得很漂亮,肤色与白人相差无几。她9岁时与母亲来到杰斐逊家,两人负责照顾杰斐逊病重的妻子马撒。萨利做听差,听到“清脆的银铃声”,就去家里各处传信。(20世纪60年代,赫明斯家把祖传四代的银铃赠给了霍华德大学。)

  14岁时,发育成熟的萨利陪杰斐逊的小女儿波利去法国找父亲和姐姐。两年后,萨利带着襁褓中的儿子回到美国,不久杰斐逊也回来了。

  杰斐逊家的“农场记录”记载了下面四个孩子的出生:贝弗利1798年;哈里特第二,1801年;麦迪逊,1805年;埃斯顿,1808年。关于第五个也记为“哈里特”的孩子是否是萨利所生,尚有疑问。以下几点可以证明杰斐逊是这些孩子的父亲:

  1。“农场记录”中没有提到孩子的父亲。当时的奴隶主应按照惯例注明奴隶的出身。

  2。哈里特生于1795年10月5日,当时杰斐逊在蒙地塞罗住了两年(1794—1796)。

  3。哈里特第二生于1801年5月,埃斯顿生于1805年5月,都是在杰斐逊每年八月回蒙地塞罗度假后九个月出生。

  4。麦迪逊生于1805年,杰斐逊回蒙地塞罗参加女儿波利的葬礼九个月后出生。

  麦迪逊和埃斯顿做了萨利的哥哥——木匠约翰的学徒工。哈里特第二成为受人喜爱的家奴。1826年杰斐逊去世时,解脱了麦迪逊、埃斯顿和萨利的哥哥约翰·赫明斯的奴隶身份,而53岁的萨利从此杳无音讯。

  获得自由后,麦迪逊宣称他母亲从法国回来后,给杰斐逊生了一个儿子,而且“她还生了另外四个,都是杰斐逊的孩子。他们是贝弗利、哈里特、麦迪逊(我)和埃斯顿。根据我们出生前父母达成的协议,我们才获得了自由”。

  麦迪逊娶了一个奴隶的女儿,生活在俄亥俄州,成为受人尊敬的社区一员。哈里特和贝弗利搬到华盛顿特区,都与白人结了婚,生活在白人社区。埃斯顿同一位黑人妇女结了婚,有三个孩子,移居威斯康星州后不久死去。

  这就是杰斐逊与萨利·赫明斯的孩子们的故事,是否真实无从考证。由于历史学家们一直没有定论,我们还是把他们算作杰斐逊的孩子。

  参考书目

  福恩·M·布罗迪著《托马斯·杰斐逊密史》。纽约W·W·诺顿,1974年版。

  索菲·伯纳姆著《拥有土地的士绅:美国有产阶级的情感和个性》。纽约G·P·普特南子公司,1978年版。

  弗吉尼厄斯·达布尼著《反驳杰斐逊的谣传》。纽约多德,米德,1971年版。

  福雷斯特·麦克唐纳著《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劳伦斯堪萨斯州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

  杜马·马隆著《蒙地塞罗的圣贤:杰斐逊和他的时代》,6卷。波士顿小布朗,1981年版。

  小阿尔夫·马普著《托马斯·杰斐逊:?》。马里兰州拉纳姆市麦迪逊出版公司,1987年版。

  《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创建大学和个人奋斗史》。马里兰州麦迪逊出版公司,1991年版。

  霍普·赖丁斯·米勒著《政府最高层的丑闻》。纽约兰登书屋,1973年版。

  萨瓦尔·尼古拉斯·伦道夫著《托马斯·杰斐逊的家庭生活》。夏洛特斯维尔市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1978年版。

  内森·沙赫纳著《托马斯·杰斐逊传》。纽约阿普尔顿一世纪·克罗夫茨,1951年版。

  佩奇·史密斯著《杰斐逊正传》。纽约美国遗产出版公司,1976年版。

  麦克尔·约翰·沙利文著《总统的情感——从华盛顿、杰斐逊到肯尼迪、约翰逊》。纽约沙珀尔斯基出版社,1991年版。








白宫后代4 詹姆斯·门罗的孩子






4 詹姆斯·门罗的孩子

  詹姆斯·门罗(1758·4·28—1831。7。4)是美国第5任总统,生于弗吉尼亚。他是斯彭斯·门罗和伊丽莎白·琼斯的第二个孩子,他还有一个姐姐,三个弟弟。父亲是农场主。门罗就学于威廉和玛丽学院,中途辍学参加独立战争。1782年被选入弗吉尼亚议会。1790年选入美国参议院。1794年任驻法公使。1799—1802年任弗吉尼亚州长。1803年任驻英公使。购买路易斯安那就是他在巴黎了解拿破仑的动向后建议从法国人手中买下的。1811年任国务卿。1816年当选总统。1820年连任。1823年,他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并阐述了“门罗主义”。卸任后回到故乡。1820年出任弗吉尼亚大学董事。1829年出席为修改宪法而召开的国民大会。

  他于1831年7月4日在纽约的女儿家逝世,是5位死于美国独立日的总统中的第三位。

  1785年,27岁的门罗与17岁的伊丽莎白·科特莱特结婚,有一子二女。

           伊丽莎白·科特莱特·门罗·海

  詹姆斯·门罗和伊丽莎白·科特莱特的第一个孩子

  生于:1786年12月 出生地:弗吉尼亚州

  卒于:1835年 死亡年龄:49岁

  死因:不明 教育:法国巴黎坎潘夫人女子学校

  职业:主妇,母亲,白宫女主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