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314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314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偈颂第七段「西南方智慧菩萨」,十首偈,我们从第七首看起:
  【若生如是想。此佛此最胜。颠倒非实义。不能见正觉。】
  这首偈告诉我们,法是平等,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法既然平等,佛也平等。如果你生了一个妄念,打了个妄想,「这个佛最殊胜,那些佛都比不上」,这个见解就错了。『颠倒非实义』,你这个知见颠倒,不是真实义。『不能见正觉』,正觉就是明心见性,换句话说,你见不了性,你也成不了佛。偈颂的意思很深很广,清凉大师在这里有注解,有《疏》、有《钞》。疏是注解,钞是注解的注解。大师非常慈悲,怕的是我们看他的注解看不懂,将注解再加以注解,这叫钞。《疏》里面告诉我们,「后一」,前面我们讲了三段,讲了六首,这是第七首,后一就是这首偈,第七首。「执佛中」,这是执著佛,执著佛有优胜。偈颂里面,上半是执著,下半是损失。你只要有执著,你就有损失,这个意思我们前面说过。
  我记得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讲《楞严经》。那次来的时间很长,住了四个月,每天讲经都没有休息,四个月,一百多天如一日。同学当中有学天台宗的,他们执著释迦牟尼佛第一,他们不念阿弥陀佛。每天他们的课诵念《法华经》,不是全念,选《法华经》里面的一段,多半都是念观世音菩萨这一品,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不念阿弥陀佛。我们劝他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他说释迦牟尼佛跟我们亲,是我们的亲教师,阿弥陀佛到底是隔了一层。我就告诉他说: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要不肯念,还念释迦牟尼佛,佛一定说这个人很执著,你看我教他,他都不相信,他都不听。所以诸位想想这里面的人情道理。
  为什么我们世间人有这种分别执著?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执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佛佛相望」,就是佛跟佛来做比较,你执著这尊佛胜过那尊佛。我们念阿弥陀佛的人,认为「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其他的佛都比不上阿弥陀佛,确实有这个执著。第二个是「三身等相望」,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念法身殊胜,念应身那就差很多了,都有这个差别。第三是「心佛相望」,佛从哪里来的?佛是心现的,还是心现识变。到底是心殊胜还是佛殊胜?有这么多情形,这些情形都是六道有情众生常常有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个很重要。
  清凉大师在《钞》里面给我们举的例子,譬如,还是念佛人多,净宗里面讲佛佛相望都会讲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度众生,别的佛做不到。这个原文现在打出来了,「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能摄众生;余则不能。礼於此佛,灭罪则多;礼於彼佛,灭罪则少」,这是真的、是假的?给诸位说,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佛在经教里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想阿弥陀佛灭罪多,他真的灭罪多,你心想到其他的佛灭罪少,他真的就灭罪少,实际上是没有分别的。佛那边没有分别,法那边没有分别,是你自己念头在分别。可是你的念头太重要,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清凉大师后头说,「不知诸佛行愿功德无不平等,随根随缘说有优劣,故为颠倒」。你看看世尊教化众生,是随著众生的根性,随著众生的缘分,给你说有高有下,其实没有高下,其实都是平等的,是因为你的根性,众生根性有高下,随顺你的根性帮助你提升。如果提升到一定的程度,你还执著,就错了,要放下执著。放下执著,我们还是要跟阿弥陀佛,不再执著。初学的时候,执著有高下是错了,现在跟阿弥陀佛,不执著,那就对了,那就觉悟了。
  第二种讲三身,三身相望,念化身,功德少,念法身,功德就大,就这个意思。其实法身、报身、应化身是一身,也是平等的。我们有分别执著,那确实利益就不相同,如果我们把分别执著放下,那就是平等的。由此可知,法是心现识变的,我们要想成就,中下等的成就,没有离开起心动念,向上一著,离妄想分别执著,这才真正见性,这才真正成正觉。这个正觉,经文上这两个字,它的真实义是无上正等正觉。因为偈颂一句三个字,受这个限制,所以只用「正觉」,这个正觉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成佛了。
  说到三身等,大师跟我们讲,「等取四身、五身、十身、无量身故」,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四身是加个化身。应身跟化身差别在哪里?应身是要八相成道的。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也示现入胎,十个月出胎,他示现这些,跟我们一般人没有两样,这叫应身。化身是突然见到的,也是突然消失的。像我在前面跟诸位做报告,我以前抗战期间在贵州念书,周邦道是我们的校长,他的夫人曾经见过地藏菩萨,那是见到的化身。抗战胜利他们住在南京,九华山一位法师到她家里来化缘,要求不多,五斤香油。那时候我们周师母没有学佛,没给他,这个法师就走了。以后突然想起来,她们家里是庭院深深,三重门,大门当中是很多树木,是个院子,然后有二门、三门。她说我没有开门,他怎么来的?走了之后不见了,门还是关到,没有开。这个事情想了好多年都想不通,以后到台中跟著李老师学佛,向李老师报告这桩事情,老师说那个和尚是地藏菩萨化身。她非常后悔,没供养!那就是说,真的是来无形、去无踪。这是化身,化身跟应身不同,讲四身。讲五种身,就是一般所说的五佛五身,「常住三世净妙法身」,实在讲这就是大光明藏,我们净土四土里头讲大光明藏,在表法就是密宗的大日如来。第二是「金刚坚固自性身」,第三是「福德庄严圣身」,第四是「受用智慧身」,这都是属於报身,实报庄严土的,第五种「变化身」,这是凡圣同居土的,像释迦牟尼佛的应身,这是常讲的五种身。
  《华严》都是讲十身,所以我们也就用《华严经》上常讲的如来十身,第一是「菩提身」,第二是「愿身」,我们前面学过了。今天我们看第三「化身」,「如来随类化现,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普应群机,若月临众水,名化身」。实在说,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没有身,没有身叫法身。由此可知,法身是从体上说的,其余九种身都是从作用上讲的,有体有用。用实在讲无有极限,无量无边,所以经教上给我们讲的,如来随类化现。我们在《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看到,观音菩萨三十二应,三十二是把它分为三十二类,每一类无量无边。应以佛身而得度他就现佛身,你觉得哪一尊佛最殊胜,他就现那个身来接引你、来教导你;你喜欢菩萨,他就现菩萨身,你喜欢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就现文殊身,你喜欢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就现地藏身,这个意思你听懂了没有?菩萨没有身,能现一切菩萨身,能现一切诸佛如来身,能现罗汉身、声闻身、天身、人身、修罗身、罗刹身、畜生、饿鬼、地狱,他统统都能现。不但能现有情身,还能现无情身,他能现花草树木,能现山河大地,能现种种不同的自然现象,全叫做化身。
  绝对不是佛菩萨有意思这么做,那就错了。佛菩萨现一切身,说一切法,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不但没有起心动念,连分别执著都没有。这个事情我们想不通,不起心不动念怎么能现身?这个后头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可见得他现身说法真的没有起心动念,谁起心动念?众生起心动念,佛菩萨自自然然感应,现身说法。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是真不好懂,很难体会。所以我们很感激日本江本胜博士他做这个水实验,把佛法里面这一层深意用科学方法证明了。我们知道水是矿物,它不是生物,更不是动物,经过十几万次的实验,确实证明水它有见的能力,它能看,它有听的能力,它还懂得人的意思。我们众生心,我们以善心对待它,它给我们示现的结晶非常之美,我们以恶念对待它,它的反应很丑陋,这不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吗?
  这是什么道理?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能大师说出来,说得这么简单。释迦牟尼佛慈悲,见性之后,说得非常详细,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诸佛菩萨从哪里来的?一切万法从哪里来的?自己心性变现的。心性是能变,万法是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这不同於世间哲学,世间哲学讲能、讲所,能不是所,所不是能,佛法里面讲能所,能所是一不是二,不同的地方在此地,我们学佛不可以不知道。所以知道诸佛跟法身菩萨现身是随心应量。普应群机是说他的大用无方,普是普遍,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群机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有情众生。为什么不说无情?无情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自然现象。情是讲情识,感情。这些无情众生,就是宇宙之间万事万物,它是随著有情众生念头转的,就这么回事情。所以说有情就行了,不必再说无情。
  佛在经教里常常告诉我们「境随心转」,谁的心?有情众生的心。有情众生心里面最重要的,第一个有情众生心是谁?是自己,那个力量最强,其他的力量都不如这个力量强。这个自己是谁?每个人都是。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我们在讲席里面常常给诸位报告,提醒大家,修净土的同学都肯定西方有个极乐世界,这个西方不是地球的西方,那是哪里的西方?娑婆世界的西方。娑婆世界是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里面有十亿个单位世界。一个单位世界,我们初学佛的时候以为是一个太阳系,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他说不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大,那是什么?银河系。我们想想他老人家讲的话有道理,为什么?太阳确实是绕著银河系旋转,真的是在银河系的当中。这一个大千世界就是十亿个银河系,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区,是在这个大世界的西方,当中还要隔十万亿个佛国土。这太遥远了,我们无法想像,这所说的都是天文数字。
  现在我们在《华严经》里面学到这个地方总算是明白了,有少分的觉悟,知道什么?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一切现象都是刹那生灭,是一种相似相续相,它不是真的。不但这些现象不是真的,有形的现象不是真的,连抽象概念里面,时间、空间也不是真的。在自性里面没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是没有距离,那极乐世界在哪里?没有距离就在现前,就是当下。时间不是真的,时间是讲先后,不是真的,没有前后、没有过去未来,也是在当下,当下不可得。所以《金刚经》上讲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从时间上讲。要紧的是当下一念,当下一念觉,那恭喜你,你就成佛了,当下一念迷,那你就是凡夫,就在当下!
  什么叫上上根人?这种人,或者是眼见,或者是耳闻,或者是身体接触,刹那之间他就回头了。什么叫回头?把妄想分别执著一起放下,放下就是!古人,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个例子,他在菩提树下打坐,放下了,一时顿悟,明心见性。六祖惠能大师在忍和尚的方丈室听忍和尚给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放下了,说了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忍和尚一听,行了,不必再说了,衣钵就传给他。他说的这五句就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浓缩就是这五句,这五句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不增不减,这叫上上根人。
  我们现在堕落成凡夫,沦落在六道轮回,真的是无量劫来无有出期,为什么?不肯放下。所以学佛,开悟的秘诀,证果的秘诀,我们只能说证果,果位不断向上提升。你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我们跟释迦牟尼佛比、跟六祖比,比不上,人家一下就能放下。没有这个能力,佛教给我们,慢慢放,一层一层的放,五十二层大楼,你放下一层你就升一层,不能不放,这个道理要懂。五十二层,我们有没有达到第一层?说老实话,没有,第一层没有就是没进门。学《华严》学到这个地方,尤其是我们把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学完了,你就应该入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