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骑 >

第646部分

唐骑-第646部分

小说: 唐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参谋方面只有李脑,政务方面只有郑渭,连同他自己只有五人。

“全部解甲归田

郭师庸的这咋。提议张迈不是没想过,但他更明白军队的遣散涉及到太多的事情,一旦牵动起来不但整个河西都要震动,甚至对内外大局都会有影响。

先契丹、后唐得到消息。会不会认为天策军的内部出了问题,从而生出本来不至于有的轻视熟觎之心呢?其次内部以及周边的胡族得到消息,会不会误以为这是天策军衰弱的一个征兆呢?军队的质量固然重要。但主耍体现在实战之时,数量的威慑力也不可轻视尤其是在和平时期。

再则,从内政考虑的话,如果忽然解散部队,这些兵痞子回到沙州之后能否顺利变兵为民?如果不能好好地安置这些人,只怕这几万个精壮男子不成生产力,反而要成为祸害,一个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引起整咋。稳定格局的崩盘,再说,重新募集什么也不懂的新兵员,练时间的成本比起整崔老兵来都要大得多!

“沙瓜士兵。真的都不能用了么?”在陈述了自己的种种顾虑之后。张迈谨慎地说。

“不是不能用郭师庸道:“归义军的正规部队,比起骨咄之流还是强得多了,比起萨曼也不弱小可是与伽、秋银相比,怕就略有不如。更麻烦的,是这些人要提升也有限,就算严加练,只怕也很难达到我们的期望。并贵精不贵多,若像我们岭西那样的子弟兵,有一万人足以抚守葱岭,威震一方,有三万人足以横扫西域,便是与契丹精锐相斗也有得一拼。至于沙瓜的这批兵马,便有十万人,也未必能抵挡得住漠北三万铁骑。且养十万弱兵日常之费,也必然高过三万精兵。既,然如此,与其日后受尽赢弱冗兵之祸害,不如毕其功于一役,趁着我军开府建邦之际,来个大换血。反正现在我军东西中三线皆自保有余,也不急着需要这批沙瓜兵将上前线

奚胜也附和道:“不熊,练兵之道,在搜选,兵源若优良,练起来事半功倍,兵源若低劣,练起来便事倍功半,且最终难成虎贲之师。上上之兵,以性情质朴、动作矫捷、反应敏捷、耐劳耐苦为佳。若能嗜血贪功,则更是虎狼之师的潜质。我在瓜州时,数日间深入到各营各队,见沙瓜之兵,眼神大多油滑,尤其是沙州士兵,皮质明显较北庭、甘回牧民细腻那定是沙州生活条件较好之故,从来富则惜命。穷则轻生,安逸之乡养文人,穷苦之乡出武夫,再和他们谈话,这些人大多以农舍为安乐,以为妻儿牵挂,如此士兵,纵然严加练。一旦上了战场,最多不过按章法行事,断断难以为了军功舍命相拼,遇有利容易急进抢功劳,遇不利容易大溃散,像我岭西子弟那样夜战昭山、浴血灯上城这样的苦役,这些沙州士兵无论如何是打不来的。”

张迈听得暗暗点头,道:“我之前对沙瓜兵将的忧虑,主要在于这些士兵隶属于沙州故族,许多固有关系盘根错节,在军中容易形成小集团。而且带着末世归义军的暮气。但却没像两位看的这么仔细,今日听来。这些人是不能用了。”

郑渭在旁边一听说道:“元帅,这件事情可得小心处理,归义军士兵我们在年前已经归田了一批。杨都督带走了一批,剩下的可还有三万五千人。我已经统算过,这三万五千人里头。有九千多人乃是常备军,是归义军供养着的,另外两万四千人是半兵半农平时务农、农闲练,且归义军对他们是有补贴、有减赋的,如果骤然将这三万五千人全部罢免,相当于是夺了他们的军饷以及赋税减免,只怕会引起轩然大波一这些人,你让他们远征死战,他们不乐,让他们割舍已有之利。他们必然大为不愿,所以若处理不当,重则引起哗变,轻则沙瓜积怨。对我们接下来河西的建设会大为不利。”

奚胜道:“那能不能分批归田呢?”郑渭道:“一叶落而知秋至,正如你刚才所言,这些沙瓜老兵刚勇不足。狡黠有余,见到我们将他们一批批地归田,很快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品算是分批归田。我们也不可能等太久,若是到三五竹大部分安置,那样是没法操作的因为这样做相当于是要在这三五年内我们一边养老兵,一边养新军。我们的财政如何负担得起!”

张迈沉吟着,道:“如何归田,且让我再想办法,今日之事,不许对外泄露一字。眼下且说搜兵之事。沙瓜之兵既不可大用。那么两位可觉得哪里有优良兵源么?。

他这么一提,郑渭便知张迈已经决定罢老兵、搜新兵了,天策军高层有个好传统,最高决策者一旦决定,其他人就算有不同意见也都按下。郑渭便不再想该不该将这些老兵归田,而想着如何让这些归田而不引太大的副作用。

但郑渭担忧的这些事情,却不在郭师庸的考虑范围之内,他只是回答张迈的话,道:“说到作为士兵的质地,沙瓜之农夫,实不如甘肃、北庭之牧民。不如”。

“不行!”张迈道:“这些人确实比沙瓜汉民要更加悍勇些,可是这些人可以用,却不能用得太急,更不能一下子成千上万地征集。现在我军中回种的数量已经不少了小如果再让数万沙州汉民解甲,换上数万回民。让他们成为军中一大群落,短期来讲或者战力可以增强,但只怕将来会有难以想象的后患。小

他顿了顿又道:“胡汉比例小必须有个平衡,胡人之中各族的比例也不能偏得太过,不能让其中某族某部有太过明显的数量优势,否则军队的胡人来不及汉化,军队本身却要胡化了。军队一旦胡化整咋国家离胡化就不远了!投降了的回统人不是不能用,但必须一步步来。尤其是甘肃两州的回绕,他们刚网被我们亡国,内心难保无恨,这个必须靠时间来冲淡,在将他们驯化之前,不能贸贸然地就将武器交给他们。”

奚胜沉吟道:“疏勒适合做士兵的,早就被我们搜完了,那些入华较早的战奴。多隶薛将军,温宿龟兹一带的好兵种子,又都被杨都督搜选殆尽了,这次北庭来归之众。杨都督和慕容将军只怕也会按老办法来选兵,剩下的,就是甘肃之汉民了”小

张迈道:“肃州汉民,情况与瓜州类似。比沙州好一些。至于甘州汉民。这咋。地区人口较稀,我又已经选迁了一部分以实凉州,如果再从中抽取太多男丁入伍只怕会对当地汉种繁衍有不好的影响。选兵必选强悍,如果强悍尽数到了前线。乡间留下的汉民尽皆柔弱,对甘州的未来不是好事沉默了许久,正要说话,铃声忽响。张迈大声叫道:“什么事”。

马小春在门外道:“兰州有加急军报传来

兰州乃是面对后唐、后蜀的前线,屋内几人虽然商议到紧要处却也不敢轻忽,怕出什么大事,忙传信使来见。

信使进来后道:“启禀元帅小蜀地派使臣来了,已经抵达金城。

张迈有些诧异道:“蜀国?孟氏?,小

“是,而且使者是枢密副使卢纪成

郑渭讶然道:“枢密副使?看来孟氏这次很有诚意啊!”

张迈想了一想,忽然有所动,对信使说道:“你即刻回去,命薛将军亲自护送蜀国使臣来凉州。前线之防务。请他便宜行事

信使领命去了。奚胜道:“蜀国竟然派了枢密副使前来出使,虽然也该隆重对待,但薛将军身系东面安危,不但唐、蜀,就是河、廓两州,也是因为惧怕他的兵威而不敢妄动。让他亲自护送使者入凉,会不会”太过了?。

他作战坚勇不退,但为人较直,政治上的触觉却远不如郑渭、李脑来得敏锐,但郑渭李脑也没多口,张迈轻轻一笑,道:“我让薛复来。倒也不止是为了隆重蜀国使者之事。”又对马小春说:“传我命令,让石拔进驻广武,帮薛复减轻一下压力

广武个于凉州与金城之间,这时凉州与金城之间的道路已经打通,凉兰之间本有大唐官道,道路基础建设无需重建,主要是肃清沿途治安以及一些路段的修补。过去几个月张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了凉兰都廓诸州,河州的一些土豪也已经请求依附,不过天策军控制得比较彻底的还是凉州以及兰州金城以西部分,部、廓、河三州就只控制住了其府以及交通要道,县层面便多属自治。偏远一点的部落甚至完全不受影响,只是名义上属于天策军而已。

薛复反手之间覆灭番禾,又以雷霆手段荡平了兰州境内盗贼降服了金城内的诸部,河西东部诸州闻其名号颇为敬畏,因此奚胜才会说薛复一身不止系东方二国之战和,对境内的安乱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这时听到了张迈的号令,马呼蒙道:“元帅这命令来得蹊跷,蜀国的使者再怎么尊贵,派一位都尉、将军护送也就是了,何必由我军方面上将陪同前往?”

薛复问了信使凉州近日可有什么变故,信使说没听说,又问信使见到张迈时的情景,信使细细回忆,便说:“当时我是被引到元帅的居处,门外是马队正一咋。人看门。他带了我进去,屋里头一共五个人。除了元帅之外,其中二位我认得是郭师庸老将军、郑渭长史,还有一位双腿不方便。另外一位大概三十多岁,和郭老将军坐在一起。”

薛复心道:“那必是奚胜。双腿不方便的是李副司马。我也有听说他们三个都到了凉州。元帅与他们共聚一堂,又是马小春看门,所商议的必是机密大事,这次派我护送蜀国使者只是一个由头,其实怕是要借故调我去问话

便命薛苏丁镇守金城,马呼蒙父子轮流出巡三国夹心地,乌力吉巡黄河,道:“凉兰邻且又有康庄大道,乘汗血宝马来回也不须多久,我去一去也不妨事。你们且各守其职,候我归来

作为一个业余写手,保持每天更新真的很不容易了,上个星期欠了一章,我不会赖的,补上不过是迟早问题罢了。只是这两个月最近真的很忙,时间不是我能支配,更要命的是《唐骑》的这种写法真的没法快,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我现在的更新量也已经到达极限了,所以请各位见谅。但许诺的一定会补上。

阿菩码字不易,诸位能跟到现在也不容易,看书之余,如果还有月票,记得鼓励一下吧

一一

第三章搜兵

二马使者卢纪成到世金城户后,见州如此荒凉,心龙着几分轻蔑,薛复对他却礼貌周全,又亲自护送他已经使团前往凉州。

凉兰两州为河西重镇,在许多时期两州经济总量便能过河西其它各州之和,但这时卢纪成看到的却是一片片的荒凉,从金城到广武,从广武到昌松,一路上都是散放的牧民,凉兰凉州有上百万亩农田数千万亩草场,水草丰茂而且接连成片,但农业却破落了。同样面积的耕地能养活的人口在牧场的十倍以上,故而农村人口必较牧场集约,有一片数里方圆的农田便可形成村落,但数十里方圆的草场却未必能让一个部落长久定居,所以卢纪成沿途看到的零零星星的帐篷。西南地势狭窄,卢纪成到了西北后大觉眼界一宽,但视野大了,人就越显得渺卢纪成自然而然便越觉得西北荒凉。

这日过了广武,走了十余里,中途竟没一个人影,卢纪成叹息道:“我也常听说西北穷苦,只是不知道穷困到这个样子。安陇万里疆域,嘿嘿,只怕还不如我西川百里之地!可见地不在广,需得富庶才行。”

他这两句话虽有自夸的成分,倒也不是完全没道理,以成都平原的面积而论,放在大西北不过巴掌大的地方,但所出产的财富只怕可以当得眼下河西全境了。

薛复身边的侍卫听了这句话心里都老大的不舒服,薛复却显得很淡。道:“西川天府之国,薛复闻名已久,若是太平盛世,也会祈求自己能够降生在那里的。”

卢纪成道:“太平盛世?那如果是乱世呢?”

还没等薛复回答,远处天空与草地相接之处窜出一支骑兵来,也没亮名堂,也没打旗号,逆风呼呼呼闯到附近,势若乳虎,卢纪成吓了一跳,惊道:“哪里来的兵马!薛将军,是你的手下么?”

薛复道:“不是。”卢纪成更慌了,虽然强自镇定,但他毕竟是文臣出身,脸上仍然露出惊骇之色,待那队人马奔近,卢纪成才看出那并非一队“骑兵”而只是一群少年骑士,看上去都不过十五六岁,衣衫褴褛,带着些没鞘的刀剑,但个个肌肉如石头,面目似野兽,冲到附近望见薛复的旗号停了下来,为几个少年交头接耳了一下,忽然呼啸着离开了。

薛复东来以后对河西东部的民系情况曾做多方探访调查,这时一见这群人,便猜是一群汉蕃混血儿。

吐蕃高原上的胡化之族,有一支其实来自中原,在上古时期与华夏族关系密切,甚至便是说两族同祖也有可能,薛复虽然不知道这一点,但通过探访也知道有不少蕃人在唐末战乱后迁入河西一带,与这里的汉民混居,期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