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510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510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量方便三昧从哪来的?是自性里的,自性本有的智慧德相,不是从外头来的,离开自性,世出世间没有一法可得。世出世间一切法全是自性变现,《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宇宙是一体,万物是一身,跟自己密切不能分割的关系。这谁知道?佛知道,法慧菩萨知道。我们怎么晓得?我们是在经上读到的,听他们讲的。能相信?能相信。为什么?他有理论做依据,他讲得真是合情合理合法,所以我们非常乐意接受。接受之后要修、要证,修就是真干,把我们过去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纠正过来。他不承认跟我是一体,我承认他跟我一体,为什么?他不知道,他不了解事实真相,他跟我对立,我跟他不对立。我以大慈悲心待他,他可能以怨恨心待我,正常的,为什么?他迷而不觉;我今天觉而不迷,怎么能跟他一般见识?所以我知道,那我们对待天地万物就跟诸佛菩萨一样。这个心量多大,这种行持多快乐、多圆满,全在现前。
  所以我感激老师,我每堂课都把老师照片挂在讲堂里,念念不忘老师恩德,要不是老师指点、老师教我,我怎么会知道!「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迷了就有苦,所以苦是从迷来的,乐是从悟来的。佛经帮助我们开悟,我念了,从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念了五十八年,愈念愈欢喜,愈学愈得受用。方老师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了,我怎么不感恩!如何报答老师的恩?依教修行。这一生当中真正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那就四恩总报,就都报了,父母的恩、老师的恩、国家的恩、众生的恩就全都报了;自己没有成就,那你就没有法子报恩。
  学佛首先要在经典上得到法喜,这很重要,展开经卷生欢喜心,你学就不会疲倦,不疲不厌。早年初学讲经,学习古大德的注解,有些时候晚上人清净,没有人打搅,读经研究注解,把睡觉的时间忘掉,到有一点倦意的时候一看天亮了,不知不觉。这些事情常有,不是偶尔有,常常有。干哪一种工作没有干这个快乐,干什么工作你都会有累、会有厌倦,唯独干这个不疲不厌。为什么有很多初学的人得不到味?他没有真干,真干才能尝到味道,叫法味。古人讲一句话说得好,「世味哪有法味浓」,世间,人间天上,什么样的滋味没有法味这么浓厚,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我尝到这味道,我一定跟大家分享,有志一同的人将来都会尝到。所以经读不厌、讲不厌、听不厌,你只一遍一遍听,把它听出味道出来,你渐渐就入境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四九卷)  2009/10/1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4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经文「加分」第三段。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告法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入是菩萨无量方便三昧。善男子。十方各千佛刹微尘数诸佛。悉以神力共加於汝。又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愿力。威神之力。及汝所修善根力故。入此三昧。令汝说法。】
  这个一大段,我们看清凉大师给我们的开示,第三个小段「告法慧下」,就是我们刚才念的,「赞说因缘」,这当中有两小节,第一个是「赞有加因,能入定故」,佛说你能入定,「言汝能者」,这是「希越之辞」,希是稀有、难得,越是超越。为什么?这个定难得,「此定难得」,但是你今天能入。「举定名者,向来默入,众未知名,故举叹之,令众仰故」。菩萨入定从来没有说出他入的是什么定?这就是定中的境界,唯有入定的人自己晓得,与他程度相等的人知道。如果自己的定功不能够跟他等齐,就不晓得,不知道他定中境界,深定知道浅的,浅的不知道深的。这个地方是法慧如来,就是十方诸佛,跟法慧菩萨加持,告诉他,你『入是菩萨无量方便三昧』,这是非常稀有的。这个三昧,境界跟一切诸佛等同,这境界是什么?说法利生,我们从这里就能够看到、能够体会到。初住菩萨跟究竟圆满果佛,在《华严经》讲妙觉位,他们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感应,这桩事情完全相同。决定不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能跟他相比的,十法界的佛无始无明没有破,也就是说我们《华严经》上讲的妄想没放下,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这种微细的念头我们不知道,知道就能放下,不知道!你从哪里放起?不但我们不知道,四圣法界里,阿罗汉不知道,辟支佛、菩萨、佛也不知道。
  我们现在明白是从经上知道的,这属於解悟,不是我们亲证的,这点要晓得,我们是听佛说的,知道有这么回事情。这桩事情就是大乘教常讲的阿赖耶,无始无明就是阿赖耶,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把自性变成阿赖耶,自性是能变,阿赖耶是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阿赖耶有三细相,第一个是业相,业相就是我们讲的起心动念,现在科学里面讲的波动,极其微细的波动;佛在经上常讲,八地菩萨叫不动地,他才真正看到,我们叫证得。现在这个地方是初住菩萨,刚刚把起心动念放下,这一放下超越十法界。所以学佛的同学一定要记住,为什么学佛?学佛有什么好处?这桩事情你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人家说你是迷信,你能否认吗?学佛的目的是在成佛,这个诸位要知道,什么叫成佛?回归自性就叫成佛。你看佛在大小乘经上天天讲,我们这些芸芸众生迷失了自性,每个人有没有自性?有。从自性上说,佛在《华严经》说了好多遍,「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迷了,对於事实真相完全不明白、不了解。我们的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现在智慧变成烦恼,德能变成造业,相好变成六道轮回,这什么原因?迷失自性。
  诸佛如来跟我们起感应道交,我们有感他就应,我们是什么感?我们不想受苦,我们想离苦得乐,人人都有厌苦得乐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就能感动佛。不管你信不信佛,你知不知道有个佛,这个没有关系,你只要不愿意过这个苦日子,希望离苦得乐,有这么一个意思,无论你求不求都没有关系,这个念头就是一个波动,这个波动十方诸佛都收到。收到不是不理会,收到他就起应。应,我们没发现,诸位想想那个感应,诸佛菩萨的应,你有没有感觉到?你说我没有感觉到佛菩萨有应,其实你粗心大意。感应道交这个事情,我们在过去讲过好几次,佛在经上讲感应道交有四种,有显感显应,那你会感觉到很明显。你天天在求佛菩萨,真的佛菩萨现身,你看见,这叫显感显应。释迦牟尼佛当年降世,住在我们这个世间住了八十年,显感显应。第二种显感冥应,我们天天求佛菩萨加持,好像佛菩萨没现身,其实真的在加持,暗中加持。暗中加持你没有觉察到,所以感到不得力,如果你一觉察到,你马上就知道。第三种是冥感显应,譬如我们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求佛菩萨,佛菩萨应,你看到佛菩萨、看到瑞相,这显应。第四种冥感冥应,有这四种,冥感是你发出波动现象,你自己不知道,佛菩萨知道,佛菩萨也用这个方式来帮助你,冥应,不是显应。
  实在说,冥应这桩事情,我们为什么不能觉察?实在是自己粗心大意,没有觉察到。如果我们稍稍把心定一定,就会感觉到,清净心就统统都感触到,我们的心不清净。所以修定的人,比我们一般人心清净,一般人真是心浮气躁,他心清净他就能感,就能够接受到佛菩萨的感应,在我们这个地方讲佛菩萨的加持。我们想一想,我们每天见到佛菩萨的形像,我们至少会合掌一问讯,这是不是感应?我们展开经卷读诵经典,常常有感触、有体悟,这是不是佛菩萨的应?我们每天听经闻法,有领悟、有法喜,这是不是冥应?统统是。如果你再心思细一点,心更清净一点,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从早到晚,我们接触一切人事物,你也会发现这佛菩萨是冥应。不必到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太明显,那真的叫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我们没有入这个境界,但是对这种境界多少有几分相应,也就是说有这个氛围,有这种气氛,这都是在一切时、一切处里面得到佛力的加持,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加持,这是讲对十法界依正庄严,从来没有间断过。
  法慧佛太多了,凡是修这个法门成就的,证到究竟圆满的都称法慧佛,来加持这一尊『法慧菩萨』。我们今天学这门功课,这个班就是法慧班,参与这个班的是法慧同学。你能够断一品烦恼,你就是法慧班里的小菩萨,也叫法慧。真干,读到哪一品跟哪一品经就相应,《华严经》念完了,恭喜你,你就成佛!这个事情是真的,有没有根据?有。什么根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法慧菩萨是什么人代表?这是初住,《八十华严》里面德云比丘他代表。在《四十华严》里面,吉祥云菩萨代表,诸位要知道,吉祥云跟德云是一个人,翻译的人不一样,实叉难陀翻德云,般若法师翻吉祥云。这个菩萨修什么法门?修念佛法门。善财童子离开老师,他的老师是文殊菩萨,第一次参访的,我们中国人,印度大概也有这种习俗,先入为主,头一个老师、头一个善知识是修净土,是念阿弥陀佛。所以《华严经》跟净土宗的关系就太密切了。
  这个三昧,「菩萨无量方便三昧」,我们想想跟念佛三昧是一还是二?我们就能体会到不一不二,跟念佛三昧不是一,但也不是二。这一句六字洪名,大乘教里面把它比喻叫阿伽陀药,就是说它能治一切病,只要用这一服药,决定有效。「菩萨无量方便三昧」就是这一句六字洪名,德云比丘给我们示现的。德云比丘对善财童子开示,讲了二十一种念佛法门,就把菩萨无量三昧统统都包括。你入了这个三昧,你就能像观世音菩萨一样,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能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法门度他,你就示现什么法门,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在这一句经文里面,佛把这个三昧的名称说出来。这个三昧难得,必须要把三个烦恼统统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它才能现前。这个三昧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三昧之体是什么?是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是三昧之体。我们这个心起了妄想分别执著,所以这个作用就不现前,并没有失掉,不现前,它有障碍,被它障碍住;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这个障碍就没有。所以凡夫修行成佛,在理论上讲一念之间,一念觉,凡夫就成佛;一念迷,那就是六道轮回,众生跟佛没有差别,差别就在迷悟。清凉大师说得好,这个地方佛把三昧名称说出来,赞叹他,目的是教我们后人听到这桩事情,读到这个经文,生起敬仰之心,仰的意思很深,我们也希望得到。
  『善男子』,刚才我们念的这一段,「双说加定因缘」,加是加持,佛力加持你入了这个三昧,我们一般讲得定。我们修行肯定会得三宝加持的,但是基本的条件,诸位一定要记住,「善男子」。我们今天学佛,有人学一辈子、学几十年没有进步,你说十方一切诸佛菩萨都加持,为什么我没有得到?关键在哪里?关键在「善男子善女人」,基本条件。你要是善男子善女人,已经很明显的你就受到加持。如果这个条件我们不具足,佛菩萨天天加持,加不上,为什么?我们自己有个排斥的力量,拒绝他,这个道理要懂。所以我们在这些年当中,特别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三个根的学习,我们疏忽了,从小没学,本来这个东西是从小学的。从小到现在,几十年光阴都空过,没有把这个学好,所以做人做不好、学佛学不好。这三个根是什么?我们相信印光大师他老人家的教导,三个根要从哪里建立?第一个从因果建立,太有道理!《无量寿经》上教我们「深信因果」,因果不但对我们做人、事业、学佛是根本,对社会、对世界来说,也是根本,安士先生讲得好,「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为什么?你要是相信因果,你起心动念会约束自己,不敢有恶念,不敢有恶的行为,为什么?它有报应。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不用别人约束我们,我们自己会约束自己。
  我们自己没有恶念、没有恶心、没有恶的行为,这个世界上所有一切灾难都化解了,这个我们在讲席里面讲得很多。这个大乘教,《华严经》上常讲,这个山河大地与我们什么关系?一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