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染大明 >

第187部分

血染大明-第187部分

小说: 血染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达力在亲兵的护送下逃回缅甸。

从七月七日开始,到七月二十一日,只用十五天时间,赵卫就彻底击败了缅军。

曼谷战役结束。

卡洛斯在心中,不断的诅咒着之前的同伴,这群见死不救的B货。

在明军的攻势面前,卡洛斯选择了投降,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不投降,只会被烧死,或者被打死。

虎颜进城后,第一时间组织救火。他下令拆除了一些房舍,防止大火继续蔓延。在这种情况下,组织有效的扑救,实在很难,能保住没着火的地方就不错了。

还好老天爷给脸,天空降下了绵绵的细雨,火势也得到了缓解。

二月二十五日,哈大全的本队到达琼州。

走在被大火焚烧的琼州街头,哈大全突然想起了辽东的义州。天启二年四月,义州城被努尔哈赤焚毁,义州团练总兵王老虎战死。

当时的虎颜只有七岁,还用着原来的名字王剑。

看着满目的疮痍,哈大全心中冒出一股无比的愤恨。

“虎颜,洋人退到何处去了。”

虎颜回道:“联军退到了岛西,末将抓了一个洋人的将军,还有六百余洋兵。这些俘虏要如何处理。”随后又补充,“琼州的百姓请命,要把这些洋兵都杀了。”

哈大全摇摇头说:“杀降不祥,暂时先关起来吧。”

“那个洋人的将军,您是不是见一见。”

“也好,你组织一下人手,把退到岛西的洋人赶下海。”

“是,我马上去。”

虎颜领命去了。

穿过一片废墟,哈大全来到已经变成了废墟的府衙。这里已经完全焚毁了,许多地方还冒着浓烟。

在衙门入口,只有半块烧焦的牌匾,能够面前辨别出。

府衙内的院子里,临时搭建了些帐篷,许多士兵在忙碌着。文昌县,会同县,安定县三县县令,还有刚刚赶到的澄迈县县令和临高县县令。

洋人退到岛西,已经把临高县占了。

临高县令是个黑胖子,衣衫破烂,满脸的黑灰。这是刚刚到了不久,联军虽然败出琼州,也不是一个县令能够抵御的。

澄迈县还好一点,联军只是路过,他侥幸逃过了一劫。

“参见闽国公。”

五个县令一起下跪,在他们后面还跪了一大片人。

哈大全说:“都起来吧。”

所有人都起来了,只有临高县令哆哆嗦嗦跪在那里,临高县失守,他有失土之责,按照大明的立法,是要被斩首的。

“你怎么不起来。”

“下官临高县令,洋兵侵占了县府,下官有失土之责,请闽国公责罚。”

“你就是临高县令。”

“正是下官。”

“临高县是昨天丢的吧。你跑得到是快。”哈大全笑呵呵的说。

临高县令一听,浑身一哆嗦,冷汗都冒了出来。使劲磕头说:“下官有罪,下官有罪。”

听了哈大全的话,再场的人,都以为他要杀人。打仗前杀人祭旗是常事,哈大全刚到琼州,正好杀个人祭旗。

临高县令也觉得是死定了。

却听哈大全说:“我的先锋虎颜准备攻打临高县,收复失地。给你个将功补过的机会,到前线去吧。”

临高县令一听,如临大赦。急忙磕头说:“下官必死战报国。”

        第384章 明抢。

正文 第384章 明抢。

第384章 明抢。

七月二十二日,哈大全派遣的新军一万二千人到达曼谷时,曼谷战役已经结束。

缅军全军溃败,三万余人战死,其余部分逃回缅甸。

平达力撤到了北橄坡据守。那里是泰国与缅甸的交界处,现在成了泰国、缅甸、越南三国交界处。

平达力希望能拉泰国下水,一起对抗明军。

但是泰国人表现十分谨慎,不愿意轻易卷入战争的漩涡。

赵卫没有追击缅军,在占领整个曼谷海湾沿岸地区后,沿海南下进入马来半岛,先后占领了吞武里、佛丕、差安、奎奴阿等地。打通了由陆路进攻满荆加的通道。

在占领以上地区后,赵卫没有急着进兵,而是开始巩固占领区。

战争表现的是武力的一面,但武力并不能解决一切。

为了稳固后方,为最终战略目标制造条件,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些工作往往比打一场战役,更加的繁琐,更加的难以实现。

为了不让泰国人参战,哈大全要求阮氏派出使者前往泰国,与大成王室进行谈判。

哈大全许愿,不会主攻进攻泰国。只要泰国人宣布中立,明军和越南军队就不会进入泰国境内。

平达力也派使者前往泰国,目的是说服泰国人参战。他们把明军描述为来自修罗地狱的恶魔,是一切杀人不见血的深渊魔鬼。

在泰国王都,一场外交较量开始了,这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泰国人的态度很暧昧,总是在左右摇摆,他们是不想卷入战争的。又害怕明军和越南军的突然进攻,反正就是很纠结,很纠结。

泰国人的摇摆,让哈大全很满意,他需要时间,只要泰国人在短时间内部掺和进来,就一切好办。

越南人也得到了好处,这次占领的土地中,他们得到了所有的内陆地区。

明军只保留了在沿海地区的控制权。为了稳固占领地区的安定,哈大全在占领区建立了二十个城邦,封本地酋长为城主。这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都愿意效忠闽国公,把闽国公视为最高统治者。

只要按照规定进贡,哈大全就会保证他们的权利和地位。

事情到了这份上,所有人都知道哈大全要干什么。

德雷克找哈大全抗议。“阁下,您玩我。您不是说九月攻打吕宋吗?您明显是在利用我,送假情报回去。”

哈大全说:“怎么会。我是要在九月攻打吕宋。”

“您是要在九月攻打满荆加才对吧。”

“怎么会,我要打满荆加坐船去就好了,走陆路多麻烦,绕那么大一圈。”

“我不管,我要求加钱,我不能白被您利用。”

“行,我给你加二万两情报费,这样总可以了吧。”

得了银子,德雷克也就不闹了。

满荆加的联军上下都十分紧张,明军马上要打到家门口。

在陆上作战,明军的优势十分明显,为了包围满荆加,联军不得调动了一万人的陆战队。同时,他们要求满荆加国王派出一支三万人的救**协防。

联军和满荆加军队,在马来半岛的狭长地带布防。并分别在尖喷、班巴占、麻利温三地修建要塞,设置炮台。

时间进入八月,马来半岛已经剑拔弩张,随时可能发生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在满荆加和金瓯间游弋的双方海军,也不再寂寞,互相之间摩擦不断。从七月中旬到八月初,小规模海战,已经打了几十次。双方各有伤亡胜负,谁都没占到大便宜,谁也不愿意把战争扩大化。

在如此紧张的气氛下,满荆加和金瓯两地,却出现了畸形的繁荣,商业活动越发的频繁了。

两边海军好像约定好了一样,都不去打扰来往的商船。如果海战时,突然有商船在附近经过,战斗双方都会自己的退出战场,把安全的航道让出来。

金瓯城内一片紫醉金迷的景象。

最初还担心洋人商人已经不再担心了,哈大全旅行了所有诺言,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只要他们把货物运到金瓯,就能挣到钱。

商人逐利而行,有银子可赚,冒点风险也是值得的。

但他们都不知道,他们运到金瓯的货物大部分被哈大全收购并囤积了起来。哈大全在金瓯收购货物,是防止有商人冒险北上。哈大全南下作战的同时,来自南洋的香料,木材都已经断货了。国内相应的商品暴涨了几十倍。

到了八月初,连最后一点存货,都要消耗殆尽了。

对于国内的情况,哈大全了如指掌,因为一切都是他控的。

“是该行动的时候。”

哈大全一声令下。福建巡抚朱敦便开始发请帖,包裹福建、两广、浙江等地的富商,都被请到了马尾。

巡抚大人请客,这些人都不敢不来。

一顿饭吃过,朱敦宣布。“这次请大家来。是有件事情跟大家商议。”

商户们都知道,准没好事。管家请商户吃饭,无非就为了一个目的:“钱。”

这几年,辽东在打仗,西北在打仗。朝廷几次几派辽饷,平贼饷,税金已经涨了数倍。穷苦百姓已经没有钱了,在要银子,只能从大户身上刮。

福建还好一些,有哈大全坐镇,朝廷派的饷银,没有落到福建百姓的头上。

朱敦高声说:“闽国公南下与洋人作战,急需军饷。为此要发行闽饷债券二百万两。以二年为期,每年五分利钱,到时全书归还。希望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为保我大明海疆的安宁做贡献。”

“废话说多了也没用,大家准备认领多少啊。”

朱敦说完,已经有人推了两大车债券出来。全都是每张一百里的债券,印制十分的精美考究。很有点现代纸钞的摸样,就是方位功能少了点。

商户们都直皱眉。

二百万两债券?二年还本付息?谁信啊?这不是空手套白狼吗?

拿两车花花绿绿的纸片,就想逃走五百两银子,这买卖做的也太黑了点。

朱敦知道大家都不想卖,不过他不着急。而是冷淡的说:“不买没关系,以后可别后悔。少买也没关系,以后别后悔。”

这话,明显就是威胁。

许多商户感叹。“这官府抢劫,比土匪还黑,不拿钱还不行。”

更直接的说法。“这不是明抢吗?”

        第385章战争债券。

正文 第385章战争债券。

第385章战争债券。

二百万战争债券,一天就卖光了。

来参加宴会的商户,都多少认购了一些。然后把花花绿绿的债券放进背包,垂头丧气的回家去了。他们没把债券直接丢掉,是希望官府说话算话,二年后,真的把钱换给他们。

其实在大家看来,这个希望十分的渺茫。

其中也有些爱国的商户。最大的一家是杭州的杨家,一次认购了五十万元的闽饷债券。还跟朱敦说:“闽国公出外打仗,是为了我们大明朝。我一个商人,不能出去打仗,出点钱还是应该的。这五十万两就算捐的。”

朱敦笑道:“别介,这五十万债券你拿回去,保存好了。我家闽国公是讲信用的人,绝对不会亏待大家的。”

所有商户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债券,不买会后悔,买少了更会后悔。

那些真心为国,愿意出钱的,最后都得了好处。

而且很快,他们就会知道为什么。

债券刚刚出售完,一支来自南洋的商队,就把大量产自南洋的香料、药材、翡翠、木材运抵了马尾,杭州,广州三地。

渴望进货的商户都疯狂了,全都冲到码头打听货主是谁,希望能够分到一部分商品。

可人们很快发现,运货的都是舰船都在军舰的护送下。军舰上下来一群水兵,封锁了仓库区和码头,看护着货物卸船。

商人干着急,也只能看着。

很快福建巡抚衙门人就出面了,原来这些货物的货主是闽国公。

朱敦道貌岸然的说:“闽国公为了感谢各位的支持,答应把这批货物,以市价九层的价格出售给大家。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货款,需要用闽饷债券来支持。其余任何形式的支付,我们都不予受理。”

这一下,大家都傻了。

现在是货源短缺,有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

那些没有认购闽饷债券的,一点货都买不到。认购债券少的,也就只能买到一点点。只有那些大笔认购债券的大户,能够进到充足的货物。

杭州杨家认购的债券最多,一次把货品就置办齐了。刨去成本,一次就能竞争二十万两,将近四层了净利润。

杨家家族看着手中的账本,不由得感叹道:“闽国公,真守信之人。”

一次得了二百万元军费,这还没完呢?

哈大全这么搞的目的,是为了销售闽饷债券,是为了更好的空手套白狼。献给大家点甜头,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随后哈大全有发行了五百万两债券,被商户抢购一空。

陈好看到国内送来的消息,对哈大全说:“主公,您这简直就是在抢钱。”

哈大全笑道:“我可没有着他们买,是他们自愿的。再说了,让他们为国家出点钱,出点力,也是应该的。”

而后,哈大全运回国的货物,全部用债券支付。

一下子,闽饷债券成了硬通货,许多商户之间交易都开始使用债券。这些轻便的纸币,携带方便,很受商户的喜爱。

很快人们发现了债券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数千的时候特别过瘾。

有些人数钱数到手抽筋还乐此不疲。

当然了,为了防止出现假钞。印刷债券时,采用了一些防伪手段。比如在纸浆里掺杂羊毛,使纸张不易被撕开,点燃的时候也有糊味。

债券印刷,还开创性的使用了水印,透过阳关,可以看到一艘隐形的海船。

一方面预防假钞,另一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