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2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2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到这里我们要感谢日本江本博士他做的水实验,让我们找到了证据。用一个玻璃瓶装著清水,我们以念头对它,这要没有妄想,专心、专注对它,它会有结晶出现。我们电梯口贴的有江本博士实验的水结晶图案,诸位看了就晓得。以善心、爱心,它现的图案很美,你以恶念、不善的心,它反应的图案很丑陋。我们每个人用念头对它,它现的图案,善念都很美,但是都不一样。不但每个人现的不一样,你一个人,你前面一念跟后面一念也不一样,但是都很美,大同小异。所以法身他的应是这个道理,这叙述出来了,是自然的,自性本能它就是这样的。像我们铸一个钟,我们造个钟,钟有没有声音?没有,没有是定。我们敲它一下,它有声音出来,它自然生出来。你说我敲它,它为什么会响?敲得轻,它响得小,敲得重,它声音响得大。为什么我们敲它,它就会响?法尔如是。佛法里有这么个名词,就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自然的,没有理由,你要去想它的理由,那是妄想,你永远找不到。找不到理由,找不到答案,它就是这样,这称之为形而上。形而下的,有始有终、有因有果,形而上的没有。形而下的,科学方法论有用处,逻辑、辩证法,佛法里讲的因明,都有用处;但是在形而上全都没用,全用不上,所以那叫做出世间。用这个方法我们去体会,大乘教里面什么叫世间、什么叫出世间,也就有很清楚的一个概念。
  无始无明是我们凡夫忽然起念,如果是觉,觉而不迷是菩萨应化,要是迷而不觉,那就变成凡夫。十法界依正庄严现前,能生万法,相现前了,本来没有的,现在生了。生的速度非常快,真的是在亿万分之一秒的时间,你简直没有办法辨别。一念不觉就变成阿赖耶,我们的真如、自性变成阿赖耶。阿赖耶里面就有见分、有相分,阿赖耶的自体叫自证分,立刻它就起作用,作用是见分,我们今天讲精神;一起作用立刻就现相,境界相,也叫相分。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精神,物质、精神是同源,同一个自证分。现在科学发现的,物质跟能量是一不是二,物质可以变成能量,能量也可以变成物质。但是他这个地方讲的能量是质能,物质的能量,质能,没有讲到心。质的能,质能跟物质是一不是二,这大家都知道,它从哪来的?它从心变出来的,心想生。心从哪里来的?心是自性一念不觉,才起心动念,是这么来的。真正的本体是自性,所以自性在迷,自性在悟,迷悟不二。理如是,事亦如是。所以悟了的作用是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得大自在;迷而不觉,这是六道凡夫,苦不堪言。觉悟的人看到六道里面这些迷惑颠倒的人,「可怜悯者」,为什么说你可怜悯?全是假的,全是作梦,在梦中受苦受难,不是真的;真的,这个话不可以说,说了不是挖苦人吗?你细心去体会,这才叫事实真相。
  末后这一句说得好,「总无所得」,无论是凡夫,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或者是一真法界里面的佛菩萨,总无所得。你不要以为,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一真法界呢?一真法界也不是真的,这个话很重要。为什么?如果说一真法界是真的,你就有真假了,你看又落到相对去,你还没有办法把起心动念断掉,起心动念断掉,这个就没有了。你说这是真的,那是假的,你不是起心动念了吗?你想想看,你起心动念的时候是不是里头有分别、有执著?全都有了。所以这句话说得好,总无所得,那就是凡圣是一,不二,凡圣不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二,这对了。十法界在哪里?现前,一真法界在哪里?也在现前。不起心不动念的人见到一真法界,起心动念的人只见十法界,见不到一真法界,这就是大乘教里面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现识变,给你讲这个原理。十住菩萨入这个境界,证得这个境界,我们今天在此地是听说,这是解悟,你真听懂了,这是解悟。真听懂了有很大的好处,什么很大的好处?帮助你放下,你毫不犹豫放下,很痛快的放下。你对这个事情没搞清楚,你舍不得放下,放下的时候放下一点点,比割肉更难过,那是不了解事实真相。真了解之后,放下跟不放下,得失不二,你才真正得大自在。
  「住佛妙慧,都无所依」,无所依的慧才叫妙慧。我们现在,你看看学佛,一学佛,一进佛门,皈依三宝,有依靠,没依靠不行,十法界里头都要找个依靠。凡夫的依靠可多了,阿罗汉以上的,那真是要依靠三宝,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没见性,没见性都要依靠三宝才能得度,不依三宝永远没法子得度。依靠三宝,这里面也有很多层次,初学佛的人依什么三宝?依住持三宝,这是世间的。佛宝是佛像,现在佛不在世,供的佛像是佛宝,法宝是经典,僧宝是出家人,刚刚学佛是依这个三宝,这是世间的形相。然后不断要提升自己境界,终极的依靠是自性三宝,这不能不知道。终极三宝是自性三宝,你看《坛经》里面讲的就是讲自性三宝。六祖给人家传授皈依,「皈依觉」,觉是佛宝,自性觉;「皈依法」,这是皈依正,正是正知正见,正知正见是法宝;「皈依净」,净是僧,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真的皈依了,这是真的三宝,真的三宝不在外面。你的自性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这里面都有觉正净,「能生万法」,万法里头还是觉正净。依自性,外面没有依靠,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换句话说,你本来是觉正净,觉正净不是外来的。是你迷失了自性之后,把你自性的三宝扭曲,变坏了,把觉变成迷,正知正见变成邪知邪见,清净变成染污。
  所以六道凡夫他没有觉正净,他是迷邪染。迷邪染到严重的程度,麻烦大了,严重程度,十法界里面就是饿鬼、地狱、畜生,迷邪染非常严重。所以佛菩萨就感应了,众生这种现象现前,这就是波动,迷邪染的波动,就感应到佛菩萨,佛菩萨就来应。佛菩萨做种种的示现,为人演说,为六道众生,为十法界众生,演是表演,做出觉悟的样子来给你看,说是说明。《华严经》前面八会给你说明,末后一会给你表演,末后一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表演,把不二法门、自性觉正净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待人接物上表演给你看。你要是真正懂得,你在这个世间是过什么生活?过佛菩萨的生活,过法身大士的生活,这个快乐,实在讲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不必离开此地去找个华藏世界、极乐世界,没有,就在此地,别人苦不堪言,你是快乐无比。离苦得乐,你就知道了,离苦得乐的关键在哪里?在破迷开悟。对我们来讲,破迷开悟就要靠经教,你天天认真学,天天来学习,要把所学的用到生活上,那你真正体会到。确实改变你对人生的看法、对宇宙的看法、对一切人的看法、对一切事的看法、对一切万物的看法,你从前看错了。你要在大乘教里面去学习,把你这些看法、想法、说法、做法修正过来,你变成菩萨,就变成佛了。果然修正过来,佛菩萨有智慧、佛菩萨有神通,其实智慧、神通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绝对不是外面来的;只要你的迷邪染逐渐淡化,你的能力自然就现前。
  惠能大师是个很好的例子,没有开悟的时候是樵夫,老实人,诸位要记住,老实人容易契入,不老实的,太难了。不老实你妄念多,我们世间人讲你点子多,你花样多,这很糟糕。这在佛法上说,你迷得严重,你的知见多,邪知邪见,你的染污严重,所以他就非常不容易契入,也就是他经听不懂。我们要听经,听经怎样能帮助我们听懂,很快的听懂,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这么个愿望,这个愿望是好的。要怎样才真正能听懂?没别的,放下,放下你就懂了。放下你的妄想、放下你的分别、放下你的执著,你就变成老实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不老实。老实人才能够回归到自性,回归自性就是成佛,转凡成圣,转凡成佛。
  几时到都无所依?自性现前就无所依,自性没有现前,依三宝,依三宝最重要的是依自性三宝。那么,住持三宝呢?住持三宝有作用,我们要尊重它。我们看到佛像,立刻就想到自性觉,它来提醒我们,供佛像什么意思?佛像常常提醒你,就是佛像在保佑你,真的保佑你,一点不假,这不是迷信,它提醒你。我们背后这是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就是自性觉,文殊、普贤,文殊菩萨代表的是法门,就是自性正,正知正见,普贤菩萨代表行门,就是自性清净。佛门里供养的就是三尊,一佛二菩萨,什么意思?觉正净。我们念佛的人供西方三圣,阿弥陀佛代表自性觉,大势至菩萨代表自性正,观世音菩萨代表自性清净。不论你供的是哪一组的佛菩萨形像,给你说全是觉正净。让你看到就想到我要觉悟,不能糊涂,我要正知正见,不可以邪知邪见,我身心都要清净,不要染污。如果每天有人来嘀咕你,你会觉得很讨厌,很烦,供上这个像,像又是最高的艺术,愈看愈欢喜;用它来提醒你,时时刻刻提醒你,你不会厌烦,你说这种教学的方法多高明。一般人不知道,把它当作神明看待,那错了,那叫迷信。你了解之后,这是教育里头最高的一个手段,叫艺术化的教学。现在这个世界常讲艺术化,佛陀在三千年前教学就达到艺术的高峰。所以,我们今天三皈依,依无所依,无所依而依,你就真懂得了,你是内行人,你不是外行人。
  「得法妙乐,智慧庄严,出过情见」,你看这三句话。你得法妙乐,这个法是什么?万法,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你六根接触都生妙乐。为什么生妙乐?他生智慧,不生烦恼。就像惠能法师见五祖的时候,他跟五祖忍和尚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是什么?这就是得法妙乐。菩萨怎么会得一切法妙乐?你说天上是好、是乐,人间现在很苦,畜生、饿鬼、地狱更苦,这妙乐怎么生起来?如果你真正了解诸法实相,妙乐就生起来,智慧就现前。为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你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
  从起心动念,这就讲的无明,无明上加个无始,没有开始。没有开始是什么?是假的,不是真的,有始有终是真的,没有开始就没有终了,就说明无明是假的,不是真的。无明不觉生三细,三细相出来了,业相,业是什么?业就是动,今天讲波动,波动是业相。从波动里面就产生能见相,能见相是今天我们讲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从哪里生的?从波动生的。物质现象呢?物质现象是从心、念头变现出来的。这是阿赖耶识业相、转相、境界相。见分就是转相,转变。境界相就是物质,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一现就全现出来,一时顿现,没有先后。也没有相续,不是相续的,我们看起来好像相续,所以我们在讲席里跟大家说,相似相续,不是真的相续,相似相续。加上相似,就好像此地无明上加个无始的意思是相同的,告诉你它不是真的。所以才说真话,「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包括我们的身相,还包括你的精神。人死了不是有灵魂吗?灵魂是什么?灵魂是阿赖耶,灵魂还是个物质。我们讲灵性,讲得高一点,见分。境界相是相分。这是心跟物出现了,出现的时间同样是短暂的。
  所以我讲的时候常常用电影,电影的底片用放映机投影在银幕上,你看这个现象能体会到,一切万法没有一样是真的。你入这个境界,智慧庄严,得法妙乐。三细相生起来之后它就有染净,净就是四圣法界,染是六道,染里面有善有恶。善得妙乐,可是恶呢?恶,你就应当要受果报。我们这样说法,你行善,报酬是自己自作自受,三善道,你到里面去享乐,果报,你做的善事一定有果报。你造恶,三恶道去受报,三恶道是消你的恶业;换句话说,三善道是消你的善业。你把这个东西看懂之后,「我善恶都不做」,那就变成净业,那就超越六道,六道就没有了。你这个搞懂之后,一下就明白了,善恶都不做。善恶都不做,不是说事都不做,那你就完全错了,为什么?你把善恶还分作二,你要懂得不二。不二是真的断恶修善,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叫三轮体空。你在行善的时候你没有分别、执著,绝不以为我做了善,我做了多少好事,我应当要受到人家赞叹、表扬,错了,完全错了。所以佛菩萨应化示现给我们看,断一切恶不著断恶的相,行一切善不著行善的相,那么他的善恶是清净的,是净业,不叫善恶业。这是觉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