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装回明 >

第280部分

武装回明-第280部分

小说: 武装回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理说鞑子兵这样的消息是不可能有官方传出的,不过没办法,这次皇太极的动静闹得太大了,你想想看,几十万人气势汹汹的冲着这里扑来,消息还能掩盖得住吗!

虽然说老百姓的心里还有些许底气,因为京师不比其他地方,那绝对是城墙坚固,固若金汤。那用来修建城墙的青石都是上千斤一块的。就是拿大将军炮也轰不开。

只是老百姓们担心的是,如今京城内兵力空虚啊!

镇**不在!至于那些什么三大营之类的,老百姓却是没什么安全感,毕竟那些少爷兵都是多少年没有上过战场了,到时候鞑子来了恐怕也就是送死的份!而且老百姓们也都知道了,这次鞑子兵来的数量空前庞大,足足有几十万之多,因为根据有些逃回来的商人描述,那些鞑子兵的数量都没边了,铺天盖地啊!不过老百姓们也没打算逃,

毕竟京师的防御那是一等一的,要是连京师都守不住的话,天下还有哪里是安全的呢!而且朝廷也放出话来,说镇国将军已经亲率二万镇**,正在星夜兼程赶来,而等到镇**赶到之时,就是鞑子兵灰飞烟灭之时,所以不必担心云云。虽然说上街宣传的小吏刻意回避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二军之间的差距距离京师的距离,

不过这个问题也是被老百姓们潜意识的回避了。他们只要知道镇国将军正在率领镇**赶来就好,在他们意识中,镇国将军就是无所不能的,如今镇国将军在赶来了,鞑子兵们也就猖狂不了几天了!

而在朝堂上,崇祯召开的朝会上,却是出现了两种声音。

大臣们分为了二派,毕竟他们可都是大明的精英,不是街上那些老百姓好糊弄的。如今的形势有多么严峻都是很清楚的,京城的防御确实很强,强到数百年来从没被攻破过,

可是这次呢?要知道鞑子兵来的可不是一点半点,而是整整三十万大军啊!

京城能挡得住吗!很多大臣表示怀疑。虽然他们也知道,镇**正在星夜兼程赶来,可是他们更加知道,远水解不了近渴。双方之间离着京师的距离,拿眼一看就知道了,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恐怕鞑子兵都到了京城门口了,镇**还在半路上呢,等到他们赶到,黄花菜都凉了!所以说,这些大臣既然有了怀疑,就主张撤退,整个朝廷撤往陪都南京。以避开鞑子兵锋芒。

只是这样一来的话,就有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京城的数百万老百姓怎么办?如果朝廷不走,老百姓们还有信心坚守,可是如果皇帝都溜了,老百姓们也不会傻乎乎的留下来等死了。

ps

感谢书友ewsdomt捧场《武装回明》200纵横币。呵呵,真不愧是老朋友啊!

第三百三十八章京师保卫战(8)

可是,真要是全部离开的话,那就是一场灾难,毕竟人太多了,而官道才那么几条,到时候恐怕走上几天几夜都走不完,反而会人心惶惶,造成更大的悲剧!要死上几十万老百姓!毕竟有一句话还是有很多大臣知道的,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不过这就不是这些大臣们关心的了,反正他们身居高位多年,府中护卫多多,又是第一时间行动,到时候抢先溜走,是绝对可以平安到达南京的。**!。*

而另一派大臣则是认为,不能走,只有留下来抗敌,才有希望。而且镇**正在赶来,只要依靠三大营顶上一些日子,熬到镇**赶来,鞑子兵最后必将失败。于是乎以往严肃的朝堂此刻变成了菜市场,吵成了一团,二派大臣各持己见,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不相让。

最后在谁也不能说服谁的情况下,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宝座上的崇祯,期待着他能够一锤定音。

此刻崇祯的心情也很复杂,说实在的,作为一个有骨气的君王,他是不愿意逃跑的,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君王守社稷!只是,如今的形势实在是太差了,敌人离着京师很近,而援军还遥遥无期。(在崇祯心里,只相信镇**,其他虽然也有几路援军过来,崇祯却是知道,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守京师的危险性可想而知。

只是,逃跑吗?崇祯却是更不愿意这样做,要知道,当他从他的父兄手中接过大明朝这个烂摊子的时候,可是暗暗誓要重振大明的。虽然开始几年天不遂人愿,大明的情况每况愈下,可是天可怜见,降下一个镇国将军,如今大明朝这艘破船已经开始重新有乘风破浪的迹象,难道就这样跑了吗?

这一跑不难,难的是这将成为他一生中的耻辱!

“我意已决——誓与京师共存亡!”崇祯沉默了一会,忽然大声的道。听见他这么说,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安静下来,大臣们也不再争吵了!因为下面这些大臣也都是和他打交道了一段时间了,已经知道这位皇帝的脾气了,只要看看现在崇祯脸上那坚毅的神色,就知道他心意已决,绝不可能改变了!

“各位爱卿,你们也不要害怕,京师是一定能守住的!而且今天镇国将军还刚刚给我来信,说一定能赶在鞑子兵前面到达京师。更不要说京师有三大营,有一百万老百姓,就是堆也把狗鞑子堆死了!所以说,诸位,打起精气神来,让敢于犯我大明的狗鞑子看看,咱们汉人也不是好欺负的!”

崇祯双眼炯炯有神的看着朝堂下一百多位大臣,在给他们鼓劲,说真的,要不是是狗鞑子打上门来,崇祯都要说出犯我大明天威者,虽远必诛了!

接着崇祯从怀里拿出了那封张麟麒给他的飞鸽传,让下面的大臣一一查看。

他相信镇国将军的威望。由于是飞鸽传,不可能是很大的一件东西,也只是三指宽的一张纸条而已。

只是东西不大,这其中的意义却是不小。那些看过飞鸽传的大臣,原本还是心有疑虑的,脸色也变得好多了,镇定多了!而那些没看过的,都是眼巴巴的伸长脖子等着呢!

那种焦急的心情,就如同虔诚的信徒在等待着主的赐福呢!

因为谁都知道,这场战役的关键,就在于镇**能否及时赶到,而只要赶到了,那胜负也就没有悬念了!而如今,镇国将军亲自写下的飞鸽传,是一定要看的。不客气的说,这关系着在座所有人和京城百万老百姓的安危啊!

由于纸条的内容不多,没多久,所有的大臣都看完了,因为是关系重大,哪怕是站在大殿门口的等级最低的官员也都看了一遍。而且看得出来,和先前的那种惶惶不安的气氛不同,

如今大殿上的气氛稳定了许多。

崇祯看着这一幕,微微点头,镇国将军的威望就是高啊!单单是一张纸条就影响了很多人!但是这还不够,还需要重量级的大臣站出来说话!想到这里,崇祯的眼睛开始四下踅摸。

当然,崇祯重点看的是左手第一人杨嗣昌,他作为文坛领袖又是内阁阁老,说的话是很有分量的,而且还能代表很大一部分在座的大臣,如果他能开口支持,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而此时,八面玲珑的杨嗣昌显然也感受到了崇祯投来的目光,在稍稍想了想之后,杨嗣昌开始言了。而随着他的言,所有大臣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诸位,不能逃跑啊!这反而是个好机会,毕其功于一役,是一举消灭鞑子兵,解决掉大明朝这个宿敌的好机会啊!”

杨嗣昌十分激动的大喊道。甚至于由于太过激动,下巴的三尺长髯都在抖动!“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样样都占全了。

如今大明正在慢慢恢复元气,老百姓人心思安,这就是天时!

鞑子兵从白山黑水跑过来打仗,还是在京师这片土地上,他们是人生地不熟,而我们则是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熟得很。这就是地利!

现在我今天上朝的时候也在外面听了听市井之言,如今老百姓大多主张守城拒敌,而且现在京师粮食充足,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没理由放弃一座坚固的城池而逃跑啊!(现在京城的卫生搞得很好,消灭了所有的臭水沟,臭水渠之类的东东。别人不知道,张麟麒却是很清楚,在原本的历史中,李自成之所以能够顺利而且轻松的拿下京城,这和京师当时爆了一场大瘟疫有关!十个当兵的有九个都倒下了,这还怎么打仗!)

这就是人和!古人说占了一样就可以一战,占了两样就有六分把握,更何况我们这三样都占全了,所以大可以一战!而且更关键的是,镇国将军有必胜的信心,还有冲天的豪气,一寸山河一寸血,说得多好啊!而且诸位别忘了,镇国将军的家眷还都在京师呢!

其中还有他刚刚出生的儿子!我想在座的诸位很多人都是去吃过满月酒的!镇国将军已经明确地表示了,他的家眷不会离开京城,他也不会让他的家眷遭到危险。所以说,诸君定下心来啊!”杨嗣昌激动地道。

刚才杨嗣昌一直没有表态,因为他知道,这其中干系重大啊!处在他如今的高位,一言一行,都是风向标,都要慎之又慎,更何况是这样的大事呢!而且抛开国家利益不谈,就是他个人,需要考虑的东西也有很多,毕竟他在京师家大业大,几百口人丁呢!

而现在,他觉得机会成熟了,是到了表态的时候了,而且他还想起了以前张麟麒曾经和他说过的话,他俩一文一武,治理国家,争取做个千古名臣!(在原本的历史中,杨嗣昌确实也是个千古名臣,只不过扬的是臭名。)

而如今,只要守住了京城,打败了鞑子兵,那绝对可以流芳千古,做个千古名臣了!毕竟对于杨嗣昌这样的文人来说,做个千古名臣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听见杨嗣昌的表态,很多大臣都是纷纷点头,毕竟杨嗣昌说的条理分明,有理有节。原本是战是退还是一团迷雾,如今听他这么一说却是前景清晰了很多。

“我附议杨阁老的意见——”杨嗣昌话音刚落,刑部尚张秉文的声音马上响了起来。他是张青瓷的老爹,是张麟麒的岳父。刚才张麟麒的飞鸽传他也看过了,其中就有决心家眷不撤退的内容,既然女婿决心已下,他这个岳父自然要好好表现,大力支持的!

张秉文的支持者虽然比起杨嗣昌要少了很多,可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张秉文坐到了刑部尚的高位,他在朝堂上也是有那个几个铁杆支持者的,他这一表态立马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附议。于是乎主战的气氛进一步明显了!

“我也附议——哦我们一定要坚决守卫京城,不能让这座千古名城蒙羞!而且我还要提醒各位,如果谁有什么异心的,那就试试看,能不能走出这座北京城!”正在这时,方威也开口说话了。并且敏锐的目光从每个大臣的脸上扫过去。那些心中无愧的大臣倒还罢了,那些心怀鬼胎的可就是低下了头,不敢和他的目光对视!

因为方威如今可了不得,是新官上任的锦衣卫指挥使,

手下控制数十万锦衣卫番子。而且谁都知道,方威虽然交卸了西厂大档头的职务,可是依旧是西厂的说一不二的人物。可以说他就等于锦衣卫和西厂的老大,而这二大部门加起来,在京城的人马足足有二万人,足以控制任何形势了!而随着他这一开口说话,

局面也算彻底定下来了,杨嗣昌属于文人,方威属于武人,都是国之重臣,这一文一武开口表态,事情就铁板钉钉了。

“很好,我宣布,守城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任何人都不得在有异议。方威,如果你现谁有逃跑的迹象,随时可以将其拿下治罪!”

“是——微臣遵旨!”方威大声道。而随着这一说一和,很多大臣心中的那点小心思也都无情的破灭了。因为他们都知道,京城虽然很大,可是能够进出的只有那么几个城门,到时候西厂番子只要守住城门,那么他们就休想出得了北京城!就算是插上翅膀也不行!

人就是需要逼的,这些大臣既然知道都被捆上这辆战车了,既然不想陪葬,那就要转变立场,出工出力防御了!

“诸位爱卿,如今需要讨论的是如何有效的加强京城的防御问题了……”崇祯和颜悦色的道。

“启禀皇上,微臣的意思是一定要加强城门口的检查,防止鞑子兵的探子混进来……”

“启禀皇上……”

“启禀皇上……”

随着崇祯的问话,下面一个个大臣开始踊跃言,和刚才死气沉沉的模样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既然逃跑无望了,他们可不想死在京城里,于是一个个开始踊跃献计献策,还别说,这些人能够做到如今的位置,都不是吃素的,他们提出的意见中,很有一些真知灼见。

第三百三十九章京师保卫战(9)

听得崇祯是连连点头,心中感到守住京城的可能性又大了不少,当然,一切的一切还都要看张麟麒了,想到这里,崇祯不禁抬头看向远方,目光穿透了大殿,看向了未知的南方,国勇啊,朕把一切都寄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