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孙策 >

第503部分

重生孙策-第503部分

小说: 重生孙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孙策来说,如今还有什么官位值得自己动心呢?就算是皇帝只要想做,也未必就不能。

与其在一个名义上的官职去费心,还不如多想想怎么将自己的政策落实到实地。怎么为自己的江南集团再多培养些人才,好让江南军在未来走得更加的坚实,走的更远,更平稳。

就如现在一般,交州也完全平定之后,在大汉的十三州一部中,江南军已经完全占据了六州一部。加上并、豫、徐三州,也是多少占了几个郡县。

大汉十之七八的领地于人口都是归属在江南军的统治之下。堂堂江南总督的名号摆出来,还有谁不景仰。如今的江南百姓多知有江南总督,倒是有许多人不知皇帝的宝座如今是谁坐。

忠心的张纮众人却不知道,历史上的曹操在迎接皇帝之后,正是将自己的官位封的高于袁绍,这才引起最后的袁曹之战。

这世上可是少有人能接受,那些实力原本比自己差的人,突然有了超越了自己的地位。嫉妒自然就会引发强烈的矛盾。虽然已经回军的江南军如今并不怕袁绍与曹操。

就算他们联合起来,也不会是江南军的对手。但低调的坐看两雄相斗,收容他们那些大量逃避战乱的百姓。并向弱势的曹营一方出售淘汰的先进兵器与必要的粮草,等待某个时机。

怎么也要比直接面对两家的联军打上门来,要求加官晋爵抢皇帝,感觉要好的多。

这些历史事实,只想着躲在曹军后方,闷声发大财的孙策又怎么可能告诉自己的属下们呢!

还在兖州与冀州,双方争战不休的曹操与袁绍。对交州与益州的平定都是各有反应。

身为四世三公的袁家,最后的一片阵地,袁绍得到了家族全力的支持。对袁耀不去投他这个叔叔,反而带着无数的财富与残余的属下投入了孙策帐下,大发雷霆的痛骂了一通。

连带着孙策迎立献帝的行动,也被他指责为:“老虎不在家,猴儿称大王!谅他一个黄毛小儿,也妄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孙策实是最大的汉贼!

若非如今正与曹贼交战,定要你交出皇上不可。且让这无良小贼再张狂几日,待平定曹军之日,就是我军挥师金陵,夺取王权之时!”

与愤愤不平之中,夸下了海口的袁绍不同。曹操在得知这连串影响巨大的消息后,立即召集了手下众多文武商议对策。经过众位谋士的一番激烈辩论之后。

明智的曹操终于只是长叹一声,总结道:“狮儿气势已成,谁能与之争锋!”

对于孙策入洛阳,迎皇帝,轻易平复益州、交州曹操却是反应冷淡。不论是日渐吃力对袁的战争,还是对江南军物资的严重依赖。曹操已经没有了开辟第二战场的力量。

对于勉强维持的对袁绍作战,也许忍耐与坚持才是最好的选择。

曹军之中不论是智计过人的荀攸、荀彧,还是战力过人的夏候惇,李典等人,也都一至认为不应该与给了己方强力支援的江南军有所冲突。

只有常驻中军的典韦才知道,在收到交州士家归顺于江南军的那一晚。曹操的营帐里,在程昱单独进入与主公密谈之后,还是无声的奔出了数个淡淡的黑影。

这些人正是当初摸金校尉为曹操培养出来精锐卫士,在摸金校尉离开曹营之后。这些本就是精心挑选出来最忠诚的卫士,就担起了贴身保卫曹操的重任。

而他们离营之后,就向着江南的方向飞奔而去。包括典韦在内,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目的地在何方,赶去江南做什么。

♂♂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4020电子书—:。4020。

第一三五章做官要趁早

更新时间:201332823:51:40本章字数:3223

对于雄才大略的曹操来说,就算不能与江南军产生正面的冲突,但他又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这里与咄咄逼人的袁绍打生打死。却让孙策在后方悠哉悠哉的坐收渔人之利。

既然不能进行大战,做些要命的小动作就成了曹操唯一也是必然的选择。如果不能给江南军增加些必要的麻烦,就算是将来与袁绍分出了胜负,那曹军也没有了与江南军的抗衡之力。

回到了金陵与舒县的江南军士卒,则全面进入了扩军休整状态。江南军训练半年的新兵营五万人马,全都正式编入主力军中。而相应候补的郡兵重新被挑出五万人补充进了新兵营。

练成的五万新兵中,有四万人加入高顺陷阵营,其余一万则扩编为轻甲骑兵。

加上何曼的三千部曲,江南军的规模达到了创建以来的最多人数。足有十六万五千人的正规军,与各地差不多相同数量的郡兵、差役、屯田兵相配合。

形成了江南军所属之地,完整的三段防御体系。对于江南军如今真正的实力,其实是在于能轻易射穿普通钢甲的强弩之中。那是足足十六万架能连射十二箭的劲弩。

可以说只要这批士卒完全成军,当今之世再没有那家势力,能挡住江南军平定天下的脚步。

会稽郡山阴城太守府书房,太守诸葛瑾气定神闲的端坐在主位之上,批阅着当日的公文。

数年的太守生涯里,江东之地错综复杂的局势让他的见识大涨。如今的诸葛瑾气度变得十分的沉稳,再不是当年初见孙策时,还有着三分青涩的模样。

正如孙策当初所说,实践永远是一个培养优秀人才最好摇篮。会稽这几年里,一次次血与火的考验,使得年仅二十四岁的诸葛瑾。在这郡守之位上,已经完全是胜任有余了。

原本虚掩着的书房大门被轻轻推开,身形高大的徐庶兴冲冲的走了进来。

远远的就叫了起来:“子瑜!好消息!呵呵,主公下令要各郡在属地中寻访人才。特别是那几个点名道姓之人,如今咱们这里要立下首功了!”

“哦!”听到主公交待的任务有他着落,诸葛瑾的心情当然也是十分的愉快。

对这个有着知遇之恩,不拘一格提拔自己的主公,诸葛瑾的心中是充满了感激的。如果不是主公的破格提拔,只怕与继母流落江东,却是举目无亲的诸葛家长子。真有可能会被饿死街头。

又哪里能做出这样一番,让自己那个天纵英才却有些眼高于顶的二弟也佩服的大事业来。

“元直!这些贤才之中,你找到哪一位了?”

“非是为兄找到了哪一位,而是有位人才自己找上咱们的门来了!哈哈!子瑜你一定想不到,主公所布置下来的人物中,居然有一位是你属下的官吏!”

“会稽郡中属官?”诸葛瑾心中一动:“元直所言,莫非是素有才名的上虞县令顾雍吗?应该是他,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才。方能入得主公的慧眼了!唉!”

“子瑜你果然对属人等的才干,了解甚深,正是此人啊!如今他应已奉命赶来山阴。怕是今日午时就能到达太守府了。

咱们可要好好招待他一番,这可是主公看重的人才,前途不可限量呢!哈哈!嗯,咱们立下了首功,子瑜为何还要叹息!”

听到诸葛瑾的一声叹息,徐庶一楞,马上反应过来笑道:“哦,为兄也明白了,你是在为孔明那远大的志向叹息吧!你啊!主公赏识了你,你恨不得连自己的兄弟都卖给主公了!

哈哈!其实子瑜你根本不用担心。孔明说要去游历一番天下,那是好事!

至少能让他更多一些阅历,增长一些见识。至于将来如孔明这样的大才之人,还怕爱才如命的主公不重用于他吗?你这个做兄长的还真是操心太多了!”

“谁说不是呢?”诸葛瑾依然有些苦恼的说道:“我亦知增加阅历对孔明来说是好事,可是主公如今收复了益州,又打下交州。正是急需人才,填补各地郡县的空白官位之时。

这对于孔明来说也未尝不是个好机会。正如主公提拨我为这会稽太守时所言,实践方出真知。依我的感受来看,在郡守之位上,能掌握的东西远比游学所能得到的更多。

孔明就算只是任一县之令,以他的才智,所能学到的当不会比我这个愚笨的大哥少!可他偏偏就是要去四方游历,你说这岂不是让人着急吗?

若是等到将来,他自觉游学的经历够了,只怕大汉早已稳定。再不会有眼下这般如此多的机会。他要做官定然也要参加科举,若是应考的人太多,更可能会是从无品秩的小吏做起。

如此他要耽误的时候就太过长久,难道要他这个天纵之才在官场上的升迁,还不如我这个才智平庸的兄长吗?那不但是对他才智的埋没,也是对主公命令的敷衍!”

面对着这个亦师亦友的帮手徐庶,诸葛瑾将困扰了自己数日的一番心思全都倾泄了出来。话里却都是对自己兄弟前途的担心与爱护。

“哦!子瑜你也不必过于贬低自己,若是你只是平庸之人,主公又怎能将这偌大一个会稽郡交在你手上,就不再过问。不过你所虑倒也有理!这时机一旦错过,再想重来,那就难了啊!”

只是做为诸葛瑾助手的徐庶,还真没有想到这样长远的事情。但是诸葛瑾一提,他就立即明白了过来。看向诸葛瑾的眼光不由得也有些异样。

“不是难了,是根本不可能了!”看到徐庶的眼神,诸葛瑾顿时有些没好气的说道:“难道你以为有无敌的江南军镇守的天下,还会再来一次桓灵之乱吗?那根本就不可能!

你这徐元直,也不用如此看我,你的推荐我早已报了上去。以主公当年对你的重视,这回你少说也能被任命为一郡太守。只可怜我那糊涂的二弟!

他根本就不知,做官与做学问一样要趁早才有建树!还以为我这个兄长在哄他呢!”

♂♂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4020电子书—:。4020。

第一三六章我的路自己走

更新时间:201332921:45:46本章字数:4752

感到自己被二弟误会,还要被自己推荐上去的徐庶看扁,诸葛瑾的心中如火烧火燎一般的恼怒。

两人向来无话不说的亲密关系,使诸葛瑾的语气中带上了一丝属于兄弟间的报怨:“你这徐元直,只会在一边看我诸葛家的笑话。难道不知这已是最后一回举荐官员的机会了吗?

主公的密令中已是写明,这次以后,各地官员的任用只能从科举之中选拔了。

你难道还想让孔明再回郡中的书院中,再去读上三年书,从头应试不成?其实他只要做过一任官,再去游历那也不迟啊!至少可以解决必须应考才能做官的麻烦。

可惜豫章太远,我昨日写给叔叔的急信,怕是还要数日才能回来!也不知这小子还能在郡中呆几日!就怕他眼下会一声不吭的就给我这个兄长,来个不辞而别了!”

气愤难平的诸葛瑾说完,却是反而用一双炯炯的眼睛,看向了正沾沾自喜的徐庶。其中的意图十分明显:“你的前途我这个太守已经为你安排妥当,我家兄弟的前途,你这个同样是做兄长的也得出份力了!”

向来聪明绝顶的徐庶,哪里会不明白诸葛瑾眼中的含义,脸上灿烂的笑容立马转变成无奈的苦笑。

可怜兮兮的说道:“得了,就知道又是我这个苦命人的差事,难道是我徐庶上辈子欠了你们诸葛家两兄弟的吗?唉!整日里被你们差遣,真是命苦啊!

你这个亲大哥的话都无用。偏还要让我去劝服你家的老二。你又不是不知,碰到你那二弟,我少不得又要碰一头的钉子!我好悲啊!”

“哈哈!”听到徐庶愿意出面帮忙自己说服难劝的二弟,诸葛瑾那一张假装肃然的马脸,哪里还绷得住片刻。

立即爽快大笑道:“好,好,我就知道元直兄是个文士中的好汉。对兄弟们最是侠肝义胆。最能救人与水火之中!你放心,徐兄所为我诸葛瑾都明白的很,向来都记在心中。

此次你若是能帮我诸葛家这个大忙。元直你将永远是我诸葛家最好的朋友,最亲的兄弟!哈哈!”

“你算了吧!别给我带上如此大的高帽了!”

徐庶有些有气无力的回答道:“我是你诸葛家最能干的奴隶还差不多!先说好,我就是尽力而为。至于能否劝动孔明入仕,我也没有丝毫的把握!

你当也自知你这二弟生相温和,可不是个听劝的主,他定下的事可少有人能改变他的决定!不过若是错过了此次机会,倒也着实可惜!我也就抱着在他面前碰个头破血流的结果,姑且一试了。”

面对徐庶的苦脸,诸葛瑾也只能无奈的长叹一声:“唉,元直兄长能尽力一试,至少要比没有人劝他这头犟牛要好!”

就在徐庶还在向诸葛瑾悲叹自己命运的同时,在山阴城门外的官府告示栏里。张贴了一张崭新的悬赏通告。上面所写的是一则难得一见的寻人启事。

其中的内容是,只要有人能向太守府报告一个名叫步骘、步子山的人的下落。并且能通过线索找到此人,就能从太守府里领取百斛粮食,或者是相等价值的银钱。

奖赏虽然不是特别高,但只是动动嘴皮。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