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6 >

第11部分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6-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春之敌突围;以第一兵团继续包围长春之敌,并佯装攻城以迷惑敌人。 

     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在义县至唐山段380公里的战 

线上展开了强大的攻击。12日夜突然包围了兴城、沙后所、绥中之敌。14 

日锦西国民党军向兴城增援,但遭人民解放军顽强的阻击,未能得逞。热河 

骑兵师于14日在唐山以东铁路线上进行了追击战,切断了兴城至唐山间的铁 

路交通。 

     东北野战军第四、九纵队12日插入义县、锦州之间,第四纵队随即包围 

了义县国民党军。24日夜东北人民解放军以渗透战法,直插敌锦州外围诸阵 

地,将敌分割数块,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并占领若干阵地。 

     国民党为了夺回已失去了的锦州外围阵地,于25日集中其主力在飞机、 

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分三路向解放军已占领的白老虎屯、亮马山一线阵地 

实施疯狂的反扑。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以无比的英勇顽强精神,与敌展 

开了搏斗,守住了阵地,同时肃清了锦州以北国民党军占领的重要外围据点, 

歼敌4000余人。 

     眼看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锦州危急,蒋介石于9月24日,严令卫立煌 

 “破釜沉舟”向新立屯、彰武攻击,以策应锦州的防御,并令沈阳国民党四 

十九军空运锦州,加强防御力量。当天,国民党四十九军即开始空运,由于 

解放军以猛烈炮火击毁敌机数架,封锁敌机场,空运被迫中断。 

     与此同时,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从左翼迂回到锦州西南地区,切断了锦 

州至锦西的交通。第九纵队于28、29日攻占了绥中和兴城,歼敌6000余人。 

10月1日,人民解放军对义县发起了攻击,经4小时的战斗,国民党九十三 


… Page 36…

军万余人全部被歼。至此,山海关至义县的辽西走廊,除锦州、锦西两孤立 

点外,其余均为解放军占领,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 

     锦州国民党军被围后,蒋介石极为恐慌。10月2日,他由北平飞抵沈阳, 

亲自督促东北作战,决定从两面援救锦州:由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组 

成“西进兵团”,首先攻占彰武、新立屯,截断人民解放军攻锦部队后方的 

铁路交通,解除锦州之围,同时策应长春国民党守军的突围。另从华北及山 

东抽调7个师,连同锦西、葫芦岛的4个师,共计11个师的兵力,由17兵 

团司令侯镜如指挥,组成“东进兵团”,企图东西对进,增援锦州。令长春 

郑洞国第一兵团,相机突围南下。锦州国民党军队根据上述总计划,随即以 

现有兵力10万余人,凭借锦州四周环山的险要地势,继续加修工事,调整部 

署,固守待援。 

     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进一步集中兵力迅速打下锦州的指示,决定增 

调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由辽西南下,参加攻锦作战。人民解放军集中了优势 

兵力,并进行了完善的组织,给锦州敌军布下了天罗地网,使其成为“瓮中 

之鳖”。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了总攻。攻城部队在进行了一小时 

的炮轰之后,从北、西、南三面攻向锦州城,夺取了敌人的前沿阵地,然后, 

一鼓作气冲进市内,展开了激烈巷战,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攻占了锦州, 

全歼守敌10万余人,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陆上的逃路。在攻取锦州的同时, 

人民解放军塔山地区阻击部队,英勇顽强,经过6昼夜的苦战,歼敌万余人, 

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成功地保障了锦州方向的作战。 

     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后,长春国民党军队鉴于突围无望,守必被歼的绝 

望形势,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政治攻势影响下,国民党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 

率2。6万余人起义,撤出长春。19日,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被迫率部 

投降,长春遂告解放。 

     锦州、长春解放后,蒋介石严令廖耀湘兵团与锦西、葫芦岛地区之敌继 

续东西对进,企图重占锦州,并令第五十二军抢占营口,以便让剩下的军队 

经由陆路或海上撤逃。这时,东北野战军不打锦州和葫芦岛,集中主力全歼 

敌廖耀湘兵团,采取诱敌深入打歼灭战的方针,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同 

时东北野战军堵塞敌人海上退路。21日,东北野战军除留两个纵队在塔山地 

区继续阻击敌“东进兵团”外,主力由锦州地区挥师北上,围歼廖耀湘兵团, 

并以第五、六两个纵队由阜新、彰武地区南下,切断敌退路。21日又令第十 

纵队退至黑山、大虎山地区,坚决阻敌前进,以掩护解放军主力插至廖耀湘 

兵团后方,围歼该敌。至25日,国民党军在黑山、大虎山攻击受阻,其退路 

被我切断,廖耀湘见我主力已逼近两翼,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遂于当晚向 

营口撤退,其先头在台安附近遭解放军独立二师阻击,误认为是东北野战军 

主力,又掉头向东,企图逃回沈阳。26日,东北野战军全线出击,在大虎山 

以东地区对敌展开了大规模的围歼战,至28日,即将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 

全部歼灭,俘敌兵团司令廖耀湘。主力被歼灭之后,沈阳城立即人心大乱。 

 “剿总”司令卫立煌对部下说:“仗没什么打头了,你们各自找出路吧!” 

然后,他坐上飞机先走了。在飞机上,他看见解放军已经渡过辽河,沈阳眼 

看就要失守,又急忙飞回来,想多带走几个亲信。飞机一落地,官员们你推 

我挤,争着先上飞机。有个官员登着吉普车顶往飞机上爬,被人一脚踢了下 

去,机上机下乱成一团。 


… Page 37…

     当辽西作战基本结束时,为迅速歼灭沈阳、营口国民党军,东北野战军 

向沈阳、营口急进。11月1日,人民解放军突入沈阳市区,敌人迅速瓦解, 

2日,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宣告解放。同时,营口之国民党军除万余人自海 

上逃跑外,其余为解放军歼灭。至此,辽沈战役全部胜利结束。 

     辽沈战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36个 

师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这一战役的胜利,使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 

转折点,敌我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兵力下降为290万左右, 

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余万人。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 

且在数量上也由长期的劣势转为优势。这就大大加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全 

国的崩溃,奠定了迅速解放全中国的军事上的巩固基础。毛泽东高兴地说: 

原来我们预料五年打倒蒋介石,现在看来只需要一年左右就可以做到了。 

     淮海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华中广阔原野上进行的。双方都在这里集 

结了主力部队,规模之大是三大战役之最。蒋介石想在这里阻止解放军南进, 

派了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亲自布阵,刘峙、杜聿明坐阵指挥,黄伯韬、邱清泉、 

李弥、孔元良、李延年等兵团分别把守徐州四周各点,总兵力有80万人。中 

共中央为在这里把国民党军主力歼灭,防止它南逃,也派出刘伯承、邓小平 

的中原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的华东野战军,还从华东、中原、华北 

各地方部队调来援军,总兵力有60多万。 

     国民党把淮海战役称为“徐蚌会战”。战役开始前,国民党军在中原、 

华东地区共聚集约150万人,分别隶属于华中“剿总”白崇禧和徐州“剿总” 

刘峙指挥。白崇禧集团70万人,分布在平汉路南段和长江宜昌至芜湖一线; 

刘峙集团约70余万人,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津浦铁路两线。国民党 

妄图阻击人民解放军南下,确保其统治中心南京及长江以南统治地区的安 

全。 

     1948年10月11日,毛泽东亲自制定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 

指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 

破”,占领新安镇、曹八集、临城、沭阳等地;第二阶段为“攻歼海州、新 

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并占领各城”;第三阶段“可设想在两淮方面 

作战。”为了加强领导,统一指挥,1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原和华东两 

个野战军的统一领导机关——淮海战役总前委,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和谭震林组成,邓小平任前委书记。 

     整个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到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5 

天。战役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1948年11月6日起至同月22日止,解放军在碾庄圩地区 

全歼国民党第七兵团黄伯韬部,并孤立了徐州。 

     遵照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针,中原野战军即在河南南部引黄维、张淦两兵 

团向西,并以一部主力协同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徐州以西迷惑敌人;又以一 

部主力占领宿县,并在蒙城地区完成阻击黄维兵团的准备。华东野战军,从 

山东境内分路南下,横扫陇海路北侧150公里宽广地区的国民党军阵地。东 

路部队首先于11月8日攻克郯城,歼敌5000余人。中路部队沿津浦线向南 

猛进,直插徐州东侧。原防守陇海路东段之黄伯韬兵团,不敢应战,连夜向 

徐州逃窜。解放军各路大军跟踪急追,将逃窜之敌打得稀烂,3天中间即追 

歼各部逃敌近2万人。在追击的过程中,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排除障碍, 

战胜困难,忍饥耐寒,日夜兼程,迅速涉过运河,追上敌人。9日,黄伯韬 


… Page 38…

率4个军刚逃到运河西岸,又遭到人民解放军的迎头堵击。黄伯韬走头无路, 

又折回碾庄、曹八集地区,立即被解放军团团围住。 

     黄伯韬被围后,蒋介石令其就地固守待援;同时令驻徐州之邱清泉、李 

弥两兵团拚全力东向解围。另调孙元良兵团进入徐州。又令黄维兵团向蒙城、 

宿县急进;并调杜聿明担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协助刘峙指挥,妄图与人 

民解放军决战。 

     针对战场的情况变化,11月14日,毛泽东电令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等:“目前首要任务是阻止邱、李,歼灭黄伯韬,集中全力,于歼灭宿县之 

敌后,迅速南进”,歼灭刘汝明部。遵照这些指示,华东野战军采取“先打 

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法,以5个纵队围歼黄伯韬兵 

团,以3个纵队阻击徐州东援之敌,以7个纵队从徐州东南钳制徐州之敌。 

     16日起,华东野战军主攻集团对黄伯韬兵团展开猛烈攻击,各路纵队充 

分发挥夜战近战的特长,接近敌人,插入各村敌人之间,进行逐点逐村夺取, 

逐个歼灭。战斗到19日,碾庄外围村庄的敌人即大部肃清。当日晚人民解放 

军便对黄伯韬兵团部所在地的碾庄发起总攻。战士们冒着敌人火力封锁,奋 

不顾身,涉过深及腰际的冰冷河水,突破敌人的坚固阵地,激战至22日黄昏, 

围守碾庄的敌人完全被肃清。至此,黄伯韬所指挥下的10个师约10万人, 

全部覆没。 

     当解放军在碾庄地区围歼黄伯韬兵团时,国民党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 

共12个师,另有部分装甲部队,急速由徐州向东增援,在飞机、坦克、重炮 

掩护下,向人民解放军猛烈攻击。但是,他们都遭到解放军英勇顽强的抗击。 

经10昼夜激战,国民党军付出万余人的伤亡代价,只前进了15余公里,离 

碾庄还有20多公里,眼看着黄伯韬兵团全军覆没而无可奈何。 

     战役第一阶段,人民解放军获得歼敌18个整师,共17。8万余人的辉煌 

战果。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就给以后歼灭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形势。 

     第二阶段,自1948年11月23日起至同年12月15日止,解放军在蒙城、 

双堆集地区,全歼国民党第十二兵团黄维部,在孟集以西地区,歼灭国民党 

第十六兵团孙元良部,并合围了杜聿明集团。 

     当人民解放军正在歼灭黄伯韬兵团和徐州被包围的时候,蒋介石急忙从 

河南南部调遣黄维兵团赶来增援。黄维带领12万人马,日夜兼程,拚命赶进, 

一路上连遭解放军阻击。11月24日刚到浍河南岸,就陷入解放军早就预备 

好了的天罗地网。解放军主动放弃了浍河沿岸的南平集,撤向南平集东北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