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光熹 >

第264部分

大汉光熹-第264部分

小说: 大汉光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冰此刻哪里还有几天前拿着圣旨的跋扈,一下子恢复到了最标准的淑女风范,将刘谦小媳妇的身份演绎得何苗挑不出一点瑕疵,甜甜的义父,叫得何苗有些怀疑,前几天的雨中被捆在马上的经历只是一场梦。

有刘谦这个好义子,何苗又能拿李冰这个“好义女”怎么样,苦笑立刻变成慈祥的微笑,好像曾经遭受的虐待从来没有生过,一个是慈父,一个是孝女。

刘谦见此,心中松下一口气,他虽然知道何苗从来不记仇,不过亲眼见到如此结果才真正的放心下来。

刘谦决想不到,何苗此刻心中腹诽道:“还是我家的马荷媳妇好呀”

四百一十章 新矛盾

四百一十章 新矛盾

六月十八日,大军并没有启程,而是由小贾穆管理的辎重队伍先行了。

翻动泥浆的路面行军不易,与其让大军在泥浆中跋涉消耗体力马力,不如等待路面干燥一些再赶路。郭嘉等人计算了,反正到达三辅是一场恶战,既然雨停了就等待路况好转,两样比较起来还是等待一下比较占优势,反正夏天路面干得快,最多后天清晨就能开拔。

汉州军骑兵属于不合格的重骑兵,重骑兵在干燥结实的地面上才能挥出威力。尽管经过几番大战汉州军掠夺了很多战马,满足了一人四骑的要求,用战马可以驮载一些军需足以保证半个月战斗所需。不过还是不能像一人四马的轻骑兵那般,可以转战一个月不需要依赖后勤。

刘谦善于纳谏,听到郭嘉的建议合理,一点也不怕因说话不算话而掉面子,只是随即召开一个临时会议,手下一众骄兵悍将马上双手拥护刘谦的决断。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不久来临的大战顺利的进行,为了大战后安抚三辅百姓的粮食充足,第一支运送辎重的车队依旧按照计划昨天已经出了,这也是昨天刘谦寻找小贾穆的原因。

修路,等待战局稳定下来,只要财政允许,一定要把统治区的管道统统重修,天气好还显不出来什么,遇到雨雪等坏天气,路况也是制约行军的重大因素。

刘谦看着铠甲、武器、弩箭、弓箭、草药和粮食等各色的物资,一点点从仓库中搬到马车上,而马车却装不了多少东西,想象一下建设铁路的不现实之后,只好将心思放到重新修路上。

修路需要沙土水泥,沙土多的是,可是水泥这玩意就不是这个时代能够拥有的东西了。刘谦不懂如何制作水泥,虽然他有个亲戚就在水泥厂工作,也见识过水泥的制作流程,可是他依然不会。

不懂得做水泥也难不住刘谦,最少这厮知道水泥是由石灰石和熟土为原料烧制,而后加入一些石膏等混合材料。刘谦也没想弄出合格的水泥来,他只是想弄出一些比石灰粘着性凝结性更好的混合浆,能够修建没有泥泞的沙土大路就好。

以前,刘谦也没有把握,在汉末的科技条件下能不能搞出来不合格水泥,还有一层顾虑是未来诸侯要争霸,刘谦不想将手中的底牌全都给抖出来。眼下格局已经改变,刘谦很有把握掌控属于自己的地盘,这才想起来研究水泥来。

刘谦没有亲力亲为的觉悟,这厮现在将很多事情都下派到下边,由下边分层的完成任务,一个一品大员就有一品大员风范,事事躬亲的诸葛亮一直是刘谦的反面教材。刘谦只是写下一个配方,让人将这个配方交给搞研究的张瑜,然后就将全部身心放到了战士们身上。

“骠骑将军威武”

阳光下数千名战士浑身闪动着滚滚的汗水,在大太阳下冒着热气,正在做着步兵杀敌的基本动作,忽然间将官令停止训练,数千变成步兵的骑兵会意,齐声向站在旁边观察半天的刘谦致敬。

战士们这声问候绝对是自内心的,不说其他,就凭刘谦走进军营身裹重甲和战士们同甘共苦,也值得普通的战士自肺腑的拥护刘谦。

“兄弟们辛苦了”

刘谦并没有责骂自作主张的主官,他不排斥这种做法,因为这种做法可以加强他的个人威信,只要有利于他的事情,他都不排斥,尽管看起来是明显的马屁。

“不辛苦”

如此这般之后,在刘谦注视下,数千名战士训练的更加卖力了。刘谦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向另外训练场走去。

也许是刘谦知道三个活宝是璞玉的缘故,很是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督促他们,恨不得拔苗助长让他们早点成熟起来,就因为这个缘故,刘谦一看到着三个活宝就想收拾他们。刘谦路过三个活宝的训练场,原本不想在这里停留,不过看到三个小家伙以身作则带领大家训练,每人负责带领一千多人挥汗如雨后,饶有兴趣的走了进来。

“骠骑将军威武”

“骠骑将军威武”

三个小家伙眼尖,一眼就看到刘谦到来,当即振臂一挥马上带着大家喊出口号,而后屁颠屁颠的向刘谦跑过来。可惜,他们这种努力巴结的行为在刘谦这里没有逃到一点好处,三人在刘谦这里每人挨了一脚,然后喜笑颜开的跑回队列中继续操练起来。

刘谦纵然对三个活宝期望甚大,可是看到三人稚嫩的身体和不合乎年纪的刚毅表情,还是满意的点点头离开了这里。刘谦刚刚离开三个活宝的演练场,就气得一下子顶住了脚步,恨不得马上转身修理一番他们。

原来刘谦刚刚离开,就听到小魏延高声呼喊到:“兄弟们你们知道骠骑将军刚才给我们说些什么吗?猜不到吧,哈哈哈哈我告诉那么,骠骑将军老人家说了,希望我们下一次连续夺得第一”

“兄弟们骠骑将军还说,不但希望我们在拉练中勇夺第一,还希望我们凭借我们的实力。”

三人中,就黄叙这番话让刘谦顺耳,刘谦当即判定,黄叙的本性相对不漂浮,未来可堪正面战斗的大任。至于魏延和马,估计是玩奇袭的可能性要大。

“兄弟们骠骑将军最后说,希望我们在战斗中也拔得头筹,还说,战斗中不出彩回来关我们的禁闭。”

“第一第一第一第一”

为了鼓励士气无不所用之极,不过刘谦听到下边战士声插云霄的吼声,最后还是原谅了三个活宝的假传圣旨,皱着眉向其中一个演练场行去。

这个演练场中的战士,就是前天晚上拉练最后到达的一支队伍,也是几乎每次寻常对抗赛都要垫底的队伍。

这支队伍平时的演练对抗不行,可是不标志着他们战斗也不行,尽管他们在平时战斗中拿不到第一名,却能把二三名上稳稳的把持在他们名下,这一点并不是那支军队能够轻易办到的。

也不是军队的主官能力不行,刘谦已经给这支队伍换了好几个主官,都改变不了这种情况,于是今天刘谦来了,以后他将是这支队伍的直属主将。

演练场中,刘义正在声嘶力竭的呼喊着,可是大家的反应却一点也不激烈,好像根本就听不懂刘义说话一样。

刘谦笑了笑,也不为意,只是一边制止住战士们对他的问候,一边二话不说走到队伍最前边,然后示意刘义开始下令训练的命令。

刘义军旗一动,刘谦就像一名普通小兵一样开始操练起来,无论是神情还是姿势,都如同教导他们演练的教官一般,让大家调不到一点毛病。

这下,军中大部分战士不敢再玩什么花样,神情专注的跟着刘谦做起了动作,而剩下的一小半人将目光汇集在一个二十几岁的男子身上。这个男子身材高大,足有两米上下,脸膛正中的鹰钩鼻显得他很是桀骜不驯。

鹰钩鼻用手揉一下鼻子,甩甩头,不情愿的跟着刘谦最起了动作。

鹰钩鼻叫做格隆索,是蹋顿的弟弟,原来是乌桓的一名王子,眼下只是汉州军中一个小小的屯长,就因为官职太小他心中有些不服。

刘谦原来为了方便管理和为异族洗脑,曾经打乱了编制,将汉州军和新汉人掺杂在一起。后来,随着洗脑的渐渐成功和新汉人齐射的优势,为了更利于战斗,刘谦就将汉人从新汉人中挑了出来,重新编成一军。

刘谦原来的五万骑兵就有一万多羌族新汉人,随后在幽州给刘晔留下五千,其余不足之处除了幽州一些本地骑兵之外,剩余的缺口大部分还是用乌桓人补充的。

出时一共一万六千名骑兵,加上五千特种兵也不过两万一千名,给刘晔留下五千之后,只剩下一万一千名。

幽州本地骑兵征召的七千多人,这些人自幼和异族混居,对于骑射一点也不陌生,如果不是精良战马就是在幽州的价格也不是他们可以拥有的,幽州本地居民轻易的就能组成上规模的骑兵。后来,骑术比较出众的就被官府挑中组成郡兵,这次战斗中他们失去了战马,于是就便宜刘谦了。

比较遗憾的是,幽州人的骑术放到汉军当中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可是和自幼生长在马背上的乌桓族相比,差距依然不是一般的大,能够达到刘谦要求的士兵不多。

自从羌人归附刘谦和刘谦老底子骑兵逐见成效,以及刘谦眼界的不断拓宽,刘谦如今的眼光不知不觉的提高了很多。时下,刘谦观察士兵的素质,再也没有穿越而来时的平常心,自觉不自觉的用北军的标准要求来挑选士兵。故而,幽州数万士卒中,刘谦只挑选出七千多骑兵。

七千人加上原来的一万一千人,离刘谦要求总兵力达到五万可是有段不小的距离,不过不要担心,这小子早就将主意打到这些乌桓人降卒身上。

四百一十一章 格隆索的契机

四百一十一章 格隆索的契机

当时,这些新汉人也不过两万多人,随着刘谦计谋的展开,全部投靠在刘谦旗下,可惜依然凑不够五万人马。不过,就在刘谦离开幽州的前夕,公孙瓒按照郭嘉等人为他设定的路线,无奈的投靠到刘谦羽翅之下寻求庇护,这样刘谦就轻轻松松的凑到了五万铁骑,而后向中原秘密挺进,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轰轰烈烈的胜利掩盖着汉州军存在的一些问题,紧张的战斗中显示不出来,等到这次战后忽然散漫下来,一些情况终于显露在阳光下。

新汉人和汉人对立的问题,经过有经验的教导系统处理,最终没有尖锐的激化,反而随着战斗之间进行,同一阵营必须的配合而逐渐显出形成一个整体的趋势。

按说乌桓人逐渐和汉人形成一块,这样的事情对于刘谦来讲是个值得高兴的事,毕竟这种难题放到那位大帅的手中都伤脑筋,而刘谦这边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居然克服了。在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学习的情况下,刘谦第一次在汉人数量远远低于异族的状态下,让这些异族逐步接受了汉人身份,并且表现的比汉人还要厉害,但凡和普通百姓接触,每每以汉人自居。这种情况在不明状况人们的眼中,本身就可以形容为奇迹。

可惜,军队形成一个整体后问题又出现,原乌桓贵族嫌升迁太慢,认为新汉人没有老汉人升官的度快。这个问题出现之后,虽然双方没有变回以为那种民族对立局面,可是在乌桓贵族怂恿下,双方对抗的情绪一直在上升,最后展成各方面的消极对抗。

起初,乌桓新汉人也想在每件事上压汉人一头,可惜他们除了在马背上骑射称雄之外,其他的方面均不如汉人。失败的教训多了,这些新汉人在确实知道比不过汉人情况下,就讥笑汉人,骑兵就该在马背上论高下,其余的训练科目全是没有用处的鸡肋。

“不服,咱就去马背上一分高下,我们就是不要浪费体力学习步兵学习的科目。”

非常遗憾,羌族新汉人早就将他们当做汉人,而汉人确实真正接纳承认了这些兄弟,于是乌桓新汉人有没有讨到好处。

教导系统得知详情之后,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也许是其他乌桓贵族害怕刘谦的手段,在教导系统开导下,纵是心中不快也参加了各项步兵训练科目。而在蹋顿弟弟格隆索所在的队伍中,在格隆索影响下,依旧是明显的不合作态度。

如果时下是和平环境,各位负责训练格隆索的将领甚至不用通报刘谦,就会用军法处死格隆索威慑其他不合作之辈。只是眼前正是用人之际,而格隆索打仗也是一名好手,对待刘谦的态度也不错,为了不引起新汉人不必要的震动,各位都保持住了克制没有下狠手收拾格隆索,最后终于惊动了刘谦。

刘谦调查一下情况,现格隆索对于新汉人的身份比较认同,对刘谦拥护的态度也算明确,从来没有在私底下搞些小动作,而主要纠结的原因只是嫌官职太小。

搞清楚情况之后,刘谦笑了,他完全理解格隆索的心理。

一个部落的小王子,这种身份在乌桓人中还是比较尊贵的,不久后被刘谦打下了凡尘,变成了一名汉人,也没有多少怨言。归其原因,很多异族不断向大汉内部迁徙辐射,除了一些确实别有用心之外,大多数的异族还是为了寻找一片更适合居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