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495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495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见的出家人就是章嘉大师,他是密宗大德。他没有传我密法,只传我一个咒语,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我问他这个咒什么意思?这个要懂,你不懂意思你没有办法观想。密是叫三密相应,口持咒,手结印,心观想,叫三密相应。这个咒的意思,因为它是梵文音译过来的,我跟他老人家学,他用藏文写给我的。「唵」是身体,「嘛呢」是莲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身、莲花、保持、意,这是印度的文法,我们中国人一定是:保持身心(意就是心)像莲花一样,是这个意思。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你要常常保持你的身心不要被污染,你说这个咒的意思多好。念这个咒,你不懂意思,你就不能够产生观想的效果,这是老师传给我的。密宗里面修学的理论方法他跟我讲得很多,他说太难了,真不是容易事情。在染污里面得清净,真清净。所以他成就,真修成了,比我们净土宗高,修不成,他就堕落,那就远远比不上净土宗,净土宗带业往生。他修不成功就堕地狱,只有两条路,一个成佛,一个下地狱,成不了佛你就下地狱,所以相当困难。大师教我从戒律下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叫我走这个路子。
  所以佛法里面,在没有成就,没有到法身菩萨之前,就是在十法界里面,决定不能够躐等,一定要遵守次第。就像世尊在经上讲过这么一句话,「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释迦牟尼佛不承认。这就是说你要想学,一定循序渐进,不按顺序,一下就成就,那个人太少了,真的叫亿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绝对不是一般老师教学生的方法。不能说没有,中国出现一个,大家晓得唐朝的时候禅宗六祖惠能,那是顿悟、顿超、顿证,就那么一个。惠能大师以前没有,没有发现,惠能大师以后到今天也没有出现一个,这个我们只能够景仰,我们不能学,真正学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以躐等。今天我们看看全世界我们佛门的弟子,出家在家,为什么成就比不上上一代?上一代出家人当中,有不少真的高僧大德,居士里面也有很多了不起的、有成就的,我们这一代找不到了。原因在哪里?总得去找,总得把病根找出来,然后才有办法对治。我找了几十年,终於明白了,病出在哪里?出在我们从小没有学传统教育。我们传统教育是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世世代代儿童时候就学习。
  我们在儿童的时代很不幸,不幸当中也算幸运,我们生长在农村,农村在那个时代,民国二十年前,还有很浓厚的传统的思想。我们在小时候还念过私塾,私塾里面教的就是基础教育,教伦理、道德、因果。我大概八岁之后,国家教育就改制,私塾就没有了,变成短期学校,课本里面小狗叫、小猫跳,教这个东西,这就麻烦大了。我们还沾到一点边缘,根的边缘,我弟弟就没有,我弟弟小我六岁,他就完全没有了,什么都不懂。所以,我们传统的基础教育、扎根教育,至少丢掉四代。现在人不知道,他父母也不知道,他祖父母也不知道,可能到他曾祖父母,大概一百岁以上的人他知道。我们是幸亏生长在农村,要是生长在城市,那也就不知道了,城市变化得快,所以沾这么一点边。我们就明白了,这就是什么?躐等,幼稚园教育没教得好,你就上了小学,就这种情形。所以学一辈子都学不好,没有根!
  我们佛门也不例外,所以这些年来,我们特别重视扎根的教育,一定要补习儒释道的三个根。儒的根《弟子规》,道的根《太上感应篇》,佛的根《十善业道》,如果不从这里扎根,我们要想学经教是决定不可能的。纵然你很认真、很努力你去学习,也只学习一个皮毛,现在的术语叫什么?叫佛学,你不是学佛,佛法里面真正的东西你得不到,你没有办法体会。为什么没法子?体会要清净心,你心不清净,你就体会不到。所以这个地方讲要入定,你入定才能体会到,你没有定你就体会不到。你想要心定下来,首先你要把自私自利放下,你把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你才能得一点小定。如果这些东西对你很浓厚的话,你的心定不下来,你学佛经全学的皮毛,全学的言语,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没办法。而你还很容易曲解如来真实义、误解如来真实义,把你自己的意思以为是如来的意思,错了,全错了。所以,我们真的想学佛、做佛弟子,真想在这一生当中有一点点成就,不补习是决定不能成功的,一定要补习,认真去补习三个根,这三个根比什么都重要。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讲得好,十善业决定不能轻视,先把这个原则掌握住,认真努力去学习。它是人天的根本,这是你来生不失人身,生生世世都能转生在人天,那你决定要把十善业道做好,不会堕三恶道。从人天讲起,然后讲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都是依这个为根本,你就晓得这部经多重要。可是现在一般学佛的人都把这部经疏忽了,最重要的一部经,根!像盖大楼一样,这是地基,没有地基,你怎么盖得成大楼?
  中国传统教育就是儒释道,我们提倡儒释道三个根都要扎,是佛教的。佛在哪里教的?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释迦牟尼佛对韦提希夫人说出的,你要想修净业,必须要遵守三个原则,这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它一开头孝亲尊师。孝亲尊师我们落实在《弟子规》,你展开《弟子规》,是不是讲的孝亲尊师?慈心不杀这是因果教育,落实在《太上感应篇》。后面一句修十善业。儒释道三个根就在这一句经文里,十六个字,有这个根才能够学佛,所以它第二条再「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没有第一条,你就学佛,你学佛不扎实,不会有成就,你头一条没有。像盖三层楼一样,你底下一层没有,你怎么盖第二层?有了,他才入佛门。佛经里面一开头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它有条件的,那个善字就至少是具足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才叫善男子善女人。第二条是小乘,第三条是大乘,符合佛的标准,先学小乘,再学大乘。中国过去确实如此,无论在家出家,学佛,前三年一定是学戒律,出家是五年,五年学戒,学规矩。最后一条,「发菩提心」,这大乘了,发菩提心就是大乘,「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劝进行者是帮助别人,就是经上佛常讲的「读诵受持,为人演说」,读诵受持是自利,为人演说是利他,这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这个不仅是净宗,整个佛法修学最高指导原则,三条十一句,我们决定不能够轻视。
  所以我们知道觉门我们做不到,真做不到。正门是念书一样,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很长的时间,慢慢去念,循序渐进,时间很长。后面有个巧妙的,那就是净宗,念佛,修清净心。修清净心,我们这种程度,选择净宗是最殊胜的,而且诸佛如来也特别赞叹,这个法门暗合道妙,心净则佛土净。所以《无量寿经》一展开,现在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会得好,我们看到之后真是五体投地,集原译之大成,真的编得好。连经题都是会集的,没有一个字是他的意思,他是把两部原译本的题合起来,变成这个题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这是宋译本的经题,《无量寿经》在中国一共有十二次的翻译,这是最后一次的题目。而《佛说清净平等觉经》,这是汉朝时候的译本,你看他把这两个经题会合起来,除掉重复的「佛说」,完完整整的一个题目,太好了。
  「佛说大乘」,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能,「庄严」是相好,就是佛在《华严经》上跟我们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证得自性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这意思是什么?成佛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成佛了。不论是什么品位,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成佛了,这法门多殊胜。怎么修法?下半段是修行的方法,「清净平等觉」。我们采取什么方法?采取持名念佛。要知道持名念佛怎么念法?把我们的清净心念出来、平等心念出来,清净心念出来就是事一心不乱,平等心念出来就是理一心不乱,成佛了。所以要记住,古大德教导我们念佛,「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正念就是佛号。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不能让我们的心被外面尘境染污了。那怎么办?统统归到佛号。顺境,看到喜欢的,贪的念头才一起来,南无阿弥陀佛,把那个贪的念头打掉。遇到逆境现前,惹我们生气、生烦恼,南无阿弥陀佛,把怨恨、烦恼打掉。这样你就回归到清净心,这叫念佛。把喜怒哀乐统统给念掉,心里只有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什么都没有,这叫清净心。清净心是什么?清净心是你的自性,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头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没有染污。平等心现前之后,没有高下,傲慢没有了,傲慢是很严重的烦恼,贪瞋痴底下就是慢。一句佛号把这些烦恼统统都念掉,恢复到清净平等觉,你就成佛了,往生就自在,这叫真念佛,这叫会念佛。不会念的,口里念阿弥陀佛,贪瞋痴慢疑照样起来,那个没有用处,有口无心,那不是念佛,这个要知道。所以念佛要净念相继,著重在净念,净念标准就是清净平等觉,这是真实功夫。相继是什么?相继是不能间断,一句接著一句,不要间断,你一间断,烦恼会现前,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现前。所以佛号不能间断,把它养成一个习惯,这叫真念佛,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就入了华严境界。
  佛法重视伦理、重视秩序,你看看入定一定是法慧做代表,他是班首,我们讲他是班长,他来做代表,不能用别人,用别人秩序就乱了。「乱起则不调伏故」,调伏什么?调伏你的烦恼习气。只要守秩序,他心就是定的,人要不守秩序,他心是乱的,肯定的,关系在此地。现在人不太重视这个问题,古人对这个非常重视,日常生活当中小小礼节不能失。为什么?你的家不乱,社会秩序不乱,所谓是礼义之邦,和谐社会,人人都守秩序,人人都守礼,礼就是秩序的标准。下面「显十住法,慧能说故」,没有智慧不能说。清凉大师在《钞》里面,《钞》也是他做的,钞是什么?钞是注解疏的,就是注解的注解。《钞》里头有这么一句话,「约表法,任性能知,观解善巧,无分别,无所得,为方便」。显示十住法门,法慧菩萨能说,为什么?他已经证得十住,让证得十住的人来做报告,我们今天讲去做心得报告,给这些诸菩萨们做为修学的所依,修学的依靠。这是讲入定的人。
  第二讲入定依,「谓承佛力推功化主,表无慢故」,这是经文上面的『承佛威力』。前面是讲法慧菩萨,入定依,「承佛威力」这句话很重要,表无慢故,没有傲慢。法慧菩萨对於佛的教诲,能信、能解、能行(就是修行)、能证,他证得十住的果位,这个靠谁?靠老师,佛是老师,老师的教学。所以这个功德,化主就是佛,绝不自己居功,我能够修到的,我依从佛陀教诲而成就的,自己没有丝毫骄慢的心态。在《论语》里面孔子说了一句话,他说假如一个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美是讲德,周公的才华,周公的德能。周公是孔子一生最佩服的大圣大贤,他的智慧德能呈现在《周礼》这部书上,《周礼》是周公作的。《周礼》是什么?现在人讲宪法,周朝的宪法。我早年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他老人家跟我讲《周礼》这桩事情讲了很多遍,所以我印象很深刻。他希望我看看《周礼》,可是我始终没有看它。他说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古今的律法,我们现在讲法律,律法,没有一个能够跟《周礼》相比,《周礼》写得太好了。如果周朝后世的子孙都能遵从《周礼》而不违背,方老师讲,我们中国现在还是周朝。这是把《周礼》赞叹到极处,我得找个时间来翻一翻,不辜负方先生的教诲。真的是大圣大贤,他说假如有个人像周公一样,有周公之才华,周公之德行,「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矣」。这个人行为怎样?他有傲慢、他吝啬,夫子讲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我们看看诸菩萨,在大众里面做报告,这个地方就是做报告,每个人都说承佛威力,这么谦虚,决定不敢说自己。承佛威力是佛加持我的,佛要不加持我,我怎么能讲得出来?都是求佛加持。所以底下这一段就是讲加持,这个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