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464部分

江山战图-第464部分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们实际上已经处于半暴露状态,沈光毫不犹豫,率领两百名士兵沿着城墙向西城门奔去。

牟文德也听到了宿鸟鸣叫声,他快步走到北城墙边,疑惑地向树林望去,宿鸟居然被惊动了,树林内一定藏有什么东西,他心中感到一丝不妙,从运粮船士兵的不正常,现在树林内居然有异动,难道隋军已经到了吗?

就在这时,河边忽然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声,牟文德蓦然回头,他听出这是副城主的声音,他转身向城门处奔去,一边跑一边大喊:“关闭城门!”

紧接着又是一连串的惨叫,这是副城主和他的手下发现了士兵不是高句丽人,他们转身逃走,被赶上来的隋军士兵射杀了。

城门外一阵大乱,无数民夫和士兵向城内涌去,只见有人跌跌撞撞大喊跑来:“他们是隋军!是隋军!”

城门口更加恐慌,大门开始关闭,但涌进城的人太多,他们将城门堵住了,城门关闭不上。

就在这时,从城门左面的黑暗中忽然杀出数百名隋军士兵,他们战斗力极为强悍,瞬间便将堵在前面的数十名高句丽士兵杀死,冲进城去。

城下一片混乱,民夫们互相践踏,争先恐后想进城,哭声、喊声、惨叫声,伴随着大门吱吱嘎嘎的挤压声,中间还有三百名隋军斥候混迹其中,他们中有一部分顶住了城门,另一部分则杀进了城内。

城头上刺耳的警钟声‘当!当!当!’敲响,城主牟文德率领数百人从城头上冲下来,正好遇到了杀进城内的沈光和一百名手下,双方在城门口激烈的交战起来。

这时,城外不断响起了号角声,一千二百名隋军士兵从船上杀出,紧接着,一艘艘隋军战船在黑暗的夜色中出现了,上万名隋军士兵在老将来护儿的率领下,奔下大船向乌骨城杀来,乌骨城在一片喊杀声中陷落了。

两天后,张铉率领数万大军乘坐六百余艘战船在鸭渌江口登陆,张铉随即令徐世绩和来护儿各率一万军队,乘坐三百艘战船向上游两百里外的国内城进军,国内城只有一千守军,城池并不难攻打,夺取国内城轻而易举,但张铉考虑的是夺取新城和辽东城,从背后切断入侵辽东的高句丽军队的后路。

就在徐世绩和来护儿出发的当天,张铉留下房玄龄指挥鸭禄水的隋军,他自己则亲率三万大军向辽东城进军。

张铉的战略十分明确,暂时放弃攻打平壤,而是集中兵力歼灭入侵辽东的七万高句丽军队,并将控制范围推到鸭渌江一线,从陆路上保证辽东半岛的安全。

同时,为了牵制住平壤的高句丽军队,尽量阻止他们北上救援,张铉又令齐亮和周猛二人各率五千军队以及两百艘战船在平壤南面浿水上巡航,清除水面上的一切船只,控制住浿水,严重威胁着平壤城的安全。

。。。。。。。。。

平壤王宫前,一辆马车疾速奔来,马车刚刚停稳,车门便被推开了,不需要人扶持,渊太祚大步从车内走出,急匆匆向王宫内走去。

殿内,权桓正在向婴阳王高元汇报局势的不利,“君上,浿水上只有两百艘战船,考虑到战船还要运载补给,那么最多只有一万多军队,这不像是攻打平壤,情况恐怕不妙啊!”

“你是说,张铉其实并不打算攻打平壤,是这个意思吗?”高元浮肿的眼睑睁开一条缝问道。

这时,殿下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君上说得一点没错,我们完全弄错了张铉的意图!”

渊太祚魁梧的身躯出现在殿门口,他传一身黑袍,将他的脸色映衬得更加惨白,俨如一块失去了光泽的玉,只有一双眼睛依然和从前一样犀利。

权桓见他进来,立刻站起身,远远站到一旁,目光变得冷漠起来。

渊太祚却没有心情去计较权桓的态度,他上前施一礼,“微臣刚刚得到消息,隋军已经攻占了乌骨城,微臣敢断言,张铉现在就在乌骨城。”

“莫离支大人是怎么得到乌骨城的消息?”高元问道。

“有几名士兵刚从乌骨城逃回来,他们带来了乌骨城失陷的消息。”

“这么说,浿水上的战船并不是隋军主力?”

“不是!他们只是来威胁平壤,并牵制我们的军队北上。”

这时,旁边权桓冷冷道:“我记得清清楚楚,莫离支大人曾信誓旦旦说,如果隋军要攻打我们,一定是分兵两路,一路去辽东,一路来平壤,怎么现在不是来平壤?”

渊太祚回头怒视权桓,“隋军三次攻打高句丽,都是从卑奢城杀向平壤,这是他们一贯出兵路线,我也是根据经验来判断,谁能想到张铉竟然放弃平壤,杀向鸭渌水呢?”

“所以莫离支大人当初就不要那么肯定,最后让我们部署失误!”

渊太祚大怒,恶狠狠盯着权桓道:“风凉话谁都会说,当初决策的时候你怎么不反对?你怎么没有预见张铉不是攻打平壤?现在说这种话便可证明你的英明?”

“好了!你们不要再内讧了。”

高元不高兴地打断他们的争论,拖长声音道:“事已至此,只能亡羊补牢了,你们说说怎么办吧!”

权桓哼了一声,扭过头去,渊太祚急道:“君上,张铉的战略必然是集中兵力对付我们在辽东的七万军队,我们必须支援,否则七万大军必然会全军覆没。”

“你其实只是担心你的儿子——”

权桓刚讥讽了一句,便被高元摆手止住,他向权桓使个眼色,示意他不要再刺激渊太祚,权桓也不理睬怒视他的渊太祚,慢慢闭上眼睛。

高元这才对渊太祚道:“那依莫离支大人的意思,我们该怎么援助?”

“首先要大军北上,夺回乌骨城或者国内城,然后再打通和辽东之间的通道,大军的后撤之路就有了,微臣建议立刻派五万大军北上接应辽东大军回撤。”

高元沉思片刻道:“我有两个疑问,第一,乌骨城和国内城我们要夺回哪一个,抑或是两个都要夺取?第二个疑惑是,一旦五万大军北上,平壤谁来拱卫?万一张铉又调头来打平壤,我们又怎么应对。”

“君上不必担心,我们派五万大军北上,平壤还有两万军队,凭这两万军队,再发动民众协助,我们还是能守住平壤城,一旦张铉大军又转道南下,那么我们夺回失地,接应军队撤回的把握就大了很多,只要大军杀回来,平壤之危立解,至于第一个疑问,微臣觉得还是夺回乌骨城比较好。”

“为什是乌骨城,我倒觉得国内城更容易攻下。”高元不解地问道。

渊太祚微微犹豫一下道:“启禀君上,去乌骨城有官道,有利于我们粮车跟随,毕竟是五万大军,后勤补给任务很重,去国内城要翻山越岭,道路艰难,粮车难行,而且国内城比乌骨城好不了多少,权衡利弊,微臣还是觉得夺回乌骨城比较现实一点。”

这时,一直不吭声的权恒道:“君上,晚走一天,乙支大将军就多一分危险,打通救援通道虽然有风险,但我们必须要做,否则张铉全歼了辽东之军后,必然会掉头再打平壤,那时,我们恐怕就有灭国之忧。。

渊太祚没想到权桓居然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说话,他着实有些意外,不过转念一想,覆巢之下绝无完卵,权桓其实也是在替他家族考虑,他赞同自己的建议也就不足为奇了。

渊太祚又连忙补充道:“另外,微臣还有一个方案,可以让高烈通知他们在中原的势力,鼓动李渊趁虚进攻河北,迫使张铉不敢在辽东久战,此乃围魏救赵之计也,请君上采纳!”

权桓的灭国之忧说动了高元,高元便点点头,“既然如此,你们二位就去商量一下怎么出兵,把最后的方案报给我就是了。”

渊太祚得到同意,便先一步告辞了,权桓等渊太祚走远,这才缓缓对高元道:“君上,最后留两万军,必然是我们和渊太祚各留一万,在具体的领军大将上,我可以反对剑武岐领兵,因为他被隋军俘虏过,这样,渊太祚必然是把剑武岐留下统兵,但剑武岐其实已经是我的人,这样,他在平壤便羽翼尽失,君上明白微臣的意思吗?”

高元眯缝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你是想——”

权桓阴阴一笑,“这可是除掉他的大好良机!”

。。。。。。。。。

704。第704章 柳城再战

高句丽大军按照之前的计划进攻辽东,一路十分顺利,乙支文德率先占领了燕城,开始在燕城修筑工事,加强防御,而渊盖苏文则率三万大军向柳城杀去。

这种分工其实是渊太祚的私心在作祟,他认为契丹大军南攻,必然是全力攻打柳城,就算攻不下柳城也会极大削弱柳城的防御,而燕城没有被契丹波及,恐怕很难攻下。

所以渊太祚给儿子争取到了攻打柳城,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契丹人是先攻打了燕城,然后才转去攻伐柳城,燕城已经是一座空城,而柳城依旧坚固矗立。

渊盖苏文得知乙支文德已占领燕城,他心中暗暗恼火,但他却又无可奈何,只得率领三万大军向柳城方向浩浩荡荡进发,三天后,大军抵达了柳城。

此时,柳城的战火刚刚散去,契丹士兵的尸骨已经焚烧深埋,但南北城外面旷野里依旧血迹斑斑,令人触目惊心,隋军在距离南北城墙一里范围内密密麻麻布满了陷足坑,坑内插有淬有剧毒的竹签,但蒺藜刺却暂时没有部署,他们将在作战时用投石机撒出。

虽然柳城将士经历了和契丹军的血战,但随着援军到来,他们战斗力更加强悍,三万名隋军将士和民团士兵将城池打造得滴水不漏。

太守杨善会和一众大将站在城头上,远远眺望高句丽军队在三里外扎下大营,杨善会眉头一皱道:“不是说新城那边有四万大军吗?怎么只来了三万,难道这是辽东城的那一支军队?”

杜云思微微笑道:“这应该是新城那一支高句丽军队,大军出征绝不能倾巢而出,要留军队守卫老巢,还要有军队运输粮食,保障后勤补给,所以只来三万军很正常。”

旁边卢赤峰呵呵笑道:“这样说起来,我们兵力一点不吃亏,就算不守城池,我们将军队拉出去和他决战,也能击败他们。”

“卢将军这就错了,守城比攻城更有有利,一般军队伤亡人数只有对方一半,当然要守城,为什么要去和他们决战?”

“你们别忘了,还有裴将军的三万骑兵,只要一万骑兵就可以将他们绞杀干净,就像碾死一群蚂蚁一样。”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最后众人皆大笑起来,经历的血腥战斗后,大家对守城都充满了信心,再没有最初面对契丹大军那样紧张了。

玩笑虽然开,但众人还是很看重这支高句丽军队,他们都看出了这支高句丽军队营帐扎得非常整齐划一,军队也没有契丹人那样嘈杂混乱,一切都井井有条,和契丹军队的混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这些细节便可以看出这支军队是一支善战之军,这支军队的主帅渊盖苏文也不决不是传说中的花花公子,而是一个军纪严明,考虑慎密之人,杜云思不敢大意,急忙放出了一只信鹰。

柳城在南面三十里外的笔架山上有一座烽燧,继续向南每隔三十里就有一座烽燧,一直延续到北平郡的临榆关,一旦大军来袭或者柳城失守,烽燧立刻会燃起,通知幽州做好迎战准备。

但这一次高句丽大军前来进攻,烽燧却没有点燃,一方面是隋军早已知晓,另一方面烽燧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它临时充当情报中转站,一座鹰站,柳城和裴行俨的骑兵之间就是通过这座鹰站进行情报交换,所以隋军暂时不能暴露这座鹰站所在的位置。

信鹰向南飞去,半个时辰后,两名骑兵从笔架山下的树林里疾奔而出,向西北方奔去。

裴行俨的三万骑兵目前驻扎在奚人的草原上,在跟随契丹攻打柳城遭遇惨重伤亡后,不过裴行俨正好需要草场驻扎骑兵,而奚人部落位于柳城郡的西面,草场和柳城郡相邻,相距柳城一百二十里,是驻扎骑兵的最佳之地。

裴行俨向奚人酋长苏支发出要求后,苏支很痛快地答应了裴行俨的驻兵要求,并且主动承担了三万隋军骑兵的给养和营帐。

这天傍晚,两名骑兵将柳城发出的鹰信交到了裴行俨手执,大帐内,裴行俨仔细看了一遍鹰信,信是杜云思写给自己,一是告诉他高句丽军队的兵力分布情况,其次提醒他不要轻敌,这支高句丽军队装备精良,是一支战斗力强大的精兵。

这时,有士兵在帐门口禀报:“启禀将军,宋参军求见!”

宋参军就是宋正本,张铉派他跟随裴行俨入辽东,替裴行俨出谋划策,不过两人却相处得不太好,裴行俨为人骄傲,所有文职军官中,他只服李清明一人,连族兄裴弘他都很少往来,更不要说曾经是窦建德的谋士宋正本了,而宋正本其人也十分清高,绝不会曲意奉承,所以裴行俨也不太理会宋正本,宋正本不到关键时刻,他也不会来找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