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630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630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这些人比不上他,智慧、德行、功夫都比不上,但是我们有一样东西还超越他,那就是对净土死心塌地,真信。诸位要把我这句话记清楚,死心塌地真信,这个要记清楚。真信的人他万缘放下了,他不会再被这个世间,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缘、恶缘,他都能够如如不动,这一生他肯定生净土,生净土就成佛。生净土,阿弥陀佛在四十八愿里讲的,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亲口宣扬的,十方世界念佛人生到西方世界都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什么地位?不是十信位,也不是十住位,也不是十行、十回向,七地以上叫阿惟越致,你说那些菩萨怎么能相信?这桩事情蕅益大师讲得好,他讲带业往生的人,特别是凡圣同居土的,他到极乐世界了,你说他是菩萨,他见思烦恼一品没断,你说他是凡夫,他的神通、道力跟七地菩萨相等,蕅益大师讲真话,他跟七地菩萨怎么能等?这个诸位要晓得,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就好像我们世间,小孩投生到世间来,这一个灵魂投生到帝王家,一出生他就是太子,他的享受就高人一等,他爸爸的福报,不是他修的。这个比喻诸位好好去体会一下,他享的是他爸爸的福,他爸爸是国王,等到他自己将来长大,慢慢学成智慧、德行,继承王位了,那就是他真的福报,在自己真的智慧、德能没有的时候,享爸爸的福。我们从这个比喻当中就能生起信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我们是凡夫,没错,我们享什么?享阿弥陀佛的福报,阿弥陀佛把他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加持这些人,所以这些人他就能够到十方世界,像明心见性的菩萨一样,他能度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这还了得!
  《华严经》是初住以上有这个能力,可是净宗法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这个能力,这是弥陀本愿威神加持你的,不必等他在极乐世界修行修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必。这个话谁能相信?我们不相信,有怀疑,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他并没有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是阿惟越致菩萨,除去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他没说这个话。没说这个话,换句话说,方便土、同居土统统是阿惟越致菩萨。这些经文我们要特别注意,一点不能马虎。在过去我们这样想,没人给我们做见证,蕅益大师《要解》出来之后,我们得到见证,蕅益大师也是这么说的,可见得我们的想法没想错。所以法门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修行真正把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抓住,就成功了,这是学佛德行到极处,虽不能说究竟圆满,等於究竟圆满,这个一定要成德依缘。
  所以我们要生到佛前,生到哪一尊佛?生到阿弥陀佛面前,我们这一生这是我们唯一一桩大事。念念不忘,念念心中有佛,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这叫真正念佛人,心里真有佛。念到功夫成熟,这个净宗法门里面叫成片,成片就是成熟了。成熟是什么样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处所、什么境缘当中,一起念头,阿弥陀佛就出来,这就熟了,不起别的念头。一切境缘当中还会起别的念头,没熟。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心,那还不行,我为什么还有其他念头生起来?顺境起贪爱的念头,逆境起怨恨的念头,这就错了,这是什么?功夫不到家;功夫不到家,往生就没有把握。功夫到家,就是念头一起就是阿弥陀佛,这个人决定生净土。一般念佛人,普通念佛人,要念多久才能功夫成熟?我们从《净土圣贤录》里面去看,从历代念佛往生传记里面去看,几乎有一半以上的人是三年。我说这个话,三年前我在香港讲经,深圳有个年轻人,三十岁出头,黄忠昌居士,他听我讲经,听我讲到这一段,他就发心试试看是不是真的。在深圳闭关三年,每天一部《无量寿经》,其他就是这一句佛号不断,他念到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满三年,两年十个月他就得到消息,预知时至,他就往生,没有生病,走得自在,走得潇洒,真走了。这是给我们做证明,三年时间足够,关键是要放得下。很多人念了不止三年,连三十年都不止,为什么消息都没有?你心里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你没放下。黄忠昌给我们做榜样,他彻底放下,他在入关的时候把后事交代清楚,统统放下,没事了,每天一部《无量寿经》,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我们应当学的,这种念法才成功。
  所以一定要知道,为什么放不下?不知道这个世间法的真相,所以你没放下,真正知道世间法的真相,我想你一定很容易放下。世间法的真相,《金刚经》上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在这个之前学过贤首大师的《妄尽还源观》,前面一半给我们说明宇宙万法的来源,讲得清楚明白,说明宇宙万法跟我有什么关系,都讲清楚了。宇宙万法跟我是一体,所有一切现象是刹那生灭,确实就像电影底片那个胶卷一样,一个念头是一格,很快的速度,让我们眼睛看花了,我们把它看成一个动的相,实际上它不动。惠能大师见到,这很了不起,你看他给我们说的,「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两句话他看到真相了,看到自性里面隐现的法界虚空界,隐藏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他看见了,显出来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不是真正见性说不出来。五祖忍和尚一听他讲这几句话,衣钵立刻就给他,给他做证明,他契入华严境界,契入常寂光净土,这是个明心见性的人。
  经上这个地方讲的成德,这个德就是明心见性。所以要依善知识为缘,好老师!所以一定要生在佛前,接受佛陀的教诲。想想我们今天,我们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我们生在佛后,没有能够亲自蒙佛教诲,但是我们还是非常的幸运,生在佛陀法运的里面。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我们相信,我们信佛,现在这个世间许多人讲世界末日,佛经里头没有这个说法,佛经讲因果,众生心行不善,会有灾难,不是末日。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距离世尊的末法的那个时期还很远,释迦牟尼佛出现到我们现在,这世界上一般人讲二千五百多年,中国历史记载也不过是三千多年,就算三千多年,后头还有九千年,怎么会有世界末日?这是佛法里头说的,我们要相信。化解灾难的秘诀,最简单的、最容易的、最稳当的、最可靠的就是念佛。怎么个念法?这个很重要,你要不懂方法念了就不灵,懂方法念了就很灵。方法是什么?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秘诀,这是大势至菩萨传给我们的。势至菩萨最后嘱咐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从果上讲,念佛人,「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现前,古大德有解释,是在你临命终时,你并没有死,你是活著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这是现前。当来呢?是往生到极乐世界,你是阿弥陀佛的学生,天天听他老人家教诲,那是当来。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都是成德依缘。所以阿弥陀佛是现在佛,不是过去佛,也不是未来佛,我们一定要生在佛前,这才算是真正有志气,真正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佛菩萨、对得起父母、对得起祖宗。明白这个道理,今天社会造谣的人很多,真的,古人所谓妖言惑众,我们偶尔见到、听到了,可以完全不放在心上,统统归到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真有灾难,灾难化解了,没有灾难,这个佛号加持一切众生及国土,这是每一个念佛人应该要明白的,应该要懂得的。人与人之间要知道关系,要知道尽本分,敦伦尽分,知道谦虚,知道尊敬别人、爱护别人、关怀别人、照顾别人,你就有福,为什么?这是性德的流露。诸佛菩萨如是,我亦如是,那就对了。下面一句:
  【方便演说寂静三昧。】
  清凉大师的开示,「寂前上求下化之纷动」,这个寂字重要,你看前面说上求佛法,这个生佛前,上求,乐住生死、主导除恶、能导理教之法统统是下化,上求下化就免不了有纷动,有纷扰、有动作,如果没有寂定的功夫,他生烦恼。生烦恼,一个是退心,一个是堕落,我们世俗间人所说的禁不起考验,禁不起境界的诱惑。诸位要知道,善缘是诱惑,恶缘也是诱惑,顺境是诱惑,逆境也是诱惑,都是叫你起心动念生烦恼。所以《华严经》到最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是什么?那是菩萨修行,做个榜样给我们看。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五十三种不同的境界,它说得很细,总的来说不外乎就这四种,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就这四种,或者四种里头一种,或者四种里头两种,四种里面三种,或者四种统统具足,五十三参就表演这个。善财童子亲身经历,他关关都通过,考试都及格,如如不动,真的他这个寂的功夫圆满了。善财修什么?给诸位说,就是修净土法门,就是这一句六字洪名。怎么知道的?德云比丘传授给他的,因为这个是参访第一个善知识。第一个善知识,我们中国人常说先入为主,印度也是这个说法,先入为主,这就是善财一生成佛主修的法门。助修的?助修的还是这一句阿弥陀佛。我们看到五十三参最后一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看一头一尾,你就晓得善财修什么。当中所有一切境缘,无论是佛法的或者是世间法的,统统经历,寂而不动,清净寂灭,没有动摇他,没有染著他,这叫真功夫!
  我们今天修行,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这个功夫做得不及格,顺境、善缘有贪恋,逆境、恶缘有瞋恚,有时候还有嫉妒。这桩事情不能不特别谨慎,为什么?这就叫魔,什么魔?烦恼魔,你还在魔掌当中。《八大人觉经》上给我们讲四种魔,头一个是五阴魔,五阴是什么?是你的身体,你的身体不健康,常常多病,对你修行产生很大的障碍。我这样说法大家就很好懂,给你讲色受想行识那个不好懂。第二种就是烦恼魔。第三种是外缘,就是我刚才讲的,善缘、恶缘、顺境、逆境,那是外面境界,佛法讲天魔,天魔意思就是自然界,大自然界你能不能通过。最后一个是死魔,你修行功夫不好,寿命到了。功夫没有成就寿命到了,来生再得人身接著修行,至少要断二十年。所以真正修行人,诸位要记住,死不得,不能死。能长寿吗?能,佛菩萨加持你,你真正用功,想在这一生成就,佛菩萨有智慧、有德能,可以满你的愿。所以修行好的人身心健康长寿。
  长寿怎么修?我们看古往今来这些例子,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多做好事,真正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个人长寿。我们看《了凡四训》,袁了凡先生的寿命五十三岁,他没求长寿,他只知道断恶修善,全家人都干,五十三岁那一年他平平安安度过,他活到七十四岁,他多活了二十一年。古往今来这种例子太多太多了,我给同学们作证,我的寿命没有了凡先生那么长,他五十三,我只有四十五。我四十五岁那一年害一场病,我心里有数,寿命到了,所以我也不看医生,也不吃药,我念佛,念了一个月病好了。我这一生很少生病。有一年我遇到甘珠活佛,他告诉我,我们也有一段时间没见面,碰到之后很欢喜,叫著我,他说:净空法师,我们一些人常常在背后说笑你。我说:说些什么?说你这个人没有福报,又短命,好在还有一点点智慧。我说这些事情不必背后说,当我面说都可以,我很清楚,我不忌讳。他说:你这些年讲经教学功德很大,你的运转过来了,你的寿命很长,你的福报很大。我说:我什么都没有求,出了家,老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我走他老人家这条路子,除讲经教学之外一无所求。讲经也没有道场,教学也没有学生,十几年前我们用网路,最近这些年来谢居士夫妇供养的卫星电视,扩大讲经教学的效果,这是好事。什么都没求,确实寿命延长了。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的老师对我非常清楚,所以在早年初学佛的时候教我修布施,修财布施,为什么?没有财富,教我修法布施,教我修无畏布施,因为寿命短,无畏布施会得健康长寿。我很听话,我不求福报,老师教我做的我就去做,寿命能不能延长,福报有没有,从来不想这些事情。老师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没有感应,那是自己有业障。所以中国老祖宗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问题决定不出在外面,出在自己,自己认真的反省,把原因找出来,然后忏除业障,业障忏除果德就现前。老祖宗这样教我们,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