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170部分

江山战图-第170部分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迟疑一下,宇文化及又问道:“那下一步我该怎么答复元家呢?”

宇文述想了想,“这样吧!你明天明天请元敏去喝酒,注意不要两人去,要多邀一些官员,但位子上你们要坐在一起,也不要谈时政,风花雪月皆可,这就是我的态度,相信元家会明白!”

“父亲不想通过云定兴吗?”

宇文述摇摇头,“此人投机性太重,不可靠,这种事关家族存亡之事绝不能通过他,必须我们自己来做。”

“孩儿明白父亲的意思了。”

“另外,你要向元家明确表明,我一点都不在意张铉,这很关键,不能让元家看到我的软肋!”

。。。。。。。。。。

就在元敏拜访宇文述的同一时刻,裴矩也快步来到了御书房前,此时早已散朝,百官大多已回家,只有一些重臣还在处理朝务,裴矩也是其中之一。

此时杨广已经恢复了健康,开始全面主管朝政,长孙杨倓依旧是他的助手,替他处理一些简单朝务,这样一方面减轻杨广的负担,同时也能锻炼长孙的能力。

“圣上还没有回去吗?”裴矩走到御书房大门外笑道。

当值宦官十分机灵,笑问道:“裴公是要见圣上吗?”

裴矩笑着点点头,宦官立刻道:“裴公请稍候,我就去禀报圣上!”

宦官进了房间,只片刻便出来了,笑着施一礼,“真是巧了,圣上也正要宣召裴公,裴公来得正好,请进吧!”

裴矩缓步走进了御书房,只见天子杨广正好在给长孙杨倓讲解什么,裴矩便没有打扰,站在一旁,他看见了坐在一扇屏风后的当值内史舍人封德彝。

内史舍人负责拟旨,一共有五人,每天会有一人来御书房当值,为天子草拟旨意,他们一般是坐在外间,今天封德彝坐在御书房内,说明天子杨广即将拟旨。

封德彝是前相国杨素的侄女婿,才华十分出众,有过目不忘之才,最初被杨素推荐步入仕途,随后又深得上司虞世基的器重。

尽管妻兄杨玄感起兵造反,但在虞世基的力保之下,封德彝并没有受到牵连,依旧在内史省担任要职。

封德彝早已看见裴矩,连忙向他拱手行礼,裴矩笑着点了点头,心中却暗暗警惕,封德彝是虞世基的心腹,他坐在这里,自己有些话倒不好说了。

这时,杨广看见了裴矩,笑道:“很巧啊!朕正想派人去宣召裴爱卿,没想爱卿就自己来了,快快请坐!”

“微臣谢陛下赐座!”

一名宦官在下首铺了一张坐席,裴矩坐了下来,杨广笑道:“这几天朕的心情非常好,朕考虑再给张须陀封一个文职散官,裴尚书觉得可行吗?”

裴矩明白杨广心中的喜悦,张须陀平定青州乱匪,恐怕最高兴的就是杨广了,甚至还想给张须陀封一个文散官,由此可见他对张须陀的器重。

裴矩微微笑道:“当然可以,有如此股肱之臣,陛下怎能不器重。”

“是啊!如果大隋多几个张须陀这样的名将,何愁天下不平定?朕希望所有的将领都要以张须陀为效。”

“启禀祖父,孙儿倒觉得应该多考虑一下底层将领的功绩,与其给张须陀锦上添花,不如给底层将领雪中送炭,裴尚书觉得呢?”旁边杨倓主动表达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裴矩心中暗暗苦笑,这祖孙二人意见不统一,却要来问自己,这让他怎么回答?

半晌,裴矩只得笑着解释道:“燕王殿下所言其实和陛下的想法并不冲突,给张须陀加文散官并不影响对底层将领的封赏,两件事可以分开来考虑。”

杨广沉默片刻,对外面道:“封舍人退下吧!朕暂时不需要拟旨了。”

“臣遵旨!”

封德彝起身退下去了,杨广又对杨倓道:“倓儿也回去吧!今天就到这里。”

“孙儿遵命!”

杨倓简单收拾一下桌子,也退了下去,房间里便只剩下杨广和裴矩两人。

杨广负手走到窗前,注视着远方的洛阳城,显得思虑凝重,裴矩不敢打扰杨广的思绪,站在一旁沉默不语,但他心中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什么,张须陀连续大败贼军,杨广未必真的高兴。

过了好一会儿,杨广才淡淡道:“裴爱卿真不明白朕为何要给张须陀如此重的加官进爵吗?”

235。第235章 帝王心机

裴矩略一思索,忽然明白了杨广的心思,他怎么能不明白呢?他可曾是杨广的军师谋士,如果连他都不明白帝王心思,还有谁能明白?

“陛下是打算把张须陀调离青州吗?”

杨广没有明着回答,半晌他才缓缓道:“一个人有了军权,有了地盘,就不好控制了,朕为他平匪而高兴,但有时又会有一种莫名的担心,裴爱卿,你说该怎么办才好?”

杨广回头注视着裴矩,眼中目光格外的阴冷,裴矩心中一颤,连忙低下头道:“陛下可以召他进京述职,然后问他本人的意愿,相信他会主动申请留在京城,如果他实在不明白,卑职会适当地暗示他一下。”

杨广点了点头,“就依爱卿之言,先召他进京!”

......

张金称的灭亡使青州各郡欢欣鼓舞,民众们纷纷走出大街,载歌载舞,欢庆了三天三夜,尤其当张金称被押入历城县时,等候在城门口的上万名愤怒的清河郡人一拥而上,瞬间将张金称撕成了碎片,尸骨皆无。

张金称的灭亡使青州各郡解除了最大的隐患,民众开始陆续返回家乡,开垦土地,疏浚河渠,兴修水利,为夏天水稻的播种做准备。

张铉也在战后率军返回了北海郡,张金称储存在武城县的大量粮食物资也被运回了青州,一部分作为军粮,另一部分作为灾民赈济的储备粮,主要用于青黄不接时的赈灾。

清河郡则由老将贾务本率五千军队暂时驻守,防止窦建德和高士达趁虚而入。

当张铉返回北海郡时已是大业十一年的一月中旬,此时尽管还是晚冬时节,但春天的脚步已经悄然到来,空气中开始有了温暖的气息,垂柳枝条发绿,河水开始解冻,冰雪融化。

战争结束后,张须陀的飞鹰军吸收了冯孝慈的残军以及一部分降卒,使飞鹰兵力扩增到三万人,张铉的军队也扩展到六千人,由于贾务本调驻清河郡,高密郡的防务也暂时由张铉接管,使张铉的势力范围由北海和东莱两郡又扩大到了南面的高密郡,整个山东半岛都被张铉所控制。

这天上午,张铉率领一队骑兵沿着巨洋河疾奔,他至始至终都很关心牧草的种植,这是关系到他能否建立一支机动的骑兵队。

这次骑兵远程救援北海郡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张铉和所有将领都看到了骑兵的重要性,但五百骑兵还是太少,至少要建一支千人以上的骑兵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战斗力。

但建设骑兵不仅需要纯种战马,还需要大量的土地种植牧草,这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必须先要做起来。

种植牧草的任务,张铉交给了益都县令王蜀,王蜀也是一个很能干的官员,他没有让张铉失望,在巨洋河的河滩两岸,随处可见正在种植牧草的老人和妇女。

种植野豌豆比较简单,用一根筷子在泥土上插个洞,将种子扔进去便可,也不需要后续打理,但不能随意洒在土地上,那样只会便宜了鸟雀。

种植牧草虽然简单,但苦在工程量很大,光是巨洋河就超过五百里的流域,更何况张铉还想在沿海滩涂上种植紫花苜蓿,那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想想都令人望而生畏。

“将军,在滩涂上种植紫花苜蓿也不难,关键是需要时间。”

县令王蜀笑道:“就算买来种子肯定也不会太多,只有等秋天收获大量种子后,明年再继续种,后年再继续扩大,至少要三年才能形成一片可以放牧的辽阔草地。”

说到种子,张铉感觉有点头痛,他派到草原要种子的士兵已经去了快两个月,一点消息都没有,也不知是不是发生了意外,着实令他担忧。

王蜀仿佛明白张铉的心事,又笑道:“其实草原的紫花苜蓿未必适合在我们滩涂上种植,这边滩涂都是盐碱地,卑职觉得应该多试验一些别的品种,实不瞒将军,我上个月已经派人去南方沿海购买紫花苜蓿种子,到时候多试验几片土地,终归能找到合适的种子,将军觉得呢?”

张铉笑着点点头,“县君考虑得比我周到,你说得对,也做得很好,我们确实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得到张铉的鼓励,王蜀的脸上有点发红,又鼓足勇气道:“将军,卑职还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

“其实从古至今,齐地都是著名的鱼盐产地,齐国富庶就来源于此,出海捕鱼,沿海晒盐,都是我们这一带的传统生计,光逃进益都县的渔民就是上万人之多,卑职考虑既然张金称已经被剿灭,那我们就可以逐渐恢复这些传统生计,制作鱼干,贩盐去中原,商业开始兴盛,元气就能慢慢恢复了。”

张铉点了点头,翻身上马,高声对赵蜀笑道:“就按照你说的去做,有什么需要去和韦长史商量,从今天开始,你就暂代北海郡一职,我会说服朝廷给你正式任命!”

赵蜀大喜,这个职位他盼望已久,今天终于实现了,他深深行一礼,“卑职绝不会辜负将军的重托!”

。。。。。。。。。。

返回益都县,刚进城门,一名亲兵便飞奔来报,“将军,萧御史来了!”

萧御史就是萧怀静,目前出任张须陀的监军,虽然他平时不过问军方事务,但他权力很大,直接向杨广汇报张须陀的一举一动,张须陀的谨小慎微,很大程度上就和这个萧监军有关。

张铉暗暗吃一惊,萧怀静还是第一次来北海郡,难道他听到了什么风声不成?

不过张铉和萧怀静的私交不错,在攻下高密郡后,张铉让韦云起暗中送给了萧怀静大量珠宝首饰,萧怀静便在很多事情上都保持了沉默,否则张须陀和张铉的很多所作所为早就被弹劾了。

张铉想了想,最近北海郡比较平静,萧怀静过来应该没有什么大事,张铉便催马向郡衙而去。

萧怀静年约四十五六岁,身材削瘦,皮肤白皙,他是萧皇后的族侄,也是梁朝皇族之后,学识渊博,性格也比较温和,为人还算不错。

当然,萧怀静也有他的弱点,他嗜好收集上好珠宝翠玉,倒不是他贪赂钱财,而是他的一大爱好,偏偏张须陀就不明白他的心思,和他关系处得很不好,直到张铉到来后,才渐渐改变了萧怀静的态度。

大堂上,萧怀静正和韦云起喝茶聊天,两人都是御史台的老同僚,颇有交情,也正是这个缘故,韦云起作为张铉的幕僚实际控制了北海郡和东莱郡政务,萧怀让也睁只眼闭只眼,并没有上报朝廷。

“上次贤弟说,令郎要参加今年的春闱,不知准备得如何了?”

萧怀静苦笑着摇摇头,“朝廷两年没有科举了,导致今年参加科举的士子太多,据说有十几万人进京,权贵子弟也不少,但录取却不过百余人,我这种远房外戚子弟靠关系是排不上号,靠真才实学也不是佼佼者,所以我也不太抱希望,尽力便可以了。”

“贤弟有没有托过皇后娘娘?”

“托皇后娘娘当然是条路子,但我二叔那关就过不了,你也知道他是什么人,有他在,我们萧氏族人几时沾过皇荫的光?”

萧怀静所说的二叔,就是内史侍郎萧瑀,清廉公正,最痛恨以权谋私,有他在,萧氏族人基本上都沾不上外戚的好处,萧怀静也是凭自己的才能被杨广看中,任命为监察御史,他这个御史一做就是十几年,升迁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他口气中对萧瑀也颇有不满。

韦云起笑了笑,正要安慰他几句,这时一名随从在门口道:“将军来了!”

韦云起笑道:“张将军来了,要不我先和他谈谈?”

萧怀静有些尴尬笑道:“那就拜托云起兄了。”

236。第236章 监军怀静

张铉走到门廊处,正好迎面遇到了韦云起,韦云起向张铉使个眼色,指了指旁边一处亭子,张铉会意,跟他走进了亭子里。

“萧怀静为什么来北海郡?”张铉先一步问道。

韦云起微微一笑,“将军放心,萧怀静是为私事而来。”

张铉顿时松了口气,心念一转,他立刻反应过来,“萧怀静可是为张金称那批宝贝而来?”

韦云起缓缓点头,“将军说对了!”

张铉所指的宝贝是他在武城县内缴获的一批张金称的私藏财富,足足有五大箱之多,包括黄金珠宝和不少美玉,他还没有想好怎么处置这批宝贝,没想到萧怀静就嗅到味道而来。

张铉想了想道:“我可以答应他的要求,但他也要做一些表示吧!”

“他刚才对我说了,将军主管三郡之事,若有人告到朝廷,他可以替将军解释。”

张铉也笑了起来,这个萧怀静很精明,一眼就看到了问题的关键,这的确是张铉最大的软肋,他虽然是驻军形式驻防三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