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439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439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地大师讲,「对治大慈大悲同行摄生不圆满自在障,令圆满故」,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字眼就是「同行」。四摄法里,同行就是同事,四摄法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最后一条。菩萨大慈大悲,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跟这些大众同事。在这个时候摄受一切众生,当然不圆满、不自在,也就是你做得好辛苦。这个事情,我们老师确实真有智慧,我们不能不佩服,为什么?他早就把这个话告诉我们了。我们学佛虔诚,尊师重道,接受老师教诲,我们都跪在那里接受,我们经典是捧在头上的,顶戴著佛经接受老师教诲,恭恭敬敬。老师笑著说:今天你来听我教导,你们都是跪著在这里求法,将来到你们传法的时候,你们要颠倒过来向求法的人跪著把法送给他,他还未必接受。这老师教的,现在真是这样的。想想我们小时候念书在学校那个情形,跟现在学校里的师生关系完全不一样。在我这个年龄,小时候我们上小学、中学的时代,那是抗战期间,确实师生如父子。抗战期间我们是流亡学生,离开父母、离开亲人,没人照顾,老师照顾。老师照顾这批学生就如同儿女一样,无微不至,我们对老师感恩的心永远不会忘记;同学真的比亲兄弟姐妹还要亲,真的互相尊重,关怀照顾,互助合作,你才能活下去。
  不像现在,我们看看现在的学校,那怎么能教?学生批评老师,听说还有学生替老师打分数,分数不足,老师下个学期就被学校解聘。所以老师要巴结学生,应了李老师的话。连出家人也是如此,出家人教学也要巴结学生。到这种时代,你能不退心吗?佛在此地勉励我们不能退心,我们一退心,佛法真的就灭了。发现一、二个、少数真有善根的人,那就是传法的种子,不能求多,一生当中得到一个就稀有难逢了。《华严》讲得清楚,世代兴衰是众生共业所感,有圣贤出现在世间,那一定是大治之世。人心善,人的行为善,都能顺著性德,这种感,圣贤他就来应,没有一样不好,佛菩萨也来了,天人也来了,这个世间善人也很多。如果在这个时代,舍弃圣贤的教诲,舍弃三纲五常,社会就大乱,大乱那得受苦。这个时候需要真正大慈大悲的人,就是委曲求全,真正肯向学生顶礼。学生能够接受传法,那是大好事,要时常去鼓励他、勉励他,防止他退心。
  真正要把这些事实真相讲透彻、讲明白,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一般人来,那是经典上所说的,是来酬偿业报。你过去生中行善,你到这个世间来享福,你过去生中造恶业,你到世间来受苦、来受难,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佛说「人生酬业」,一句话就答覆了,这些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酬业的,业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造的。大圣大贤、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他来做什么?他来教化众生,来成就众生。根熟的众生帮助他作佛去,念佛往生的都是根熟众生,生到极乐世界就是去成佛,这是无比殊胜的大事;没成熟的帮助他善根增长,他已经有善根,没熟,帮助他成长,提升他;没有善根的帮助他种善根。觉悟的人他到世间是干这个,这就是俗话所说的乘愿再来,是来帮助苦难众生的、是来传法的,无论是什么身分,各行各业里都有,也就是他示现的是个好的样子。
  在现前我们也看到了,出家里面有,在家更多。这些年我们从根下手,儒释道三个根,有很多做企业的开始在做了,那都是菩萨,都是来示现的,不是凡人。他们从自己本身扩大到家庭,再扩大到公司,所有员工一起学,做出成效出来,让别人看到也模仿来学。社会虽然有灾难,金融危机造成社会严重的灾难,传统文化在这个时候就能做一个转机,把这个灾难转过来。只要认真去做,能不能转得过来?肯定可以转过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金融危机从哪里来的?贪婪心变现出来的。佛菩萨、圣贤是清净心、真诚心,就能把贪瞋痴化解,贪瞋痴带来的是灾难,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带来的是祥和,现在讲和谐,就能够化解。你自己心一转,你在金融危机里面就回头了,你不受它干扰;你一家回转,你这一家不受这个灾难;你这一个公司行号要都转了,你也与它没有干涉;一个地区转、一个国家转,真能转得了,整个世界都转了,还是从自己做起。
  我们中国老祖宗、古圣先贤告诉我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中国五千年来长治久安,靠什么?靠教学,真的要教。教什么?教伦理,什么是伦理?伦理是讲关系,人跟人的关系是伦理,人跟大自然的关系也是伦理,人跟天地鬼神的关系还是伦理。所以关系要知道,关系要处好,人和,古大德所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才真正能解决一切问题,家和万事兴。制度是其次,再好的制度如果人不和,那个制度也不能够建立,关键确实是在人。中国老祖宗有智慧,自始至终就认定要把人教好,要教他知道这关系。所以中国人重视家,修身、齐家,然后国就治,国治就是今天所讲的和谐社会,天下平就是讲的和谐世界。从哪里做起?从修身、齐家,要从这里做起,修身、齐家的根本就是格物致知,格物是放下欲望。得少就要满足,知足常乐,一定要晓得人生在这个世间,生活需要的不多,一天三餐饮食,选择素食是最健康的。
  我在年轻念初中的时候,那是抗战刚刚胜利之后,在南京,我住在一个同学家里,老同学了,现在还在。他们家里面是个多宗教的家庭,他的祖母念佛的,烧香拜佛的,他的父亲是回教,伊斯兰教,他的母亲是基督教,还是母亲影响大,儿女统统都信基督教,父亲是回教,多宗教。我在他们家里住了一年,很不容易,他的父母对我很好,现在好像都不可能有这种现象,他兄弟姐妹多,我们跟一家人一样。我跟他们上基督教的教堂,跟他的父亲上清真寺,所以那个时候对这些宗教就有一点涉猎,但是没有到佛教去,老太太影响力不大,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教。在那个时候就跟伊斯兰教结了缘,我喜欢伊斯兰教超过基督教,因为伊斯兰教里有五功五典,五典就是讲的伦理,五伦,跟中国传统文化相应,所以很喜欢。这是个很特殊的家庭,信仰不相同,和睦相处,互相尊重,难得!
  了解宗教里面有很多好东西,跟中国传统文化相应。在这些年,我们有个机缘跟全世界许多宗教往来,交往、接触,我也看到许多宗教的经典,如果说从伦理、道德、因果这三方面来看,真的是大同小异。像佛法里面讲的十善业,每个宗教都讲,中国讲的五常,佛法里面的五戒,每个宗教经典里面都有,所以宗教可以团结,宗教可以合作。我们深深期望宗教在这个时代应当要展开教学,要将经典里面这些教诲向世人宣扬。鼓励大家认真学习,就能化解灾难,就能让这个社会恢复到安定和平。除了这些教训之外,每个宗教里面都有它的哲学,也有它的科学,讲得很好。那部分不是普及教育,那是少数人的,普及教育是全民教育,那是少数人,所谓根性利的,向上提升。今天社会缺乏的就是这样的教育,传统的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
  我们对於这个社会有信心、有期望,并不失望,为什么?有些人在真干,这些人我相信他叫再来人,不是凡人,他们能放下自己,舍己为人;不像现在一般人,一般人起心动念是损人利己,这帮人是损己利人。这个难得,这是来救世的,我相信他们不是来酬业的,他们是来救世的。在现代有最好的工具,从前没有,那就是大众传播,卫星电视、网际网路,用这种工具来宣导,做远程教学,大家一起共同来学习。一年我们可以召集这些通常在网路、在电视机里已经学习的,我们来聚会一次,见见面,这很有意义。一年一次聚会,开个几天,搞个什么论坛,一个大型的活动。我们相信三年到五年,社会会安定下来,社会确实有可能恢复到安定和平,只要我们这些人,真的是志士仁人,认真努力,绝不退转,对治现在的同行摄生,四摄法里面的同事,得圆满。
  长者在这里举出善财童子,他几乎全是举善财童子来做例子,善财五十三参确实也是依照行布的顺序来做表演给我们看。过去方东美先生说这是表演,他说《华严》是佛学概论,这部书编得太好,有理论、有方法,后面还带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在全世界的哲学书里面找不到第二种。「善财於普庄严园见休舍优婆夷」,这是位女居士,她对善财说,「我有八万四千那由他同行眷属,常居此园」。她福报不小,八万四千那由他同行眷属,所以这是菩萨。人间现在世界上的人口还没有这么多,所以这不是在人间。这是说明「大悲位中行方便波罗蜜,同於八万四千不可说一切众生烦恼,总共同事,教化利益」。所以我们学佛最要紧的,头一个要学什么?要学会跟一切人共住,善人也好,恶人也好,佛菩萨也好,阿修罗、罗刹也好,都能够和睦相处,这是头一个要学的。为什么?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他为什么会变坏?没有人教他。你想到这一点,在十法界里面想到这一点,你回头再想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在社会为什么变成这样子?也是没人教他。我们要相信、要肯定人性本善,老祖宗教给我们的,这是真理,这是事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没有人教,他的习性慢慢跟本性距离就拉远了。本性是善,习性是不善,所以教学就非常重要。现在教育出了问题,不但内容出了问题,内容你看中国五千年来教育最主要的课程教什么?教伦理、教道德、教因果,这是主要的。人要是懂得伦理道德,他不会做坏事,他觉得做坏事是羞耻,不愿意做坏事;人要是懂得因果教育,不敢做坏事,为什么?有报应,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这样的教育从小来奠定他的根基,他一生在社会上是好人,不会作乱,不会造恶业,这个非常重要。
  所以现在课程出了问题,几乎全世界所有学校里面,伦理、道德、因果都没有了,都是什么科学技术,崇尚科学。另外一个,就是教学的方法出了问题,课程编排不合理。咱们中国五千年来,「教之道,贵以专」,学生学习只能学一门,一门课程学好了才能学第二门。现在学的东西太多太杂,所以学生精神意志不能集中,心浮气躁,他什么都学不到,世出世间法他都学不到,把他的时间、把他的光阴浪费了,非常可惜。让我们回想中国在古时候的私塾教育有道理,一门一门的学,同时决定不能学两门课程。《三字经》没有学完就不能学《千字文》,《论语》没有学完就不能学《孟子》,一步一步的来,一样一样的学。十个科目就是十个阶段,一个阶段就是学一样,而不是十个科目一起学,他怎么能接受得了!现在的课程编排,第一堂语文,第二堂数学,第三堂历史,一个小时,还没有吸收,下一堂换第二个科目,所以他头脑思惟永远是乱的,永远不能集中。这个方法是错误的,还是古时候那样好,一样一样教,小学六年的语文一年学完,第一年全教语文,第二年全教数学,他的书包只有一本书。不像现在背得那么沉重,我看那小孩背书包都很可怜,看到这个样子,来生不能做人,做人太苦,看到吓到了。想想我们从前念书的时候,书包里只有几本书,很轻,没有现在这么重。甚至於很多同学都不用书包,用个手帕把书包一包就行,只有二、三本书,所以很简单。
  看到这一段,想起我们要懂得与人相处,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籍、不同的信仰,都能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一切都要从自己开始才能做得到,不要求别人对我,先要求我怎样对人,这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二五卷)  2009/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2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十住品第十五」,李长者的《合论》,第八段「童真住」。
  我们先将文念一段,「第八童真住,对治处缠同事,世间余习,智不清净障,令清净故」。童是比喻童子,真就是不假,这里有喻、有法,八住菩萨他代表的是清净,三业清净,下面文我们就看到。断烦恼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对治处缠同事,缠是缠缚,也就是说,我们跟一群烦恼习气很重的人在一起,跟他们同事,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修行。纵然我们修行还有些功夫,可是要知道一定还有世间余习,习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