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光熹 >

第166部分

大汉光熹-第166部分

小说: 大汉光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后,张绣如愿以偿的见到了董卓的特使。特使叫做白彦,是凉州陇西郡大夏人,是董卓的同郡老乡。白彦在年轻时受到过董卓的照顾,为了回报董卓大恩就投靠在董卓帐下,平时他与素有善辩之称的李肃并举,也算是董卓手下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

张绣不认识白彦,可是白彦却通过张绣的叔叔张济,从而早就听说了张绣的大名。为此在一次张绣拜会张济时,他偷偷的上前探望一下,故此认识了张绣。

白彦早从洪曲长那里了解了凉州的巨变,见到张绣后,先是安慰一番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大道理,而后提出张绣暂时做他临时护卫的提议。张绣见白彦对他很客气,从前在张济那里也听说过白彦和张济的关系也不错,就答应下来。

张绣原以为,白彦是担心萧关兵变时他自身安危才要求张绣保护他,而事实却出乎张绣的意料,白彦带着张绣一行快马向三辅而去。一路上路过很多小城池时,白彦总会停下来和一些人和世家联络,而停留时间最长的则是三辅著名的豪强法氏和廉氏。

五月十日的夜色笼罩住星夜赶路的张绣,也笼罩着位于长安城京兆尹衙门后院。

刘谦听到郭嘉胸中有永远灭除匈奴人的良策,不过必须让他付出一些代价,当下兴致颇高的询问道:“哦,道来,让我衡量一下代价几何再做决定。”

郭嘉的脸色陷入黑暗之中,使人不能看清他的表情,这种朦胧之感更使地他高深莫测起来。

“呵呵!其实此计还是向主公学习而来。主公为了一举消除乌桓之患,一边在蓟城牵制着乌桓的主力,一边利用海路运兵突袭乌桓老巢,从而一下子从根本上断了乌桓人的希望,最后迫使乌桓全族投靠主公。”

“向我学习?可是眼前的形势和幽州的战局大大的不同,据暗隼卫回报南匈奴人至少有一百四十多万口,这个人口基数大大越了乌桓人。幽州时,我们连弩贮备的还算充足,加上连弩从来没有在战场上露过面,乌桓人猝不及防之下才会崩溃的那么快。而今连弩之威被天下人尽知,再想取得幽州时候的突袭效果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不提这个因素,我们就是也能像幽州那样一举俘获两万多战俘,可是两万多战俘与匈奴人二十多万相比就不够看了,利用战俘家属分化之计完全也行不通。如此一来,我们先要抄匈奴人老巢就需要大量的军队,但是我又能从哪里抽调如此多的军队去抄匈奴人的老巢?”

“呵呵呵呵!主公分析的很有道理。”

一轮上弦弯月缓缓从东方爬到树梢,银色的月光破开黑暗,一下子将郭嘉自信的笑容展现在大家面前,郭嘉眯着眼睛望着弯月轻轻笑道:“所以我才说,主公想要完全消灭匈奴人必须付出一些代价。”

两百三十九章 奉孝对策

第二更到。苦呀!跑到别人家写书上传的日子能到啥时候结束!

&&&&&&&&&&&&

刘谦看到郭嘉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摇摇头道:“奉孝,不要卖关子啦,只要付出的代价在我承受之内,我绝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在我回答主公之前,主公能告诉我你为什么对于异族如此仇恨吗?”

“难道奉孝希望匈奴人入侵中原祸害汉人吗?”

“当然不想。主公就不要试图转移话题了,我的想法只是打击削弱异族,让他们永远臣服于大汉而已。而主公的想法和我大大不同,以主公以往的做法,每次都恨不得异族全都消亡,这次对待匈奴人的态度也是这样,听说能将匈奴人全都灭绝神情立刻就兴奋起来。”

“嗯,哦,大汉仇视异族的也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吧,公孙瓒不也是极度仇视异族吗?”

“公孙家历代镇守北疆,公孙家几乎每代都有男丁死于异族之手,特殊的环境才养成公孙瓒敌视异族的性格,而主公历代居住中原,根本就没有公孙瓒那种特殊的环境。”郭嘉见刘谦屡次回避这个问题,不由地大笑道,见刘谦又想狡辩什么,又接着说道:“公孙瓒虽然毎战尽力杀死侵袭汉地的异族,可是他也没有主公这样灭尽异族的极端想法,我听说主公在渭水大战时曾对部下说些什么,不知道主公能否开诚布公告诉我。”

刘谦立刻感到一阵头疼,一时思考着是继续装傻充愣还是开诚布公。

从去年渭水决战到现在还不足一年,可是这段时间给刘谦的感觉好像度过了好多年,恍然间他觉得他老上了十几岁,他穿越而来的少年青涩被生活中的无数抉择早就压榨为苍白色,短短数月内心态沧桑了许多。有时候,他一个人暗暗回忆总结穿越而来的经历,再综合汉代无数早熟的少年,他不得不做出一个结论,压力使人早熟。

如今的他再也不是一年前的那个青涩少年,再也不会让一身的锋芒外露而伤人。他也不想拿出后世所知去证明他的远见卓识,因为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不需要如此了。他更不想在智者面前卖弄未来会生的局势,因为智者心思缜密并且喜欢刨根问底,他不将未来各方的实力对比等详细情况说仔细,这些智者绝对不会信服。

“咦!一向很决断的主公这次竟然犯难了?难道我问的问题很难回答吗?”郭嘉走到刘谦面前,脸对脸盯着刘谦的眼睛道。

“应付你这种一问到底之人,我真的很为难的,每次都被你追问的头晕。”

郭嘉面带微笑点点头,表示赞同刘谦的说法,而后脸色一正道:“既然我能把主公逼到这般境地,我也不难为你了,其实主公说的未来中原大战导致人口大减,而异族趁机而入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性极其微弱,以我估算,中原各地混战五十年后也许才有这种可能性。”

刘谦面上没有异状,可是听完郭嘉的分析后心中一时翻江倒海,郭嘉的分析可以说极为接近事实。郭嘉分析的是没有停歇的混战状态,而历史上经过三国一边修养一边大战八十年才归于晋,而晋朝又经过八王之乱才真正为异族入主中原创造出条件。

刘谦上前拉着郭嘉的双手,郑重说道:“奉孝,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么微小,哪怕是万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我也决不允许存在。我希望中原永远是汉人的中原,那怕那天大汉不存在了,但是汉人永远屹立于民族之林的巅峰,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希望,希望奉孝能够支持我帮助我。”

“呵呵,只要主公愿意舍弃半个凉州和冀州,那么消灭匈奴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今的匈奴可不是以往驰骋万里大草原的匈奴了,他们现在处于并州、凉州和鲜卑的包围中,他们已经失去了大范围移动作战的空间。

舍弃半个凉州之后,我们就可以将十一万骑兵从张掖的荒漠上投送到匈奴人的西北部。冀州的舍弃也会给我们增加六七万机动骑兵,他们可以从并州北部投入战场。如此幽州剩下的几万步兵和张燕黑山军足以应对敌人的进攻,如此一来还有另外一个好处,我们正好借机裁撤战斗力不行的步卒,也算解决了早先我们虚张声势的麻烦。

对了,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好处。今天陈武蔡瑁不是来信,说依靠凌操的水军不足以封锁黄河,他们希望你尽快做出决断。让出冀州后,我们只管收取并州和河东郡,以凌操现在的水军数量,看护河东郡这段河面应该绰绰有余。”

刘谦又感到一阵头疼,今天早上,正在汉州演练水军的陈武和蔡瑁来信,信中详细的阐述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刘谦以四万水军封锁黄河的想法是错误的,希望刘谦尽快做出决断。

陈武认为凌操的水军展过快,除了原来五千老兵之外其他的都是刚刚招手的渔民,搞搞运输啥的还凑合,指望他们封锁黄河进行水战肯定是不行的。为了让刘谦不存在侥幸心理,他又将去年春节前战胜蔡瑁的事情拿出来。陈武重点指出,那一战并不是他手下士卒战力在蔡瑁的水军之上,完全是他在突击中战败蔡瑁而迫使襄阳水兵投降。

蔡瑁的来信语气不想陈武那样刚直,他完全是用小舅子为刘谦着想的口吻。信中从青州存在的五千水军说起,然后再分析凌操水军的构成,而后得出一个,如果青州想招募和凌操手下一样素质的渔民,简直是轻而易举的结论。

说完北方水军之后,蔡瑁又提到扬州的水军,信中反复强调扬州水军的规模和厉害之处,又说扬州水军如果要到黄河参战最多一个月就能到达,到那个时候凌操的水军可就真的危险了。

阐述完可能战败凌操的水军之后,细心的蔡瑁怕刘谦不知道黄河每年有几个月的冰封期,又详细的给刘谦一串黄河冰封期数据,让刘谦在黄河冰封期的时候加强黄河沿岸的警戒力量。

刘谦看完蔡瑁不厌其详的来信,心里顿时感慨这个大舅子的关心,差点后悔春节时威逼蔡瑁交出土地之事,第一次为这个历史中的冤死鬼而感动。

两百四十章 郭嘉的大笑

今天的事情较多,不得脱身,只有晚上来麻烦朋友。

&&&&&&&&&

光熹元年五月十日夜,长安城一所普通的宅院内,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正在服侍段煨服药。少年一边用调羹认真的将浓黑色的草药一点点渡入段煨口中,一边困惑的问道:“父亲,你这次将萧关兵权全部委任给信哥,就不怕信哥将萧关的兵马给打没了?”

段煨蜡黄的脸上浮起一丝红晕,用赞叹的神色看着手持调羹,正在专心吹凉调羹中草药的儿子,骤然咳嗽两声道:“呵呵,儿子长大了,知道关心家族大事了。别怕,为父虽然表面上授予阿信兵权,其实真正的兵权却不在他手里边,为父早就交代亲信之人,当形势不妙时就让他们囚禁阿信向董卓投降。”

“父亲,你不是说匈奴人攻打萧关吗?怎么会让部下向董将军投降?”

“记住儿子,咱段家永远不能向异族投降。唉!为父虽然在从来得不到别人正眼相看,可是这点骨气还是有点。你伯父当年为了保住官位交结十常侍镇压党人,后来的名声被党人涂抹的漆黑,可是他对待异族杀伐这点,党人还得老老实实的写到史书里。如今我们段家只剩下这一点还能说出口的地方,我们决不能把这点荣誉给败坏掉。”

“孩儿记下了。”

“咦,这么晚了怎么还有大队行军的声音?”

“回父亲,那是刘谦听说萧关危险,就从长安城的守军中抽调五千人去援助萧关。”

“哦,刘谦的动作好快,为父原以为他明天早日才能派出援军。”

“父亲,孩儿以为刘谦的动作够慢了,要知道从他得到消息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时辰。按照我的想法,救兵如救火,他应该在得到消息时候就派出援军。”

段煨听到这里,脸色一沉骂道:“糊涂!看来为父平时让你读的兵法你根本就没看。出兵哪有你想的那么简单,粮草是否充沛,军械铠甲是否齐备,究竟该派出那支军队这都是有讲究的,没有两三个时辰领取物资装备是不可能开拔的。

这所说的还是战时,军队都在时刻等候军令的情况下,像眼前刘谦的情况,就是明天早上出兵才正常。

你也知道三辅在数天之前还不姓刘,刘谦短短数天转战,用雷霆之势将三辅大部分地区囊括手中。因为得到的度过快,军队物资很多东西他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可是这时候匈奴人来了,他最少也得抽调一万步兵,来分别加强萧关和陈仓,不然等匈奴人攻入三辅,富饶的三辅那可就被匈奴人毁掉了。

刘谦手中有骑兵四万,这可能是他手中的王牌精锐,他绝不会做拿这些精锐骑兵去守城这等傻事。除此以外,他只能从那些刚刚投降他的军队中想办法,这时问题又出来了。三辅兵力被董卓清理一番,又被他抽调走把守潼关陈仓,剩下的兵力就不多了。

今天他能将长安五千守军派往萧关已经很不容易了,我实在想不出他还能从哪里抽调五千去加强陈仓。哼哼!除了兵力之外,又一个大问题是粮食,三辅经过去年刘谦的扫荡,而今的存粮不足以支持从新征兵,我想刘谦如今为了应对匈奴入侵肯定很头疼。”

“父亲,按照你的分析刘谦取胜的把握岂不是很小?既然如此,你为何支持信哥胡闹而取信于刘谦?”

“战场上决定胜负时常在瞬息之间,在他们两方没有真正取得胜利果实之前,谁也猜不到下一刻的结果。特别是刘谦此人,行事手段最难使人看破,往往就在大家都以为他没有希望的时候,他偏偏来一个绝地反击。为此,为父不敢不在刘谦那里给咱家留条后路。”

“父亲,如果萧关形势对刘谦不利,你会不会舍弃信哥而保护家族的安全?”

“唉!咳咳!”段煨脸上又浮起潮红,猛然一阵咳嗽道:“为父已经让亲信尽力保证他的安全了,如果——和家族比起来,用他一条命保全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