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407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407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出来的,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四无碍的法界就现前了。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所说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的一点都不错,你在宇宙之间找不到冲突。
  障碍是什么?障碍的起因就是对立。没有对立,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不是说一家,比一家的关系还要亲密,是一体。宇宙是一体,哪来的妨碍?像我们身体,这是一个身体,这个身体从外面看有五官,眼耳鼻舌身,从里面看有五脏六腑,各个不相同。这就好比宇宙之间一切万物品类不一样,但是它是和谐的,它没有冲突。眼睛不是耳朵,耳朵不是鼻子,各有各的功能,但是它们互助合作,从来不发生冲突。眼能见第一,耳能听第一,鼻能嗅第一,个个都第一,这身体健康。如果说只有我眼是第一,其他都是第二、第三,这个人就生病了。我们这个国家,我们国家第一,那个国家第二,那个国家第三,这个地球有病了,这个社会就会动乱。个个第一,就平等了,问题才解决。族群也是一样,文化也是一样,在佛法里面找不到第二。《楞严经》里面,佛问他的大弟子,你们是怎么证得无上菩提的?是怎么修成明心见性的?二十五个人所修行的方法统统不一样。这二十五个方法展开来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每个法门都可以明心见性,每个法门都能成无上道,所以佛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有这么多法门?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现前了,智慧、德相都现前了。
  过去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现代哲学上有许多问题不能解决,科学上也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大乘佛法里头都有解决的理论和方法。那我们要问,何以这些哲学家、科学家乃至於宗教家都不能解决,大乘佛法能解决,道理在哪里?他们所使用的方法不一样。世间这些学者专家他们用的方法是研究,用什么研究?用大脑思考,这个大脑思考里面有分别、有执著。大乘教的方法是不用大脑、不用思考,它用什么?用清净心。佛把这个心说得好,他用一个比喻说这个心像水一样,叫心水,大海的水。我们六道凡夫的性海(就是心水)是什么样子?是染污的、是不平的,就是有波浪的;凡夫心水是不平、染污,所以它照外面的境界就照不准确。不是不能照,照得是支离破碎。大乘教首先教你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不但心水不动了,染污也沉淀下去,水变成清了。清水不动,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对於整个宇宙他照见。这是用的方法不一样。科学家他心动不动?他心清净不清净?当然比我们一般凡夫,他的心比我们清净,因为他研究东西研究一门,一门深入,他的妄想比我们少,就是染污比我们少,心比我们清净,所以他比我们聪明。他发现了宇宙很多的奥秘,给我们说出来,但是不彻底、不究竟,那就是说他的分别执著没有断尽,只是比我们少一点而已。
  佛对於弟子的要求是要把染污离开、放下,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让自性性海自然现前。自性的性海是清净平等的。你看看,六祖惠能大师他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第一个就告诉我们清净、没有染污,「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四句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不起波浪,它是平等、是清净的。《无量寿经》上教我们修行的纲领,三桩事,修什么?清净、平等、觉。其实觉不要修,只要清净平等,觉就现前,为什么?本觉!《起信论》里面,天亲菩萨依照大乘教里面撷取精华,为我们介绍,「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是性,自性,清净平等。那个觉在什么地方?觉他说了两个,一个是「本自具足」,一个是「能生万法」,本觉本有!不觉就是迷失了自性,迷了,这桩事情自性里头没有,不觉本无。不觉,迷惑、不觉从哪里来的?我们可以讲它是从分别执著里面生出来的。分别执著连妄想,自性里头都没有,这叫妄心。妄心虽然依自性起的,但是自性不是妄心。这个道理很深,但是也并不是难懂。很深的理,只要你静下来,你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著,你听佛说,你就能听懂,你就能听明白;懂了、明白了,就叫开悟。
  佛在楞严会上说明诸法实相,阿难尊者听懂了,说偈赞佛,富楼那没听懂。我们要知道,阿难只证初果须陀洹,富楼那是四果阿罗汉,初果听懂了,四果罗汉迷惑了,听不懂,向世尊请教,迷从哪里来的?什么时候迷的?现在我们修行,破迷开悟,这开悟之后,几时会再迷?你看看,富楼那问得好不好?我们听了很中意,为什么?全是我们的意思,全是我们的问题,我们没有问出来,富楼那尊者代替我们问出来了,这个东西难答。释迦牟尼佛举一个例子,「演若达多,迷头认影」,举这个例子让大家去体会。我们把这个例子说得再浅显一点,让诸位同学更容易明了。几时迷的?什么时候迷的?为什么迷的?我们小时候念书是在抗战期间,非常时期,抵抗日本人的侵略,所以小学五、六年级就有军训,一年级到四年级有童子军,五、六年级就有军训。这个军训早晨起来升旗,老师训练学生,接受军事训练,军事训练每天都会举行紧急集合,不定什么时间,一敲钟、一吹哨子,学生服装整齐马上到操场去把队伍排齐,速度很快,决定不超过五分钟,从每个教室里都出来了,整整齐齐的。总会遇到这种事情,绝不止一次,一个同学慌慌张张问同学,「你们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慌慌张张,「我帽子找不到了」,问大家。同学指著他的头,帽子不是戴在你头上吗?他一摸,真的在头上。这个故事跟演若达多迷头认影是一桩事、一个现象,他帽子戴在头上,他忘记了,几时迷的?什么原因迷的?你问的不就问这些问题吗?已经戴在头上,到处去找,找不到,急得一身大汗,没事。
  佛说六道凡夫就像这样的情形。有没有原因?没有原因,告诉你「无始无明」,没有原因。就是这一念迷,这一念迷与自性不相干,是从自性起的,自性没有迷。我们细细去观察,还不是自己分别执著吗?出了这个差错。一觉,迷就没有了,不要再追究我这个帽子戴在头上,什么原因我迷了?几时迷的?你还去找这个,那不叫迷上加迷吗?这有答案吗?没有答案。所以佛告诉我们,放下就是!你别去想了,你的清净平等觉就现前;你愈想,距离清净平等觉就愈来愈远。我们凡夫总是想找到原因、找到开头,找不到。佛菩萨告诉我们,没有开始、没有原因,为什么?假的!以后我们再看佛学讲的这些名词术语,才真正佩服佛菩萨高明,我们自己太笨了。你看,他说想,上面加个妄想,这就讲清楚了,想是妄想,你何必再去追究它什么原因、追究什么时候起的,错了,那叫妄中再加妄。妄不能够断妄,只有一切放下,妄就没有了。这个道理明白之后,你就晓得科学家、哲学家为什么有许多根本问题不能解决,就是妄中再求妄,永远没有答案。几时他把它放下了,豁然大悟,他就明白了。
  其实释迦牟尼佛慈悲,当年在世就已经表演给我们看了。你看他十九岁出去参学,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印度宗教学派里面的高人他统统拜访过,统统跟他们学过,四禅八定他也修到家了,依然有一些问题不能解答。他做样子给我们看,到恒河边上找一棵大树,印度人称为毕钵罗树,在下面入定,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这个示现很重要,放下之后,豁然大悟。如果十二年所学的不肯放下,你就决定开不了悟,障碍你开悟,这叫什么?叫做所知障。障碍,佛把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烦恼障,一类是所知障。烦恼障是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是烦恼,障碍你明心见性,为什么?有自私自利、有贪瞋痴慢,你的心就染污,你的心就不平,我们讲的心浮气躁,这就不能见性,要心平气和才能见性。有所知障,同样的道理,你有很多的知识,你分别它、你执著它,你的心也造成一种不平的现象、染污的现象,都起不了照见的作用。统统放下,心清净了,心平等了,诸法实相自然就现前,就这么回事情。
  虽然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科学家是佛,哲学家也是佛,思想家也是佛。我们现在这个「家」太多,有政治家、有军事家、有企业家,家太多了,没有一个不是佛。佛都是明心见性的,他现在是心也不明,性也不见,我们说他是个迷惑颠倒的佛,什么时候他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立地成佛,宇宙人生的真相就一清二白,他都清楚了,就这么个道理。释迦牟尼佛放下了,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真的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所以才能说这么几句话,「非身而说身」。身是个幻相,名是假名,对於幻相、对於假名,只要不去执著它,不去分别它,它妙用无穷,它有它的作用,要妙用。起作用加上分别执著就不是妙用,那就是六道凡夫的起作用。
  如果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那就是佛菩萨的起用,那个用妙,为什么妙?他不生烦恼、不起波浪,你的心水里头没有波浪,没有烦恼。没有烦恼是清净的,没有波浪是平等的,就是你的心是清净平等心;有分别、有执著,那就是大风大浪,我们今天讲心浮气躁的妄念。妄跟真是一不是二,妄念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妄念,它是一不是二。虽然是一不是二,作用不同,果报不一样,心浮气躁所生的现象是六道轮回,清净平等所生的现象是极乐世界。《华严经》上所说的「华藏世界,世界成就」,原理在此地。凡夫妄心是动的,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我们看起来跟凡夫没两样,他也是动的,不一样在哪里?动中有不动,他能守住不动,不动能控制动的局面。凡夫动中也有不动,但是他把那个不动忘掉了,於是动乱的局面他没有办法控制,只能随波逐流,佛经上讲「随业流转」。
  由此我们也能体会到,教育多么重要!教育什么重要?什么教育?圣贤的教育。最殊胜、最圆满,佛陀的教育。大家听到佛陀,你们马上就分别执著认为它是迷信,它是宗教,错了!佛陀是谁?佛陀是自己,自性。佛陀这个名词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智慧、是觉悟,它不迷,迷了不叫佛陀,佛陀教育的宗旨是破迷开悟、转凡成圣,成圣就是成佛。所以学佛的人虽然多,佛是什么他不知道。明白了,佛是谁?佛是我自己,佛也是你,佛也是他,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说是迷信,我也赞成,为什么?你自己就迷!你不承认你是佛。宗教里面许多信了佛、皈依、受了戒,什么是佛不知道;说到佛一定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他们是佛。《华严经》上说,净土经上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心净则佛土净」。净土从哪里来?清净心现的。阿弥陀佛从哪里来的?自性觉现的。外头没有,所以「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我们感激老师,不是老师的教诲,不是老师把这桩事情给我们说清楚,我们怎么会知道世间有这么好的学问?因为社会大多数人都说它是迷信,我们从小也就相信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宗教,於是就没有心去接触它,不想接触它。到老师给我们介绍,说清楚、说明白了,我们重新再认识佛教,认真学习佛教。学习一定要靠经典,这才了解佛家的术语说佛法无边,佛是觉悟、是智慧,智慧、觉悟,对於整个宇宙人生通达明了真的是没有边际。所以我们永远感谢老师的大恩大德,在这一生当中指出一条光明的大道,让我们这一生生活在幸福圆满的境界当中,这是真的。世间人哪个不生烦恼?哪个人没有忧虑?只有深入经藏的人,他没有烦恼,他没有忧虑,他没有牵挂,他没有任何压力,天天是法喜充满,像弥勒菩萨一样,这都是从大乘经教里面得来的。大乘经教里头所说的全是自己的自性、性体、性德,自性的起用,说这个东西,全是说的自己,没有一句话是与自己不相干的。
  第一句教我们不要执著身,帮助我们破身见,身是假相,这个字是假名。第二句讲『非起而现起』,这是现象。贤首国师《还源观》里面「显一体,起二用」,这个「起」就是起二用。二用是讲两大类,第一类是宇宙的现象,宇宙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宇宙?都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二个现象,我从哪里来的?你看这个关系多密切!我们不说生命的起源,我的起源,我从哪来的?佛法里面讲依报、正报,正报是什么?正报是我,不是别人,我从哪来的。依报是什么?我生活的环境,我生活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