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装回明 >

第145部分

武装回明-第145部分

小说: 武装回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人群中还很有一些老学究,看着这种场面也是激动得不能自己。口中已经是念叨着令人热血澎湃的话语,五百年……必有英雄出。我泱泱华夏,沉沦末世,岂能无人奋起。

而感受着这股滚滚浪潮,张麟麒身边的众多护卫也是个个把腰杆挺得更直!放眼天下,卫国利剑,煌煌大明,也唯他们一支而已!

而身为这场事件的风云人物,镇国将军,西厂厂督,太子太保,张麟麒心中也是很是感慨!在这个时刻,张麟麒不禁想起了已经是昨日黄花的高起潜,左良玉!想当初,高起潜身为监军,左良玉贵为总兵,他们也是承载了百姓们的希望,只是,他们交出的却是一份令人失望,令人绝望的答卷……如今,张麟麒却有信心,你们干不好的事情,我来干。你们糟蹋掉的这个国家的元气,我来弥补。你们丧失掉的这个国家的尊严,我来捍卫。

而看着已经是一溜排开,死到临头的昔日正红旗的达官显贵们,张麟麒心中更是豪情满怀!谁说汉人就是绵羊,谁说汉人就能软弱可欺,谁说汉人只懂诗书礼仪,不懂刀枪!今天,就由我来说不!

而等到张麟麒走上了监斩台之后,这种欢呼声更是达到了顶峰,正所谓众口铄金,而现在齐声呼喊的何止万人!这声音之中隐隐都有风雷滚动!这一天是个万里无云的好日子,可是令人诧异的是,在事后数年中,很多来百姓都是声称,当日连老天爷都来助兴,他们都是听到了九天之上,发出了风雷之声!

而随着这阵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以阿济格为首的一干鞑子却是个个害怕的身子颤抖,虽然他们听不懂周围的人们在说些什么,再喊些什么!可是,却不妨碍他们,从中感受到这呐喊声中所具备的力量!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所具备的力量!这股力量深深地告诉了他们,中华民族不可辱!

而站在监斩台上的张麟麒,却是根本没有注意阿济格这样的待死之身!而是看着面前这无边无际的,由或是三教九流,或是贩夫走卒组成的人山人海,张麟麒觉得有必要说些什么!

数万健儿汇聚在我的麾下。所求的,不仅仅是万众围观而已!就像当年鲁迅先生那样,学医,治病救人只是小道!拿起如椽大笔,唤醒民众,那才是无上大道。而今天,张麟麒也要效仿先贤,做出一篇振聋发聩的檄文!

当然,此刻万众欢呼,就是拿个高音喇叭喊话都听不勤的。张麟麒威严的看着一张张激动的面孔,双手缓缓往下一压。说来也怪,顿时之间,如同山崩地裂一般的欢呼声骤然而止!就仿佛是演练了千百遍一般!什么叫做一呼百应!这就是一呼百应!什么叫做万民景从,这就是万民景从!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杜撰,而只是说明一件事情,因为在这一刻,几万人的眼睛,都落在了同一人的身上!

而随着场面的寂静,张麟麒开始讲话,这话音虽然不高,却是清晰有力,传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今天我很高兴,我很高兴!”张麟麒独居高台,娓娓道来:“我张麟麒一路前行,多少麾下骁锐前仆后继,头颅堆叠如山,就是等着这一刻!而这一刻,已经被我们等到了!也终将被我们等到!历史,终将改变!尽管如此沉重,如此缓慢!从过去到将来,还不知道要多少热血灌溉!可是,却一定能被我们等到,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

“哗——”雷鸣一般的掌声再次响起。而且经久不息,虽然很多人都激动地把手掌都拍红了,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在意……

张麟麒又是把双手往下压了压,等到掌声停息后,张麟麒又是缓缓开口。

“不可否认,此时的大明时逢末世。气运衰微!只是,我却有信心,中华有必伸之理。

我也有决心,挽国运于既倒。能在此危局当中。挽狂澜于既倒,拯我大明末世之气运!

我也坚信,我中华气运,我大明气运,我华夏气运,从今日始,蓬勃振作,直垂万代。”

“哗——”雷鸣一般的掌声再次响起。人群简直要沸腾了!

这哪里是讲话啊。这是一篇振奋人心的檄文!是宣布大明中兴,敌我形势发生变化,天下风云变化地檄文!张麟麒的讲话和此时很多官员的讲话绝对不同,他毫不讳言,此时的大明国势飘摇,气运沉沦,只是,他却丝毫不悲观,反而是发出了振奋人心的口号!而越是如此,越是这样的传奇人物,就寄托了人们越多的希望。

张麟麒的讲话,就如同一道风雷!从京师发出的风雷!即将振荡天下。震荡民心!

而等到张麟麒的讲话出口之后,原来是重头戏的斩首,反而是变得不重要了,随着三声追魂炮响,以阿济格为首的鞑子们个个人头落地!横尸街头!与此同时,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也响了起来,声音之大离开一里地都能听到!

当然,实际情况还不止于此。在后世的史学家眼中,这次菜市口斩首还标志着大清国和大明之间力量对比已经从以前的跷跷板开始转向了攻守平衡!而且,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大明一方的优势还会越来越明显……

临时客窜完监斩官后,张麟麒又是在近百名护卫的护卫下,去金銮殿上交了旨,然后回到了将军府。

第二天,张麟麒又是陪着崇祯去封禅告天!崇祯出行可是不比寻常。而且这次是出远门,比起上次离开紫禁城前来迎接张麟麒的仪仗更为隆重!此次随行人员共有万人,龙辇前甲士旌旗、麾纛曲盖,继以锦衣校尉,再次是幡幢宝帜、步行侍卫,随后是金爪、银铖、卧爪、立爪、金挝、银爪、金响节、白麾等,真是仪仗森严,威武万分。

继以仪刀、红杖、黄衣武护卫官和侍从武官等,又后是黄罗伞盖、紫盖、黄幢、曲盖、曲伞、黄盖、紫幢、青帜等,再继以碧油衣帽的殿前侍卫、值班侍卫、女侍卫等,距离御驾约十丈,徐徐地走着。

御驾后边是护卫官、亲王、郡王、国公、皇族国戚、文武大臣,再后是司礼太监、南京守备太监率领着中官内监等人,再后是抗豹尾枪地侍卫、御林军、锦衣卫、禁城的禁卒、戍兵。两翼督队的是五城兵马司,他们也换上了高头大马,横刀扬鞭威风凛凛。

而之前在路上,早已经有无数的锦衣卫番子把道路清理了一遍,确保畅通无阻!

十五天后,云集泰山文武百官、扈从仪仗;皇后率内外命妇;封禅车乘连绵百里;随行的还有南洋、西域诸国地使节和酋长。

地方官闻讯后,早早的山下南方四里处建了一座圆丘状祀坛;上面装饰着五色土;号“封祀坛”;在泰山顶上又筑一坛;宽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坛”;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

按照礼部制定地仪程;皇上首先要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顶;封玉策于“登封坛”;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坛”祭的神;皇帝行初献礼毕;皇后升坛亚献。封禅结束后要接受群臣朝贺。

当然,重头戏就是那片祭文了。这篇祭文是由内阁首辅杨嗣昌亲自操刀,杨嗣昌本来就以文采见长,这次又有镇**的滔天之功,于是这片祭文写的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Ps,最近更新时间很不稳定,我自己也是有苦难言,这些天从凌晨五点下班,和上午八点下班,都有,而且回家之后还要睡觉。从今天开始又换成了白班,也是无语,到凌晨二点已经睡不着了,干脆起来上传。另外通知一下,正常情况下又是开始每天早上六点左右的更新。

订阅是这样的,上传三天,自动订阅从七人增加到九人。总订阅分别是36,26;19,

这样的成绩能不能取得低保,我也没底,今天编辑上班了问问他。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会坚持到底的!

也希望你们能够给与我动力,在此拜谢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大佬请客

‘盖闻功莫大于抚世建国,德莫崇于厚生利民;勋莫高于勘暴定乱,业莫彰于创制修文。镇之威,无人可挡!治化之隆,无远不届,既迈古而铄今;况乃以劳定国,亦毕生以惟勤。此其所以贻民族保世而滋大者,历四千六百余载,而神功圣德,犹赫赫如在其上,以佑启我后人。

昔吾亦尝凭籍威德以号召海内,遂收光复之绩而大义以申。丁兹忧患荐臻之会,长蛇封豕,异族既以相侵。缅怀创业之耿光大烈,我后人孰敢不力排艰险,以复我疆园,保我族类,夙夜黾勉以自奋?庶几金瓯无缺,光华复旦,以慰我元祖之灵!又追念建国以来,礼崩乐阙,久未肃夫明;乃举祀典于岁之春,聿怀明德,式瞻山陵。谨以复兴之大谊,沥我民族之精诚。庶不愧乎前烈,缵辉光而日新。灵其鉴止,来格来歆!尚飨!’

等到崇祯声情并茂的念完,众臣已经是激动不已。而一干番邦诸国,也都是面露佩服之色,算是达到了预想的意义。然后大队人马又是浩浩荡荡的回返京城。等到回到京师之后,张麟麒是直接回了将军府,毕竟太累人了啊!

只是,回到了将军府之后还是不消停。前来拜访送礼的官员络绎不绝。

而且大多是一些六七品的中层官员。而且大多是不认识的!不说一些以前的旧识,像宋学朱,(宋学朱因为协助防守济南有功,已经升为右都御史,正二品。类似于后世的监察部副部长。可谓是位高权重,在后文还有表现。)火器局大使孙元化等人,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一些连名字都是第一次听说的京城官员前来拜访!要说官员多是京师的一大特色。光是六部就有大小官员近千名。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呀,衙门,出门就能碰到官,还真不是笑话!

或许是这些官员在京师呆的久了,都练出了一副好眼力。都知道张麟麒现在圣眷正隆,属于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主儿。所以趁着现在张麟麒难得在将军府,都是赶着上门来巴结。这些人也不指望些什么,只是想先混个脸熟。留下了印象。然后再以后只要张麟麒这个镇国将军在皇上面前,偶尔露露口风,替他们美言几句,那就是享用不尽了……

不过,什么事情都是物极必反。刚开始的时候,来了一个二个,张麟麒还能耐着性子和他们见个面,喝上口茶。客气一下。毕竟按照中国人的礼仪来说,来者都是客,不见上一见是不礼貌的。

可是,等到下午一点之后,那是人流量猛增。往往是将军府门口,前一顶官轿还没走,一下子又是涌过来三四顶官轿。而且回头看看,路上还有正在往这里赶的!若是在以往,这种情况只是在极少数几位官员的府邸发生过。诸如杨嗣昌等人,可是现在,张麟麒却也是尝到了这种滋味!

于是乎,在得到管家禀报的张麟麒听说后大惊失色,连忙下了逐客令。以身体有恙为由,一律不见。实际情况也是不错,张麟麒肩上的伤口确实还没好呢!当然,人是不见,送来的礼物还是要收的。不然,就会被认为是不近人情,而这收礼也有讲究。

伴着每份礼物送来的礼单,管家都要按照价值的大小分门别类,在十两银子以下的,这是属于真正的礼尚往来。是来表表心意的。表达对于张麟麒这位大英雄的崇敬之情!这样的礼物收下也不要紧。而且也不必回礼,当然,他们的名字张麟麒也就记在了心里。日后会补报!

而超过十两银子的,张麟麒就务必会随后派人送上一份回礼。而且送出的回礼还要略高于他们送来的礼物的价值。并且在派人送上回礼的时候还言明,他们的心意将军大人已经知道了,只是却不必再送礼了。不然的话,再送过来,以后还要在送回来,没必要来回折腾了……

张麟麒这么做也是有考量的。毕竟按照现在大明的物价水平,十两银子就足够一户三口之家一年的开销了。这些京官又都不是什么高薪阶层(其实在朱重八的规定下,大明的官员就没有高薪阶层的。)

要送出这样一份礼不容易。而这些礼物的价值却是不在张麟麒的眼里,毕竟以张麟麒此时的身家来说,不说富可敌国,那也是属于超级富豪了!(另外说一句,虽然张麟麒这个超级富豪缩水也很快,毕竟镇的军饷都是要他掏腰包的。可是不管怎么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张麟麒随便手头漏出一点银子,已经是足够普通人家过上一辈子了。)

而张麟麒也很清楚,虽然这些人是打着崇敬大英雄的名义来的,可那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实的意图都是心知肚明的。而如果自己贸然收下的话,日后麻烦事就会一件接着一件找上门。所以说,眼光宜长放眼量。这样的礼物,张麟麒一律送出回礼。不欠他们的人情!

这样做了之后,也堵住了日后可能出现的麻烦事。毕竟大家都是聪明人。我连礼物都不收你,你也不好意思开口求我了……只是这样的话将军府的管家就忙得够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