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染大明 >

第221部分

血染大明-第221部分

小说: 血染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心吧。我这绝对安全。你们的间谍,到不了这里。”

“那就好。”德雷克整理了一下语调说:“我军主力已经后撤到了斯里兰卡和印度东海岸,在苏门答腊的正规军只有五千人,其余大部分是本地雇佣军大概二十万人。总司令官彼得建议出兵进攻新加坡,可很多人不愿意打仗。以英**司令威廉公爵为首的反战派坚决反对,他们跟你们打仗打怕了。”

“这么说,你们只是来讹诈的。”

“现在的形势,正是讹诈你们的好机会,怎么可能放过。”

“该死的洋鬼子。”虎颜骂了一句,然后纠正错误,“德雷克先生,你除外,你是一个好人,是我们的朋友。”

“少来这套,给钱才是真格的。”德雷克的目标就是钱。

“钱好说,你们的底线是什么?”

“北上通商的权利。”

虽然双方在打仗,可生意往来一直没断。仗照常打,生意照常做。不过,洋人的商船只能到达新加坡、金瓯和阿帕里。在往北的航道都被哈大全封锁了,想要过去比登天还难。

无法从源产地进货,让洋鬼子付出了更高的成本。

根据威尼斯商人的统计,他们每次交易,要多付出10%的本金。全年的贸易额加在一起,10%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开放北上的航线,绝对是一个敏感的问题。

按照哈大全制定的计划,航线是要开通的,但需要一步步的开通。最初是面向本土商会,洋鬼子没有被考虑进来。

虎颜很为难的说:“这个不好办啊。”

德雷克说:“这还不是闽王千岁一句话的事,有啥难的,你写份奏疏上去就是。我相信闽王千岁一定会答应的。”

虎颜摇头道:“这事,恐怕连主公也无法轻易点头啊。”

“怎么了?”德雷克满脑子的疑问。

“现在主抓南洋政策的不是主公,而是新组建的图书馆学士会,任何政策变更,都需要学士会投票通过。”

“议会?”德雷克惊呼一个新名词。

        第453章 商务谈判。

正文 第453章 商务谈判。

第453章 商务谈判。

议会制传承于古罗马帝国,在欧洲政府中十分常见,在中国却是一个新兴产物。

虎颜不解的问:“议会?是啥玩意。”

“议会不是玩意。”

德雷克耐心的解释了议会的作用,还有议会的发展历程。

虎颜算是该明白了。

德雷克建议道:“你也可以在新加坡实行议会制度。”

虎颜摇头道:“不用了,中国人更喜欢中央集权,一个人说话算。图书馆学士会只负责商业活动,如果他们敢插手国政,主公不会宽容他们的。”

在哈大全监视下的图书馆学士会,的确不敢过分插手国政。但在哈大全去世之后,随着经济活动在国家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图书馆学士会慢慢的左右了政治,许多国家决策都要由学士会讨论通过。

这都是一百多年后的事情。

德雷克问:“我要怎么才能获得北上通商的权利。”

虎颜说:“你必须说服学士会的365名学士。只要三分之二的人同意,你的目的就达到了。”

“好,我回去商量一下,马上启程去马尾。”

德雷克返回斯里兰卡,向英诺森主教汇报了情况。

英诺森主教欣慰的说:“我们的远征没有白费,至少让明朝知道了何谓文明。”

“是啊。是啊。”

这两B货真不要脸。

经过商议,英诺森主教决定派出特使团,由德雷克作为团长北上马尾,希望能够说服学士会,对洋人商人开放北方航路。

特使先到达新加坡,然后由新加坡出发,路径金瓯,直航马尾。

崇祯九年初,特师团到达马尾。

当时哈大全还在朝鲜,特使团在马尾住了小半个月,才得开始与学士会展开谈判。

这次谈判,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商业贸易谈判。以往哈大全与洋人谈判,都有一定的战争背景。只有这一次谈判,是完全商业化的,谈的都是生意,跟战争一点关系都没有。

谈判一直在进行。

而在南洋,缅甸与印度军队增兵到五十万人,王可烈驻守北榄坡的兵力也已经增加到了十万人。

双方一直处于对峙状态,小战不断,大仗却没打几次。

九月一日,哈大全返回马尾。

他到学士会走了一圈,作为洋人特使团团长的德雷克正在发表鸡情洋溢的演说。把东西方贸易描述的无比美好,好像银子会生出翅膀,直接飞到人们的口袋里。

德雷克在中国魂了很多年,在他的印象里,中国人爱面子,只要捧几句就会同意。

可几个月下来,他发现,原来的认识是错误的。至少对眼前这群中国人来说,他的认识是错误的。

在坐的365名学士会成员一个比一个狡猾,都是些老谋深算的奸商。说在漂亮的话都没用,看不到实惠,他们是不会点头的。

等德雷克的演说结束。

作为副会长的徐士安提出。“德雷克先生,我们谈了几个月了。您能不能说点实际的,我们对你们开放商路,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好处。我是指实际的好处。”

德雷克笑容满面的说:“更大的贸易量,会带来更多的税收,不是吗?徐副会长。”

徐士安说:“但这样损害主公的利益,如果完全开放市场,一些主要货物比如香料、翡翠、木材、草药的价格就会大幅降低。我们一年内会损失20%的收益,即使货品的流通量加大,损失也无法弥补回来。”

365双眼睛一起盯向德雷克。

德雷克感到了无比的压力。这个学士会看上去是个民主机构,内部矛盾也不少,但在维护哈大全利益的问题上,却显得空前的团结。

几个月下来,德雷克招数用尽,也没能收买任何一位学士。

在欧洲,股东利益高于一切。

在中国,主公的利益高于一切。哈大全就是海上贸易中最大的股东,垄断贸易能获得的利益才是最大的。

要说服学士会,实在不容易。

除非哈大全放弃一部分利益。

就在德雷克想尽办法时,哈大全推门走进开会的图书馆。在座的学士们一起起身下跪,三呼:“参见闽王千岁。”

哈大全摆手说:“起来吧各位,最近辛苦大家了。”

在封建社会,上位者的一句褒奖,就能让下面的人兴奋半天。

德雷克鞠躬道:“闽王千岁,我发现要说服您的议员真的很难。”

“如果你能说服我,事情会变得简单一点。”哈大全停下脚步,环顾四周的学士,然后慢条斯理的说:“我成立学士会,为我制定逐步放开南洋商路的计划,主要目的不是盈利,而是还富于民。请您告诉我,如果我对你们开放航路,我的百姓能得到什么好处。”

德雷克几乎脱口而出。“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多的收入,更美好的生活。”

哈大全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询问四周的学士。“你们认为呢?”

学士们开始七嘴八舌的谈论起来。

谈论围绕着两点进行,维护主公的利益与增加百姓的收入。这两点哪一个更重要,那一个更优先。深受儒家教育,讲究忠君爱国的中国人,普遍倾向于前者,以维护君王利益为第一优先。

但作为商人,作为百姓,也有很多人支持后一点。他们认为要维护君王的统治,百姓安居乐意是第一优先。

大家讨论了一天,最终选择进行投票。

最终结果是180票对185票,学士会决定以增加普通百姓收入为第一优先。

德雷克异常的兴奋,他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哈大全却泼了一盆冷水下来。“我对国内商户,是逐步开放航路。对你们也一样。你和我的学士们在讨论一下,什么事情都得慢慢来。中国人有句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德雷克强颜欢笑的说:“是,是,是。”

“我要去南洋收拾印度阿三,你是跟我回去,还是留在马尾继续谈判。”

“我还是留在马尾吧。”

“砍人的事情不适合你。如果你愿意留在中国,我可以封你为侯爵。还能给你的商会特许经营权。”

“真的。”德雷克两眼冒光,特许经营权就代表了钱。

“不过特权是受限制的,我可不能让你扰乱市场。”

        第454章 三分安南。

正文 第454章 三分安南。

第454章 三分安南。

崇祯九年十月,哈大全第二次下南洋。

哈大全的第一站是金瓯,先见了阮岚母子。一年多不见,哈一荣越发的活泼可爱,阮岚却憔悴了许多。

从阮岚的眼神里,哈大全看到了几丝哀怨。

“主公,您回来了。”阮岚用幽怨的眼神,述说着相思之苦。

“我回来了。”

哈大全没有多说什么,说多了也没用。他不会把阮岚母子接回马尾。他给哈一荣安排的位子就是金瓯伯,以后金瓯就是哈一荣的了。作为哈一荣的母亲,阮岚也得一辈子留在金瓯。

陈好背地里问过。“你就如此无情,一定要把他们母子留在金瓯。”

哈大全说:“这里才是他们的故乡,而且我有很多的不得已。”

哈大全很想说:“都是孩子多闹的。”

哈大全现在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这还是特意控制的结果,如果随便生,哈大全一群老婆能生出几十个儿女来。

一夜温存,阮岚的哀怨也少了几分。

第二天哈大全才召见金瓯的官员。王鑫偷偷说:“主公,您应该第一时间召见这些人,做为一个英明的君主,您应当先考虑政务,而不是家庭。”

哈大全很不高的说:“我的私生活,不需要你来多嘴。”

“是。”王鑫乖乖的让开。

他是一个忠臣,喜欢说实话,却也知道忠言逆耳,实话说太多就不好了。按照哈大全的品行,还不算昏庸,做事也很有条理。有些时候,过渡干扰主公的言行,反倒会被厌恶。

哈大全需要一个说实话的参谋,而不是一个啰啰嗦嗦的管家。

王鑫还能看清自己的处境,做出该做的选择。

会见很简单,就是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开会。

哈大全一个个点名,让与会的官员汇报工作。民政,军务,商业,一样一样的来。现有主管官员讲,在让总管总结。就好像现代工厂的季度工作会议,搞得大家都十分的紧张。

哈大全拿着一支羽毛笔,很认真的做着记录,这就更叫人紧张了。

大家都怕说错话,反倒更加语无伦次,就连阮平都说错了一大堆句子,把一些事情反复说了三遍。

等大家都说完了,哈大全也记了五页会议纪要。

“我离开这段时间,金瓯的工作开展的不错。不过我有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与升龙的贸易额,会出现三层以上的下滑。宽祖,能给我解释一下吗?”

房宽祖是金瓯本地豪门房家的家主,担任金瓯商会会长。

房宽祖擦了把汗,哆哆嗦嗦的说:“这个,这个。”

“怎么了,是不是富春的人在中间搞乱。”

“我……”房宽祖咬咬牙说:“主公,最近升龙的商队数量在减少,根据我们的了解,大部分商队都转往了富春。”

“这么说,是富春的人在抢我们生意。”

“是,也不是,升龙的商队宁可高价从富春进货,也不愿意到金瓯来。同时富春的进货量在增加,他们只要转手,就能挣到5%的利润,根本不用费力气。”

“很不合理啊。”

的确不合理,难道升龙郑氏的人都傻了,要多花5%的价格进货,这中间肯定有问题。

哈大全环顾四周说:“我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谁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宽祖?”

房宽祖低下头不出声了。

“东来?”

何东来是金瓯豪族何氏的家主,担任金瓯团练总兵。

阮氏、房氏、何氏三大家族,是哈大全重用的金瓯地方豪强,也是哈大全巩固统治的工具。

何东来也一脸的为难,不愿意多说。

“阮平。你说。到底怎么了。”

阮平硬着头皮站起来。说:“主公,升龙郑氏想废掉黎王德隆,他们希望得到富春阮氏的支持。”

“你也知道这事。为什么不报告。”

“这个……富春和升龙方面,希望事情办完之后在通知您。”

“ok。我明白了。”

哈大全和上双手,把身子向后靠在椅子上。可以肯定,阮平拿了好处,才会不报告。房宽祖和何向东也一定拿了好处。恐怕在座的官员里,没有几个人没得好处。

还真是一起,集体**案啊。

法不责众,哈大全不能把这些人都收拾了。

何况,黎王德隆的命运,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阮平有些紧张,他知道隐瞒此事,是对哈大全的蔑视。虽然哈大全现在不收拾他,但不保准以后不收拾他。必须做些事情挽救一下。

阮平忙说:“主公,郑家提议,三分安南。”

“三分安南?”

“正是如此。富春和升龙方面同意,把东部沿海,三百里的土地割让给我们。”

“嘿,好处还真不少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