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624部分

江山战图-第624部分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士信打开信,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突厥文字,这时,另一名校尉从一个包裹里搜出了三面金牌,“将军,这好像是三个刺客的东西。”

罗士信接过一面金牌,名字叫李青山,竟然是梁师都颁发的供奉金牌,罗士信大喜,这些才是他要的证据。

“所有物品统统带走!”

。。。。。。。。。

中午时分,隋军撤销了城门管制令,民众开始自由进出,所有被抓的疑犯都全部释放,中都的巡逻控制也完全恢复到平时的情形,军方也发布了正式公告,三名刺客都被抓住,齐王世子平安无恙。

虽然军方和官府都想极力恢复中都的平静,但中都的粮价却还在上涨,从早上的斗米百文又涨到了斗米一百五十文,和前一天粮价相比足足翻了近一倍。

粮价是物价的风向标,也是定心盘,一旦粮价控制不住,其余物价也会跟着疯涨,民心和军心都会出现剧烈动荡,大战当前,这对军队士气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中午时分,在苏威的提议下,紫微阁召开了相国紧急议事,包括户部、太府寺、司农寺等主副官都一起参加,另外,军方体系的齐王府记室参军杜如晦和大将罗士信也被请到了紫微阁议事。

但今天的紧急议事并不仅仅是粮价失控风险,还有皇宫刺杀案的处理意见,紫微阁需要和齐王府沟通。

七名相国都知道了昨晚发生的皇宫刺杀案,众人都十分震惊,皇宫行刺无论在哪朝哪代都是极为严重的事件。

杜如晦先向众人汇报了刺杀案的进展,“罗将军已经抓到了刺客同伙,此人叫做骨林,汉名叫做赵双,他是突厥大祭司摩亚伦的心腹,也是金山宫副总管,罗将军从他身上搜到了这份信。”

杜如晦举起羊皮信,“这是突厥大祭司写给隐藏在北海郡手下的一份命令,但他并不知道北海郡的手下已经被剿灭,信中提到了皇宫刺杀的安排,由此可以证明皇宫刺案和北海突厥骑兵都是突厥大祭司摩亚伦的策划,为了配合突厥大军南侵。”

杜如晦又举起三面金牌道:“这是三名刺客的身份牌,证明他们的身份是灵州供奉堂的武士,也就是说,梁师都是这次皇宫刺杀案的协从者,由此,皇宫刺杀案已真相大白,我会和罗将军一起写份报告提交紫微阁和摄政王殿下。”

苏威又问罗士信,“罗将军还有什么要补充吗?”

罗士信摇摇头,“杜参军已经说清楚了,我没有补充。”

苏威这才缓缓道:“刺杀案已经发生,宇文公子不幸陨命,世子侥幸逃过一劫,但并不能因为世子无恙就将此事不了了之,如果不彻底反省并严追责任,刺杀案还会再次发生,我们上午紧急协商,提出两个方案,请杜参军和罗将军一起商榷。”

杜如晦微微欠身道:“苏相国请说!”

956。第956章 紧急议事

苏威不慌不忙道:“第一,工部有直接责任,工部对皇宫的建造审查不严导致皇宫出现防御漏洞,紫微阁将直接革除工部主事郎中之职,工部尚书李春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其次羽林军和侍卫在巡逻部署上也犯下错误,羽林军虎贲郎将卫孝则和侍卫统领赵桓应承担责任,我们将建议齐王府罢免二人的职务。”

皇宫的管辖权并不属于朝廷,而是属于齐王府,朝廷不能干涉军务,尤其是将领任免,那是齐王府的职权,所以紫微阁只能提出建议。

但皇宫在建造设计上出现了漏洞,使刺客能够绕过羽林军和侍卫直接进入后宫,这是工部的责任,所以紫微阁可以罢免工部的主事官员,至于工部尚书的惩处,那是摄政王的权力,紫微阁只能表示尚书要负责。

杜如晦点点头,“我也会写报告向殿下如实汇报,请苏相国继续说。”

苏威又道:“第二个方案是改造齐王府,将齐王府后宅直接并入内宫,将齐王府前半部分并入紫微宫,延建宫墙和宫门,这样羽林军和宫廷侍卫便将扩大防卫范围,彻底杜绝碧渊的隐患。”

杜如晦一时沉默不语,这第二个方案实际上就是取消了齐王府,让摄政王直接住进皇宫,虽然张铉前几个月回来时确实是住在皇宫内,但那只是权宜之计,但一旦取消齐王府,就是正式搬进去了,这就是登基的前兆了,杜如晦感觉紫微阁的这个方案其实还有更深的意图,尤其苏威特别积极。

当然,杜如晦也能理解,人人都想当开国之臣,争取得到拥立之功,福荫自己的子孙,苏威年事已高,他自然想在自己彻底退仕前促成新朝建立。

杜如晦笑道:“第二个方案事关齐王殿下私事,不是你我就能决定,这这样吧!我们先杜绝隐患,按照皇宫的标准重建齐王府的外墙,加强齐王府的巡逻,是否将齐王府与紫微宫合并,还是征求了齐王的意见后再说,各位相国觉得呢?”

杜如晦就是在暗示苏威,有些事情不能自己做主,就算出于好意也不行,七名相国互相看了看,韦云起笑道:“杜参军说得不错,此事确实不能太心急。”

众人纷纷表态支持杜如晦的意见,苏威见众人都比较慎重,他自己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这时,萧瑀起身对众人道:“关于第二件重大议事,就是今天粮价上涨得太猛,我们要否考虑启动常平仓平抑粮价,大家商议一下吧!”

众人望向苏威,他是七相第一人,资格最老,经验也最丰富,出于尊重也需要先听听他的意见。

苏威沉吟一下道:“说实话,今天粮价猛涨我觉得有点蹊跷,去年秋天虽然青州和徐州遇蝗灾减产,但河北、中原和江淮都获得粮食大丰收,而且这次北御突厥的军粮都是从官仓调集,并没有征用民粮,市场上应该不缺粮才对,我怀疑是不是有人在故意操纵粮价,利用刺杀案的机会故意哄抬粮价。”

卢楚小声接口道:“或许只是一时恐慌。”

苏威摇摇头,“一般而言只有前线兵败才会产生屯粮的恐慌,但并州那边没有任何消息传来,仅仅凭一个刺杀案,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当然,我不是说刺杀世子案事情不大,但这件事影响重大只是在于官场,在于北隋声誉,对民生影响不大,老百姓对这种事只会津津乐道,而不会产生恐慌。”

姜不愧是老的辣,连萧瑀也认为刺杀世子案会动摇军心、造成民间恐慌,但苏威却一针见血,说皇宫刺杀案只会让老百姓津津乐道,而不会产生恐慌。

这时,杜如晦缓缓道:“有件事我需要告诉大家,就在昨天晚上我接到情报署的快报,突厥十万大军已经突破娄烦关南下了,如果这个消息传开,我想粮价上涨很正常,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善阳县还在我们手中,突厥大军仓促南下未必是好事。”

众人默然,如果是出于这个原因,那粮价上涨也就能理解了,只是他们可以理解突厥大军仓促南下未必是好事,但一般民众能理解吗?

苏威沉思良久问道:“快报上有说突厥大军是什么时候杀入娄烦关吗?”

“有!就在昨天上午杀入娄烦关。”

“这就有点奇怪了,才一天的时间,中都的粮商就能得到消息吗?娄烦郡的人都撤光了,太原城倒是有几十万人,他们会发消息通知中都,可问题是突厥骑兵至少要两天才能从娄烦关杀到太原郡,恐怕现在太原城都还没有得到突厥军南下的消息,那会是谁把消息传到中都?”

众人也觉得苏威的质疑有道理,杜如晦笑问道:“苏相国认为粮价上涨和突厥军无关吗?”

苏威点点头,“我还是坚持我之前的猜测,有人在恶意哄抬粮价。”

“那相国觉得该怎么办?”

“首先是平抑粮价,常平仓要出手抛粮,以最快的速度将粮价打压下来,其次必须要彻底调查粮价猛涨的真正的原因,粮价稳定事关重大,在粮食问题上朝廷绝不能有一点含糊。”

苏威的方案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同意,杜如晦笑道:“调查粮价上涨原因就交给我们情报署来做吧!”

众人皆同意由情报署来调查粮价上涨原因,但同时要求暂时封锁突厥大军从娄烦关南下的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

就在紫微阁紧急议事结束半个时辰后,位于西市的常平仓第一次启动了,户部一次性从司农寺粮仓调入十万石粮食供应常平仓,由常平仓以斗米九十文的价格敞开向中都民众供应。

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当天下午,各大店铺的米价也纷纷下调到了斗米九十文,各家米铺前数里长的买米队伍渐渐消散了。

不过这个举动却引发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很多上午高价抢米人的严重不满,尤其不少小商人一下子便多付了斗米数十钱,令他们损失几十贯钱到几百贯钱,就算普通人家损失几贯钱也令他们无法接受。

各家米铺前很快又出现了另一个盛况,家家粮铺前都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堵门论理,愤怒的人群向米铺讨要自己损失的钱财。

燕山米行前也挤满了要求退钱的民众,数百人愤怒地大喊大叫,吵嚷和骚乱使得米铺无法正常经营,内堂的大门关闭了,数十名伙计堵住大门,和外面的民众对吵。

伙计们的理由也很充分,一名伙计站在大门上方大喊道:“简直是无理取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们逼你们买米了吗?你们自己跑来抢米,米价跌了你要我们退钱,那米价涨了,你们要不要过来补交差价?”

伙计的喊话顿时引发了数百人的愤怒,有人大喊:“打这个奸商!”

噼噼啪啪的石块和泥团向伙计砸来,将伙计砸得满头满脸是血,大叫一声从门上摔了下去,人群已经开始不耐烦,越来越多的石块向其他伙计和店铺砸去,伙计们只好用桌子来抵抗,狼狈不堪。

这时,一名管事慌慌张张跑出来喊道:“请大家冷静,冷静,我家大管事正在算帐,很快就会给大家一个交代了。”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众人催促道:“识相的快点还钱,否则砸了你们的鸟店!”

管事连声答应,转身又跑回去了。

内堂上,几名帐房正在清算账目,大管事卢瑀正心烦意乱地来回踱步,他倒是一个很精明的卢氏族人,只是他没有经历过大事,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形,令他也有点慌乱,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这时,小管事跑来禀报道:“启禀大管事,小人已经让他们安静下来了。”

卢瑀让小管事去安抚闹事者不过是缓兵之计,给官府衙役到来争取时间,他怎么可能真的赔钱。

帐房起身道:“大管事,算出来了,我们以斗米九十文为准,我们共多赚了两千三百五十五贯钱。”

副管事低声道:“要不要先返回一部分?”

“屁话!”

卢瑀怒道:“怎么返还?他说要十贯你就给十贯,他说要一百贯你就给一百贯吗?”

“我只是想先稳住他们。”

卢瑀重重哼了一声,又问小管事道:“官府那边有消息吗?”

“还没有,别的店也没看见衙役。”

这时,侧门背后忽然传来一个声音,“你们就别指望官府了!”

众人大吃一惊,一起回头,只见从侧门内走出十几名大汉,个个身材魁梧高大,为首是一名年轻高大的男子,气势十足。

“你们是什么人?”卢瑀后退几步,吃惊地问道。

为首年轻人抱拳行一礼,“在下姓刘,齐王府的人。”

957。第957章 交换条件

中都人人都知道,齐王府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齐王的私人官邸,另一个意思就是北隋军队的官署,原来叫做大将军署,现在也叫做齐王府,这个年轻男子显然说得是后一种意思。

“你们是怎么进来的?”卢瑀又紧张地问道。

来人正是刘兰成,当他们剿灭了北海郡的突厥骑兵后,张铉意识到北隋疆域内部面对的各种威胁,他需要一支专门作为内部应急的精锐之军,也就是内卫。

张铉考虑再三,终于决定将风雷军从斥候卫调到了齐王府,作为齐王府的直属内卫,负责执行疆域内的应急任务,并同意扩军到三千人,不从外面招募,而是从各军抽调精锐,今天刘兰成就是奉杜如晦之令前来调查粮食涨价的真实原因。

刘兰成笑道:“前面堵了这么多人,我们当然是从后面进来,找卢大管事有点事情。”

就在这时,头顶上忽然传来一阵密集的击打声,紧接着窗纱被砸烂,几块拳头大的石头飞了进来,这是外面的人群再次向店铺扔石头了,吓得所有人脸色大变。

刘兰成回头对手下令道:“去制止一下。”

十几名手下各从箩筐里抓了几贯钱,大步向外面走去,只听外面一片惊叫,人群似乎混乱起来,一名伙计跌跌撞撞跑来,“大管事,外面人都在满地捡钱,乱成了一团。”

刘兰成笑道:“这下子我的手下就能占据有利位置了,后面人自然会听他们的引导,不会闯店铺了。”

卢瑀佩服,几十贯钱就占据了主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