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染大明 >

第118部分

血染大明-第118部分

小说: 血染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高声对身后的人们喊道:“我高第绝对不会辜负皇上、朝廷和大家的期望。我一定能剿灭努尔哈赤,平息辽东的畏惧。”

高第很有信心。

不过,送行的人可不这么想。一个兵部的文官指着高第对年幼的儿子说:“孩啊,看到没有,这就叫自不量力。干不了的活,千万不能强出头,不然会死的很惨的。”

感情高大人成了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

高第到达辽东后,干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向努尔哈赤动进攻,而是诬陷孙大爷。他找人做了些假账,然后奏报给朝廷。

“孙大爷说辽东有十万大军,我数来数去就只有五万,别外的五万人都在那里啊。”

孙大爷也不反驳,他直接上书给皇上说:“老臣错了。”他也不说错在那,“既然高大人说辽东只有五万人,我看以后辽东的军饷就按五万人放吧。”

高第一听就傻了,以后按五万人军饷,剩下拿不到钱的人,还不得拎着刀动兵变。

高大人傻,魏公公一点都不傻,有客氏在旁边提点着。孙大爷是不能动的,孙大爷最强的后台不是东林党,而是坐在皇位上的天启皇帝。

魏公公写信把高第大骂了一顿。“你有空干点正事,不准盯着孙大人不放。小心天威震怒,灭了你小样的。”

高第老实了,他终于看清了形势,孙大爷是不能动的。

既然孙大爷动不得,自信满满的高第准备拿努尔哈赤开刀。不管从任何一个方面看,高第跟努尔哈赤都不是一个档次的。不过,高第好像看不到自身的缺陷,他在到任后的第一月就调动六万大军,向辽阳动了全面的进攻。

这是一次自杀性的攻击。

天启五年八月三十日,明军对辽阳的进攻开始了。

在沈阳的努尔哈赤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子从椅子上蹦了起来,抓起传信人的脖领子,兴奋的问:“真的吗?明军真的进攻辽阳了吗?”

在得到明确的回答后,努尔哈赤就好像打了兴奋剂,在王宫的大殿内转了好几圈,对每一个臣子都说:“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在努尔哈赤眼里高第就是一个送经验值的。

孙大爷守辽东,让努尔哈赤相当的憋气窝火。孙大爷人比较地点,也很不厚道,他除了闷头砌城墙,啥事都不干。不说一举荡平努尔哈赤,不说光复大明江山,也不出来挑衅斗殴。努尔哈赤出兵来抢劫,孙大爷就躲到城里防守,努尔哈赤走了,他在出来占地盘。

搞了二年多,孙大爷竟然把城墙砌到了西平堡,收复了辽东数百里的土地。

对于孙大爷不厚道的行为努尔哈赤一点招都没有。

听说孙大爷退休回家,努尔哈赤足足庆祝了三天。既然孙大爷走了,努尔哈赤决定放手抢一把,可就在他准备抢劫的时候,高第竟然直接打了过来。

努尔哈赤最害怕的就是攻城战,最喜欢的就是野战,高第的行为,自然让努尔哈赤无比的兴奋。

送经验值的终于来了。

高第对辽阳动了猛攻,六万大军部分主攻还是佯攻,从四个方向一起动攻击。高第开出了极高的赏金。先入城者,赏银五千两。

在高第看来,一举荡平辽东并不难。

就在高第作者一举荡平辽东,把努尔哈赤抓回京城请赏的美梦时,努尔哈当带着五万后金大军来了。

高第也防备了后金的援军,他在辽阳附近的设下了阻击点,安排了一万守军。在高第看来,努尔哈赤是无法突破防线的。

但高第还是高估自己人的战斗力。

因为对孙大爷的嫉恨,这次作战,高第没有带孙大爷训练的精锐铁骑关宁铁骑,他带到都是些“自己人”,给高大人送过礼的。

这些自己人的水平实在太次,方一交手,就溃散了。

        第242章 孤城宁远。

正文 第242章 孤城宁远。

高第在辽阳城下大败。

面对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铁骑,高第原本高涨的自信心,满满的自豪感,一下子化为春水流淌的一干二净。

在努尔哈赤出现后,高第没有组织反抗,他跑了,如丧家之犬。

最高领导都跑了,其余人还打啥啊,大家一起跑呗。

高大人一路跑,努尔哈赤一路追。

先失西平堡,在失右屯、大凌河堡、锦州、松山、杏山、大兴堡、塔山。孙大爷苦心经营,收复的辽东数百里土地,再次拱手让人。

高大人跑的实在是太快了,等努尔哈赤杀到宁远城下时,高大人已经跑出了山海关。

整个辽东都在逃跑,这时却有一群人没有跑。他们是以袁崇焕为,孙大爷苦心训练的真正的精锐。

袁崇焕站在宁远城头,看着城外浩浩荡荡的后金大军。袁崇焕已经有了必死的决心。

现在宁远已城一座孤城。

天启五年十月二十四日,努尔哈赤率领六万精锐大军到达宁远城下。

努尔哈赤派人送信要袁崇焕开城投降,袁崇焕拒绝了。

随后一场生死大战在宁远城下展开。

努尔哈赤决心,要把眼前这座不听话的城市,还有城里那个不给面子的小子一起碾成齑粉。他相信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他已经确认过,这是一座城,他没有援军,也不会任何的援军,高第跑的太快了,整个山海关以东,明军还占据的地点就只有宁远了。

在宁远城内,只有一个不给面子,又没有名字的小子,还有一万余孤立无援的明军。

努尔哈赤无比的自信,六年前,他用四万余人,就击溃了最为精锐的十二万明军。使明朝在辽东地区陷入了被动防守的局面,许多明朝的大将死在他手里。现在他有六万人,一路所向披靡,杀的明军望风而逃。主要是高第太不争气。

现在他要把面前这个敢于反抗的城市碾碎。

胜负毫无悬念。对于这一点,无论后金的努尔哈赤以及他手下的四大贝勒,还有明朝的高第以及他的上司魏忠贤和客氏,甚至在家养老的孙承宗,都持有相同的观点。

唯一持有不同观点的,就是在朝鲜欺负人的哈大全。穿越人士的好处在于,他们知道很多当时的人不知道的事情。比如努尔哈赤会死在宁远城下。这边历史实在太经典了,电影电视不知道演了多少遍,就连不爱读书的哈大全都知道。

所以哈大全跟身边人说:“努尔哈赤这次要倒霉喽。”

哈大全的手下王张氏、纯三郎、熊宽等等,跟着一起来朝鲜的人,没有一个相信的。虽然主公本事很大,但在这件事上,没人相信袁崇焕能够胜利。

熊宽背地里还说:“袁崇焕将是第二个罗一贯。”

当年罗一贯在西平堡战死,这一次袁崇焕的结局也差不多。

就连宁远城内的袁崇焕都不相信会得到胜利,他的想法很单纯,东林党倒台了,孙承宗回家养老了。高第升任辽东经略,整个辽东都将成为阉党的天下,他一个小小的东林党徒,很快就会被赶回家放牛种地。

与其默默无名的过一辈子,袁崇焕想在宁远寻求自己的光荣,一生的光荣。

这时三个神神秘秘的黑衣人进了袁崇焕的府邸,这群人是哈大全留在辽东的樱馆密探,他们开门见山就问袁崇焕。“袁大人您是打算守啊,还是打算跑啊。”

袁崇焕横了对方一眼,愤恨的说:“我死,也要死在城里。”

“那就好,那就好。”密探拿出一份名单交给袁崇焕。“我家哈大人交待过,如果辽东战事突起,后金军达到宁远下,就把这份名单交给袁大人。”

袁崇焕打开名单,上面罗列了许多名字,后面还跟着这些人详细的档案,还有在宁远城内的住址。

“这些人都是后金的奸细,袁大人您看着办吧。”说完密探就走了。

还能怎么办,袁崇焕拿着名单开始杀人,凡是上面有名字的全部抓起来,直接砍死。并且还派明白在城内各处巡逻,预防奸细的破坏。

这是哈大全对袁崇焕唯一的帮助。

袁崇焕又叫来手下,写了一份信给逃到山海关的高第。部下很迷惑,这应该是去讨救兵,可高大人在辽阳损失了六万余人,就算想救,恐怕也派不出人来。况且高大人被努尔哈赤吓到了,说死也不愿意在走出山海关。

部下毅然的说:“此行必行毫无结果,高大人是不会派救兵来的,让属下留下吧,我愿意跟随大人死守宁远,与宁远同存亡。”

这个部下相当的爷们。

袁崇焕很感动,不过人还得去,他耐心的说:“我不是让你去求救兵,请你转告高大人,我不要他派援兵,只希望他答应我一件事。如果现有宁远的逃回去的士兵或者将领,请就地正法,格杀勿论。”

部下说:“我一定完成大人的交托,送完信,我一定回来与大人同存亡。”

“好兄弟。”

这两位都是纯爷们。

就在袁崇焕以为大战在即的时候,努尔哈赤的进攻竟然停止了,而且一停就是将近两个月。

所有的一切都因为哈大全说:“我们在帮袁崇焕一把吧。”

十月哈大全从朝鲜王都撤军,归还了忠清南道与忠清北道两道,不过没有归还公州和太田,这两各方是忠清南北道的门户,只要占据公州和太田,哈大全的军队随时随地可以打到朝鲜王城。

撤下去的哈大全没有闲着,他领着船队,沿朝鲜海岸北上,在后金的大后院的镇江岛上岸,风风火火的干了一把。

当年毛文龙就是在镇江岛一战成名的。

哈大全在镇江游览了一番,然后在城墙上挂起了哈家军的军旗。

就哈大全这面旗,可把后金军吓坏了。正准备进攻宁远的努尔哈赤一听,哈大全来了,马上就毛了。在辽东跟哈大全拼过几次,努尔哈赤对哈大全是相当的头痛。

以前毛文龙也在后金的后院捣乱。不过,毛文龙没有哈大全爷们,后金军以来他就跑,不像哈大全打不过也不跑,绝对跟你死磕,临死也要咬你一块肉下来。

努尔哈赤马上回兵镇江岛,派别人去他不放心。

在镇江旅游的哈大全,这次没有死磕,他也学毛文龙,后金大军一来,他也跑了。

努尔哈赤一来一回,就浪费了两个月的时间。

        第243章 选拔人才。

正文 第243章 选拔人才。

哈大全坐着船返回丽水,他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为袁崇焕争取了两个月的时间。

哈大全不跟努尔哈赤拼是有原因的,他现在丁忧在家。如果突然跑到辽东跟努尔哈赤干一仗,绝对会引起朝廷的猜疑。一个侯爷的亲兵,也不能有好几万吧。虽然朝里有客氏帮衬着,也不过太过分。

而且在朝鲜还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哈大全处理。

虽然在朝鲜取得了胜利,占了地盘,抢到了银子。却不能马上闲下来,想要保住现在的成果,就必须更加的忙碌。

哈大全人们王张氏为朝鲜偶总督直接管辖广尚南道。王张氏在朝鲜创造了一个历史,她成为了哈大全手下第一重臣,以女儿身成为一方封疆大吏。

纯三郎为丽水总督,管辖丽水区和朝鲜舰队。作为一个日本人,能受到如此重用,可见哈大全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荀一龙被哈大全要求提前退休,被安排到朝鲜担任全罗北道副总督。哈大全把一个武将放在这里,就是要看着朝鲜王室。哈大全给荀一龙宣战的权力,如果现朝鲜王室不老实,荀一龙随时可以向朝鲜宣战。

就在这时,哈大全现手里的官员不够用,好几个主要的职位还空缺着。

为此哈大全在丽水开科进行了一次人才选拔考试,所有的规矩都按照朝廷科考的规矩来。只要在朝鲜的移民和会说中文的朝鲜人都可以参加,而且哈大全给出了两个很高的实缺,广尚北道副总督和全罗南道副总督。

这可是相当于巡抚的高官,一下子丽水移民区的读书人疯狂了。

接着还有更让他们疯狂的,就是哈大全出的考试题。哈大全不考四书五经,而是挑阴阳学来考。《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武备志》《本朝纲目》等等,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都被拿了出来。

哈大全的目的很明确,得选出能把两道治理好的人才。

一开始参加考试的书生还很有怨言,不过哈大全给出了一份很高很高的工资,年薪三百两白银,这可比明朝官员的工资高出几十倍。一下子所有的考生都没有怨言了,只要有钱有官有权,也可以先把孙圣人丢到一边去。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科考,不考四书五经,而是考阴阳学的案例。当然了这一案例只此一次,哈大全会在下一次回归正途。

考试顺利的展开。

朝鲜现在有十余万移民,其中有不少落魄的读书人,还有许多会说汉语的朝鲜人。只要按照要求说汉语,穿汉族的服饰都可以参加考试。

天启六年正月七日,在丽水的一处书院内,开了个科考。

哈大全没有坐着等结果,他带着郑鼎和熊宽,在考场里溜达了一天。还经常在某书生旁边停下来看一看。

能够受到领导的关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