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6 >

第3部分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6-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出交涉,日军坚持不退,遂发生武装冲突。日军立即以第二十师第七十七 

团和驻屯步兵旅一部在飞机和装甲车配合下,于26日晨向中国守军发动猛烈 

攻击。中国守军顽强抵抗,损失严重,被迫向东转移,廊坊即被日军占领, 

平津间铁路交通中断。 

     26日下午,日本中国驻屯军向第二十九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该军于28 

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紧接着,由天津乘火车抵达丰台 

的驻屯军步兵旅第二团第二营,分乘26辆卡车于19时到达广安门,企图强 

行入城。广安门守军交涉无效,遂关闭城门阻止。于是双方发生战斗,日军 

一部入城,大部被阻于城外。至22时左右,已入城的日军进到使馆区兵营, 

未入城的日军退回丰台。 

     日军挑起廊坊和广安门事件后,日军参谋部于27日命令驻屯军向第二十 

九军发动攻击,并下令国内进行第二次动员,增调第五、第六、第十师和第 

十一师、第三师共五个师约20余万人到中国。这时,宋哲元进一步感到,日 

军大举进攻迫在眉捷。26日他连续两次致电何应钦转呈蒋介石,报告平津形 

势,并请求援助。蒋介石夏电说:“平津增援部队,可直接命令孙连仲随时 

加入。” 

     7月25日,日军援兵调齐之后,以飞机几十架和猛列的炮火向廊坊中国 

驻军轰炸,攻占了廊坊,切断了平津间的联系。此时侵华日军已增至10万人 

以上,飞机200架,坦克100余辆。日军已占明显优势,且对平津形成三面 

包围态势。27日,日军出动陆空军,向南苑、北苑进攻,并于当天上午在以 

军事进攻的压力厂,限冯治安三十七师于28日正午以前自北平及其附近退 

尽。 

     7月17日下午,宋哲元拒绝了日军的最后通牒,随即发出“决心固守北 

平,誓与城共存亡”的自卫守土通电,历数“七·七”以来日军的侵略罪行, 

下令所属各部抗击日军。但已经为时过晚,贻误了战机。此时,北平四郊的 

战事均已爆发。 

     日本中国驻屯军于26日晚,下达了进攻中国第二十九军的命令。攻击时 

间为27日正午。其部署是:以廊坊及天津的第二十师主力集中于团河和马驹 


… Page 9…

桥附近,准备从东南和西南两面主攻南苑;以驻屯步兵旅主力及其另一部, 

分别由丰台和通县出发,向南苑西北和东北方向进攻;以独立混成第十一旅 

从瓦窑附近攻占西苑,然后进入永定河一线,以独立混成第一旅从沙河镇方 

面向永定河一线攻击;以第二十师三个营为预备队,位于天津;以集大成飞 

行团于拂晓轰炸西苑兵营,临时航空兵团支援各兵团地面作战。 

     中国第二十九军在廊坊和广安门战斗之前,讨论了作战计划。决定以第 

一三二师一部守北平城,其余部队协同第三十七师攻击丰台和通县之敌;以 

第一四三师向南口出击,切断古北口到北平的通路;以第三十八师进攻天津 

海光寺日军司令部。26日,蒋介石曾电令宋哲元;北平城防立即准备开战, 

宛平应死守勿失,决心大战,从速部署。27日,宋哲元下令设立北平城防司 

令部,任命正在接防的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为南苑方面司令官,同时将军 

部由南苑移到北平城内怀仁堂;又派戈定远星夜驰赴保定,催孙连仲、万福 

麟等部迅速北上协同第二十九军作战。 

     日军对北平发动总攻前一天,在航空兵支援下,首先对第二十九军驻通 

县、团河和小汤山等地的部队发动袭击,并占领了这些要点。27日下午,宋 

哲元电请蒋介石速派大军兼程北进,以解北平之围。蒋立即复电宋:“稳守 

三天,援军正在向北平进发。严令各部,加深壕沟,固守勿退,中央必星夜 

兼程,全力增援。”28日凌晨2时,日本通知宋哲元:“日军将单独采取行 

动”,并要求第二十九军“立即全部撤出”北平城。 

     7月28日,日军在香月清司指挥下,对北平附近的中国第二十九军发起 

总攻,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南苑。当时,第二十九军驻南苑部队有第三十八师、 

骑九师和军特务旅共五个团(含1个骑兵团),约7000余人。前敌总指挥为 

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赵于27日傍晚赶到南苑部署应敌,并急调其所辖之 

第一、第二旅到南苑参战。不料,28日拂晓日军第二十师和驻屯步兵旅主力 

突然从东、南、北三面向南苑发起进攻,中国守军被迫仓促应战。由于冀察 

当局7月11日以后的妥协,平津前线放松了战备,事先没有构筑防御工事。 

所以,当日军展开进攻时,中国守军被包围在狭小的营区内,仅凭围墙作掩 

护,进行抵抗。日军在飞机、大炮火力支援下,向守军猛烈攻击。在5个多 

小时的惨烈战斗中,中国守军伤亡2000人以上,副军长佟麟阁不幸牺牲,师 

长赵登禹在指挥部队后撤时,亦壮烈殉国,南苑终于失守。 

     在此期间,日军独立混成第一旅和第十一旅主力,分别向北苑等地的中 

国守军发动进攻。中国第二十九军所部奋力抵抗。第三十七师和第三十八师 

一部曾在丰台、廊坊和卢沟桥一带与日军激战;独立第三十九旅曾迫使进攻 

北苑的日军转攻黄寺;伪冀东保安队也阵前倒戈,一度占领通县城。但是, 

在日军增援反攻下,这些部队都被迫撤退。宋哲元见大势已去,派张自忠代 

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平市长,自己于28日23时偕秦德纯、冯治安、 

张维藩等离北平去保定。第三十七师等部奉命于当晚经门头沟开始南撤。何 

基沣旅担任掩护,任务完成后,该旅于30日退往涿县。至此,北平完全沦陷。 

     在这之前,为了配合北平保卫战,卢沟桥守军在何基沣等将领的率领下, 

向丰台的日军发起主动攻击。他们巧妙地把日军引出阵地,然后集中优势兵 

力加以围歼,最后夺回了丰台车站。但是,局部的胜利已经无法挽回整个战 

局的失败。北平失守后,固守卢沟桥已没有战略意义。7月30日夜间,二十 

九军残部忍着悲愤撤出卢沟桥。 

     当日本中国驻屯军主力集中在北平地区作战时,天津仅有日军5000余 


… Page 10…

人,分散配置在海光寺军司令部、天津各火车站和东局子飞机场等处。第二 

十九军在天津的部队有等一一二旅和第二十六旅等部。第三十八师副师长兼 

公安局长李文田接到宋哲元“自卫守土”通电和北平守军克复丰台的消息后, 

立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集中第三十八师驻津部队和天津保安队,乘势 

向天津日军出击。29日凌晨1时,第三十八师第二十六旅、师部手枪团和天 

津保安队等部,在李文田指挥下,分别向海光寺、天津各车站和东局子机场 

等处日军,发起进攻。各攻击部队很快袭入飞机场,烧毁日机10余架,并攻 

占了天津总火车站和东站。日本驻屯军司令官闻讯后,立即抽调北平第二十 

师的四个营及关东军堤支队增援天津,并以临时航空兵团对中国军队进行狂 

轰滥炸。在日军轰炸和猛烈炮火的反击下,李文田指挥部队转攻为守。经过 

15小时战斗,部队伤亡严重,在30日放弃天津,向马厂方向撤退。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过程表明:卢沟桥事变不是什么偶然事件和局部冲 

突,而是日本有计划有准备的行动;卢沟桥事件不是什么日本少数军人牵着 

军部、政府的鼻子走,而是政府、财阀、政党的共同意志。 

     平津之战日军经小战而轻易取胜,固然有敌强我弱等客观因素,但从主 

观上看,是与以宋哲元为首的第二十九军少数领导执行妥协退让政策,缺乏 

战争准备,在应战中又造成诸多失误分不开的。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也负有不 

可推卸的指导责任。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应战决心不大,仍想谋求和平解决。 

虽然调兵北上,并电促宋哲元抵抗,但行动迟缓,贻误了战机。及至日军大 

军开到、进攻平津时,第二十九军仓促应战,援军又未及时赶到,从而导致 

了平津的迅速失守。事后,蒋介石曾对新闻记者发表谈话说:“余身为全国 

军事最高长官,所有平津军事失败问题与宋哲元无关,愿由我一人负责。” 

但是,蒋介石一个人怎么能负担得了丧师失土的失败责任呢? 


… Page 11…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1月,日军侵占上海后,即分三路向南京进攻:右路主力沿沪 

宁路西进;中路由宜兴经溧阳、句容进逼南京;左路沿太湖南侧迂回,截断 

南京守军退路,再向南京合围。当时,国民党军在上海、南京之间曾筑有两 

道防线。此外,在镇江以西阵地还筑有许多工事和堡垒。国民党当局不发动 

群众抗战,曾幻想依靠这些防线和工事便可阻挡敌人的进攻。但是,自 11 

月初,日军由杭州湾登陆,进行侧背迂回时,上海守军不得不向吴福线阵地 

撤退,脚跟还没有站稳,跟踪追击的敌人已经逼近,只好继续撤退。这时, 

日军接连攻陷常熟、苏州、嘉兴和吴江,第一道防线崩溃。接着,中路敌军 

又自郎溪北犯,连陷溧水、句容、秣陵关,直扑南京背后;左路敌军,自长 

兴绕道宣城,直扑芜湖、当涂。11月28日,国民党军队慌忙再由江阴、无 

锡撤退。第二道防线也丝毫未能起到阻止敌人的作用。 

     两道防线均被突破,三路敌军兵临城下,南京外围守军已退入狭窄的阵 

地,城内官兵乱作一团。作为中国首都的南京就暴露在日军的面前。蒋介石 

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南京防守问题。应召到会的高级将领有李宗仁、白崇 

禧、唐生智、何应钦、徐永昌等。德国军事顾问团也参加了会议。 

     从当时局势来看,坚守南京已无军事上的意义:上海、杭州湾失守后, 

南京已失去屏障,日寇正日夜兼程,兵分两路包抄南京;从战术上讲,南京 

是个绝地,敌人可以三面合围,而北面又受阻于长江,无路可退;中国军队 

在淞沪抗战中的惨败,士气颇受打击,又无生力军增援,难以坚守;日寇在 

上海刚刚取得胜利,士气正旺;夺取中国首都,对于日本军人有极大的刺激 

作用,必然冒死去争功。所以坚守南京,不仅会再次使中国军队遭到打击, 

作为六朝故都,南京灿烂的古代文明还可能遭到破坏,平民也可能遭到无辜 

杀害。 

     会上大多数将领认为:南京将处在立体包围的形势下,守是守不住的。 

但南京为国民党政府的首都所在地,不作任何抵抗就放弃,影响不利。因此, 

主张只留12个至多18个团的兵力,作“象征性的防守”,适当抵抗即撤退、 

是为上策。白崇禧等表示支持。蒋介石本人对此极为矛盾:打,必然一败涂 

地;逃走又难以承受舆论遣责。这位在上海滩黑社会混过的政治家,仅仅原 

则地说:南京为国府和国父孙中山陵墓所在地,断不能不战而退,我个人是 

主张死守的。对于大多数将领主张放弃的意见,唐生智却独持异议,主张南 

京非固守不可。他认为,南京是我国首都,国际上影响重大,又是孙(中山) 

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将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并表示愿意勉为其 

难,一定坚决死守,誓与南京共存亡!蒋介石见唐生智如此慷慨激昂,如果 

自己坚持放弃南京,将来必然会被别人抓住把柄,于是顺水推舟说:那就请 

老兄筹划防务,担任城防总司令吧。唐生智毫不犹豫,慨然允诺,发誓以血 

肉之躯,与南京城共存亡。放弃还是死守南京这样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就这 

样轻率地决定了。 

     蒋介石一面表示要帮助唐生智固守南京,一面却将其嫡系部队主力向皖 

南撤退,并下令迁都重庆;同时,开始与德国大使陶德曼密谈,积极作降日 

的准备。 

     12月3日,日军逼近南京,双方开始零星战斗。9日,日寇开始大举攻 

城。此时,那位“誓与南京共存亡”,准备“牺牲”的唐生智却让人在浦口 


… Page 12…

车站预备专车,准备乘车北去。三军统帅如此态度,那战况就可想而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