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461部分

江山战图-第461部分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士兵跑去禀报杨善会,杨善会也是担心晚上出事,尽管他也疲惫不堪,但他却不敢入睡,一直城内各处巡视,接到禀报,杨善会匆匆上了城。

他看了下面骑兵片刻,高声问道:“狼是从北方过来吗?”

“是从东方过来。”下面亲兵回答道。

口令完全正确,杨善会立刻令道:“开城门让他们进来。”

城门开启,三名骑兵奔进城门,杨善会从甬道走下来,问道:“信件在哪里?”

骑兵翻身下马,将一只信筒呈给杨善会,“是大帅亲笔信!”

杨善会接过信筒问道:“殿下目前在哪里?”

“目前率军驻扎在北平郡。”

杨善会大喜,连忙从信筒抽出信,果然是齐王张铉的亲笔信,他打开信看了一遍,张铉在信中说,已有一万军队北上柳城,前来支援他们,让他们整顿防御,继续坚守柳城,一旦高句丽军队进入辽东,隋军便将大举反击,信中同时褒奖柳城守军的英勇顽强,将给所有将士予重赏。

杨善会长长松了口气,他肩上的重担终于可以放下了。

698。第698章 小国战略

新城是位于辽河北部的一座坚城,也就是今天的辽宁抚顺,高句丽又称它为盖牟城,新城城池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城池并不大,人口也很少,事实上这是一座军城。

无论南面的辽东城还是北部的新城,都曾给进攻高句丽的隋军带来巨大的麻烦,耗费了数万精锐士兵伤亡的代价才将它们攻下。

但就算攻下辽东边的几座坚城,还要行军数百里,翻越一座座高山,穿过莽莽森林才能抵达平壤,这对军队后勤支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第一次高句丽战争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后勤无法跟上,士兵溃败于崇山峻岭之间。

直到今天,高句丽想攻占辽东,同样也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将粮食先搬运去辽河,进行战争的后勤准备。

为此,高句丽足足进行了近五个月准备,先将粮食物资从水路运送到鸭禄江畔的乌骨城和国内城,再从国内城走陆路运送去辽东城和新城。

也正是这个缘故,当高句丽得到大隋的九艘横洋舟时,简直如获至宝,成为他们的镇国重器,可以用来从海路直接运粮去辽东和辽东半岛,可惜为了赎回辽东半岛和一万军队,最后的五艘横洋舟也被迫交割给了青州军。

此时,辽东城已经集中了三万高句丽的军队,由大将军乙支文德统帅,而新城也集中了四万军队,由渊盖苏文统帅,但攻打辽东是个风险很大的买卖,稍不留神会满盘皆输,这一点高句丽君臣都很清楚,可一旦成功,高句丽的势力将推进到河北大门口。

巨大的利益诱惑着高句丽的君臣,尽管他们彼此龌蹉,但为了高句丽的利益他们还是走到一起,高元最终选择了妥协,下令乙支文德听从渊太祚统一调遣,和渊盖苏文配合行事。

新城城头上,渊盖苏文正在看父亲写来的一封信,信中交代了他和乙支文德的下一步行动计划,一旦时机成熟,乙支文德将前往燕郡夺取燕城,而他渊盖苏文则负责夺取柳城,只要占领这两座重要的城池,辽东就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下一步就要集中兵力夺取临榆关,那里是通过河北的大门。

渊盖苏文看完父亲的信,回头问跟随他出征的幕僚赵万生道:“我父亲说时机成熟才可渡过辽河进军辽东,我想知道这个时机成熟指的是什么?”

赵万生年约四十余岁,他是幽州汉人,饱读诗书却家境贫寒,尤其写了一笔好字,二十年前跟随一名商人来平壤寻找谋生的机会,在大街卖字时被渊太祚看中,从此成为渊太祚的文书,渐渐得到渊太祚信赖,成为渊太祚的幕僚军师,这次是受渊太祚的委托来辅佐渊盖苏文。

赵万生微微笑道:“我觉得莫离支大人所指时机成熟是契丹从柳城撤军。”

“撤军?”

渊盖苏文有些不解地问道:“先生认为契丹无法攻下柳城吗?”

“我不是指契丹能否拿下柳城,而是契丹不会要柳城,契丹人是游牧民族,拿柳城做什么,不过是掠夺一番便走,不过我觉得契丹想攻下柳城也并不容易,毕竟他们不擅于攻城,几番失利后就没有了信心,退兵是必然。”

渊盖苏文点点头,“先生确实说得有道理。”

停一下,渊盖苏文笑道:“听说先生并不赞成攻打辽东,是因为先生曾是隋人的缘故吗?”

赵万生沉默片刻道:“我为莫离支大人效力已经二十年,我妻儿都在平壤,公子却说因为我是隋人才反对,我无话可说。”

“是吧!或许是我误会先生了,那先生是什么缘故而反对呢?”

赵万生叹了口气,“和张铉打了这么久的交道,公子觉得他会把辽东拱手让给高句丽吗?”

“张铉当然不会,但他会被李渊牵制,使他无暇顾及辽东,或许他将来会反击,但我们要的是现在的机会,这已是共识!”

赵万生摇摇头,“自欺欺人罢了,如果张铉会被李渊牵制,他攻打辽东半岛又有什么意义?”

渊盖苏文竟无言以对,片刻他脸色凝重道:“无论如何,夺取辽东是我们数十年的梦想,好容易等待隋末大乱,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恐怕后世子孙也不会原谅我们。”

“问题就在这里,高句丽只看见利益而忽略了代价,这种战略被方向错误的帝国梦想所误导,其中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取,坦率地说,我觉得张铉攻打辽东半岛,就是在为反击高句丽做准备了。”

渊盖苏文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先生是在讥讽我们自不量力吗?”

“非也,我只是说方向不对,高句丽应该先灭新罗和百济,先统一半岛,然后再考虑向中原发展,否则高句丽一旦损失重大,新罗和百济都会从我们背后下手了。”

渊盖苏文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或许先生说得对,但我也无能为力,这是上面难得一致做出的决定,我只能执行。”

“但公子可以写信提醒莫离支大人,请他务必防备张铉从辽东半岛向平壤发送进攻,这是隋军一贯路线,我怀疑张铉夺取辽东半岛的目的就是准备进攻平壤。”

这也是渊盖苏文十分担心之事,其实不用赵万生提醒,他之前已经写信回去提醒父亲了,张铉的水军很厉害,又有运载能力强大的横洋舟,隋军攻打平壤确实很有可能,只是父亲和婴阳王都认为张铉会被李渊大军牵制,无暇分身与高句丽交战,他们才认为这是攻取辽东的机会。

就在这时,远处有士兵大喊:“将军,乙支大将军派人来送信了!”

渊盖苏文暂时放下心中烦忧之事,快步走上前,只见几名骑兵已经进城,他走下城去,正好遇到了送信士兵,送信士兵将一只信筒呈给渊盖苏文,“启禀将军,是紧急情报!”

渊盖苏文连忙取出信看了一遍,是柳城的最新战况,契丹围攻柳城不利,被迫北撤返回松漠,双方皆死伤惨重,乙支文德认为时机已成熟,建议双方立刻出兵辽东。

渊盖苏文将信递给赵万生,“先生觉得如何?”

赵万生虽然发了一通不满,但他没有战局决策权,他只能在具体作战上进行出谋划策,而在大局上,他必须不折不扣执行高句丽高层所制定的战略计划。

赵万生看了一遍信,点点头道:“莫离支大人所指的时机成熟已经到来!”

渊盖苏文当即下令道:“全军立刻集结,准备出兵!”

大隋兴宁二年,唐朝武德元年三月十五日,高句丽五万大军分别从辽东城和新城出兵渡过辽水,乙支文德和渊盖苏文各留一万军守城,他们随即分兵两路,乙支文德率两万军进军燕城,渊盖苏文则率三万军向柳城进军,辽东战役终于爆发,而张铉筹备反攻高句丽的十二万大军早已枕戈以待。

。。。。。。。。

699。第699章 解疑答惑

一万军队在虎贲郎将杜云思的率领下抵达了柳城,太守杨善会亲自率领众人出城迎接,城门口杜云思抱拳笑道:“大帅希望柳城不仅能拖住契丹人大军,同时也能拖住高句丽大军,我愿听从杨太守调遣,众志成城守住柳城。”

一万援军到来使杨善会彻底松了口气,柳城的城池损伤不大,关键是守城兵力损失惨重,使他们无力再应对高句丽人的大举进攻,而一万生力军的补充使守城力量重新得到了恢复。

杨善会连忙道:“请将士先进城休息,我再给将军说一说守城情况。”

一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城内,但一万军队并没有休息,他们进入军营后便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积极的战备之中。

此时,柳城内一点也不冷清,李春带着工匠和民夫在全力以赴地修复各种防御武器和设施,契丹人没有带走数万根木头成了柳城的战利品,他们用这些木头重新制作投石机和大盾。

另外,隋军通守守城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他们知道哪种防御措施对阻碍敌军进攻更有效果,所有将士都一致赞成使用蒺藜刺和毒签陷足坑,这两种阴毒的暗器就像夏天的毒蚊一样让人不胜烦扰。

李春和十几名工匠为此发明了一种敞口式投石机,它可以一次将千余枚细小的蒺藜毒刺抛洒出去,抛洒的范围很广,在进攻时投出,更使敌人防不胜防。

另外,用干草捆烧毁攻城槌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意识到火烧云梯以及攻城梯会同样有效,为此杨善会专门命数千民夫负责准备这种干草捆,不仅干草,细小的灌木干枝也同样易燃,在柳城外漫山遍野都是枯死的灌木丛,里面再混合硫磺、火油等助燃物,使燃烧更加猛烈。

城墙上,杨善会陪同杜云思参观城上的防御,只见一队队士兵在配合训练破攻城梯法,二十人为一组,士兵们手执斧、叉、爪,一遍又一遍熟练地配合训练,中间还不时有人倒下,这是模仿被箭射倒,这时就必须有人来替补中箭的士兵。

杜云思看得颇有趣味,这时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似乎隋军士兵的披挂不一样,一种是皮甲,另一种是明光铠甲,但头盔兵器全部一样,他指着两种士兵问道:“请问段将军,为何两支士兵披挂不同?”

旁边陪同他参观的段先达笑着解释道:“皮甲是民团士兵,明光铠甲是正式隋军,两者确实不一样。”

杜云思很惊讶,这些民团士兵个个士气高昂,动作勇猛,完全不像一般民团士兵那样畏畏缩缩,或者无精打采,完全就是正式士兵的气势,这又是怎么训练出来的?

另一边负责民团指挥的卢赤峰仿佛明白杜云思的想法,淡淡道:“这些民团士兵是在和契丹军队血腥战斗中训练出来的,胆小懦弱的都阵亡了,相反,作战勇猛的却活了下来,若不是明光铠甲不足,我肯定让民团士兵都装备起来,这场大战结束后,这些民团士兵都可以转为正式士兵。”

“原来如此!”

杜云思点了点头,回头对杨善会道:“我临走时大帅对我说,这次保卫柳城,民众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提出一视同仁的想法,也就是阵亡的民团士兵按照正式士兵抚恤,立功的民团士兵也要按照正式士兵犒赏,包括军田奖励,相信大帅在信中已经给太守说过了。”

“杜将军不用担心,我已经按照齐王殿下的意思写军报了,和杜将军所说完全一致。”

杨善会一直没有说话,他有心事,齐王只派了一万军队来柳城,他很担心会不会就没有了别的军队,整个辽东的防卫都要他们来承担。

“杜将军,难道齐王殿下在辽东只打算安排一万军队吗?”犹豫了片刻,杨善会还是直接问出了自己的担心。

这其实也是段先达和卢赤峰的担心,他们两人一起向杜云思望来,杜云思看出了他们三人的担心,便微微笑道:“大帅考虑得非常周全,他知道柳城和契丹大战已经削弱了很多,所以不会让柳城再承受像契丹一样的攻击,我不瞒三位,这次来辽东一共有四万军队,除了我来援助柳城外,还有裴将军的三万骑兵,他和我们的任务一样,将西征的高句丽军队拖死在辽东的土地上。”

三人顿时大喜过望,裴行俨的三万骑兵居然在辽东,那么柳城就安然无恙了。

。。。。。。。。

清晨,一支百余隋军骑兵组成的队伍正沿着白狼水向东疾速奔行,这支骑兵装备十分精良,每个骑兵配备了精钢短戟和角弓,血鹰盔、明光铠,横刀、圆盾、鹿角号、飞狐爪、牛筋绳一应俱全,包括雄健的战马和厚实的羊毛毯,充足的干粮袋以及水壶。

对隋军装备的熟悉的人,一眼便可认出这是斥候骑兵,他们和正规骑兵最大的区别就在主兵器,当然鹿角号、飞狐爪和牛筋绳也是特殊装备,但这些小物件不明显,而让人一眼看出区别的就是兵器不同。

正规骑兵使用战槊,长一丈三尺,而精钢短戟长只有五尺,重量二十斤,可以直接挂在马鞍上,非常便于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