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268部分

江山战图-第268部分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一等!”

李渊打断柴绍的话,“我没听错吧!是翟弘吗?他不是一直是渤海会的支持者吗?”

“岳父没有听错,正是翟弘,这次东征他损失最惨,比起支持渤海会,他的利益才是第一位,这次他利益损失惨重,他便开始对渤海会怨恨起来。”

“那翟让呢?他怎么说?”

柴绍笑了起来,“这就是有趣的地方,翟让将他狠狠训斥一通,不准他再攻击渤海会,岳父明白了吧!翟让在玩平衡,既要拉拢关陇贵族,也要得到渤海会的支持,说到底,他根本就不想投靠任何一方;只想利用双方的竞争得到好处。”

李渊点了点头,他又想起一件重要之事,又问道:“军粮、军资怎么解决?张须陀的压力大吗?”

柴绍默默点了点头,“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张须陀不愧是名将,他并不攻山,而是用釜底抽薪之策,逐步毁坏瓦岗山周围的农田,我们的农田已经锐减三成,今天秋冬估计难过了,军粮问题不小,但更严重的是军资不足,包括生铁、皮革、兵器等等,瓦岗的军械库已经空了。”

“那为什么建成不能下山?”

“岳父大人,不是大哥不能下山,而是他不能离开军队,翟弘对我们的军队虎视眈眈,他很想吞掉我们的军队,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李渊负手在房间里走了几步,思索着长子的应对之策,有粮食军资才能发展,而张须陀对瓦岗的压力太大,必须要想办法缓解这种压力。

“不如这样!”

李渊回头对柴绍道:“你回去告诉建成,让他派人去走走郇王杨庆的路子,让杨庆帮帮忙。”

柴绍一怔,有些不解地问道:“岳父大人认为杨庆会帮忙吗?”

李渊点了点头,“此人贪财如命,而且他一直被称为中原王,张须陀在他的地盘上动土,他心中岂会舒服?只要钱财给足,我相信杨庆会帮这个忙,解决瓦岗军的粮食和军资问题。”

“我明白了,我这就回去和大哥商量。”

李渊又语重心长提醒道:“我还是那句话,让建成想办法在河内郡建立一处根基,虽然不急这一时,但也要开始考虑了。”

“小婿记住了,一定会转告大哥。”

柴绍在天黑之时又匆匆离开了府宅,李渊负手望着他的马车走远,心中却在想着天下之乱,虽然张须陀击败瓦岗军,张铉统一青州,使大隋看起来似乎又有了几分希望。

但李渊心里很清楚,隋朝的稳定只是表象,大隋的根基已经动摇,就俨如坐在薪柴之上,只须一把火,各地野心者一定会揭竿而起,而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

张须陀虽然率军攻伐瓦岗军,但他的军队还不足以封锁整个瓦岗山,除了裴行俨的一万军队,他手上只有两万军队,张须陀深知化整为零的风险,极容易被敌军各个击破,更重要他目前的状态还只是阻截瓦岗军东征。

事实上,瓦岗军东征已经失败,张须陀的军事行动也已经到了尾声,下一步他是继续攻打瓦岗军,还是收兵撤退,目前尚没有正式定论,所以张须陀主要驻兵在匡城县,并不时派军队是摧毁瓦岗山附近的农田,使瓦岗军无法进行夏种,从而影响它的秋收。

正因为张须陀大军驻扎在匡城县,而裴仁基的军队主要驻扎在济北郡,这样,瓦岗军上山下山的路径并没有被完全被封锁,瓦岗军依旧可以从东西两面上山下山。

次日清晨,柴绍从瓦岗山西路返回了大营,当然,柴绍在瓦岗军的化名叫做李胥,几乎没有人认识他是李渊的女婿,众人只知道他是二将军的族弟,是二将军的得力助手。

瓦岗军的东征惨败使瓦岗军内部势力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李建成为首的西堂势力因击败杨庆,保住瓦岗山而威望大增,势力也迅速扩大,而以翟弘为首的西堂因梁郡惨败而士气低迷,甚至内部也产生了矛盾,翟弘也认了怂,不敢再出头挑衅。

与此同时,翟让的中堂势力也遭遇了不小的打击,主要是单雄信在匡城被张须陀击败,几千车物资粮草都落入隋军手中,此消彼长,翟让不得不将聚义堂上李建成的座位向上提了一级,从与翟弘平级,变成了仅次于自己之下。

这一次却不是因为关陇贵族的影响,而是李建成本身的势力壮大。

清晨,如牛乳一般的雾气笼罩着瓦岗山,柴绍匆匆走进了李建成的院子,一个身影立刻从房间里出来,正是等候已久的李建成。

“怎么样,见到我父亲了吗?”李建成急不可耐地问道。

虽然李建成一夜未睡,焦急地等待柴绍的消息,柴绍也同样赶了一夜的路,身体疲惫不堪,但两人精神都还不错。

“见到了,岳父还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

李建成也兴奋起来,连忙将柴绍拉进自己书房细谈,两人坐下,柴绍便将和岳父的谈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李建成,最后道:“岳父还是希望我们能在河内郡建立势力,不过这一次岳父不再急切,只是希望大哥尽快考虑,另外,也不必全部撤过去,只要在河内郡建立一个根基便可。”

李建成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在河内郡建立势力一直在他的考虑之中,这次如果不是因为东征失败,他已经在河内郡立足了,这也是他的目标,脱离瓦岗,建立自己的势力。

李建成已经看透了翟让的本质,他绝不是想投靠关陇贵族或者是渤海会,翟让只是想利用这两大势力实现自己称霸中原的野心。、

现在他李建成的羽翼也渐渐丰满,确实也没必要再仰人鼻息了,不过,现在的关键是要击败张须陀,张须陀不离开瓦岗,他李建成也无法北上。

“我父亲的意思,是让我走杨庆的路子?”李建成回头注视着柴绍问道。

.......

391。第391章 利益至上

半个时辰后,在瓦岗山主峰的聚义后堂内,翟让正和李建成商议对付张须陀的措施,张须陀用釜底抽薪之策逐步摧毁瓦岗山的外围农田,使瓦岗军的农田只剩下山中的一部分,可以预见今年秋收后瓦岗军将遭遇前所未有的粮食短缺。

翟让忧心忡忡,在内堂上负手来回踱步不语,他不得不承认张须陀的厉害,抓住了瓦岗军的要害,如果瓦岗军内外粮食断绝,很可能就熬不过明年了,张须陀将不战而胜。

这时,旁边谋士王儒信道:“卑职觉得走杨庆的路线并不靠谱,他毕竟在我们手中惨败,宿怨极深,他不仅不会帮助我们,反而会参与扼杀我们,我们反而会弄巧成拙,请大将军三思!”

李建成心中冷冷哼了一声,他知道王儒信会这么说,但凡自己的提议他都会反对,实在无法反对就胡搅蛮缠,或者暗中拉后腿,虽然他并不是翟弘之人,但他也是渤海会的信徒,和翟弘穿一条裤子。

不过王儒信的反对并没有触动翟让,关键是王儒信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他提不出另外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反对就让人有点添烦了。

这时,翟让停住脚步,回头向单雄信望去,“雄信,你觉得这个方案如何?”

单雄信点点头,“若失败也无非是损失一点财物而已,而且卑职也觉得可以利用对方内部的矛盾,可以尝试!”

单雄信的同意无疑使决策天平倒向了李建成,尽管翟让还有一丝疑虑,但他已经无计可施,他只得下定了决心,“好吧!所需钱财由我来出,这件事我就交给二将军全权负责了。”

。。。。。。。。。

郇王杨庆有三个儿子,长子杨承嗣官任太常丞,在京城为官,次子杨承业出任东平郡丞。只有小儿子杨承年跟随在他身旁。

杨承年年约二十五六岁,为人精明能干,替父亲掌管着郇王府的庞大家产,而且他喜欢交结朋友,出手阔绰,在中原一带有很高的声望,被誉为荥阳公子。

这天中午,管城县最大酒肆聚英酒楼内生意兴隆,楼上楼下坐满了客人,三楼一间雅室内,杨承年与往常一样,正和几个朋友聚会饮酒。

几个朋友都是名门世家子弟,其中一个三十余岁的男子是大理寺卿郑善果的儿子郑俨,因为他参加杨玄感的叛乱而被抓下狱,尽管不久后放出,但他已被削去一切功名,终身不得为官,这两年他郁郁寡欢,不过他和杨承年的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饮酒。

杨承年长得高大英武,一表人才,而且能说会道,他给郑俨倒了一杯酒,笑道:“山川社稷,变化如秋,今天风雨交加,明天就艳阳高照,依我看,在野不在朝,未必是坏事,俨兄说是不是?”

郑俨端起酒杯笑道:“说得也有几分道理,听说朝官不准饮酒,我现在却能开怀畅饮,来!我们再喝了这一杯。”

“喝酒!喝酒!”

众人一起举杯共饮,房间里十分热闹。

这时,一名杨承年的随从走进房间,悄悄递给杨承年一张纸条,杨承年迅速一瞥,心中不由一惊,他不露声色对众人笑道:“大家慢慢喝酒,我有点小事,马上就回来。”

杨承年起身来到二楼,走进了二楼的一间雅室,房间里只有一人,年纪和杨承年差不多,长得浓眉大眼,英气逼人,此人正是瓦岗军名将徐世绩,也是瓦岗西堂派系,被李建成派来和杨庆谈判。

“杨公子,很久未见了!”

瓦岗军当然和郇王杨庆打过交道,杨庆在东郡有四个大田庄,上万顷土地,他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和瓦岗军打交道必不可少,事实上,这些年瓦岗军从没有碰过杨庆的庄园,也没有触动过他的利益,所以杨庆对瓦岗军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杨庆的田庄都是由三子杨承年掌管,杨承年和瓦岗军有过多次接触,和他打交道之人正是徐世绩。

如果是从前,瓦岗军的人出现并不会让杨承年感到紧张,但此时正是朝廷围剿瓦岗军之时,徐世绩在这个敏感的节骨眼上出现,着实让杨承年感到紧张,当然,他也不会出卖徐世绩,毕竟他们在东郡有着巨大的利益。

杨承年连忙关上房门,低声问道:“你怎么来了?”

“我想见见令尊,能否烦请公子引见?”

“你。。。。你找到我父亲做什么?”杨承年紧张地问道。

徐世绩不慌不忙道:“其实也没有什么的大事,只是想请令尊帮一个小忙。”

杨承年知道瓦岗军这时候来找父亲,绝不会是小事情,他沉吟一下问道:“能否先告诉我,到底是什么事?”

“可以!不过这里不是说话之地,我们能否换了一个地方。”

杨承年点点头,“请稍等我片刻!”

他出了房间,又快步向三楼走去。

。。。。。。。

半个时辰后,在杨承年自己的一座别宅内,徐世绩坦率地告诉了他目前瓦岗军的困境,又对他道:“瓦岗军愿意用两倍市价购买郇王在东郡田庄的存粮,另外再奉上三千两黄金和一箱珠宝,作为瓦岗给郇王殿下的寿礼。”

杨承年沉默了片刻,他很清楚瓦岗军其实就是来向自己父亲求救,这件事涉及的利益太广,风险也太大,不是他能做主,他最终点了点头,“我可以替徐兄引见我父亲,不过他愿不愿意见徐兄我不能保证。”

“这个我知道,先烦请杨公子去禀报一下令尊。”

杨承年让徐世绩和他的手下先住在自己别宅内,他离开了别宅,心事重重地返回王府。

此时,杨庆正准备午睡,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每天午饭后要午睡一个时辰,雷打不动,杨承年当然也知道父亲的习惯,所以他赶在父亲午睡之前找到了父亲。

杨承年将一只精美的檀木箱子放在小桌上,箱子比一个南瓜还大,杨承年打开箱子,珠光宝气顿时迎面扑来,照得人眼睛都睁不开,里面至少有百余件珍宝,光明珠就有三十余颗。

杨庆负手站在箱子前,眼睛眯成一条缝,他是识宝之人,这只箱子里的宝物件件上乘,而且都大有来历。

他拾起一颗鸽卵大的明珠,仔细端详片刻,明珠上泛起一种清晰可见的淡紫色,光线越深,紫色越重,他惊讶地对儿子杨承年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种明珠有二十四颗,应该就是杨雄那串紫贝珠,我在十年前见过一次。”

杨承年大吃一惊,“莫非杨雄那几艘失踪的行李船是被瓦岗军夺走了?”

安德王杨雄在大业百年东征高句丽时病逝,他的私人物品从涿郡运回洛阳,但在半路上却失踪了,据说是不幸翻沉,其中就有不少杨雄珍爱之物,包括一串由二十四珠子连成的紫贝珠串。

杨承年在箱子里翻找,果然找出了二十四颗一样的紫色珠子,杨庆点点头,这是先帝赐给杨雄的宝物,堪称无价之宝,瓦岗军居然把它送给自己了,出手不凡啊!

“好吧!”

杨庆欣然道:“我可以见一间徐世绩,晚上带他来见我!”

。。。。。。。

当天晚上,徐世绩见到了杨庆,徐世绩心里明白,只要见到了杨庆,那么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至少可以商量了,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