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426部分

江山战图-第426部分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片刻,两名军士上了船,取出军符、令箭和用石蜡封好军令,一起递给了殷长志。

殷长志为人十分谨慎,虽然口令正确,但他还是核对了军符和令箭,重要的调兵讲究符令合一,光有令箭还不行,还必须军符契合,也就是李建成的一半军符和殷长志的一半军符正和吻合,这样军令才能有效,像李建成甚至还特地设了口令。

当然,如果送信人被抓住,那么一切都没有意义了,所以尽管李建成考虑得再周密,也还是有漏洞存在,除非像后世一样有专线电话或者密码电报之类。

殷长志核对了军符和令箭,这才打开军令,军令是李建成亲笔,竟然是让他立刻退回河东郡等候命令。

殷长志愣住了,这是为什么,眼看要抵达永济渠入口了,却居然让自己返回,这一来一去,至少要二十天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他沉吟一下问道:“大公子现在在哪里?”

“回禀殷将军,大公子现在还在长平郡。”

殷长志顿时吃了一惊,连忙问道:“为什么现在还在长平郡?”

“我们在长平郡遭遇了宋金刚的三万军队,两军激战至今,虽然对方战力不强,但却很缠人,屡战不退,又不肯正面作战,所以大军一直无法南下太行。”

殷长志顿时明白了,他早就知道宋金刚的军队从河北转移到上党和长平一带,他还特地提醒大公子当心这支贼军,看来大公子低估了宋金刚,结果遇到了大麻烦,计划得改变了。

殷长志沉思片刻,既然大公子还没有到河内郡,那他们也不能进去送死,现在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撤退回河东,要么在永济渠河口一带待命,可殷长志想到了瓦岗水军巡哨,他便打消了在河口待命的想法,还是应该遵守大公子的军令才是正确的决定。

他当即令道:“传令所有船只掉头,返回河东郡!”

李建成绝不愿意看到的一幕终于发生了,即将抵达永济渠河口的运粮船队开始掉头返回数百里外的河东城,此时他们距离李建成大军只剩下不足二十里的路程,但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往往就在最后一刻改变了轨迹,和成功擦肩而过。

641。第641章 武陟城下

李建成大军在次日上午按时抵达了两江口镇,裴仁基狼狈不堪地跪在李建成战马前请罪。

最晚的袭击使裴仁基丧失了四千余人,虽然被杀被俘者并不是很多,但很多士兵却趁此机会逃亡回家,跟着裴仁基地位低、待遇差,将士们早已不满,原本想借此一战提高待遇,却没有想到还是遭遇了惨败,大家对裴仁基都失去了信心,所以尽管裴仁基收拢败兵,却没有多少人愿意继续跟随他,纷纷各自回乡。

没有了军队的裴仁基,就像一只被拔光了羽毛的公鸡,又是尴尬,又是狼狈,秦琼则率领最后五百人,远远望着主将向李建成请罪,他心中也同样百感交集,当初不如他的罗士信已经升为将军,统军数万,甚至就连被裴仁基排挤的尤俊达,因为投降了瓦岗,跟随李建成,现在也成了李建成的嫡系大将,军职虽然和自己一样,但地位却比自己高得多,前途也更加光明。

这次战败,没有了军队为根基,裴仁基降职已是必然,那自己也将会跟着降职了,秦琼心中一阵悲哀,归根到底,是自己跟错了人。

李建成望着低头请罪的裴仁基,冷冷道:“虽然胜败是兵家常事,我也不会因为一次兵败就严惩大将,但兵败却不知对方是谁,这就让人难以容忍了,看在你已是老将的份上,我不会羞辱责打,但军规森严,当赏罚分明,免去你将军之职,降为雄武郎将,且罚俸一年,手下诸将无辜,可以不用降职。”

裴仁基心中充满了苦涩,如果自己降职,秦琼却不降职,那他就和秦琼同职了,秦琼也就不再是他裴仁基的部将,尽管裴仁基心中不满,但他又无可奈何,李建成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宽容他了,他只得磕头谢道:“多谢都督不责之恩!”

李建成马鞭一指,对王君廓和尤俊达令道:“你们两人率五千军搭建浮桥,两个时辰内,大军必须渡河!”

“遵令!”

两人抱拳遵令,立刻带领士兵去树林伐木了,裴仁基也戴罪立功,跟随他们一起去伐木。

这时,长史魏征慢慢走上前,笑道:“虽然兵败,但未必是坏事。”

李建成知道魏征是指什么,父亲早就想效仿张铉废除部曲制,不准各个大将拥有自己的军队,但如果操之过急,会引来严重后果,所以他们一直在寻找机会一步步废除,在所有拥兵大将中,罗艺是最大的障碍,其实就是裴仁基,这次裴仁基的部曲被打散,使李建成可以率先在自己军中废除部曲制,为全军废除部曲制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

所以裴仁基兵败,李建成一点也不恼怒,甚至心中暗喜,他不降秦琼之职,裴仁基手下便再无部曲,只剩下数百亲兵,他军中最大的隐患便消除了。

李建成淡淡一笑,没有接魏征的话题,他又对魏征道:“我想让长史去巡视河内各县,了解一下各县的仓禀情况,长史可愿替我辛苦一趟?”

魏征躬身道:“都督有令,卑职自当从令。”

李建成又吩咐左右亲兵,“去把秦将军找来!”

两名亲兵飞奔而去,不多时把秦琼带了过来,秦琼听说自己不会被降职,心中暗暗高兴,他连忙上前抱拳施礼,“末将参见都督!”

李建成温和地对他笑道:“魏长史要替我去巡视河内郡各县,我有点不放心他的安全,我给秦将军一千士兵,替我护卫魏长史,秦将军没有什么问题吧!”

“卑职当然没有问题,请容卑职先去给裴将军说一下。”

李建成摇了摇头,“不用了,以后秦将军直接向我汇报。”

秦琼心中一震,连忙道:“卑职明白了。”

李建成取出一支千人令箭给秦琼,“去领兵吧!魏长史马上就出发了。”

秦琼向魏征行了一礼,两人催马离去,李建成又去查看浮桥情况,这时,魏征望着昨晚被烧成残骸的浮桥,他心中忽然有一种明悟,李建成派裴仁基为先锋,恐怕早有预谋。

。。。。。。。。

王君廓和尤俊达仅仅用了一个半时辰便搭好了浮桥,午后,李建成率两万大军兵临武陟县城下。

李建成并没有攻打武陟县的计划,他很了解河内郡,知道武陟县是开皇十六年建成的新城,大业三年准备取代黎阳仓而加固加高,城池高大坚固,护城河深而宽阔,易守难攻,加之李建成这次东征的攻城器械还没有从河东运来,李建成只是想威压这支军队,最好使他们不战而降,如果他们不降,也要将他们逼在城内,让他们无法拦截运粮船队。

不过李建成对这支隋军的来历更感兴趣,他们显然不是青州军,那他们到底是哪里来的军队?

当李建成兵临城下后,他心中的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他的外围巡哨士兵抓住了一名城内的斥候,士兵被按跪在地上道:“我家将军是洛口仓守将魏将军,因韦尚书兵败而撤退过黄河,暂驻武陟县。”

李建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虎牢关主将魏文通,难怪如此高明,虽然他也没有听说韦津兵败之事,但此时他更关心魏文通,既然城内军队不是青州军就好办,而是一支兵败流落河内郡的隋军。

李建成早听说过魏文通,文武全才,堪称名将,而且武艺极为高强,在英雄大会上排名第九,这样的大将就在自己眼前,使李建成顿时升起了爱才之意,他又询问了士兵几句,当即下令道:“传我的命令,大军后退三里!”

既然想说降魏文通,李建成当然得摆出有诚意的姿态,首先退兵三里就是第一个诚意姿态,随着李建成军令下达,两万大军开始缓缓后退。

城墙上站满了隋军士兵,他们都曾经历了十万瓦岗军强攻洛口仓浴血洗礼,对城下两万军队摆出的阵势,没有人感到害怕或者恐惧,甚至连小兵都看得出来,城下军队兵力虽多,但未必攻得下高大坚固的武陟城,况且他们连攻城武器都没有。

魏文通站在城头冷冷地注视着城下大军后退,后退几里就可以收买他魏文通吗?李建成也未必太小看人了。

这时,旁边杜如晦笑道:“如果我没有猜错,他们过太行山无法携带辎重,所有辎重都等着从河东郡走黄河运来,包括攻城器械。”

魏文通已经得到士兵禀报,两百艘粮船中计退回了河东郡,他对杜如晦的高明谋略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基本上杜如晦说什么他都言听计从,魏文通笑道:“那先生觉得他们的攻城器械要几时才能送到?”

杜如晦伸出一根指头,“至少一个月!”

“为何?”

“第一批是运送粮食,以便使李建成在河内郡站稳脚跟,然后才会运来攻城器械跟随李建成军队北上,船只两来一回,这不就三十天过去了?况且他们还白跑了一趟,所以一个月还不止,当然,他们也可以砍树来制作简易攻城梯,那就另当别论了。”

魏文通点了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两百艘中型货船最多送四万石粮食,只能供军队两个月,如果还要一起运送攻城器械,那粮食也就太少了,不足以支持数万大军,所以攻城器械必然是第二批运送,主要是时间上的消耗太大了。

他想了想又问道:“现在粮船已经退回去了,先生觉得李建成的计划还会成功吗?”

杜如晦笑了起来,“我还是那句话,将军出现在河内郡是个意外,而恰恰是这个意外使李建成的计划功亏一篑,李建成当然不甘心,但他没有时间了。”

这时,一名士兵跑了过来,单膝跪下禀报:“启禀将军,城下来了一人,说是司马杨士林,特来求见将军。”

魏文通对杜如晦道:“此人是我同乡,后任离石郡丞,我与他见过几次,此人必是来说我,先生说我见还是不见?”

杜如晦微微笑道:“其实将军见见他也无妨,就算不投降,大家可以商量一个条件,比如唐军不进攻我们,我们也不妨碍唐军的计划,将军觉得呢?”

魏文通心领神会,他现在需要时间,只要再争取二十天时间,他就可以完全将降卒整编,那样他手中就有四千余人,就算李建成疯狂攻城他也毫不畏惧,否则两千人守城还是稍微吃力了,他完全可以利用对方让他投降的意图来争取时间。

想到这,魏文通令道:“请杨司马入城!”

642。第642章 谈判无果

城门略略开启一条缝,将唐军司马杨士林放了进来,杨士林年约五十岁,身材中等,颌下长须修剪得整整齐齐,他虽然并不擅于言辞,但他却是李建成诸多手下中唯一和魏文通熟悉的官员。

这时魏文通从甬道走下了城墙,杨士林连忙上前拱手笑道:“魏将军,好久不见了。”

杨士林用的是恒山郡乡音,听起来让人倍感亲切,魏文通也回礼笑道:“大概一年了吧!我还记得去年杨使君进京述职,经过虎牢关,我们喝了几杯酒,不如我们今天再喝一杯?”

杨士林并不是贪杯之人,不过酒桌上话就好说一点,他便欣然道:“那就麻烦魏将军了。”

魏文通立刻令士兵在城楼内摆了酒,又上几个小菜,两人坐了下来,他给杨士林满上一杯酒笑道:“使君为何不做郡丞了?”

“离石郡人口少,山地多,耕地贫乏,而且突厥军队也常来骚扰,这个官当得实在提心吊胆,跟着左都督虽然辛苦一点,但至少感觉有前途,当官不就图个前途吗?将军说是不是。”

“有点道理!”

两人举杯一饮而尽,杨士林又关切地问道:“魏将军怎么会流落至此?”

“使君不知道荥阳之战吗?”

“我确实没有听说,可能消息还没有传到长安。”

“这也是几天前发生,你们不知道很正常。”

魏文通便将发生在荥阳郡的战事简单告诉了杨士林,却隐去了杜如晦之事,最后叹道:“瓦岗军截断了我的退路,我手中只有两千人,只有北渡黄河暂避瓦岗军锋芒,没想到却遇到了你们。”

杨士林这才知道韦津被王世充出卖阵亡,他叹了口气,“韦津这一死王世充就大权在握了,李公说此人野心勃勃,迟早会自立为帝,将军还要去效忠他吗?”

“效忠王世充当然不会,但我是隋军,当然是为大隋效力。”

“其实——”

杨士林小心翼翼地试探道:“将军为何不考虑长安呢?长安代王已经登基,依然是大隋天下,唐王礼贤下士,左都督虚怀若谷,他听说魏将军流落至此,心中充满同情,他久仰将军威名,愿意替将军推荐给天子,以将军之才,绝不会低于大将军之位,这是左都督的承诺,将军能否考虑一下。”

魏文通没想到李建成居然许诺自己大将军之职,着实让他感到意外,由此可见这个李建成颇有几分魄力,不过魏文通在虎牢关时就已经被封为右威卫将军了,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