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唐攻略 >

第412部分

武唐攻略-第412部分

小说: 武唐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兰烟当即轻笑了一声:“这要是早说了你会当?”

李贤没有答话,而是继续气呼呼地消灭桌子上的点心。今儿个含元殿的传位大典结束之后,倒是曾经在麟德殿赐宴,无奈他根本没有吃东西的心情,还要面对无数人的奉承或讽刺,根本就早就饥肠辘辘了。一想到今儿个李治李弘这对父子联手坑了武后和他这对母子,他就觉得心里憋得慌。

谁说他那老爹愚蠢?谁说他那五哥老实?这老实人一旦耍起心眼来,那根本就是防不胜防!

他这闷气还没生完,外头忽然又冲进来一个人,却是周晓。只见这小子团团看了一圈,发现人都齐了,这才犹如连珠炮似的抖露了最新消息——东宫最新人员配属情况。

上官仪先前高升太子太师,把太子太傅的职衔让给了刘仁轨,于是老刘头这回顺理成章当上了太弟太傅。太弟宾客是郝处俊和李敬玄。左庶子是裴行俭,右庶子是裴炎,中允是刘祎之,剩下来的一干高低不等的职衔也被从上至下的各级官员瓜分殆尽。至于李贤先头的雍王府王府官,则是全部塞进了东宫官的队伍,只不过资历不够品级还不高。

正在大家一起消化这种种人事任命的时候,又有人十万火急地冲了进来,先是高政跑进来嚷嚷,说自己怎么莫名其妙就成了东宫司议郎,紧跟着刚刚和刘仁轨一块从辽东归来的姚元之也是惊愕莫名地进来询问,自己怎么就忽然成了赞善大夫。就连罗处机也匆匆跑了来,这一位却没多少惊愕,只是端着一张灿烂的笑脸。

耳边都是吵吵嚷嚷,李贤这一个头两个大,到最后不得不愤然站起暴喝一声:“全都给我闭嘴,都别吵了!”

这一声怒吼之下,全场皆静。此时,李贤方才示意周晓上前,仔仔细细盘问了一应人事关系——他刚刚气冲冲回来走得太急,竟是忘了了解这些。正如他想象,以前认为东宫机构太庞大,现在真正轮到自己来运转的时候,他方才发现,他的人手大大不够,远远不够……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东宫用来办事可以,但若是用作住处,那是绝对的失去自由!

发现李贤脸色不太好看,周晓猛地想起另一件事,连忙一拍巴掌道:“对了,听说太上皇有意在英国公下葬当日幸未央宫登楼观瞻,并准备让敬业夺情,出任东宫少詹事。”

好吧,所有人都齐全了!李贤重重吁了一口粗气,忽然指着老天骂道:“干就干,谁怕谁来着!”

第六百三十二章 太上皇后的滋味

从皇后高升太上皇后是什么滋味?

倘若换作几天前,武后必定没有如今那么深切的感受,但此时此刻,她心中可谓是窝了一肚子的火。虽然仍是那座熟悉的紫宸殿,虽然四周的内侍宫人还是那么毕恭毕敬,虽然案头的卷轴奏章堆得老高,但眼下她不管看什么都是不顺眼,心中满是难以发泄的怒火。

“你们都退下!”

早从刚刚大典结束的时候,阿芊就敏感地察觉到武后情绪不对,此时见这一位的表情越来越阴沉,她便自作主张地下了命令。见人都走了武后也不曾责怪,她便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这一招已经奏效,遂悄悄地退到案桌旁收拾东西。

此时已经是黄昏,大殿中原本的灯火又添了一倍,自是大放光明。天气还冷,四处仍烧着炭盆,再加上熏香的缘故,空气中便弥漫着一股难以名状的香味。平日武后颇觉得这种气味沁人心脾,这时候却感到一股难言的烦躁,最后还是把到了嘴边的吩咐吞了回去。

若是让人家知道她心情糟糕透顶,这对她有什么好处?

定了定神,她便转身来到案桌前坐下,随手拿过一张纸,用笔蘸了浓墨,便在纸上奋笔疾书了起来,却是昔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虽说她的行书和书圣并非一种风格,但几遍写下来,她已经感到心情舒缓了不少,继而便开始琢磨起了丈夫的用意。

她从来就没注意到丈夫有这方面的意向,所以今天有些措手不及。可如今再细细一想,这事情其实早有苗头,再加上之前太医禀报的状况,因此也确实认为,这新任储君早些确立,也好让群臣少些担忧。

可是,这事情为什么李治根本不曾和她商量!是心存疑虑,还是担心她反对,抑或是因为其他她没有觉察到的原因?

这样想着,她好容易平静下来的心绪便又有些乱了,纸上的字迹更显得凌乱不堪,到最后她只得放下笔,深深吸了一口气。原先她还以为李治退居上皇只不过是一时兴起,可现在再仔细琢磨,那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从这种角度来说,此次无疑是她失算了!

一旁磨墨的阿芊发觉武后情绪散乱,更是默不作声,发现侧门处有人影晃动,她不禁有些恼火,遂丢下墨块匆匆奔了过去。待从那小内侍口中得知缘由,她这才舒了一口气,连忙转身回来禀报道:“天后陛下,荣国夫人来了!”

虽说此时最恰当的称呼是太上皇后,但她直觉地感到武后似乎并不喜欢太上皇后这个称呼,因此还是沿用了原来的,见武后并无怒色便更坚定了自己的念想。果然,听到母亲道来,武后的面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惊讶和喜色,旋即竟是亲自迎了上去。

“娘怎么来之前也不让人说一声,我好派车去接!”

虽然已经年过九旬,算得上高寿中的高寿,但荣国夫人杨氏养了一个冬天,身体竟是愈发硬朗。瞧着已经荣升了太上皇后的女儿,她的面上露出了欣然笑容:“今天这么大的事,我怎么好为了一丁点小事惊动你?我也很久不曾进宫了,心里想你就过来看看,何必惊动太广?”

母女连心,武后的不少秉性就是传自母亲,自然知道杨氏这话言不由衷。于是,她便示意阿芊屏退左右,亲自将母亲搀扶到了内间软榻上坐下,自己方才贴着一起坐了。

“媚娘,想必今天的事情你没有料到?”

对于杨氏直言不讳地拆穿自己的心结,武后不禁沉默了片刻,随即点了点头:“我和陛下夫妻数十年,他在大事上从未瞒我。此次他不但瞒了群臣,瞒了贤儿,就连我也瞒了,实在让人寒心。我还以为他先前频频召见弘儿是为了面授机宜,谁知道竟然是在商量这件事!”

“结发夫妻尚且不牢靠,二十年夫妻又哪能说必定知心?”杨氏一句话出口,见武后面色一凝,便又笑道,“寒心大可不必,他当初能够在那样的关键时刻依旧迷恋你姐姐的美色,在这种当口多一点心思也难免。我知道你舍不得手中大权,既然如此,那就牢牢握着,难道你还怕我那两个外孙和你争抢?”

说到这些,杨氏脸上的皱纹仿佛一下子都抚平了,竟是露出了神采飞扬的表情:“弘儿虽说当了十几年太子,但身体太弱,必定会放权于下。贤儿固然聪颖,但素来不耐烦实务,事事一把抓也不可能。既然这样,大权势必落入政事堂诸宰相之手,陛下也未必会高兴,所以并不会让你这个太上皇后放权,你还担心什么?”

杨氏所说字字句句武后都知道,只不过今天着实被丈夫这一招气得狠了,一时之间竟破天荒地有些患得患失。此时此刻,她也觉得心下渐平:“看来我是有些多虑了。与其有工夫考虑这些,不如在陛下身边再多安排一些人手。那么多人竟然连那么重大的事情都不曾打听到,简直是酒囊饭袋!”

“这才是正理。”

杨氏的老脸上绽放出了欣慰的笑容:“虽说陛下成了太上皇,但一举一动却比弘儿这个皇上更有效。抓牢了陛下方才是上上之策,其余都是空话。陛下可不比高祖皇帝,不会真的退居深宫什么事都不管。”

大事商量完,母女俩之间少不得聊了些闲话,也提到了即将成年婚配的李显。只不过李显向来是顽劣不堪的性子,因此两人都不曾太上心,说着说着,话题就转到了如今空缺的周国公爵位上。虽然无论武后还是荣国夫人,都并不看重国公这样的爵位,但这是象征武氏一脉的传承,因此也不能完全放在一边不管。

“说起来,我倒是不曾想到贤儿一通教训,竟是把敏之那个小子教训出息了,居然不要爵位宁可跑到外头去!”武后对于李贤的无所不能,到现在还觉得有些神奇,“只不过这周国公之爵不好这么放着,娘你收容了武三思兄弟在家里,可是觉得他们适合袭爵?”

“武三思还算聪敏识时务,但要说袭爵的人,却未必一定要用他。”

倘若让武三思知道,自己费尽苦心巴结荣国夫人,到头来却换来这么一句话,那么必定会失望透顶。即便是武后,对于母亲这样的回答也感到诧异。这除了武三思兄弟之外,武家其他人都散落各地,母亲若不是看中了武三思,何必把人留下来?

“反正武家未满二十的人还多着,周国公这个爵位空置着,也好刺激一下他们上进。就好比一根肉骨头,倘若没有人来抢,那还有什么趣味?”

杨氏一句话就决定了这个国公爵位的未来。对于其他任何国公来说,继承人无不早定,似周国公这样爵位空闲多年的事情还从未有过。但只要武后在一日,对于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就不会有人提出质疑,因此她根本不担心这么一个爵位会被朝廷收回。

她的皇帝女婿——现在应该说是太上皇女婿了,当初为了给武家抬高出身,不惜兴师动众给一大群功臣加官进爵,只为了掩盖私心,现在又怎么会吝惜区区一个国公之爵?

与大唐任何贵戚相比,荣国夫人在大明宫中享受的礼遇都是独一无二的。非但可以随时进宫并住在宫中,而且见天子也不用行拜礼。因此在武后荣升太后之后第一次入宫拜访,她仍是循旧例住在了含凉殿中,心中却盘算着前几天燕三带来的消息。

那个老贼头虽说长得丑了一些,却好在死心眼容易驾驭,用起来极为得心应手。得到那消息之后,她几乎差点想要杀人灭口,最后还是硬生生忍了下来。只是她万万不曾想到,李贤居然会在那种事情上胆大包天。

“既是外孙,还娶了我最宝贝的外孙女,唉,少不得我也得担一些干系帮着隐瞒!”

身上盖着雪白的熊皮毯,杨氏轻轻叹息了一声,随即合上了双眼闭目养神。她已经老了,没几年好活了,这长女韩国夫人临死前托孤的任务李贤已经全部完成,至于她自己,也就只有贺兰敏之那么一个心愿——好在看目前的状况,那边似乎不用她再操心。

她需要操心的,反而是如今这种亘古未有的朝局。太上皇、太上皇后、皇帝、皇太弟——倘若不是亲身经历,她简直要认为这是怪谈,可偏偏这种事就货真价实地实现了。她该怎么评价自己那位皇帝女婿,该说他是奇思怪想,还是该赞他聪明?

还有另外一件最重要的事,贺兰烟都已经嫁给李贤一年多了,怎么事到如今还没有动静?莫不是当初她送去的那些药有副作用,这才迟迟没能让她怀上孩子?

想到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年逾九龄的杨氏不禁露出了苦笑——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要是她真的不用操心就好了!老天保佑她那一对外孙多福多寿,保佑她的女儿万事都能想开些!

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太弟监国的首要任务

对于新鲜出炉的大唐皇太弟殿下来说,李贤没法像以前那样,抽出无数时间去考虑自个那位老妈的心结。仅仅是因为东宫的权属事宜,他就和政事堂展开了艰苦的拉锯战。

如果连曾经的废太子一起算上,大唐立国之后先后有李建成、李世民、李承乾、李治、李忠、李弘这么六位太子,除了李世民没多久就完成了秦王——太子——皇帝的三级跳,其他人都或多或少在东宫呆了很长时间。也就是说,东宫作为储君的法定住所,历来是没有任何争议余地的。

但李贤就是不乐意!在朝堂上,他引经据典说明,储君住在东宫会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影响。从官员到百姓的心理,到储君自己产生的骄矜意识,再到君臣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一句话,那就是他住进东宫是万万不妥。

虽说他是以一敌百,但诡辩和忽悠素来都是他的强项,再加上他动不动就扣大帽子,久而久之,就连上官仪这样的文学名士都有些受不了。几个宰相碰头了一次,便决定在这件事上暂时退让一步。恼火归恼火,但在几个人的内心深处对李贤还有那么一丁点赞赏。

这新君和储君一模一样的年纪,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确实不太妥当。由于李治喜欢大明宫,而李弘住惯了太极宫,因此两代皇帝自然而然分了开来,一个住在大明宫蓬莱殿,一个住在太极宫甘露殿,算是两不干涉。

于是,东宫就从政治和居住两用的用途直接转变成了办事场所,而李贤的官邸仍然是在安定坊——这也仅仅是暂时的,因为他那位老爹李治日前已经正式宣布,四月出发前往巡幸洛阳。按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