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地师 >

第188部分

大明地师-第188部分

小说: 大明地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宅子门前早已有两名衙役在等候着,看到杜惟明等人到来,衙役连忙推开大门,恭迎苏昊一行进入。苏昊与杜惟明互相客气了一句,然后便手挽着手一起走进去了,其他人跟在他们身后,鱼贯而行,也都进了宅子。
进宅子之后,苏昊自然不能忙着去看自己的卧室啥的,而是与杜惟明一道,坐在大堂上喝茶聊天,有杜惟明临时从同知衙门里派来的衙役侍候着。杜惟明告诉苏昊,汝宁城里就有牙行,可以买到一些不错的奴仆、丫环等等,苏昊如果要在汝宁常住,府里这些下人都是需要配备起来的。
陈观鱼兼着苏昊管家的职责,进门之后,就开始安排众人的住宿。歌伶和程仪两个女孩子被安排在内宅的一角,据说是原来那位官员家的小姐住的地方。李贽、徐光祖这些人,就毫不客气地占了主人的卧室、书房等地,只给苏昊留了一间屋子。
看看一切安排停当,杜惟明对苏昊说道:“苏学士一路辛苦否?若是不辛苦,可随在下前往汝宁府衙,刘知府设了便宴,说要为苏学士洗尘的。”
“岂敢岂敢,在下原本也该去拜见知府的,此时再去,已然是失礼了。”苏昊说道。
杜惟明笑道:“刘知府倒是个不拘俗礼之人,是他吩咐在下先带苏学士到府上歇息,然后再去府衙的。”
“那就多谢刘知府用心了。”苏昊说道。
去汝宁府署拜见知府刘其昌,自然不必带上太多的随从。苏昊只叫上了陈观鱼与自己一道前往,熊民范带着几名亲兵随同保护,那是另当别论的。
汝宁知府刘其昌是个50来岁的半大老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属于那种扔在人群里就很难找出来的类型。苏昊从淮安出发之前,曾经专门让人搜集过有关刘其昌的资料,得到的结果是,此人行事极为低调,执政的理念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到汝宁当知府已经有三年时间,几乎没有干过一件创新的事情,汝宁府的民生可以说是每况愈下,这与他的无能而治是不可分开的。
苏昊在杜惟明的引导下,来到府署的大堂,以下官礼节见过了刘其昌。刘其昌草草地问了几句苏昊此行的使命,然后便打着哈哈道:“苏学士年轻有为,身受圣命来到汝宁府,定能做出一番功业。来来来,本府已经安排下了一桌便宴,给苏学士洗尘,咱们边喝边聊。”
“多谢刘知府。”苏昊应道。
便宴就安排在府署的后堂,一共摆了两桌,一桌为主,一桌为次。苏昊自然是坐在主桌的,陈观鱼作为苏昊的随从,就只能坐在次桌了。
主桌上有两个主位,刘其昌作为知府,自然要占一个主位,至于另一个主位,苏昊有些迟疑,不知道会不会让给自己坐。从品级上说,杜惟明作为同知,是正五品,而苏昊是从五品,杜惟明算是上官,位次应当比苏昊更高。但从潜规则来说,苏昊是京里派来的官员,背后站的是万历和王锡爵,所以让他坐在上首也合理。苏昊想着,若是一会刘其昌让他坐另一个主位,他当如何假意推辞,才能显得不卑不亢,像是经常出席这种场合的样子。
谁知,就在苏昊纠结之时,刘其昌却不知从哪请出了一位20来岁的年轻人,把他让到了另一个主位上。这位年轻人对于这个安排似乎并不觉得有何不妥,他从容不迫地坐下去,然后抬起手向众人比划了一下:“各位不必拘礼,快快请坐吧。”
苏昊满腹狐疑地在给自己安排的位置上坐了下来,这是除主位之外的上首位置,正好与杜惟明面对面,倒省却了互相推辞的麻烦了。看着苏昊一脸困惑的样子,刘其昌笑道:“苏学士初来乍到,本府还是先向你介绍一下吧。这位就是崇王世子,想必苏学士也听说过他的大名吧?”
崇王世子!
苏昊一下子明白过来了,难怪这哥们年纪轻轻就能够坐在知府的身边,原来是皇亲。
崇王是明英宗年代分封的藩王,就藩地就是汝宁府。第一代崇王是英宗的嫡六子朱见泽,现任的崇王是朱见泽的第五代孙,名叫朱翊爵,与万历是同一个辈份的。朱翊爵没有嫡子,万历6年的时候,封了庶一子为世子,结果这个世子没等袭封就死了,于是在万历14年,又封了庶二子朱常津为世子,也就是苏昊现在见到的这个世子。
(说明:崇王和世子的名字都是异体字,打不出来,也没法念,于是修改了一下,史学爱好者请勿批判)
看到朱常津出现在知府的宴席上,苏昊心中五味杂陈,对于刘其昌这个人又多了几分不同的看法。
明代的规制中,对于藩王的权利限制得是非常严的。藩王不得结交地方官员,尤其不能与军队的将领深入交往,这个规定的用意非常明白,那就是避免藩王培育自己的势力,威胁皇权。按照规定,藩王除了生辰之外,不得会有司饮酒,也不得参加地方上的各种庆典。世子此时出现在这个宴席上,是非常犯忌讳的一件事情,如果被都察院的官员奏报上去,崇王和刘其昌都要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世子甚至有可能被贬为庶人。
但是,这样的事情偏偏就发生了,而且是当着苏昊的面。苏昊现在的身份是考察院的经历,而且与刘其昌也是初次见面,他就真的不怕苏昊会把这件事捅到宗人府去吗?刘其昌敢这样做,就说明他有恃无恐,而且很明显是做给苏昊看的,那么,他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向苏昊暗示什么呢?
这一瞬间,苏昊飞快地想了许多,也犹豫了一下是否应当拂袖而去,避免与世子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喝酒。但他最终还是没有这样做,既然这一桌子的官员都敢留下来,世子也敢堂而皇之地出席,那么就说明他们是评估过风险的,自己马上离开的话,与当地官员以及崇王府的关系就完全割断了,自己在汝宁府的差使也就告吹了。
没准刘其昌就是想用这样的办法来把自己挤走呢?
既是如此,那我就更要留下来了,且看你们还有什么把戏要演。苏昊迅速地做出了决定。(未完待续。)


 274 低调行事

“原来是世子,失敬了!”
苏昊站起身来,向朱常津拱手行礼,脸上和语气中都没有流露出任何异样。
朱常津的脸上倒是掠过了一丝诧异,他也抬起手来,对苏昊拱手还礼,淡淡地说道:“这位就是刘知府所说的苏学士吧?确是年轻有为,见教了。”
“苏学士是连圣上都夸奖过的青年才俊,他这个侍读学士的职位,还是申首辅亲自推荐的呢。依本府看来,苏学士不出10年,必能入阁为相啊。”刘其昌呵呵笑着说道。
“岂敢岂敢,世子和刘知府都缪赞了,下官只是机缘巧合,做了几件让圣上还算满意的事情,方能得此圣眷。此处领了都察院的差使到汝宁府来,还要仰仗世子和刘知府鼎力相助。”苏昊客套道。
“哈哈,好说,好说。”刘其昌道,“诸位,咱们先开席吧,边喝边叙。”
宴会开席的套路都差不多,刘其昌说了几句欢迎世子大驾光临、欢迎苏学士远道而来之类的祝酒辞,然后分别是朱常津、苏昊答谢,接着就是众人举杯共饮。佣人们像流水一样往来穿梭,把各sè菜肴端上来,官员们频频举杯,不觉就已经喝了五六轮了。
“苏学士此次到汝宁来,公文上说的是督查豪强侵占田亩之事,不知苏学士对此事有何考虑,又打算如何cāo作啊。”
劝酒告一段落之后,刘其昌终于把话题扯到了公务上。刚才在公堂上,他与苏昊只是简单地交流了一下朝廷的旨意,现在他要问的,是苏昊自己的态度。当着这么多官员,还有崇王世子的面,这就是要苏昊表态的意思了。
苏昊微微一笑,说道:“刘知府考问下官,倒真把下官给问住了。下官以往从来没有到过汝宁府,此次来到汝宁府,从进城至今,也不过是两个时辰,仓促之间要下官说一个章程出来,还真是有些为难。”
“哎,不是让你说章程,只是随便聊聊嘛。听闻苏学士在淮安府清丈田亩,雷厉风行,豪强望之无不丧胆,此次汝宁之行,必然是要再续辉煌了。”刘其昌依然是笑呵呵地说道。
苏昊知道,刘其昌这话绝对是笑里藏刀,雷厉风行这样的词,表面上听起来是褒义,但如果细细琢磨,其实就是说苏昊行事粗鲁、不留情面。像这样的行为,在明代的官场上其实是非常忌讳的。苏昊如果敢当着汝宁府的这些官员说自己要在汝宁府雷厉风行地做事,只怕话一出口,就已经把大家给得罪死了。
照着刘其昌的想法,苏昊不过是一个18岁的少年,血气方刚,也没什么城府,让别人夸几句,肯定就飘飘然找不着北了,必然会说出一番豪言壮语,然后在众人心里留下一个恶劣的形象。
可惜刘其昌判断错了,苏昊有着两世的经历,并不是一个懵懂少年。在这一路上,他也与徐光祖、陈观鱼、周汝员等人探讨过到汝宁之后的策略问题,救下李贽之后,李贽也给过他不少建议。此时面对着刘其昌设下的圈套,苏昊丝毫没有被其诱惑。
“刘知府说笑了,有些传闻完全不可信,只是以讹传讹罢了。”苏昊笑着答道。
“在下听说,苏学士在淮安以区区200人的勘舆营,迎战百余人的倭寇,并最终将其全歼,此事莫非不实?”杜惟明问道。
苏昊道:“迎战倭寇一事,倒是实情。不过,说昊只是依仗区区200人,那就是笑话了。昊还年轻,连夫人都没娶,哪敢拿自己的命去赌博?当时迎战倭寇的,有淮安卫的1000jīng兵,还有河道总兵府派来的1000jīng兵,昊所部不过是替他们打先锋而已。当然,这个先锋打得还算露脸,所以昊才能得到圣上的褒奖。”
“那也不易了!来来来,苏学士,为了抗倭一战,在下敬你一杯。”杜惟明端起酒杯,站起身来向苏昊敬了一杯酒,苏昊也站起身,与杜惟明碰了杯,把酒喝下了。
接着,汝宁府的其他官员也纷纷问起苏昊在淮安清丈、查处章襄等人的贪腐案件等事情,这些事都是通过官场渠道传过来的,众人知之不详,也都心存疑虑。既然刘其昌作了提示,又由杜惟明开了头,那么众人自然就装出一副好奇的样子,开始向苏昊求证了。
苏昊早已编好了一套说辞,把清丈的事情说成是韩文所为,自己不过是派兵帮着测量了一下土地;至于查处章襄,那则是潘季驯所为,自己做的就是帮着算了算账啥的。关于淮安的豪强地主被打压一事,苏昊也是给予了大幅度缩水的回答,说其实被杀掉的只是一个通倭的豪强,其余的人退赔了几亩田地之后,就都没事了。
当年没有无孔不入的记者,也没有无所不知的互联网,人们对于国内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从来都只能知道一个大概,而无法了解详情。在此前,官场上风传苏昊如何杀人如麻,如何年少轻狂,给汝宁府的官员们形成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印象。如今,苏昊坐在酒桌上谈笑风生,对于官职比自己小的那些官员也十分谦恭,这就使大家开始怀疑此前的传闻了。
说来也对,这不过就是一个胡子都没长齐的少年而已,哪能有如此大的建树?一定是因为他能玩点新鲜花样,得到了万历的宠爱,这才得以飞黄腾达,有关什么倭寇、清丈之类的故事,不过是内阁编出来给他贴金的素材而已。
想明白了这一节,所有的人都轻松起来了。原来担心苏昊的到来会给大家平添多少麻烦,现在才发现,这种想法是多么可笑。朝廷派往汝宁府来督查的官员也不止苏昊这一拨,那些官员品级更高、资历更深,最终不也是不了了之地走了?苏昊这样一个小年轻,能掀起什么大浪来?
“那么,苏学士,下一步,你打算在汝宁做些什么呢?”杜惟明替刘其昌问道。
苏昊道:“在下奉圣命来到汝宁,若是一事无成,只怕回去不好交待。昊的想法是,这豪强侵占土地一事,肯定还是要查一查的。虽说汝宁府在刘知府以及各位同仁的治理下,百废俱兴,百姓安居乐业,但这个别的苍蝇蚊子,总还是有几只的。昊打算过几rì就到民间去探访探访,好歹也得抓住几只苍蝇出来,杜同知说是不是?”
“明白明白!”杜惟明哈哈笑道,“苏学士所言甚是,虽然我等rìrì不敢懈怠,但百密一疏,总是有些照顾不到的事情。苏学士能够为我等拾遗补缺,这汝宁府的百姓就有福了。”
苏昊的这个回答,让刘其昌颇为满意。苏昊说要抓苍蝇,意思就是不打老虎了。一名官员奉旨下来查案,一只苍蝇都没有抓走,自然是说不过去的,所以刘其昌也做好了舍弃一些小地主作为炮灰的心理准备。甚至于,如果苏昊没有查到什么合适的人,刘其昌也不介意为他提供几个平时不太听话的小地主,让苏昊把他们锁走,回京去交差。
“各位,苏学士是奉朝廷之命,下来查办不法豪强的。本府在这里放一句话,不管苏学士到哪个州县去,各州各县都要全力配合,绝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