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染大明 >

第238部分

血染大明-第238部分

小说: 血染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哈大全已经返回马尾,他把管理云贵的权力交给了孟豹,这个投资就像当年的诸葛孔明一样,为云贵两省的稳定打下基础。

孟豹没有辜负哈大全,孟氏家族一直为哈大全镇守云贵,绵延数百年之久。

在这场战争中,哈大全对本地土司很温柔,对朱家子孙却很不客气。他把分封在云贵的朱姓王都抓了起来,把他们全部押送到台湾软禁。在那里有大规模的劳改农场,朱姓子孙要自己养活自己。

哈大全恶意的行为,却救了不少朱姓子孙。

从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开始,就规定朱姓子孙不用干活,所有生活日用都由国家供给。两百多年下来,朱姓子孙就有几十万人。这些人每日白吃白喝,在太平盛世时过的很滋润。现在国家有难,皇帝都过不好,顾不上表兄弟们。

但祖训在前,又不能不供养,只好变向的减少供奉,有些朱姓子孙不能出外干活,甚至活活饿死在家里。

哈大全抓人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哈大全的行为震惊朝野,就连孙大爷都不想忍了。

这次反倒是朱由检看得开。他说:“各位爱卿不要冲动,眼看匪军就要平定了,等剿灭了匪患在讨伐哈大全。”

他也许找哈大全算账,但现在不行,事情太多了。

就在不久前,张献忠摆脱了官军的围捕,跳出包围圈杀入了湖广地区。

之前入川的张献忠部,本已经在杨嗣昌、贺人龙与左良欲的包围中。看眼就要被官兵包围歼灭,张献忠却突然跳出包围圈,一路杀出四川奔袭襄阳。

襄阳城破,襄阳王被杀。接着皇帝的叔叔福王也被杀了。

福王比较惨,他是被敢到一块烧红的铁板上,被活活烤死的。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攻克汝州。汝州(治今河南临汝)为义军往来之要道,山中又有土寇。知州钱祚征,招募壮士千人,夜半攻入其巢,土寇大败。遂令民千家立一大寨自保,土寇乃降。后李自成军攻汝州,祚征登城拒守,身中箭。月余,大风起,炮炸楼焚,城乃陷。

本来被打残的李自成又冒了出来。

原本快要平定的农民军,再次死灰复燃。

督师杨嗣昌听说襄阳王、福王被杀,感到无比的悲痛,没过几日变病死。

没有了约束,贺人龙第一次退出战场,左良欲一看不好也撤了。

崇祯十四年(1641)八月三日李自成攻开封。

听到消息,哈大全找来王鑫。“李自成破不了开封。”

王鑫说:“王爷盛名,李自成虽然势大,却不过是一群毛贼。城坚厚五丈,就算他们挖地道,也很难进入城内。况且开封守将陈永福、高谦皆是猛士,巡抚高名衡老谋深算,加上开封府周王素有贤明。李自成根本没有胜算。”

“据说孙大人准备自己率军剿匪,不能让李自成败的太惨,我们的拉他一把。”

“王爷,孙大人年事已高,亲自带兵打仗,身体承受得了吗。”

“你是盼着孙大人累死吧。”

“臣不敢。”谁都知道,哈大全很尊敬孙承宗。

哈大全叹息道:“心情还真是复杂啊。我希望孙老师能够长命百岁,却又希望他快点死。”

“王爷要争夺天下,就注定要与孙大人一战,这一战越早越好。”

“恩。此话有理。”

“王爷要支持李自成,不过是想拖住朝廷的军队,我们是出兵支援,还是给他们点钱粮。”

“给点钱粮吧。李自成泥腿子出身,之前被打得那么惨,大概连饭都吃不饱吧。”

“是。”

王鑫叫人准备了五十万闽币,各种面额俱全,装在两口皮箱子内,由樱馆密探押运到李自成的大营内。

        第488章 大明最后的机会。

正文 第488章 大明最后的机会。

第488章 大明最后的机会。

李自成听说有闽王的特使来访,感觉十分的诧异,叫人把使者叫了进来,特使只有五个人,其中两人拎着皮箱子,把一端绑在手腕上。

李自成征战多年,一眼就看出,五人都是猛士。

李自成怀疑的问:“你们是闽王的使者?”

“正是。”领队冷冷的说。

李自成又问:“书信何在?”

领队说:“没有书信。”白纸黑字,容易成为证据。

李自成说:“没有书信,怎么证明你们是闽王的特使。”

领队使了个眼色,拎箱子的两人走上前把箱子放在地上打开。

李自成的养子李双喜惊呼道:“钱。”

李双喜也算见过世面的人。能为钱惊呼,说明箱子里的钱太多了。

天下大乱,闽币比银子方便携带,是很受欢迎的硬通货。五十万闽币,就等于五十万银元。李自成的全部家当,也没有这么多。

特使领队说:“这次李头领相信我们是闽王的特使吗?这些钱是闽王千岁送给李头领的。”

李自成说:“闽王千岁是何意啊。”

特使说:“闽王千岁希望李头领能够攻陷开封。”

“开封城防坚固,要攻下开封恐怕不容易。”

“闽王千岁说了,打不下来也没关系,希望从此之后大家能成为朋友。”

“闽王这个朋友,我是交定了。”

“我会转告我家千岁的。告辞。”

哈大全特使丢下钱就走了。李双喜十分的困惑。“父亲,闽王这是什么意思,丢下钱就走。他既然这么有钱,我们便不打开封了,江南富庶我们南下吧。”

“南下?你难道忘了革里眼吗?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南下无疑是送死。闽王送钱与我们,是想让我们拖住朝廷的大军,为他稳固两广、云贵争取时间。”

“父亲,难道我们就这样被他利用吗?”

“不愿又如何,不想被人利用,就要有足够的实力。难道要我向朝廷投降,就算知道被利用,我们也要坚持下去。传令,明日总攻。”

李自成没有攻下开封,在损失了二千余人后,他离开了开封。

崇祯十四年三月,孙承宗亲自带兵出征。

这将是最后一个挽救大明王朝的机会。

孙大爷没有马上开打,他把所属的将领叫济南开会。先搞批评与自我批评,孙大爷带头批评自己的过错。

那些领军的全都乖乖的承认了错误。

当然了,大家说话比较委婉,自我批评是有的,说的都不严重。贺人龙把擅自退兵说成战略转移,左良欲把纵兵抢掠说成误伤。

总的来讲大家都没说实话。

七十九岁高龄的孙承宗什么世面没见过,众将推诿之词,他并没有点破。不但没有责怪任何人,还授予贺人龙、左良欲“平贼将军”的封号。

还在担心被砍的两人彻底放心,接下来就是安排具体工作。

孙大爷很委婉的告诉大家,我知道你们没说实话,你们的过错我就不追击了。下面我要出去砍人,如果你们再敢拖后腿,我可真的要砍人了。

大家想清楚,是去砍人,还是被我砍。

能魂到现在,没有被农民军砍死,没有被朝廷砍头的都是人精。

话既然说明白了,就干活吧。

三月二十日,众将各回本部,开打。

接下来三个月,大小战役十余次,把农民军驱赶到南阳一带。七十万农民军被困在南阳城内,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就在此时。

崇祯十四年(1641)六月,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一带,大旱,蝗虫起。当时山东等省连岁告灾,给事中左懋等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李青山遂率领民众起义,阻断漕运,明廷大震。

李青起义,给大明王朝这支骆驼,又押上了一根稻草,而且是最最致命的最后一根。

孙大爷听到消息,当场吐血昏厥。

这场大旱早在四月就初见端倪,孙大爷一直在想办法施救。该花的银子都花了,该做的事情都做了。

朱由检亲自到天坛祈雨,可还是一滴雨都不下。

大旱也就算了,竟然还闹起了蝗灾。千里饿殍,尸骸遍野。米加攀升到每石粮食五块大洋。普通百姓根本吃不起,只能活活的饿死。

不想饿死的人们拿起简陋的武器,走上了抢劫别人的道路。大家都没钱,抢不到钱没关系,可以抢肉。把抢来的人煮了吃,至少自己不会饿死。

孙大爷病危,官军心生畏惧,众将离心。

张献忠,李自成抓住时机率众突围。他们分兵两路,一路去四川,一路去陕西。

八月,农民军完全跳出包围圈,大明王朝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同样是八月,哈大全封孟豹为云贵总督,带兵马返回马尾。

随后他又封王八一为两广总督。

自此起,大明半壁江山已经落入哈大全的手中。

回到马尾,在一次闽王府的例会上,一名大臣带头山呼万岁。

哈大全没有阻止,他的野心,连瞎子都能看出来了。

浙江大旱,闹蝗灾。福建的情况要好一些。

哈大全紧急从朝鲜、南洋调拨粮草。为了抑制粮价,哈大全制定了严格的措施。任何囤积粮食哄抬粮价者都将受到严惩。囤积超过五百石全部没收。囤积超过二千石主犯问斩,并查抄全部家产。

同时哈大全严格限制粮食流出福建,他制定了严格的出境配额,并加强了关隘的检查力度。凡是敢走私粮食的人,被抓住的结果就是死。

哈大全限制粮食出境,是不让不法商人从中赢利。对老百姓,哈大全还是很好的。他在浙江境内开设了上百处粥场,接收逃难的难民。

到八月,哈大全已经放出三十余万石的粮食,拯救了无数的饥民。浙江官员想阻止,却又不敢,他们怕哈大全,也怕饿红眼的饥民。

浙江巡抚上书朝廷说:“如此下去,闽贼不费一兵,即可得浙江全省。”

朝廷很愤怒,也很无奈,因为没有钱,他们啥都干不了。

果然,哈大全九月到浙江巡视了一圈,所到之地,州府县郡无不开城投降。哈大全走到那里,那里就插上哈家军的军旗。

甚至几百名哈家军士兵,就能轻松的占领一座城镇。

        第489章 七大罪。

正文 第489章 七大罪。

第489章 七大罪。

哈大全一路到达杭州,这座天府之城原本繁华的城市,现在已经十分的萧条。大街上行人很少,面黄肌瘦的乞丐很多。

连风月无限的秦淮河上,也少了许多的画舫楼船。两岸的杨柳,都被蝗灾啃光了树叶,被饥民扒光了树皮,显得光秃秃的露着无比的悲凉。

没钱吃饭,找乐子的人也少,连妓女都改行了。

杭州的底子比较厚,还没有出现人吃人的惨剧。

哈大全在杭州府衙外下轿,一只蝗虫落到他的肩头。哈大全抓起蝗虫,这小东西的拼命的挣扎了几下。

杭州知府在旁说:“闽王千岁,现在蝗灾肆虐,如果不是千岁仁厚开设粥棚,还不知会饿死多少人。”

“我是不忍心啊。”

“王爷仁厚。”

哈大全把玩着手中的蝗虫。问知府:“你吃过蝗虫吗?”

知府摇头道:“臣没有吃过。”

“其实这东西挺好吃的,我小时候吃过,肉不多,烤来吃比较香。”

“……”知府不知该如何回答。

哈大全说:“现在粮食不够吃,蝗虫却这么多。蝗虫吃粮食,我们就吃蝗虫。马上组织居民打蝗虫吃蝗虫,把蝗虫晾干仓储也可以当过冬粮,能少饿死一个人,就少饿死一个人。只要我们上下一心,一定能度过这次蝗灾。”

当天晚上,哈大全的餐桌上就多了一道油炸旱虾。

领导带头,下面的人马上行动了起来。

以前百姓都害怕蝗虫,躲还来不及,那里敢吃蝗虫。哈大全带头吃蝗虫,百姓也少了顾虑,很快浙江境内就掀起了“打蝗虫,吃蝗虫。”的浪潮。

人们发现蝗虫并不难吃,而且还十分的美味,比草根、树皮好吃多了。

高蛋白,高营养,还顶饱。

把蝗虫晾干,也便于存储,真的救了很多人。

随后哈大全又投入三百万银元在浙江搞引水工程,浙江水力的底子好,经过修缮完全能够满足灌溉的需要。春种颗粒无收,所有的损失就从秋种抢回来。

哈大全抽调亲兵,成立水力督查,严防工程中的贪污现象。

人心是很贪婪的,有机会就想占便宜。特别是那些贪惯了的投降官员,他们有了机会就想搂一点,所以浙江水力才会残破不堪。

哈大全说:“我的银子不是好贪的。”

水力督查全力出击,短短一月就抓了三百多贪污犯。哈大全叫人把他们罪行公示天下,其中七名情节严重的主犯被处死,并没收其全部不法所得。

其余人等按照情节不同,都得到了相应的惩处。

在这里哈大全打破了一个惯例,就是株连制度。被杀的七人,按大明律是要满门抄斩的。哈大全只杀了主犯,没有问责家属。

老百姓是不理解的,他们要求把主犯全家都杀了。

哈大全也想,却不能这么做。刚抓到人的时候,哈大全十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