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染大明 >

第254部分

血染大明-第254部分

小说: 血染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州是京师的南方门户,只要拿下徐州,便可以直入北直隶对京畿地区构成威胁。

哈大全打着勤王的旗号,派使者要徐州知府开门。

对面的人可不傻,坚决不开门,还写信要哈大全回去。

这封信写的很客气,不过隐含的意思却很不客气。

大致的意思是:你的心思天下人都知道,你还是退回去吧。我是绝对不会开城门的。如果你一定要打,我徐州上下必死战到底。

下面的署名是:史可法。

在当时,史可法是一个小人物,原来是南京兵部尚书。哈大全占据南京后,史可法不愿屈服被抓了起来。

按照哈大全的习惯,凡是被捕者,如果不犯死罪,只要交钱就可以走人。

史可法的家人凑了一千两银子,把他从南京诏狱里赎了出来。他带全家北上,现在被任命为徐州知府。

在这里,他将书写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并永远被人们铭记。

在这里,哈大全将扮演一个坏人的角色。

俗称:反贼。

哈大全是不会走的,既然不开门,我们就打进去。

史可法并不杀,在南京城,他见识过闽王军的势力。他知道以徐州的兵力,是无法抵挡闽王军的进攻的。

投降万万不能,死守也拖延不了多久。

史可法决定来文的,看看能不能拖延点时间。在缜密的思索之后,他派出信使告诉哈大全。我愿意投降,但城内还有反对者,我需要先整顿一下。希望闽王千岁能够等十天,等我整顿完内部,在开城恭迎闽王进城。

这招有点俗气,明显就是拖延时间。

哈大全手下精英众多,一眼就看穿了史可法的意图。

王八一站出来请战。“史可法小儿,连这种伎俩都用了,把我们当傻子吗?王爷,请准许我带兵攻城,一举夺取徐州。”

随哈大全前来的,除了王八一,还有陈好、王鑫,徐凌和陈奇瑜。

陈奇瑜的明朝旧臣,有些话不方便说,便盯着王鑫看,意思是你去说。

徐凌也看着王鑫,他也不打算说话。

王鑫只好硬着头皮站出来。“王爷,徐州城内守军不足三万,只要我大军发起攻击,不足一日便可攻陷。但到时王爷得到的只会是一片废墟,请王爷三思。”

文官的意思是不打,*史可法投降。

王八一很不高兴,一直叫嚷着要动手。

哈大全看看王鑫,又看看王八一,这件事情还真难处理啊。打是一定要打的,只是早打,晚打的问题。

打仗已经不再重要了,哈大全要面对的是文官体系与武官体系的斗争,作为一个当家人,如果处理不好,他的军队将从内部崩溃。

王鑫在这个时候提出劝降,是一种态度,他要树立文官体系的权威,把明朝以文制武的传统延续下去。

如果哈大全同意,他会在三天好提出进攻的建议。

好人都由文官来做,功劳都归文官所有,武将们只能当炮灰。

被算计的王八一等人,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王八一还大声叫喊着进攻。

哈大全倍感无奈,难怪大明末年名将辈出,可结局都不怎么好。这些人只会打仗,看不到战场之外的东西,有时阴险的战友比敌人更可怕。

熊廷弼是这么死的,袁崇焕就这么死的,孙承宗也是这么下台的。

起起伏伏二百余年的大明江山也是这么毁的。

但文官体系太过强大了,从哈大全入住南京开始,内阁的力量开始展现出来,很多时候哈大全不能在为所欲为。

王鑫躬身说:“王爷,请早做决断。”

面子得给,必须给。哈大全说:“徐州古城,毁了是有点可惜了。”

王鑫大喜。“王爷盛名。”

可哈大全的话还没说完,他接着说:“但是,史可法明显在拖延时间,我同意了不就上当了。所以这仗还得打,我们得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王爷盛名。”王鑫的喜悦,一下子都没了。

不能让大臣牵着走,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文官体系不能废除,武将体系也不能废除,最好的方法是把他融合起来。文武不分家,都是给哈大全打工,在一起干活,不就好了。

所以哈大全带来了陈好,他的妃子,也是他的间谍头子。

“爱妃,你有什么注意啊。”

“臣妾到有一个办法,不知当不当说。”

“说来听听。”

在哈大全的体系内,女性将起到调和剂的作用,大批的女官将被启用,他们将给新帝国带来新的力量。

        第521章 黄宗义。

正文 第521章 黄宗义。

第521章 黄宗义。

自古后宫参政,没有多少好结果。不是瞧不起女性,而是当时女性所受教育普遍比较低,长得漂亮的不一定有才,而皇帝却只找漂亮的女孩子。

但哈大全的家里不同,在他家后院有两个超级猛女。

第一个是安妮,闽王海军的创始人之一。

第二个是陈好,樱馆情报头子之一,任职都指挥使。

这两个女人是有权利发言的,而且没有人敢不听。

陈好说:“王爷不是带了近卫军吗?从中挑选三百名身后敏捷的士兵,发给他们夜行装备,今晚魂入城内,趁夜色打开徐州城门。取徐州将不费一兵一卒。”

王鑫想提出质疑,但话到嘴边没敢说,他是害怕陈好的。

王八一大大咧咧的说:“王爷的近卫军?三百人太多了吧。那些人的身手,魂进去三十,就是把徐州搞得大乱。”

王八一这种公开拍马屁的行为,让王鑫等文官很不耻。

王鑫问道:“现在徐州戒备森严,怎么把三百人送进城。”

陈好说:“其实我已经安排好了,苦念两天前已经进城,会接应我们的人,今晚开始行动,明天早上我们就能在徐州吃早餐了。”

哈大全问:“苦念也来了?我还没见过她呢?”

“苦念的身份比较特殊,需要保密,请王爷见谅。”

“你做事我放心,做隐秘工作,隐秘一点也是正常的。”

这时在徐州城内,哈月辉已经准备好了一切。早在几年前,樱馆就在徐州城挖了密道,直接通到城外的一处农田边的小屋,这边田地是樱馆的产业,平时有人看守十分的安全。

月辉亲自到徐州,可不是为了接应三百人进城。

徐州有一个更好目标。徐州古称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徐州建城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帝尧时建立的大彭氏国。相传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彭祖活了800岁,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

徐州有“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誉。

月辉要找的就是彭祖的秘密,也是历代王朝选择徐州为都城的秘密。

这事如果是哈大全,绝对不会相信,因为他不是古人。哈月辉虽然是现代人的孩子,却接受着古人的教育,所欲聪明一辈子的小公主相信了。

月辉的目标是一座破败的道馆,传说这座道馆是汉朝皇宫的一部分。刘邦出身沛县,就在徐州境内,汉代时徐州有类似于行宫的建筑,这座道馆就是汉朝皇宫的一部分。能够保存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在这个奇迹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现在徐州全城戒严,所有主力都集中在城外,根本没人注意这个小道馆。

道馆内只有一个老道士和一个小道士。

供奉的神明自然是传说中的彭祖。

到了地方,月辉犯难了,从那里着手呢?

见有人闯进来,老道士依然跪坐在彭祖的塑像前一动不动,小道士正拿扫把清扫着院内的落叶。

月辉在大殿内逛了一圈,问盘坐在那里的老道士。“道长,你有秘密通道吗?或者密室一类的东西。”

老道长终于睁开眼睛,用怪异的眼神看着月辉,就好像在看一个精神病。

“明白了,你什么都不知道。”她拽过身边一个探子,“你不是说这里有彭祖的秘宝吗?可是,这里什么都没有。”

探子辩解说:“我真的打听过了,这里的确藏有彭祖的秘密,能助人长生不老,传说汉高祖刘邦得到了这个秘密,才会在这里修庙宇供奉的。”

“传说?”哈月辉无奈了,她明白自己被忽悠了。

探子说完,连旁边的老道都忍不住了。“刘邦要是得到了彭祖的秘密会死那么早?还会有后来的吕后之乱?看点书行不行,没文化并不可耻,不懂装懂才是最可耻的。”

探子急了。“牛鼻子。你懂什么?”

哈月辉一脚把探子踹开,骂道:“魂蛋玩意,少在这丢人现眼,给我滚。在有下次,小心姑奶奶切了你。”

那探子灰溜溜的跑了。

老道又怪异的眼神看着月辉,苦口婆心的说:“姑娘家要矜持,你也太野蛮了。”

“从小就这样改不了了。”

老道说:“可惜了,如果你是个女人,如果你是个男人,一定可以当皇帝,你有天子之相。”

“做皇帝的就没有女人吗?”一句话暴露了哈月辉的野心。

“有过一个,但不会再出第二个了,中国传统如此,天命不可违。”

“马上就要变天了,谁又说的准呢?”

“我记得闽王有两个女儿,长女哈月辉,次女哈七七。闽王次女早已出嫁,只有长女还待字闺中,跟姑娘的年纪差不多。”老道一句话,捅破了哈月辉的身份。

哈月辉拔出一支火统指着老道问:“你是什么人,怎么知道这么多。”

老道闭目凝神,不惊不怒,十分平静的说:“我只是一个又穷又老的道士。”

“道长贵姓高名啊。”

“用火统指着人,是很不礼貌的。”

“从小就这样改不了了。”

“不愧是哈大全的长女,虎父无犬女。”

哈月辉在问:“道长贵姓高名。”

老道不吱声了,就在那里一坐,准备挨枪子。

哈月辉不急着杀人灭口,他仔细打量着老道,很快她笑了,因为她认出来了。

“你是黄宗义?你怎么跑这来了。”

这次换黄宗义吃惊了。“你……你怎么认识我。”

“你才三十三岁,怎能么搞的这么老啊。一副七老八十的样子,我差点没认出来。”

“你……你……你怎么认识我的。”

“我有你的画像啊。听说去年你进京科考落地,父王就一直派人找你,没想到你躲到这里来了。是不是准备温习三年,再接再厉继续考试啊。这彭祖庙是好地方,还真藏了宝贝。”

“你……闽王找我何事。”

“给你官当啊。你不用参加考试了,跟我走,父王会给你官当的。”

“我不去,我是大明的臣子,怎么能委身于闽王。”

哈月辉眼睛一瞪。“不去也得去。”

黄宗义就这样一辈子落到了哈月辉手里。

        第522章 徐州的史可法。

正文 第522章 徐州的史可法。

第522章 徐州的史可法。

黄宗义,1610年生人,是天启七君子黄尊素的长子,从小天赋极高,不但精通儒学,还懂算术、天文。据说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没有他不知道的。是三百年来集学术之大成者,明末第一大才。

就是这么一个人才,科考竟然屡次不中。

他没考中的原因很怪异,不是因为他学问不好,也不是因为他人品,而是因为朝廷官员都怕他。

特别是吏部和大理市的官员。

当年阉党倒台,害死黄尊素的首犯被伏法,黄宗义被叫去作证。就在大堂上,他掏出锥子扑向仇人许显纯,差点把许显纯捅死,随后又暴打了另一个仇人崔应元。

当时,黄宗义的暴行没有被阻止,因为大家都恨阉党。

其实快着一件事,并不影响黄宗义的仕途。后面的事情就不应该了,他没有向朝廷通报,就花钱顾了杀手,找到当年害死他父亲的两个看守,把他们干掉了。

虽然朝廷没有追究,但这事办的太恶劣,给人的印象极度不好。

黄宗义也为自己的暴行付出了代价,年年考,此次靠,就是不中,实在叫人很无奈。

这个事例告诉大家,要报仇,请遵循法律渠道,千万不能私自下家伙,那可是要承认法律责任的,特别是现代社会。

很暴力的黄宗义,遇到了更暴力的哈月辉。

在野蛮的女人面前,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被人绑着带走了。

哈月辉叫人帮黄宗义理了胡须,一下子年轻了不少。黄宗义使劲大叫,发服是父母所授不可损毁,也没能阻挡之哈月辉的“屠刀”。

黄宗义悲泣着说:“你……你这个女人,你怎么可以这么干。”

哈月辉眼睛一瞪。“怎么,你不服气吗?”

原本刚毅的黄宗义马上就蔫了,低着头黯然落泪,仿佛受尽委屈的小媳夫。

这天晚上三百名士兵从密道进入城内,他们都看到了备受委屈的黄宗义,有个哥们很同情的说:“兄弟忍忍吧。妻管严并不可耻,我们怕老婆,是因为我们爱她们。并不是因为我们害怕,多这么想想就会习惯的。”

黄宗义看着那人,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