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232部分

江山战图-第232部分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我也有责任,我没有把女儿看好,另外,我要感谢你这段时间对清儿的照顾。”

卢倬原本是怒气冲冲而来,但一路的所见所闻,使他渐渐改变了对张铉的态度,更重要女儿意志坚定,坚决不肯跟他回去,如果他想成功把女儿带回去,只能靠张铉来劝说,所以卢倬最终决定面对现实,放弃准备对张铉的发难。

卢倬的态度有点出乎张铉的意料,他已准备面对卢倬的诘问,但卢倬却丝毫问罪的意思都没有,让张铉暗暗松了口气。

“照顾卢姑娘,这是晚辈应尽之责,伯父不必客气。”

随即两人都沉默了,谁也不知该怎么开口,卢倬沉吟半晌,又道:“这次我打算把清儿带回京城,但她怎么也不肯跟我回去,我希望贤侄能劝劝她。”

“令爱不肯回去,恐怕是因为崔家,她就是因为不愿嫁给崔家才离家出走,希望伯父能明白这一点。”

卢倬苦笑一声,“就算我去求崔家,崔家也不会接受这门婚姻了,求婚已经取消,崔家不再是问题,我给她反复解释,但她依旧不肯跟我回去,清儿的脾气简直比牛还要倔强。”

“那伯父觉得令爱为何还不肯回去呢?”

卢倬意味深长地看了张铉一眼,言外之意就是说,‘那还不是因为你吗?’

但这话卢倬却没有当面挑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在该不该择张铉为婿一事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女儿已经跟张铉跑了,虽然不是天下皆知,但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他女儿还能再嫁给谁?除了嫁给张铉外,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遮住家族羞耻的伞。

但就算要嫁给张铉,也必须按照规则来办,不能就这样草草了事。

卢倬沉思片刻,又问道:“张将军在北海郡可有长辈吗?”

张铉明白了卢倬的意思,欠身笑道:“我虽然没有什么长辈,不过伯父有什么话可以和韦长史谈。”

“韦云起吗?呵呵!我和他快十五年未见了,不知道他现在境况可好,倒真要见见这位故人。”

。。。。。。。。

一个时辰后,卢倬见到了韦云起,韦云起也是出身名门,十五年前他奉命去辽东时,曾经在涿郡住了几个月,和卢倬有一点交情。

卢倬在官学里呆得烦闷,索性和韦云起走上城墙,两人在城墙上边走边聊,吹着温暖的春风,兴致倒也十分盎然。

“当年我们在涿郡城墙上散步,韦贤弟正当盛年,意气风发,一转眼已经十五年过去了,我们都老了。”卢倬颇为感慨道。

韦云起扶着城墙,凝视着远方的天际,目光深沉地说道:“我虽然已年近五旬,但我并不服老,岁月只会让酒更加醇厚,卢兄不也一样吗?卢兄也是去年才出任国子监祭酒,这其实是我们仕途的刚刚开始。”

卢倬不解韦云起这句话的深意,他卢倬被封为国子监祭酒,仕途刚刚开始不假,而韦云起可是连县尉一职都辞掉了,虽然出任张铉的长史,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幕僚,朝廷并没有任命,可以说他只是一介白身,年近五十了,朝廷还会用他不成?他又有什么资格说这番话?

卢倬疑惑地向韦云起望去。

韦云起仿佛明白卢倬目光中的疑惑,他淡淡一笑道:“卢兄来北海郡,感觉这里和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确实有些地方和别处不同!”

卢倬也承认北海郡的与众不同之处,“这里治安非常好,可以说路不拾遗,而且人民安居乐业,这两天好像有大量的人在向北海郡迁徙,听说是为了躲避战乱,给我总的感觉,北海郡就像盛世一般。”

“这就是张铉的过人之处,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深谋远虑,目光远大,如果卢兄以为他一介武夫而轻视他,甚至放弃他,总有一天卢兄会后悔莫及,”

韦云起的话深深触动了卢倬,半晌,卢倬无奈地苦笑一声道:“韦贤弟应该知道我什么来北海郡吧!”

“我知道,卢兄打算怎么办?”

“事到如今,还能怎么办?”

卢倬叹了口气,“我可以答应他们的婚事,不过我有几个条件,希望贤弟能转告张铉。”

“卢兄请说!”

卢倬无奈地苦笑一声道:“其实我也没有什么要求,我只希望张铉能明媒正娶我的女儿,希望贤弟给他们做个证婚人,另外,为了证明婚姻的正式,我希望他能上书朝廷,请圣上册封诰命,韦贤弟应该能理解我的心情。”

韦云起也是出身世家,他当然理解卢倬的心情,卢倬是怕被人嘲笑,尤其他身为卢氏家主,压力更大,韦云起笑了笑道:“我相信整个益都县的民众都愿意给张将军当证婚人。”

“卢兄打算几时给他们完婚?”韦云起又笑问道。

卢倬心中有些犹豫,其实按照他的想法,最好这次来北海郡,一并把婚事办了,也就不惹人闲话了。

可这件事如果不和妻子商量,仓促成婚,一则对妻子不尊重,二则显得太寒酸,不符合卢家的家世和地位。

犹豫良久,卢倬缓缓道:“我可以答应这门婚事,但我希望在京城成婚,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我要把女儿先带回去,需要张将军去说服小女。”

韦云起微微一笑,“如果这门婚事能定下来,我去给张将军谈,我想问题应该不大。”

........

334。第334章 充分理由

张铉位于益都的官宅早已经修葺一新,在张铉出征琅琊郡之前,便已交代过韦云起,房宅修葺完成后务必让卢清搬过去。

卢清在张铉出兵后不久便已经从尉迟恭的家中搬到了这座新府宅内,也主要是尉迟恭的宅子稍小,卢清和阿圆住在那里不太方便。

为了让卢清住得更舒适一点,韦云起不仅置办了所有的家居用品,甚至还找了几名仆妇,同时派出一队士兵驻扎在府宅旁边,严密保护卢清的安全。

此时在后院的凉亭内,韦云起的妻子颜氏正在劝说卢清返回洛阳。

“张将军也觉得这件事不能过于仓促,不仅要照顾到卢家的面子,也要从长远考虑,而且他也希望清姑娘能够风风光光出嫁,我们都是过来人,如果这门婚姻请姑娘不能和母亲达成共识,将来会一直影响你们母亲的关系,必须要妥善处理好才行。”

卢清叹了口气,“多谢阿婶关心,只是我不太相信我父亲的承诺,当初他也承诺过我,不会接受崔家的求婚,但最后他却失信了,我很担心他只是权宜之计,为了把我带回京城。”

“这个你放心,这件事你韦叔父为中间人,当时王太守也在场,你父亲亲口向你韦叔父和王太守做出承诺,他不会反悔。”

“张将军在吗?”

“张将军当然也在,所以这是一个很郑重的承诺,张将军也让你放心回去,最早两三个月,最晚半年,他就会进京迎亲,至于纳采、问名这些事可以先做起来,由张大将军,或者你韦叔父的兄长,他们会上门提亲。”

颜氏的一番话最终说服了卢清,卢清点了点头,“既然阿婶这样劝我,我就听阿婶的话,跟随父亲回去。”

颜氏大喜,笑着拍拍她手道:“这可不光是我的意思,所有人都希望你能跟随父亲回去,包括张将军,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婚姻,你将来也不会遗憾。”

“那我父亲什么时候回去?”

“我听说你父亲打算明天一早就出发。”

。。。。。。。。。

颜氏告辞而去了,卢清心中却多少有点惆怅,她原以为会是张郎亲自来劝自己,没想到他却委托颜婶上门,当然,卢清也明白张郎的难处,既然父亲已正式答应了这门婚事,那么按照礼制,张郎就不能再和自己单独见面了,否则,自己会被人非议不说,父亲也会对张郎不满。

“姑娘,你真决定和父亲回去吗?”阿圆在一旁低声问道。

卢清点点头,语气中有些无奈道:“既然大家都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我反对又有什么意义?也罢,就再相信他们一回,如果父亲再出尔反尔,那我永远也不会再相信他。”

。。。。。。。。

次日一早,百余名骑兵护卫两辆马车离开了历城县北上,卢倬父女将乘船返回洛阳,届时将有三十名张铉的亲兵同船护卫,相比陆路的盗匪横行,黄河水道要安全得多。

张铉站在城头上默默目送卢清所乘坐的马车离去,这一刻,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

时间已到了三月下旬的暮春时节,天气渐渐有点热了起来,妇女们迫不及待地换上了轻薄的长裙,洛阳街头开始裙裾飞扬,色调五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仿佛夏日提前到来。

尽管暮春的和风吹得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暖洋洋的,但裴仁基的心中却冰冷异常,他返回洛阳已经有两天了,不仅没有见到圣上,连家主裴矩也不肯见他,令他心中既羞愧,也着实感到愤懑不平。

圣上没有时间见他是因为要准备南巡,事务繁多,而且他没有带来好消息,圣上当然对他不感冒,但家主不肯见他,他却不知道什么原因,难道连家主也要给自己摆脸色吗?

尽管裴仁基对家主裴矩十分不满,但他还是要厚颜再来拜访,圣上不肯见他,让他有一种一筹莫展的感觉,除了找家主外,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裴仁基在客房等了片刻,长子裴行俭出现在门口,他上前跪下行一礼,“孩儿行俭参见父亲大人!”

裴仁基一下站了起来,“你。。。。。你不是回闻喜了吗?”

“孩儿又被家主写信召来,家主暂时还找不到可以替代孩儿之人,父亲,家主请父亲到书房一见!”

裴仁基顿时喜出望外,他知道家主对自己儿子十分器重,主管裴府的秘密武士,既然家主让儿子来领自己去会见,那就说明今天的会见不仅仅是批判自己了。

“快快带为父去见家主!”

裴仁基催促儿子在前面带路,两人很快来到了裴矩外书房前,裴行俭进屋去禀报,片刻出来对裴仁基道:“家主请父亲进去!”

裴仁基整理一下衣帽,快步走进裴矩的书房,房间里灯火通明,两根粗蜡烛燃烧正旺,一张梨木旧榻上,头戴平巾,身穿一袭蓝色细麻宽松禅衣的裴矩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

他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裴仁基的到来,屋角蹲兽青铜炉内正袅袅冒着细缕青烟,使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

虽然裴仁基心中对裴矩十分不满,但真正见到裴矩时,他哪里敢表现出半点不满,他也恭恭敬敬跪下行一礼,“侄儿叩见二叔!”

裴矩放下书,看了一眼他,却毫不掩饰内心的不满,脸色阴沉如水,冷冷道:“德本,你在琅琊郡的表现让很多人失望,甚至圣上也对你很失望。”

言外之意,他裴矩对琅琊郡的兵败也十分不满,裴仁基连忙道:“请二叔息怒,这次兵败琅琊郡,多少有一点特殊情况。”

“哼!特殊情况?”

裴矩极为不满地哼了一声道:“萧监军的奏卷里可没有写什么特殊情况,是因为你刚愎自用,轻信所谓的降将,结果中了王薄的卧底之计,一战死伤五千余人,这可是张须陀从未有过的败绩,圣上第一次说不该撤换张须陀,让羞愧得无地自容,你只要告诉我,萧怀静的奏卷究竟有没有失实?”

裴仁基早有了应对的说辞,他不慌不忙道:“萧怀静所说的情况虽然不假,但并不全面,或许我能力有限,但战功赫赫的张铉也同时败回北海郡,萧怀静有没有提到这个原因呢?”

“当然提到了,因你的败退使张铉独木难支,他也只要后撤了,但他的损失却远远比你小得多,你最好给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否则这次兵败回彻底毁了你的仕途。”

“侄儿兵败当然有原因,虽然新泰县失守使我的压力很大,但也不至于全线败退,侄儿兵败是因为听到一个消息,王世充率领军队杀得齐郡,掳走了数十万人口,侄儿是害怕历城县有失,才被迫下令撤军,却被王薄军队伏击。”

裴仁基巧妙地利用王世充南下袭击齐郡来作为自己仓促北撤的理由,尽管他是率败军快撤到齐郡时才知道王世充率军南下,但两件事情的时间上却能吻合,王世充的南下便成了他兵败的最好借口。

当然,这里面还需要张铉的配合,他是来京城后才想到这个借口,还来不及和张铉说这件事,不过问题不大,他相信张铉会配合自己。

果然,裴矩的眉头皱成一团,“王世充进攻齐郡?这是怎么回事,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裴仁基取出一份奏卷,呈给裴矩道:“这是侄儿准备弹劾王世充的奏卷,请二叔先过目。”

裴矩接过卷轴,放在桌上慢慢展开,他越看越心惊,简直感到不可思议,王世充竟然敢率领南下,抢掠齐郡人口,还烧杀****,这和乱匪有什么区别?

裴矩当然也希望裴仁基能找到充分的理由解释为什么会琅琊郡兵败,现在看来,王世充这个理由确实不错,被自己人从背后捅了刀子,谁都会仓皇撤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