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517部分

江山战图-第517部分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能接受的方案。”

温大雅有了台阶,他便起身告辞,裴矩亲自送他去鸿胪寺馆舍休息,这时,内堂里只剩下韦云起和苏威两人,韦云起取出一封信,递给苏威:“这是齐王殿下今天一早派人送来的快信,相国请过目。”

韦云起为人刚正,原则性极强,他不喜欢裴矩的私心太重,比如裴矩送温大雅去馆舍必然会说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话,令人不齿,相反,韦云起更欣赏苏威小事装糊涂,大事讲原则的作风。

苏威微微一怔,急忙接过信,他看了一遍信,信中内容很短,但观点表达得非常清晰,由韦云起出任中都谈判代表,可让唐军赎回蒲津关和河东城,而上党郡和长平郡寸土不让。

苏威缓缓点头,他有些不解地问道:“殿下在信中说,让唐军赎回蒲津关和河东城,那我们的条件呢?殿下之前对云起说过吗?”

“不瞒相国说,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既然殿下在信中不提条件,显然是因为我知道该提什么条件,我觉得虽然现在粮食暂时不缺,但殿下提到过,要将军队扩充到三十五万人,那么粮食显然又要紧张了,我觉得还是要以粮食为条件,至于要多少粮食,就由我们来决定。”

苏威也想起张铉确实提到过要增兵至三十五万,就是因为现有人口及粮食产量无法支撑,所以才决定拿下江淮,粮食问题始终是困扰他们的一个大问题,否则就不会大量用野豌豆去赈灾了。

想到这,苏威便点了点头,“你说得没错,条件应该是粮食!”

。。。。。。。。。

鸿胪寺的职能相当于后世的外联部,由于接待藩国使臣的需要,鸿胪寺在紫微宫对面的民坊内有一座占地约五十亩的馆舍,温大雅一行人就住在这里。

裴矩亲自将温大雅送去了馆舍,这时,温大雅见崔君肃已离去,便取出一封信递给他,“这是天子给裴公的亲笔信,我本想今晚拜访裴公,但看样子不太方便,还是直接交给裴公吧!”

裴矩接过信却没有看,直接将信收了起来,他知道李渊在信中会说什么,不过他现在对唐朝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了。

“多谢温侍郎,温侍郎还有什么事吗?”

温大雅又叹了口气道:“今天我遭遇了重大挫折,信心丧失殆尽,裴公能否给我指点一条明路,难道我这次出使真要失败而归吗?”

裴矩微微一笑,“我不是说了吗?只要有诚意,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关键就在诚意。”

裴矩又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出使事大,不是一次两次谈判双方就能达成一致,更不是在中都呆一天两天就能解决问题,需要双方不断磋商,不断妥协,最终才能达成共识,温侍郎需要有耐心啊!”

温大雅心中若有所悟,开始又有了一点信心,他深深行一礼,“多谢裴公给晚辈指点迷津!”

787。第787章 再回江都

就在隋唐双方开始中都谈判的同时,张铉也抵达了中都,而这时来护儿已经先一步发动了水军攻势,他亲率数百艘战船沿长江向西而去,清剿杜伏威的水上运输能力。

阔别两年,张铉又一次来到了他曾经治理过的江都,消息传开,数十万江都民众自发地来城外迎接昔日的江淮招讨使归来。

江都城外的运河两岸已是人山人海,延绵十余里,当张铉的座船出现在江都运河上时,运河两岸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呐喊声,无数人喜极而泣,忘情地大声欢呼,数十万双手臂在两岸挥舞,不少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岸上跪下,仿佛在迎接英雄的凯旋归来。

江都在宇文化及兵变后已经沉沦太久,他们无比渴望获得重生的机会,渴望着繁华能重新归来,而当张铉到来时,使所有人都看到了一线希望,张铉身上承载着数十万江都人新生活的梦想。

当张铉从大船内走出,两岸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张铉挥手向两岸民众致敬,他着实被江都民众的热情感动了,数十万民众出城迎接他的到来,而他仅仅只在江都呆了数月。

这时,数十名白发苍苍的老者被官员们带了上来,他们跪下大礼参拜,“小民拜见齐王殿下,祝齐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张铉连忙伸手虚托,“各位长者快快请起,折杀张铉了!”

众老人被士兵扶了起来,为首一名老者喜极而泣道:“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殿下盼回来了。”

张铉认识这名老者,是江都豪门梁氏家族长老会的首席,至少八十五六岁了,他担任江都士绅领袖近三十年,张铉微微笑道:“两年未见,梁翁的身体还很康朗啊!”

梁实翁见张铉认出自己,心中更加激动,连忙道:“托殿下之福,小民身体还不错,既有千岁的金口玉言,小老儿一定还会多活几年。”

这时,张铉对众长者高声道:“张铉明白大家述求,恢复江都的繁荣也是张铉最紧迫要解决的事情,宇文化及已被抓获,不日将在中都公开处斩,瓦岗军也被剿灭,我这次南下就是为了彻底剿灭杜伏威而来,他是江都的心腹大患,这次一定要彻底铲除,相信通济渠很快就会恢复,南北贸易会重新流动起来,我向大家承诺,三个月内,江都不再有匪患之忧!”

张铉的话仿佛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人群中传播,运河两岸彻底沸腾了,男女老幼喜极而泣,无数人振臂高呼,“万岁!齐王万岁!”

。。。。。。。。。

江都留守府官房内,张铉正在听取长史李清明的述职汇报,李清明虽然出任江都留守府长史,但实际上江都的政务就是他全权负责,把江都城管辖权划给留守府,这就架空了江淮行台尚书卢倬干涉江都事务的可能。

“卑职这三个月主要拜访江都各大家族,以及各大商行,逆转江都人口外流,恢复大部分江都手工业,另外也要稳定住江都粮价,按照卑职最初的方案,是要把货运船队暂时集中在官府手中,这样可以集中运输,军队便可以参与护航。”

“效果如何?”张铉直接了当地问道。

“回禀殿下,由于粮价回落,江都人口外流已经停止,而且由于孟海公和江南会的战争持续不断,大量人口逃到江都,这几个月,江都人口数量从五十万又恢复到七十万,不过都是临时难民,江都的负担反而加重了,卑职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碌安置难民,人手不足,有点焦头烂额。”

说到这,李清明忍不住苦笑了一声,挑起江南和孟海公的内战就是他一手策划,但最后导致的难民潮他又不得不面对。

“人手不足可以从东海郡调人过来,东海郡那边的徐州难民返乡已经差不多快完成了,我会立刻将那边的官员调来协助你处理好江南难民问题,这是收买人心的机会,要好好把这个机会抓住。”

“卑职也明白这一点,卑职也在殚精竭虑安置好江南难民。”

张铉点点头,又问道:“货船集中运输进展如何了?”

“这件事可以说一波三折,屡屡出人意表。”

“具体说一说。”

张铉对这件事很感兴趣,中都已渐渐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而江都是南方的经济中心,如果能把两个经济中心统一起来,在经济上会迸出巨大的能量,李清明提出控制货运船队,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卑职之前拜访了江都三大船货运商行,百捷船行、南运船行和全通船行,他们拥有江都九成以上货船,达六百余艘,其中百捷船行的背景是独孤氏,而南运船行和全通船行的背景都是江南会,我提出三家船行的船运由官府统一协调,结果被他们一致拒绝,几次拜访都被严词拒绝,所以我考虑成立北运船行,由官府提供货船免费为商家运输物资,用竞争将他们挤垮,不料杜伏威却帮了我一个大忙。”

“你是说杜伏威军队袭击货船之事?”

“正是!”

李清明点点头笑道:“杜伏威的军队同时在谯郡、下邳郡和彭城郡抢劫商船队,导致数十家商行遭遇惨重损失,四百多条船只被杜伏威夺走,三大船行现在只剩下不到百艘货船,前天他们同时来找我,希望能临时租赁官府的船只,被我一口回绝。”

“那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办?”张铉继续问道。

“卑职打算双管齐下,一方面成立北运船行,从各地调集五百艘货船至江都,以免费货运方式彻底击垮三大船行,同时釜底抽薪,责令江都船场不得为私人造船,这样不出三个月,江都官府就完全能垄断货运,那时再适当收点运费,不说赚钱,至少也不能亏本,卑职算过,只要是现在三大船行一半的价格便可以维持收支平衡了。”

张铉暗暗赞叹,李清明不愧是从兵部侍郎转为留守府长史,果然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也只有他才能迅速打开局面,扭转江都商业被各大势力控制的现状,卢倬确实不行,他没有这种魄力和手腕。

心中虽然十分赞赏,但张铉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他沉思片刻又问道:“江都船场的造船能力如何?可以造多大的船?”

这也是张铉十分关心的问题,虽然他已经收集了北方最好的船匠,并且搞到了图纸,但建造横洋舟之类的大船依旧很吃力,到目前为止只造出一艘,如果南方能造横洋舟,当然是最好不过。

李清明却摇了摇头,“恐怕让殿下失望了,这一年江都流失了近半人口,其中大部分是优秀工匠,船匠也大部分离去了,当初数千艘巨大的龙舟就是在江都建造,可目前江都船场最多只能造五百石左右的货船,还不如北海郡船场,殿下,请恕卑职说句逆耳之话,我们去年拦截宇文化及时,没有顺势拿下江都,是我们一个重大的战略失误,要知道当时的江都可是汇集了大隋一大半的精华。”

张铉没有说话,这一点不用李清明指出他心里也明白,他确实犯下了一个大错。

沉思良久,张铉道:“优秀的人才不会凭空消失,我们亡羊补牢,用种种办法来吸引这些优秀工匠的重新回归。”

张铉拍了拍李清明的肩膀,“这个任务我就交给你了,你下一步不要管难民之事,把它交给****,他过两天就来了,你全力以赴恢复江都的制造能力,我不管你用什么手段,也不用担心朝廷会不会同意,这件事你直接向我汇报。”

李清明缓缓点头,他感受到了齐王殿下对自己的信任,但也同时感受到了肩头上的巨大压力。

788。第788章 反攻蒲津

隋唐两国的谈判已经进入了第三轮,吏部尚书韦云起作为摄政王张铉的全权代表向唐方提出了三大条件,第一,隋军可以撤出蒲津关和河东城,但唐方必须付出代价,韦云起开出了一百万石粮食的天价,但这也只是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便是唐方必须将居住在关中的一万匠户交给隋朝;而第三个条件更是让长安方面无法接受,唐方必须承认上党郡和长平郡归属隋朝,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签署双方的停战协议。

这三个条件遭到了温大雅的坚决反对,但他没有决策权,便连夜发送鹰信回长安请示。

不出温大雅的意料,这三个极其苛刻的条件在长安也同样激起了大唐君臣的强烈愤慨,尤其以主战派李世民为代表,他强烈要求用战争的方式夺回被隋军强占的城池和土地,绝不退让一步。

李世民获得了朝臣上下的一致拥护,这时,主和的太子李建成也被迫改变态度,不得不同意李世民的方案,以战争为辅,促使中都方面让步。

李渊遂下定决心,令李世民统帅三万大军向蒲津关发动全面进攻。

武德殿御书房内,李建成忧心忡忡对天子李渊道:“儿臣能理解大家的愤怒心情,但如果能一战夺回并州土地,我们又何必派人去中都谈判,儿臣就害怕拿不下并州,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了。”

“你觉得我们拿不下来?”

李建成叹了口气道:“或许能拿下蒲津关,但河东城高大坚固,易守难攻,仅靠三万军队,儿臣觉得不太现实,更不用说上党郡和长平郡,如果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我们至少可以拿回河东城,可如果兵戎相见,而且又拿不下河东城,那太原怎么办?父皇,愤怒容易,冷静却难啊!”

李渊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长子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可中都开出的条件令人神共愤,他李渊就算贵为天子,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同意中都的条件吧!

半晌,李渊也忍不住长叹一声道:“朕也想冷静,可中都提出的条件实在太过分,满朝文武一致支持秦王出战,朕还有什么可说?朕只能希望唐军旗开得胜,拿下蒲津关和河东城。”

李建成沉默了片刻,他最终没有说出‘拿不下怎么办?’这句话,他能理解父皇的无奈,父皇是被满朝文武的官意挟持,不得不答应出兵。

李建成便不再提这件事,转换话题道:“父皇,关于募兵之事,儿臣已经拿出具体方案,目前已转交兵部,希望父皇尽快批准实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