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相吕不韦 >

第30部分

秦相吕不韦-第30部分

小说: 秦相吕不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能够做什么? 
  那就只好忍了。 
  可能够咽得下这口窝囊气吗? 
  然而不忍又有什么办法? 
  嫪毐的心里车轱辘一般转起来。总而言之,他心乱如麻,一时理不出个头绪。 
  如此持续了一段时间,他心里急了起来,怨恨自己懦弱、无能,竟扬起鞭子向自己身上抽了起来。 
  那驾车的马见驾车人举起了鞭子,以为是让它们急驰,于是,它们撒开了脚,车子急驰向前。 
  驾车的马错误地理解了嫪毐举鞭的动作,这使嫪毐越发地感到了恼怒。娘的,连牲口也不听话了!这回他不是举鞭抽自己了,而是向驾车的马抽过去。马被抽,越发加快了步伐,这样,那辆车子便像飞一般在田野上奔驰起来。 
  嫪毐心中有气,忘记了危险,甚至忘记了一切,这种状态持续着,直到车子闯进一条沟里,闹了个人仰马翻为止。 
  泾阳太后见嫪毐愤怒出宫,放心不下,便派太监去找。太监回来奏报,长信侯独自一个人驾车出城去了。泾阳太后越发地不放心,便连忙派人到郊外去找。 
  去的人找到了长信侯。长信侯躺在一条沟里,人事不省。驾车的马受了伤,流血过多,已经死去。车辕折断了。再细看长信侯,一条腿已经折断,肋部流着血,说不定,有几条肋骨断了。 
  人们赶紧把长信侯弄到带来的车子上,把他载回了宫。 
  人都这样了,泾阳太后顾不了许多,让人把嫪毐抬到了泾阳宫,亲自动手料理。 
  好在不多时嫪毐就醒来了。见嫪毐醒来,泾阳太后扑上去拼命地亲着他,已经忘乎所以。 
  嫪毐渐渐清醒了,开始,大约有一顿饭的时间,他接受泾阳太后的爱抚,享受着爱情的温馨。但随后,他将泾阳太后推开,并不顾泾阳太后的极力阻挠,让人把自己抬出了泾阳宫。 
  太后大哭起来:“事到了这份儿上,还顾什么呢?” 
  就在这一顿饭的工夫,嫪毐的脑子急剧地活动着。他一边享受着泾阳给他的爱,一边回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记起了最后闯入那条沟的瞬间,意识到自己发生了车祸。眼睛四外看了看,大致明白了,自己已经被救起,被弄到了泾阳宫。随后,他想到自己是不是受了伤。他活动着四肢,觉得右腿已经不听使唤,接着便觉得疼痛难忍。胸部也在剧疼。这一发现使他立即想到,泾阳宫绝不是他此刻待的地方。因为出了车祸,受了重伤,人们一定前来探望,秦王都可能前来,不能让人们看到他和泾阳太后的这种特殊关系。自己去郊外,一是去散散心,出出气,二来也是去思考究竟如何是好。尽管自己并没有想得清楚,但有一点他是明确的,那就是不能就此罢了。现在,泾阳和自己在宫中太监、宫女的眼皮底下亲亲昵昵,这分明是在破罐子破摔。不能这样,他们的关系不能就如此“公开”,他们还得争一争,斗一斗。这样,他离开了泾阳宫。 
  嫪毐估计得不错,听说他出了车祸,受了伤,许多人来看了他。 
  很快,秦王来了。在这之前,赵高已经来过。 
  秦王问了情况。嫪毐说,近日因家中的弟弟闹家务,心中不净,想到郊外去散散心,不想马受惊,无法控制,便出了事。秦王还查看了伤情,并命赵高去请来了御医。 
  太王太后也派人来看了嫪毐。 
  王后则亲自过来看了。 
  泾阳太后自然天天过来。这时,嫪毐才向她讲明了离开泾阳宫的缘由。 
  次白晚上,泾阳太后又来找秦王。秦王以为太后依然为她的两个儿子讨封的事而来。但他想错了。泾阳太后全然没有再提那件事,而是道:“大王,小姨儿上了点年纪,越来越喜欢清静,我打算带着你的两个弟弟到甘泉宫去住,你看好吗?” 
  秦王的反应是很快的,太后讲完,立即道:“太后要去,儿臣是不能拦挡的,只是,那样一来,儿臣便不能每日去给太后请安了——我也会想念两个弟弟……” 
  泾阳太后道:“你要是闲了,便可过去看看……两个弟弟也可让他们常来宫里看你……” 
  秦王随后道:“那里多年没人住了,待儿臣命人打扫、修葺后太后再过去,这样可好?” 
  泾阳太后道:“亏你想得周到……”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秦王命赵高去办打扫、修葺甘泉宫的事。赵高不了解秦王的心思,没有讲什么,就领旨去办事了。 
  过了几天,秦王又来看了嫪毐。 
  嫪毐向秦王道:“臣自大王幼年便有幸侍奉大王,朝夕相处,臣是离不开大王的。只是,臣是一个闲职,在咸阳无事,封地那边要臣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臣伤势好转后,请求回封地去……” 
  秦王道:“离开,寡人会想你的……” 
  嫪毐道:“大王如召臣,随召随到……”   
  三十、理乱(3)   
  秦王道:“就这样了。” 
  一件事又这样过去了。 
  秦王回忆自己处理的拒封两个弟弟、准泾阳太后去甘泉宫、准嫪毐去封地三件事,想着韩非那篇《二柄》,相互对照,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做到了韩非所讲的“去好去恶”。 
  他感到大体满意。 
  但是,他预感到,要有什么事情冒出来了。 
  后来,他又想起了逐客的事。 
  这件事自己莽撞了,实际上诸多方面没有想妥就出了手。他总结,所以如此,是由于自己任凭了感情,属于一时任性。现在他问自己,自己曾决定“一切逐客”,既然“一切”,包不包括相国?因为相国也不是秦国人。实际上,他当时并没有把相国纳入被逐之列。 
  接着他想到,现在,自己接受了李斯的意见,收回了成命。按照孔圣人的意思,知错必改,是一种好的品质。但是,按韩非的意思,一是说明自己不成熟,莽莽撞撞办了事,失去了“人主”的威严。二是自己决定了的又不做,朝令夕改,同样失去了“人主”的威严。他用感觉进行衡量,觉得自己并不像孔子讲的那样,是做了一件好事,而是认定自己做了一件窝心事。这样,秦王判定,自己还是倾向于韩非的。 
  问题是,如何应付这件错事呢? 
  想来想去,秦王决定照韩非“去好去恶”的思想加以处理。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掩藏起来,不要表现出任何懊悔的神态,平静以待。 
  对他“要有几件事冒出来”的预感,他也想了又想,看看究竟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第四部 盈 亏   
  一、凯旋   
  “相国得胜回来了!” 
  喜悦的喊声在秦宫的上空回荡。 
  吕不韦率军横扫韩国二十余县,随后进入周境,一举灭掉了东周和西周。 
  当日的咸阳,清早还是一个艳阳天,到了午后,天空便出现了阴云,特别是,天际的阴云飘动很快,太阳在阴云之间忽隐忽现,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 
  大军是午后到了咸阳郊外的,吕不韦碰上的就是这样一种天气。 
  吕不韦回到咸阳,心情是复杂的,而主要的成分是惴惴不安。 
  临行前,他的心绪很糟。秦王,他的儿子没来由,在大殿之上讲了那样的话,他本来盼着儿子来找他,承认自己处事不妥,表示想明白了,或者没想明白,表示讨教。但儿子没有这样做——非但没有这样做,反倒自作主张,要逐客,而且不把他这个父亲(尽管吕不韦清楚,嬴政并不知道,至少是并不能确定自己是他吕不韦的儿子,但在吕不韦的意识里,往往是把自己看成父亲的)放在眼里,等自己决定了,才向他招呼了一声。 
  这事算是解决了,李斯早已派人向他报告,说秦王接受劝谏,收回了逐客的成命。 
  但事情不在问题本身,嬴政收回成命,不会逐客了,但他为什么一个时期出现了那一连串的反常举动?这意味着什么?收回了逐客令,是不是恢复了往日的秉性? 
  这一连串的问题一直在吕不韦的头上悬着。 
  秦王在郊外迎接了大军。“万岁”的喊声响彻九霄。 
  吕不韦和蒙骜下车见了秦王,复又登车陪秦王检阅了得胜之军。 
  九辆车,每车驷马,上面各拉着一鼎,从秦王面前缓缓而过。 
  秦军凯旋,咸阳成了欢乐的海洋。   
  二、庆典   
  当日,秦王、太后、吕不韦聚在华阳宫太王太后的身边。华阳太王太后激动不已,她表示了惊异:“八百年的周朝就这样完了!”说完转向嬴政:“政儿,就这样完在你的宝座之下?”尔后转向吕不韦:“相国,就这样完在你的手上?看来,世道真的要变了!” 
  吕不韦道:“这肯定无疑!” 
  太王太后:“他们的鼎,相国,你弄来了?” 
  吕不韦道:“是,摆在了我们的殿中……” 
  太王太后:“周的天数尽了!你们说大殿上将要庆贺一番,这是应该的。只是,你们完了事,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人赶出去……”说着转向太后:“我们娘儿俩也到殿上去瞧瞧,瞧瞧那些鼎是什么模样……” 
  九尊鼎整整齐齐地摆在了大殿中。 
  秦王与群臣在庆贺,史官宣读:“我取韩国二十四县,灭周,得周地,置三川郡……” 
  就在这时,殿角发出啼哭声,史官停下,赵高问:“什么人?” 
  就听一人道:“齐人淳于越……”这就是那个失声痛哭的人。 
  赵高问:“满朝皆贺,你为什么痛哭流涕?” 
  淳于越道:“我为周哀……” 
  真是扫兴!大家怒不可遏,齐声道:“赶出殿去!” 
  武士们就要动手了。这时,秦王道:“听他讲些什么……” 
  淳于越指着吕不韦问:“臣问相国:灭周,卜否?” 
  吕不韦认出了淳于越其人,知道他是博士馆一位博士,一向以正统孔门弟子自居。吕不韦回答了他,道:“未卜。” 
  淳于越问:“天命允否?” 
  吕不韦心里来了气,但竭力控制着自己,道:“天命必允。” 
  淳于越道:“未卜先知,闻所未闻……” 
  吕不韦觉得忍无可忍了,骂了一声:“腐儒!” 
  大家随后大叫了起来:“轰出去!轰出去!” 
  秦王要讲什么,吕不韦已经挥手示意,淳于越被轰出了大殿。 
  随后,史官贺词宣读完毕,大殿之上“万岁“声又起。接着进行了其他庆贺项目,活动结束。 
  大臣们纷纷离去。 
  大殿里剩下了秦王、吕不韦。赵高远远地站着,准备随时听从秦王和吕不韦的召唤。   
  三、迷茫   
  从吕不韦回来与秦王在郊外见了面到现在,两个人还没有讲过多少话。而实际上,吕不韦也好,秦王也好,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讲,有一连串的问题要问,问题是,他们是不是最后决定讲给对方听,是不是决定向对方问。 
  虽然事情过去了,对郑国的处理问题,对逐客的问题,吕不韦很有一些想法,如果按照父子关系对待,他是很想讲出来教训一番自己的儿子的。他还会与儿子交流,问问嬴政当初究竟是怎样想的,以便对症下药,让儿子明白事理、增长见识,举一反三,今后少干蠢事。 
  吕不韦自然也会对儿子夸奖一番,知错能改,是好的品质,等等。 
  那么,吕不韦最终是否决定把这些话讲出来,把问题提出来呢? 
  无论怎么讲,我们看到,吕不韦虽然心情复杂,但内心是简单的,他的思维只是局限于当前发生的事情上,是按照自己原有的思路思考着新出现的问题。他看到了新出现的问题,但是,他弄不清楚新出现的问题的性质和意义,因此,他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四、往事(1)   
  现实是,嬴政的内心世界却绝对不是简单的。 
  看上去,嬴政的变化是新的,其实,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 
  我们早就发现了,嬴政的性格具有双重性。 
  嬴政性情的双重性吕不韦看到了,但他并不清楚,这种性格会给嬴政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 
  外表上,嬴政给人一种明显的木讷感觉。而正是这一点向外界掩盖了其内里的极度聪慧。看上去,对事物反应不是很快,反应的表征也不明显。一切变化都是内在的。就是说,嬴政对事物的反应实际上是敏感的,而且反应的印记是深刻的,只是它们是在内心里进行,不容易被人发觉罢了。 
  嬴政极端地聪明。一方面,嬴政善于对事物进行观察,另一方面,他善于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而这种活动大都在内心里进行。 
  嬴政另外一个特点是有极强的洞察力。什么是都瞒不过他的眼睛。与此同时,嬴政还有惊人的记忆力,什么事他都不会忘记,他会把这一切,看到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