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光熹 >

第429部分

大汉光熹-第429部分

小说: 大汉光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中的土地也不是很多,故而对新政策的排斥也不是很大。

在刘谦找到张松一番促膝谈心,真诚的拿出自身拿出土地安抚百姓的事例,来阐述必须打破土地兼并的垄断之后,张松也被刘谦的大魄力感染,表示为了大汉长治久安,他愿意效仿刘谦将土地分给没有地的百姓。

见张松如此配合,刘谦一口拒绝了张松的提议,想让政府出钱购买张松手中超过规定的土地,可是情绪被刘谦点燃的张松决不让步,一定坚持无偿向百姓分发土地的意见。

刘谦见拗不过张松,遂不再提这个事情,只是许给了张松一个参与西域贸易的名额,最后两人皆大欢喜。。。。

六百一十章 五年后

六百一十章 五年后

五年后的光熹六年春节,雒阳,镇北王府。

镇北王府,又名太尉府,时下已经成为了大汉新的权力中心。

刘谦自从在光熹元年益州攻略结束回京后,就被天子加官进爵,授予太尉官衔和镇北王的爵位。

当时,很多朝廷大臣见到天子如此厚待刘谦,都觉得天子的赏赐有些过分,而一些别有用心之辈更是打着分封王不可参与朝政的大旗,屡屡上书请天子除掉刘谦的官职军权,可惜最后都被天子以第一代北海王有过牧养地方的先例而拒绝。

这些大臣不知道,他们如此别有用心之举,却惹怒了屡次不想见血的刘谦。刘谦只是随便的派两个官员在朝堂上攻击一下反对派,没有了刘谦的保护,这些反对派这次丢掉了脑袋。

刘谦的决定不错,在天子血腥的打压之下,令很多心中反对刘谦的官员,真正认清了刘谦在天子心中的地位,为刘谦此后施政减少了很多的阻力。

因为刘谦施行新政的阻力很小,五年来推行的新政基本上还算顺利,有力保证了辖区内的百姓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农业方面,刘谦在坚定推行一条鞭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土地普查,凡是超过政府规定土地数量的豪强地主,均采用政府购买的方式强行收回,然后分发给许多没有土地会土地极少的农民。

刘谦并没有冲昏头为了讨喜百姓而将土地全部分发下去,分发给百姓的土地,面积并不大,一般只是保证农民可以生存下去,保持在温饱水平线以上,如果百姓还想要多得土地,那就必须努力参军建立军功了。

分发给农民基本土地之后剩余的大片土地,是刘谦特意为鼓励军功而留下来的。刘谦很清楚,如果没有激励手段,让百姓没有了期盼,很多军人就会离开军队回家过小日子,军队建设就会陷入病源不足的境地。

留下一大批土地,不但可以不扰民的对立下战功的战士进行赏赐,而且还能让百姓看到当兵的巨大实惠,这样就能保证百姓的参军热情,保证兵源充足的基础上挑选精兵。

由于光熹元年前后,刘谦地盘中的世家豪强基本上都受到了刘谦的打击,失去了联合起来抵抗政府的能力,而唯一没有受过刘谦抢掠过的益州豪强,本身的势力不大,为此刘谦推行新政时辖地内的反抗也不算很激烈。

凡是反抗新政者,刘谦毫不客气的抬起屠刀,根据情况进行了血淋淋的屠杀流放,而支持新政的聪明人,刘谦则会给予他们适当的优惠政策。在大棒和胡萝卜政策下,很多认清现实的地主豪强,都选择了乖乖和刘谦合作。

五年之中,前两年刘谦参考贾诩的提议,对辖区内的百姓实行了部分的免税,然后鼓励当地官员百姓修建水库水道,这样就大大改善了中西部的耕作环境,第三年开始,辖区内的粮食产量比光熹元年足足翻了三倍,就是比起历史记载的丰收年景的粮食产量也增产了一点五倍。

如此一来,纵然光熹五年和全国各地都遭受了罕见的旱情,刘谦辖区粮食产量也没有收到多大的影响,百姓生活得到了有力的保障,没有让辖区百姓闹出像其他地方那样的逃荒事件。

百姓温饱没有出现大问题,也和刘谦留下来大批军功田有很大的关系。

刘谦手中这些军功田,刘谦肯定不会让它闲下来,而是组织当地驻兵进行屯田,这些田地的粮食就足以保证军队的需要。由于军队不用消耗百姓交纳的粮食,在旱情逐步扩大的情况下,刘谦就拿出官府仓库中囤积的粮食,来救援一些没有水田种不出粮食的百姓,这才保证没有让百姓出现逃荒潮。

土地政策完成之后,刘谦在第二年试行了科举取士,见效果良好,第三年就开始在全部辖区推行。尽管科举取士取得的效果非常好,为此让刘谦在庶族寒门士子中博得了极好的名声,可是刘谦也没有废除大汉的推举制度。

其一,刘谦并不认为推举制度是一种糟粕,这种制度毕竟为大汉四百年来选拔了很多良才,说来也有这种制度存在的价值。在科举制度之外,起到补漏拾遗的作用,可以更好的将一些精通数理格物的人才选拔出来。

其二,不废除这种制度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毕竟汉代和后世的情况不同。再说科举制度虽然在隋朝就已经确立,可是隋朝的科举制度和唐朝的科举制度都不是很完备,一直等到几百年后的宋朝科举才最终定型。

如果刘谦记得不错,隋朝之后的唐代也是一个科举和举荐同存的朝代,和刘谦现行的制度基本相同,所以刘谦一时间也不急于大踏步前进而导致犯错误。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这也和科举制度刚刚兴起,庶族中读书人过少有关。毕竟在庶族子弟想要做官只有走士族途径时,因为士族给庶族留下的路径太少,庶族看不到多少希望,所以庶族子弟读书的热情并不高,人才储备极少。

庶族子弟人才过少,刘谦想要依靠天下人来共同治理天下,就不能不给士族留下一点面子。这也是这个时代一个很现实的因素,容不得刘谦不重视的因素。

军事方面,基本上依照刘谦的设想而前进,不管是凉州、并州、益州、三辅京畿和南阳郡的军队,在精兵简政的指导思想下,均锻炼出能够让刘谦满意的军队来。

说来,刘谦其实在光熹四年已经有能力逐步向东发展了,可是郭嘉贾诩等人都赞同过早的东征。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刘谦露出了征伐的意图,还在中原激烈交战的状态下出兵,就会导致中原诸侯联合起来对付刘谦,那样刘谦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统一全国。

如果刘谦能够沉住气,不但可以继续麻痹中原诸侯,使中原诸侯战斗更加白热化,而且通过几年积累,不管是兵员战力和物资都可以保证刘谦连接打几场大战役,甚至可以直接统一全国,而不是像当时那样只能打下中原地区。

刘谦认真考虑之后,认为贾诩郭嘉的意见非常合理,于是就暂停了军事行动,决定继续埋头大练内功。

不过,当时朝中大臣对于尽快消灭东方乱党的心情很迫切,刘谦为了拖延时间堵住大臣的嘴,很是疯狂的蛊惑天子和太上皇刘宏到西域游玩一遭。

对于刘宏而言,刘谦这厮当初早就答应了陪他到西域发财,见刘谦主动提出来,这个从来不考虑什么后果的艺术家,正感到创作诗画陷入了瓶颈中,于是极力的赞同。

天子小刘辩又长大了几岁,原来也不会如此疯狂的接受刘谦的疯狂建议,不过新婚一年后的小刘辩,因为一些原因不想面对贤良淑德的皇后,加上确实有些事要和刘谦私下商议及亲近刘谦的原因,也同意了。

于是在光熹三年那一年春天,天子借着巡行凉州的名义,命令镇北王刘谦陪同,一起向西域而去。

走到敦煌之后,当天子和刘宏见到了一列列整装待发的骑兵,就知道刘谦并不完全是陪伴他们散心的,而是为了实行数年前就实施的西域战略。

几年前,刘谦就把许攸派到了西域,负责分化挑拨西域各个势力之间的关系,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获得了不错的成效,使许多小国为了利益而战乱了起来。

这次刘谦带军前来,并不是没有任何名义的侵略,而是受到莎车国王子邀请来帮助王子复国的。

刘宏见刘谦要打仗要抢金子,兴趣盎然。

小刘辩见刘谦要以御驾亲征的名义帮他扬名,很久前就想跟着刘谦打仗的小刘辩,心中顿时豪情万丈。

到了西域后,见识过刘谦作战手段的刘宏感觉没什么,从来没有见过刘谦亲自作战的小刘辩,当看到刘谦每天只是让他接见各国的使节之外,一直没有一点动静后,就有点着急了。

刘谦见小刘辩按耐不住,就邀请小刘辩在夏季的西域狩猎解闷,就在小刘辩愉快狩猎的半个月内,西域全部归附了大汉。知道这个后果后,小刘辩很是郁闷了一阵子。

后来小刘辩才知道,西域已经相互打了好几年的仗,原本就很小的国家早就打得民生凋零一蹶不振了,在他们来的时候,西域数十个国家,已经剩下了不足十个。

刘谦打着给莎车等过复国的名义前来,实际上到了之后干的却是清算这些国家十几年没有上供的旧账,然后以这些国家不服王化,挥动大军就开始讨伐剩下的国家。

激战了数年,西域各国男丁伤亡很大,这些原来能够有两万人马就是超级大国的国家,哪里会是以他们为假想敌而训练的三万汉军对手,不足半个月,在失败者的带领下,汉军就灭掉了所有的国家,将一个完整的西域给并进了大汉版图。

在大汉军旗所至皆为汉土,大汉土地上皆为汉民,和西域三百年前已经是大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广泛宣传下,在大汉骑兵屠刀的挥舞下,西域各个民族不得不承认,西域是大汉的新州他们是汉人的事实。

虽然占领西域的战斗很轻松,但是刘谦却一点也不敢放松,命令三万汉军提起精神巡查到手的西域,直到两个月后,三批人数约十万的汉人陆续赶到西域后,刘谦才渐渐的松了一口气。

刘谦担心的并不是西域不服从的百姓,他一点也不担心这些早就学会依附强者的西域人,而是担心那些从凉州迁徙来的汉人。

尽管刘谦给这些汉人许下了很多优惠条件,可是知道汉人特别眷恋故乡的刘谦,总怕这些汉人在半途中逃散或者是长途跋涉而出现大批死亡的情况。一旦出现这两种情况,不管是哪一种,刘谦心中都不会好受。虽然出发点是为同胞好,可是事实却酿出了不幸,这对于特别珍惜汉人的刘谦而言,确实是很严重的事情。

移民到来后,刘谦依然没有离开西域,一直等到移民逐渐安定下来,等到军队在西域建立了初步的防御攻势,等到新兴的东西方交易场市场恢复生机,他这才和抱着黄金珠宝睡觉的刘宏等人慢慢返回雒阳。

由于西域里雒阳很远,刘谦一行一个来回差不多用掉了一年多时间,回来后,巨大的胜利令整个大汉都沸腾了起来,结果让大臣们暂时忘记了催促刘谦东征的事宜。

去年秋天,全国大旱,很多地区甚至出现了绝收,原来是一个很好的出兵机会,可是却因为准备不充分和刘宏差点死掉,最终放弃了。

当时,很多军队将领都对这个结果感觉到遗憾,可是他们也不能也不敢说些什么。因为这件事牵扯到了天子和刘谦,这是他们两个第一次闹出不愉快,事情的起因又是因为刘宏,这也难怪一般人不敢说什么了。

事情的根由是,一天,十七岁的小天子前去探望太上皇刘宏,刘宏一番感情攻势后,向小刘辩诉苦道他这几年没有女人照顾的悲惨经历,小刘辩心一软,想到刘宏原来的嫔妃都在冷宫中闲着,就准许这些嫔妃和刘宏同居了。

刘谦知道之后,拿出一切都是为刘宏的理由,劝说小刘辩收回成命,可是小刘辩却认为刘谦有些夸大了事实,就以天子金口玉言的理由拒绝了刘谦。当时刘谦摇摇头,也就不再说些什么而离开了皇宫。

刘谦也清楚,小刘辩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加上有些大臣见天子成年有机可乘,时不时在小刘辩面前非常巧妙的搬弄是非,确实动摇了刘谦在小刘辩心中的印象。

其实刘谦想要解开这个死结,也很简单,这样说倒不是刘谦想要政变,而是小刘辩屡次恳切刘谦送给他一个儿子,刘谦都拒绝了。如果刘谦答应,小刘辩自然不会再有什么想法。

小刘辩成婚两年了,皇后和嫔妃那边一直没有什么动静。起初,刘谦和大臣以为小刘辩年纪还小,以为小刘辩嫔妃过少,才会一直没有孩子。可是刘谦说服了一直不愿意纳妃的小刘辩,又娶了十几个嫔妃后,还是没有半点动静后,刘谦心中就有了隐约的猜测了。

小刘辩一起和刘谦远征西域的路上,小刘辩私下里求已经有三个孩子的刘谦,过继给他一个孩子,却被不希望子孙后代被人愚弄的刘谦,借着小刘辩还年轻为由给拒绝了。

今年,小刘辩又找到刘谦谈起此事,刘谦又以相同的借口拒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