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光熹 >

第253部分

大汉光熹-第253部分

小说: 大汉光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让庞德扰敌。五千骑兵不说战斗,就是骚扰敌人也是缺口甚大,故而汉州骑兵支援一万五千人马,利用庞德本地作战的优势。利用东部凉州广漠的地域,足以完成刘谦交代的惊扰偷袭敌人任务。

可是,当初众人都猜错了匈奴人的动向。他们纵是聪明绝顶,也想不到一向对异族不手软的董卓,这次为了权势居然勾结匈奴人,居然帮匈奴人打开了三幅的门户,更加想不到三辅的豪强不顾三辅百姓利益。

避其锋芒。

这是小鲁肃为了这支军队的安全,也是为了刘谦的利益,在当时想到的最好办法。如果从兵力对比和保存实力上讲,小鲁肃尽管年轻,但是却做出了老成之举,在这一点上,绝对比刘谦强上数倍。

可惜时下的小鲁肃太过年轻,远远没有达到成年后的风范,为此当他亲眼目睹三辅百姓遭受的惨状后,他决定纵是身死也要一战。

事情生在大军撤军的两个时辰后。

为了尽量的掩饰行踪,再加上小鲁肃和何义都不了解匈奴人的进军习惯,以至于竟然让匈奴人的前锋军队,跑到了他们的前边。于是在匈奴人过后大军行军时,就看到了他们一副人间地狱的惨象。

无数个嗷嗷待哺的婴孩变成了匈奴人口中的食物,吃不尽的都被撕裂成了几半。

无数个年弱多病逃不掉的老人,没有一个不被分身异处,而死相呈现千姿百态。

无数个跑不掉的汉家女子,没有一个不受到匈奴人的糟蹋,在礼教影响下,为了洗净她们身上的不洁,一路上上吊投井的女子不计其数。

此情此景,别说年少情绪容易受到刺激的小鲁肃,就是曾经干过同样罪行的何义也怒了,那就更不要提时时受到刘谦洗脑,对异族都有枯骨仇恨的汉州军了。

小鲁肃振臂一呼,汉州军应者群集。

神马使命,神马任务,神马保存实力,在此情此景下一切都黯然失色,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多余。

逃遁,回家,隐蔽行踪,此刻的汉州军上下,如果有这样的念头,绝对认为是最可耻的事情。

他们都想起刘谦曾经说过的话来。

男儿当杀人

左手胡虏,右手烧刀酒

没有什么多余话语,没有什么战前动员,不需要,都不需要。

当小鲁肃燃烧着火焰的目光,注视在何义身上时,何义手中那面猩红的军旗前挥。

顷刻间,马蹄四起,战刀龙吟。

短短三分之一刻后,剧烈的厮杀声就响彻在这片悲哀的天地间。

短短三分之一刻后,匈奴人第一次在三辅腹地内露出惊恐的嚎叫。

生死国仇之敌,不用留手,以至于战斗结束后,小鲁肃为没有找到活口探查敌情而有一点后悔,不过,也仅仅是一点罢了。

匈奴人的前锋一共六千五百四十六人,半个时辰后,再无一人能够呼吸新鲜空气。此役,进入三辅后从没遇到阻挡,而逐渐自大起来的匈奴人,猛然遭到武装到牙齿的汉州军的无情攻击惊慌失措,使汉州军占据战场优势,汉州军只战死三百二十三人。

一场也许不会生的战斗结果,惊动了匈奴人上层,匈奴人绝对不会容汉州军从容离去,于是这支汉州军的危机来临了。

三百九十一章 小鲁肃初露锋芒

三百九十一章 小鲁肃初露锋芒

匈奴人前锋分为几队,汉州军歼灭的只是其中一支,而汉州军当时只顾着撤退,却没有注意,这支六千匈奴人军队后边不足百里外,又有一支匈奴人军队。

百余里外的匈奴人军队,就是这个方向匈奴人的主力,人数一共有七万多人,刨除分下去的四支前锋,也仍然有五万多骑。

这次匈奴人入侵三辅,一共有二十五万多骑,在和杨奉的战斗中和攻打萧关战斗中,折损了一万多人,眼下依然有二十四万之多。

进入三辅之后,匈奴人就想按照董卓签下的合同,马上寻找刘谦的主力决战,不过一路上一点也没有遭到阻拦,平安的抵达了长安城下。

长安城是有点残破,只是曾经做过京师的城池毕竟还是有些底蕴的,在长安城官员抵抗下,匈奴人一时半会也攻打不下长安。

对于刘谦来讲,三辅其他的城池尽可丢失,这座长安城却是不能放弃的。不说城坚池厚,一旦丢失未来不易攻取,就是长安城西都的象征意义,也不容刘谦放得下来。为此,尽管刘谦口口声声说不管三辅,可是还是将刘辟给派了过去,让刘辟负责长安城的安全。

刘辟果然不孚刘谦郭嘉对他的期望,到了长安城就下狠手整治长安城内的豪强,凡是不将手中私兵尽数交给刘辟的,一概被刘辟抄家下到狱中。曾经做过黄巾山贼的老大出手,有着强烈的黄巾遗风,对于攻打豪强府邸和收拾豪强的手段熟练至极,在匈奴人即将来到的前夕,成功控制了长安城的形势。

当时,长安城正规的军队不多,只有区区一万,这一万人马对于拥有十二个城门的长安来说,用兵力微薄形容确实很贴切。不过,郭嘉算计得非常准确,受到匈奴人动乱影响的三辅百姓,很多都涌到长安城,大大补充了长安城的兵力。这些受到动乱影响的百姓自然对匈奴人恨之入骨,在忠诚度这一点上甚至过了原来董卓的一万步卒。

董卓的特使白彦,通过三辅残存的情报系统,在刘谦离开三辅的第二天,得知了刘谦离开三辅的消息。尽管白彦早就知道,此刻董卓的家小已经落入了刘谦的掌握,不过他依然想尽力劝说匈奴人兵凉州,伺机把董卓的家小给营救出来。

匈奴人单于羌渠岂是善于之辈,放着马上到手的三辅不管反而跑到贫寒的凉州,这种事他万万是不干的,就以合约只是规定攻打三辅为由,推辞了白彦的请求。

白彦让羌渠分兵凉州其实也是一说,内心也没有当做多大的事情。说白了,他不相信刘谦这会傻傻的去雒阳,毕竟在白彦的认知里雒阳城坚固异常,刘谦几万骑兵去雒阳等同于瞎折腾。白彦对这件事思考一番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刘谦绝对待在三辅某个地方,等待机会狠狠咬匈奴人一口。白彦想通后淡然一笑,也不知会匈奴人人,反正他对匈奴人也没有好印象,他巴不得匈奴人和刘谦弄出一个两败俱伤的下场。

白彦以为只有他是天下聪明人,猜到了这个结果,却料不到,这样的想法早就扎根在羌渠的脑子里。而这次前锋六千人的全灭,更是给他们制造了证据。

南匈奴深受汉人影响,身为大单于的羌渠更是其中的翘楚,汉人兵家经典《孙子兵法》,羌渠可是耐着性子苦读了若干遍。故而,羌渠和白彦都认为,南部主力和前锋相隔一个时辰路程,而汉州军能在南部主力到达前全歼前锋,那肯定是刘谦的五千骑兵了。

想要消灭六千骑兵,至少也得三倍以上的兵力才能办到,其实三倍的兵力对于骑兵来说就有些少。以上所言只是强调消灭六千骑兵的所需兵力,而没有限制时间,如果能够在半个时辰内消灭六千骑兵,按照羌渠和白彦的经验,至少需要七八倍的兵力。

按照六千骑兵的数量乘以八,恰巧符合刘谦骑兵的人数,这样就让羌渠和白彦感到找到了刘谦主力的位置。既然找到了刘谦的位置,羌渠还会让刘谦逃出他天罗地网吗?

原来,羌渠二十多万大军来到三辅腹地,在没有遭受反抗的情况下,就按照草原的传统将军队分为三部。三部中,大单于稳居最多的兵力,责任是攻打长安城和长安城以西的区域,另外右部鳌固罗贤王负责攻打潼关及长安以东地区,而暂时空缺左贤王的左部,就有左贤王属下最有实力的须卜骨都侯率领,目标是武关和长安以南地区。

这次遭到损失的就是须卜骨都侯的左部,为了尽快将刘谦的五万人马绞杀,羌渠将右部的七万多人也调往了南边,协助左部共同对刘谦作战,与此同时羌渠也加大了对长安城的攻打力度,力争尽早加入剿灭刘谦的行列。这样一来,就能想到何义这支军队将要承受的压力了。

怒火暂时得到了泄,全歼匈奴人前锋之后,汉州军上下暂时冷静下来,终于该考虑下一步的动向了。

三辅之中有二十多万匈奴人,这点已经是确凿无疑的事情了。如果不利用眼前的大好形势回到南阳郡,稍微耽搁一点时间,恐怕就是再想走也没有都脱的机会,这一点众位将官都清楚。但是,如果离开三辅,那么他们方才做的就没有意义了。

此时,小鲁肃站了起来,郑重将他心中的计划说了出来。尽管这个计划和行走刀锋没有任何区别,但是汉州军众将绝大多数都举手赞同。

何义见此,只好跟随大家表示赞同。何义不同于其他将领,他跟随刘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可不是跑到三辅来送死的,这也是小鲁肃一直特别注重他的主要原因。

之后,这支汉州军就盘旋在三辅的大地上,他们从不同匈奴人正面交战,每次只是派出一两千人,yin*匈奴人数千人规模的军队上当,而后利用埋伏将匈奴人这些军队吃掉。在小鲁肃沉重指挥下,汉州军每次埋伏都取得了成功。

正是这一桩桩成功的案例,让何义的心思又活泛下来,逐渐认同了小鲁肃的领导地位,也对未来再次充满了憧憬。

三百九十二章 气数

三百九十二章 气数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小鲁肃之举无异于在挑衅匈奴人,在屡屡遭受损失之后,匈奴人干脆将全部兵力集中在三辅南部,展开拉网式的搜查,誓要将刘谦给揪出来分尸。

匈奴人搜索的密度过大,致使汉州军逐渐失去了闪躲腾移的空间,每天的活动范围不断缩小,再也不能干出诱敌深入集中消灭的事情了。危险的形势使汉州军上下焦虑起来,他们倒是不怕死,但是却不想被敌人包饺子这般窝囊的死去。

何仪当年闹**前读过几年书,故而他的思想和一般的黄巾不一样,心中还保留着读书人的志向,总想出人头地封侯拜相。

前不久,小鲁肃带给他胜利的希望,让他得到了很多军功,纵是苦点累点他也不在乎,心中总有一个光明的念想不是。可是,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告诉他,人活着未来才有希望,如果死了,那可就什么也没有了,所以他不想死他想坚定的活下去。

何仪如此,平时以何仪马头是瞻的几个将官自然效仿何仪,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大多数的汉州军没什么,但是毕竟有些汉州军是以前何仪的人马,军心浮动了。

这一切小鲁肃都放在眼里,只不过一时半会他想不出好主意就是了,只好尽量的安抚何仪。在古代,打仗并不是靠计略高明就能屡屡得胜,除了计谋之外,一支军队能否打硬仗,关键还在代带军将领身上。别说古代,就是在现代也有将熊熊一窝的说法,从这一点就能证明将领的重要性,那就更不要说冷兵器时代了,冷兵器时代将领在士兵中起着更大作用。

时下刘谦数面开战,手下的将官确实不够用,能打仗的都有重要的任务,这才让荀彧等人无奈的,将有些权威武功也不错的何仪给派给小鲁肃,在他那看来,有个武力值不错的将领总比没有将领强。

如果眼前的事情生在平时,小鲁肃绝对不会管何仪的感受,实在不行干脆就将何仪给换下去,可是在眼前无人可用的状况下,聪明的小鲁肃绝对不会和何仪翻脸,只是一味的拿出刘谦义弟的身份加以笼络,这样,何仪就是有些三心二意也不会暗地里做动作。

智者一般善于揣摩人心,小鲁肃年纪不大揣摩人心的本事也不算高明,不过对付何仪这种人已经够了。何仪最近和心腹四下的牢骚,何仪以为很隐秘,可惜他却不知道小鲁肃对他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从得到的情报在分析何仪的心思,小鲁肃如果还不能掌握何仪的心思,那小鲁肃不如一头撞死算了。

光熹元年五月十三日夜,匈奴人的三路大军,除了留守各地路口关隘的守军,其余的十八万大军统统南下,准备将刘谦的五万大军给彻底的包围住。

十四日凌晨丑时,斥候回报小鲁肃,敌人的包围圈即将成型。匈奴人的主要兵力都放在汉州军东方,已彻底堵死了汉州军回武关的道路,只有南方和西方还留下几十里的缺口没有合围。

小鲁肃淡淡一笑,他已经明白了匈奴人的意图。

对于小鲁肃来言,东下之路早就被匈奴人堵死了,眼前匈奴人只是在堵死的道路上又增加兵力罢了,反正他们也没想东下,也不顾虑这一点。南下的道路通往汉中,别看匈奴人在南下的道路上留下了缺口,其实那是故意给他们留的,诱使他们一头扎入包围圈的诡计而已。

至于西面的道路绝对是安全的,因为匈奴人最怕的就是汉州军回家,东下之路最近,南下之路虽然绕了一个圈子,但是耗费一些时间还是能够回家的。而西下之路就不同了,那绝对是离家越来越远的道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