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相吕不韦 >

第24部分

秦相吕不韦-第24部分

小说: 秦相吕不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后开讲。她讲了齐桓公的志向,讲了齐桓公任用贤臣、委以重任,最后称霸的过程。 
  吕不韦看到,十分清楚,王后讲述的重点,是齐桓公的志向,以及齐桓公为实现自己的志向所表现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王后讲得生动有趣,孩子们听得入了神。 
  接着,河阳夫人讲了晋文公称霸的过程。吕不韦看到,河阳很是领会王后这次活动的良苦用心,她强调了晋文公创业的艰辛,强调了晋文公称霸在诸侯国中做出的贡献。孩子们被细致入微的情节所打动,被人物的鲜明性情,特别是被晋文公百折不回的精神所打动,久久沉浸在沉思之中。 
  吕不韦特别主意嬴政的反应。嬴政一直全神贯注。很明显,他的情绪在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着。虽然嬴政不是一个感情外露的孩子,但他内心喜怒哀乐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吕不韦感到甚为欣慰。 
  该太子讲楚庄王了。太子讲得很生动,也很热闹。楚庄王与伍举那段“有鸟在于阜,三年不飞不鸣”,“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的对话,太子讲得津津有味,孩子们听起来感到新鲜而振奋。讲完之后,孩子们竟鼓起掌来。 
  这时,王后讲话了,她道:“楚庄王是有志向的,只是,他实现自己志向的办法与众不同,这你们注意到了?”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点着头。 
  该吕不韦了。 
  吕不韦理解王后把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让他讲的用意。宋襄公他讲得很简单,秦穆公则讲得很详细。宋襄公吕不韦强调了其腐儒的一面,秦穆公则强调,他任用百里傒、蹇叔等一班贤臣治国,使秦国融入中原,又任用由余谋伐西戎,扩大秦国版图,使秦进入大国之列,开创了“霸业”。吕不韦接着讲,此后,又有孝公励精图治,准商鞅变法,内务耕稼,外勤战伐,秦国愈加强盛。这之后最有作为的君主便是昭王,他十八岁继位,在位五十余年,任用贤才,富国强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秦国的版图大大扩大。讲到这里,吕不韦把话锋一转,道:“然而,孝公也好,昭王也好,他们所做的,依然是由秦穆公所开辟的‘霸业’。现在,秦国需要向前跨出一步,从‘霸业’走向‘帝业’。” 
  讲到这里,吕不韦停了下来。他在注意观察众人的反应——他感到欣慰,所有的人都为之一振。 
  他继续说:“从‘霸业’走向‘帝业’,就是从一点一点地或大片大片地占领别国的地盘,走向灭掉六国中某一个国家,最后灭掉所有六国,实现一统。”   
  十四、欢快(2)   
  吕不韦话一停,王后第一个站了起来。她很激动,道:“讲得好!”随后,转向太子,又转向嬴政,道:“你们可听清楚了?这是专门对你们讲的:从‘霸业’走向‘帝业’。” 
  太子点着头。嬴政也点着头。不同的是,此时此刻,嬴政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从邯郸回咸阳的路上的一幕:吕不韦抱着他,对他说:“孩子,你听着:你要叫嬴政了,不再叫嬴正——你要做秦国的王,管秦国所有的百姓,最后,做天下的王,管天下所有的百姓……所有的!” 
  在宫中呆的时间很长了,王后要到外面清爽清爽。于是大家跟着王后出宫。 
  到了宫门前,嬴政看到了嫪毐,便问:“你一直在这里站着?怎么不进去?”嫪毐用回答太子的话做了回答,嬴政一听还有这样的规矩,便道:“这样,每天午饭前,你到河阳宫门前等我,我那时放学回宫,这样我们又能天天见面了。” 
  嫪毐答应,问大家这是去哪里?嬴政说,在宫中时间长了,出去转转,并对嫪毐说:“跟去转转不犯规矩吧?” 
  嫪毐随着去了。 
  泾阳夫人出门,故意靠近嫪毐身边,并用自己的袖子蹭了嫪毐的身子。 
  到了后花园,王后提议大家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大家拍掌赞同。太子主动提请扮做老鹰。随后,王后在最前面站了,命河阳夫人、嬴政、赵高、泾阳夫人、嬴赦、嬴教和嬴敷依次站了,后面的拉住了前面的衣襟。游戏开始,老鹰千方百计要绕过去捉后面的小鸡,王后伸开双手进行阻拦。整个队伍一会儿向左甩过去,一会儿向右甩过去,甩来甩去,大家拼命地笑着,笑着……在最后的嬴赦、嬴教和嬴敷摔倒在地。他们爬起来,重新投入,再次左甩右甩,接着,又摔倒在地。这回,由于相互拉扯,泾阳夫人都摔倒了…… 
  吕不韦、嫪毐站在那里,与大家一起笑着。 
  嬴政玩得十分开心。   
  十五、拜相   
  华阳宫的欢快没有持续多久。 
  秦王嬴柱病倒了。他先是腿上生了一个疮。疮感染了,秦王发起高烧来。御医精心照料,病情不见好转。什么退烧的药都吃过了,柴胡、冰片,但高烧就是不退。秦王的身子变得虚弱下来,东西很少吃得下。十天过后,秦王已经烧得人事不省。 
  王后一直守在秦王身边。她一切的活动都停了下来,连书都不读了。她给秦王用凉的手帕冰那发烫的前额,亲自煎药,用小勺子一勺一勺地往嘴里给他送药。当初,秦王还清醒,他经常抓住她的手,握得紧紧的。后来,握的力量越来越弱,但还是找她的手,握它。后来,这些动作没有了。王后心里十分痛苦。 
  太子也差不多每天都到。河阳夫人也每天都到。孙子嬴政也是。 
  每天都到的,还有吕不韦。他是应王后的邀请这样做的。王后对他说,看到他,她觉得什么事都能够应付。 
  其实,大家来也帮不上王后什么忙。但大家明白,只要大家守着她,对她是一种安慰。这样,大家心里也好受些。 
  秦王这种样子持续了十几天,后来,病情有了变化,烧退了,但浑身消瘦得很厉害。人还是处于昏迷状态。 
  御医暗示,秦王不行了。 
  其实,这也用不着御医的暗示。最后,秦王的气脉已经十分微弱。 
  当着人,王后一次也没有哭过。夜里,当和她一起守着秦王的人熬不过,睡了过去,王后便哭了起来。 
  王后本人的身子也熬坏了。 
  在秦王生病第三十天的那天早上,他咽了气。 
  秦宫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秦王逝世后的第三天,太子子楚继承了王位,他就是秦庄襄王。 
  按照祖制,秦王登基后,进行了各种例行的封赏。华阳王后被尊为太后,子楚的生身母亲也被尊为太后。河阳夫人被策封为王后,泾阳夫人被封为泾阳后。 
  嬴政被立为太子。 
  吕不韦被任为相国。 
  子楚本人的继位和这一系列的封赏活动本来是极其重要的,对这些人来说,是应该大喜而特喜,大庆而又特庆的。但是,由于这些人与老王、尤其是与王后的特殊关系,所有这些都显得暗淡无光了。 
  秦王新近登基,有许多的事情要做。 
  吕不韦刚刚被任为相国,同样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 
  但是,秦王也好,吕不韦也好,还是尽量地抽出时间来陪太后。王后、太子,还有赵二女,则一直陪着太后。 
  太后依然没有重新读书的意思。开初,她喜欢一个人呆呆地坐着。陪着她的人,也不讲话。后来,她开始跟人讲话,问许多过去没有了解的问题。 
  她问王后,当初,她和子楚、吕不韦、嬴正一起闯邯郸西门,她被拦了下来,不晓得他们的生死,她是不是一度绝望过? 
  王后回答说确实一度绝望过。听了这话,太后把手放在王后的手上,不住地点着头。 
  她问赵二女,当初是怎么碰上吕不韦的?赵二女说了经过,太后同样把自己的手放在赵二女的手上,不住地点头,并且说:“真的是命啊!你一个乡村女娃子,在那里一跪,就跪出一个王后来!” 
  太后问秦王,他那次闯邯郸西门,他和吕不韦在前面飞奔,当后面赵国的将军追来,眼看就要追上他们的时候,他是不是很害怕? 
  秦王告诉她,他当时很害怕。听罢,王后看着秦王,不住地点着头。 
  太后问吕不韦,在那么大一个邯郸,他是如何找到公子子盈的娘舅的? 
  吕不韦告诉她,因为最后被活捉的杀手供认说,公子子盈的娘舅是一个瘸子。 
  太后一听立即笑了起来。这是她这些天来第一次笑。她道:“我说呢!这样,就把寻找的目标一下子减少了好多万人……” 
  太后问嬴政,他是不是还记得那次闯邯郸西门他在那只箱子里的事? 
  嬴政回答说,他记得清清楚楚,他躲在箱子里一动不敢动的情形,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太后听后,把手放在嬴政的手上,不住地点着头,道:“对,一辈子也不能忘记!” 
  这样过了三个月,太后恢复了。   
  十六、变化(1)   
  太后感到身上很是爽快,觉得已经恢复了昔日的好状态。当时,王后和嬴政在她的身边,太后思前想后,不胜感慨,遂对王后道:“王后,我想起了相国……” 
  王后见提起了吕不韦,便认真地听着。太后继续道:“他从邯郸西来,第一次进宫……事实证明,我华阳有今日,秦有今日,多亏了相国……” 
  王后插了一句:“是多亏了太后的决断……” 
  太后道:“我的决断也是听了相国的话后做出的……” 
  就在这时,太监奏报:“相国求见……” 
  太后说快请。 
  吕不韦进来了,太后道:“我们正讲你呢……” 
  吕不韦道:“太后可大好了?” 
  太后满面春光,道:“大好了,这阵子多谢你们了……” 
  吕不韦道:“臣等一直甚为忧虑……” 
  太后道:“今天觉得大好了……我们正讲,我能有今天,秦国能有今天,全亏了吕相国……” 
  吕不韦道:“是多亏了太后的决断……” 
  太后道:“当时只想到了自己,如今看,相国的举动是福及秦国啊。没几年的工夫,秦国已经经过了三代君主。从诸侯往日的记事看,如此必然伴随着宫廷的纷争,闹不好还酿成举国大乱。秦国呢,却很是平稳……” 
  吕不韦道:“臣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太后道:“可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好了,这事留着我们慢慢品味吧!说说今天的事,你来,有什么事吗?” 
  吕不韦道:“也不能说有什么事情……” 
  太后道:“我清楚,为了我,你们朝政已经耽误了。我不忘你那个‘帝业’,我想知道,为实现那个‘帝业’,相国有什么打算呢?” 
  吕不韦道:“正想奏与太后……” 
  太后道:“讲讲看……” 
  吕不韦道:“臣打算从三件事做起。第一件是招天下的贤士编撰一套书卷,集古今大成……” 
  华阳太后道:“就是所谓的著书立说……” 
  吕不韦:“这有三层用意:一是广布天下,让百姓有所遵循。二是拟让太子参与编撰,从中受益。三是从中广聚人才……” 
  太后道:“这条好……”转向嬴政:“可听到了?” 
  嬴政点头。 
  吕不韦道:“第二件事,是开一条渠……” 
  华阳太后道:“开一条渠?在哪里?” 
  吕不韦道:“在泾水、洛水之间……” 
  太后道:“怎么会想到这样一个主意的?” 
  吕不韦道:“臣是韩国人,在家乡早就认识一名水工,名叫郑国,有一次聊起来,他说如果他是秦人,就在泾、洛水之间开一条渠。他说,渠间满是盐碱之地,不利耕种,渠开之后,此间得灌溉之利,可变万顷良田。臣一直想着这件事,前几年,郑国来咸阳,我们又谈了修渠的事,可随后他家人带话说,他的母亲染病,他便回韩国去了。前不久,臣派人去找他,他表示愿意过来。臣将就此事奏请大王……” 
  太后道:“这得用多少人?干多少年?” 
  吕不韦道:“得举全国之力,少说三五年,多说七八年。” 
  太后道:“嗬!了得!人们常说:一年不打仗,秦国就少出一个将军。你好,三年、五年、七年、八年,把全国的壮丁都用在修渠上,那么,那些将军们,王龁呀,蒙骜呀,王翦呀,没事干,手还不痒痒?” 
  吕不韦道:“这臣想到了,可这条渠修起来,将获万年之利。攻打六国,现在可以做到,而灭掉他们,我们却非要强国不成。打仗最需要的是两样:一是兵源。国力强则兵源足。二是需要粮草。国力强则粮草足。往日,我国打仗,都在周边,战争规模不大,持续时间不长,因此,一不显兵源不足,二不显粮草缺乏。长平一战,兵源、粮草问题都突显了出来,我集全国少壮,才打嬴了那一仗,而仗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