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679部分

江山战图-第679部分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说得对,杜伏威重新起兵造反只是为了牵制我们,他们的目标应该是在北方或者豫章、鄱阳等郡。”

张铉负手沉思片刻道:“江淮与河套相距甚远,影响不到河套地区,长平、上党二郡倒有可能,但我的直觉是豫章郡和鄱阳郡,一旦江淮大乱,我们必然会将江南的军队调至江淮平乱,这便造成了江南各郡的空虚,而唐朝大军正屯兵于江陵,各种战略物资齐备,可以随时向东发动进攻,我想唐军的目标必然是豫章郡。”

说到这,张铉冷笑一声道:“真是有意思了,我在谋荆州,对方却在谋我江南,那么就看谁能将这幕戏唱得更精彩吧!”

“殿下的意思是。。。。。。”房玄龄小心翼翼问道。

张铉斩钉截铁道:“我的意思很简单,就让杜伏威在蕲春郡造反,这样便给我们在蕲春郡集结军队的机会,但前提是杜伏威的造反一定要在我们的控制之下,绝不能让事态扩大。”

“请殿下放心,内卫已经有准备了,绝不会让杜伏威得逞。”

张铉又嘱咐道:“另外襄阳郡那边也要安排好,此事环环相扣,一环都不能出错。”

1043。第1043章 欲加之罪

在唐军刚进荆州之初,襄阳城是唐军的军政重地,但随着军队主力已转移到江夏郡,襄阳城的驻军只剩下一万人,由荆州副总管兼襄阳郡太守武士彟统领,他们防御的目标却是北部的王世充。

这天上午,李元吉派出的军队监察使赵行本以及幕僚罗玉敏抵达了襄阳城,一行人是装扮成商人走南襄道抵达襄阳,当他们进了襄阳城,一股喧嚣热闹的气氛扑面而来。

“先生觉得我们此行会有收获吗?”赵行本有点担心地问道。

赵行本来自于长安监军署,这是一个由楚王李元吉控制的小官署,主要掌握对军队的监察权,权力极大,最初是由天子李渊直管,后来李渊将监军署交给了儿子李元吉,不过李渊还是留了一手,李元吉派驻监军必须要得到天子李渊的批准方可执行。

监军署分为监察和监军两个司,两者职责不同,赵行本便属于监察司,他的具体官职是六品侍御史,按照惯例,侍御史便已经拥有了监军权,不过这一次他并不是来行使监军职权,而是奉命来寻找屈突通的把柄。

罗玉敏也穿了一身商人的黑袍,他淡淡笑道:“谁会没有把柄,只要认真查找都能找到,而且我们出发之前已经密令洛阳情报署先一步南下调查了,相信他们已经有了线索。”

“原来如此,那我们现在去哪里?”

“赵御史随我来就是了。”

罗玉敏显然早已准备,他带着赵行本和十几名侍卫来到城门附近的一家客栈前,他抬头看了看大门,上面牌子上写着‘三川客栈’四个大字。

“就是这里了!”

罗玉敏笑着走进了大门,客栈掌柜连忙迎了出来,“欢迎来小店入住!”

“我们是从从长安过来,杨清在这里吗?”

掌柜立刻变了脸色,恭恭敬敬道:“杨使君在,先生请随我来。”

罗玉敏这才低声对赵行本道:“这里是洛阳情报署设在襄阳的一个分支点,里面的掌柜和伙计都是八面来风楼的人。”

赵行本这才恍然,他让手下跟伙计先去休息,自己则和罗玉敏跟随掌柜来到后院的一间屋子里。

屋子里只有一名中年男子,此人叫做杨清,是唐朝在洛阳的情报头子,他笑着迎了出来,深施一礼道:“先生一路辛苦了。”

“哪里!哪里!辛苦杨使君了。”

罗玉敏将杨清介绍给了赵行本,三人寒暄几句,这才进屋坐下,这时,掌柜给他们送来了热茶,罗玉敏喝了一口茶问道:“杨默认分卷'1'使君应该比我们早到三天,有没有什么线索?”

杨清点点头,“有一点线索,其实也不算是我查到,很多都是大家知道的事情,只是平时不留意,如果真的留意,就会发现有些地方很不妥了。”

“能否具体说说!”

“目前我发现三个问题,第一是屈突通的亲卫人数远远超编,他竟然有一千亲卫,远远超过百人的定例,其次是很多襄阳人家供有屈突通的生牌,生牌上竟然称他为天下明公,着实让人吃惊。”

罗玉敏和赵行本对望一样,两天都面露骇色,竟然被称为天下明公,那天子算什么?

“那还有什么?”赵行本追问道。

“还有就是江夏新修的城墙超过了三丈三,为三丈五,这也是由屈突通主持修建。”

各地城墙不能超越京城,这是隋朝以来的惯例,从前是不能超过洛阳城墙的高度,唐朝建立后,各地城墙高度则不准超过长安,超过者须立刻拆除,否则将被视为僭越。

虽然这是一种惯例,但实际上很多边疆城墙都超过了三丈三,比如太原,李元吉坐镇时,为了防御刘武周进攻,便将太原北城墙加高至三丈六尺,朝廷也不追究,所以这算是一种只要不举报便不追究的潜规则,屈突通显然也用了这种潜规则,将城墙修建至三丈五,而且有秦王李世民支持,也没有人会举报追究此事。

其实亲兵人数也是一个道理,很多京城大将军因为无兵可带,拥有百名亲兵便已经很多,可像屈突通这样的带兵大将,手下有数万大军,如果没有一千亲兵,有时军队就难以指挥,但朝廷并没有因为这一点而网开一面,依旧严格规定了大将的亲兵人数。

但绝不仅仅是屈突通一人越规,几乎所有的带兵大将都逾规,像投降北隋的段德操就有五百亲兵,而他只是一名将军,规定亲兵若人数不能超过五十人。

规定是一回事,但实践又是另一回事,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兵部都睁只眼闭只眼,默许这种逾规现象存在。

罗玉敏当然也知道这种情况,所以他有些犹豫,仅靠城墙和亲兵很难扳倒屈突通,他沉思片刻问道:“刚才所说的生牌,有没有具体实物?”

“有!我已弄到了一块。”

说着,杨清从旁边的箱子里取出一块牌子,和灵位牌大小相同,因为祭拜者还在世,所以叫做生牌。

“这是从一个农户家中得来,请先生过目。”

罗玉敏接过灵牌看了看,上面写着‘天下之明公’,从字面理解,这个农户应该是夸赞屈突通为开明之公,为天下之最,但歧义就在天下和明公上,天下不用说,四海之内莫非王土,天下乃天子治下,而明公则是一方诸侯的别称,凭这个牌子便足以治屈突通拥兵自立之罪了。

旁边赵行本低声道:“如果仅仅凭我们一面之辞,天子未必会相信,但如果武士彟也能证明这块生牌的真实性,那么屈突通就很难解释了,先生觉得呢?”

罗玉敏缓缓点头,“我们所见略同!”

。。。。。。。。。。

武士彟怎么也没有想到,楚王李元吉竟然派军队监察御史进驻了襄阳郡,他事先没有得到半点消息,所以当罗玉敏和赵行本出现在郡衙外,他吓得浑身一哆嗦。

他在太原便知道李元吉是个心狠手辣之人,比毒蛇还要狠毒,一旦被他盯上,绝不会有好下场。

他急忙迎了出来,尽管他的官品要远远高于监察侍御史,但他依旧恭恭敬敬向赵行本行一礼,“欢迎赵御史光临襄阳郡!”

赵行本淡淡道:“武太守不必多礼,我只是公事公办,希望太守能够配合!”

“当然会大力配合,赵御史这边请!”

武士彟请赵行本进入官衙,他却有点疑惑地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罗玉敏,心中暗暗思忖,‘这又是何人?’

三人走进内堂,武士彟见罗玉敏也跟了进来,他终于忍不住问道:“这位先生是。。。。。。?”

罗玉敏取出楚王金牌在他眼前一亮,“奉楚王密令而来!”

武士彟心中猛地一惊,难道此人就是传说中的玄武火凤?

不知是谁传出的风声,朝廷很多官员都知道了长安有这么一个秘密组织,叫做玄武火凤,负责监视百官,刺杀叛逆,由楚王掌控,武士彟也有耳闻,武士彟看见楚王金牌,便自然联想到了玄武火凤,他的双股不由有些微微战栗。

罗玉敏也不解释,便在赵行本身旁坐下,赵行本一脸严肃道:“有人向圣上密报了荆州的一些事情,令圣上十分震怒,责令楚王查清事实,我们便是奉楚王之令前来核实。”

武士彟心中更加紧张,战战兢兢问道:“不知赵御史需要核实什么事?”

“有人弹劾屈突通私增亲卫,高修城墙,并在民间获取僭越称呼,请问武太守,这些可是事实?”

武士彟听说是来查屈突通,心中顿时松了口气,他思路也开始从容起来,想了想便道:“增加亲卫确实有此事,不过这是得到秦王殿下的同意,应该不算私设。”

“兵部同意吗?或者说在兵部备案过吗?”赵行本追问道。

“这个倒没有听说,应该没有。”

“那就还是私设!”

武士彟不敢再争辩,既然对方并没有把秦王的意志当回事,那把秦王搬出来也是自取其辱,便默默地点了点头。

“那高修城墙呢?”

武士彟当然明白高修城墙是指什么,当初他也提醒过屈突通,但不知为什么,屈突通没有放在心上,这一点他不能否认,只得承认道:“新修的江夏城墙确实比长安城墙高两尺,这个我也认为不妥。”

“很好,那我们再确认第三件事!”

武士彟迟疑一下问道:“我不太理解获取僭越称呼是指什么?”

1044。第1044章 力辩担保(上)

“我想武太守应该见过这个!”

赵行本取出生牌放在桌上,“这是我们一户民居中得到,武太守认为它是伪造吗?”

武士彟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这个东西果然惹祸了,当初他就觉得不妥,还特地让手下去劝说民众不要供奉这个牌子,当然也没有什么作用,但没想到这块牌子终于引起了朝廷的注意。

武士彟看了牌子半晌道:“襄阳很多民户都供有这样生牌,主要是因为屈突公击败王世充的军队南下襄阳,成功阻止了食人魔王朱桀入主襄阳,使襄阳民众心怀感激,称呼他为天下最贤能的长者,这就是天下之明公的含义,我觉得不用过多的曲解它的含义。”

“武太守的意思是,承认这块生牌的存在?”

武士彟点点头,无奈地说道:“它确实是真的,不仅襄阳有,江夏也有,我见过不少。”

“好吧!”

赵行本取出一份奏卷,放在桌上,“这是我们这次南下调查所写的报告,请武太守先看了一看,如果认为报告真实无误,那就请在证明人下签署上太守之名。”

武士彟接过报告看了一遍,虽然报告上所写属实,但并没有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尤其字里行间中总藏有一种暗示,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当然,武士彟也知道,这就是李元吉的风格,任何人只要被李元吉盯上都不会有好结果,他不由有些犹豫了,他和屈突通都属于秦王派系,如果他在这份报告上签名,自己又怎么向秦王交代?

这时,坐在旁边的罗玉敏冷冷道:“武太守既然承认这些是事实,却又不肯作证,难道是武太守是在刻意袒护屈突通吗?”

赵行本也道:“后面还有些空白,如果武太守希望自己的名字也出现在报告中,那我就找别人作证,不为难武太守了。”

两人一左一右的威逼终于使武士彟屈服了,他只得提起笔在证明人一栏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默默将报告推给了对方。

赵行本和罗玉敏大喜,赵行本笑道:“武太守正直公正,深明大义,令人佩服,我们一定会禀明楚王殿下,没有别的事情了,我们告辞!”

两人收起报告便告辞而去,武士彟却坐立不安,他沉思片刻,便动手写了两封信,一封给屈突通,一封给秦王殿下,立刻命人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往江夏和长安。

。。。。。。。。。

李世民也是刚刚返回长安,他一直在陇右率军与河套的北隋军对峙,经过大半年观察,李世民发现北隋军并没有南下的意图,而是在集中精力在河套屯田,经略河套,他一颗心终于放下,便令左屯卫大将军窦琮继续率军在陇右驻防,他自己则返回了长安。

李世民返回长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父皇已经决定开春后发动对豫章郡和鄱阳郡的攻势,利用拿下江陵郡的余势,一鼓作气向东进攻,扩大唐朝在南方的疆域。

对这个决策李世民并不反对,无论是父皇撕毁了和北隋的停战协议,还是协议中止的时间已到,唐朝和北隋都已处在战争状态,如果唐朝一味处于防御状态,那么隋军就会从容进攻,从四面八方向唐朝施压,使唐朝的局势越来越被动,所以李世民也认为进攻便是最好的防御。

书房内,李世民看了几遍武士彟写来的急信,他心中暗暗吃惊,四弟开始调查屈突通,难道是父皇的暗示吗?

自从段德操投降北隋后,李世民也知道父皇开始不太相信从前的隋朝降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