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156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156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他自然包容。所以你不要小看这一毛端,一毛端能包容,为什么?这一毛端它没有分别,它没有执著。我们讲身体上任何一个细胞,这个细胞它没有分别,它没有执著,它包容。这样你才晓得,我们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诸佛如来每个毛细孔,每个细胞能够容万物,我们也能容,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就是第六意识、第七识在作祟,就是它产生障碍。第六的分别、第七的执著,要认识得很清楚,我们受它的害受得好辛苦,在六道里头生生死死,本来是佛,会搞成这个样子,你一定要很清楚的认知。
  我们以前做了这三片,红黄蓝三个,黄色的代表妄想,蓝色的代表分别,红色的代表执著,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障碍了我们,让我们性德不能够透露了。我们把眼睛的见比喻作性,它遮住了我们,我们看不见了。我们的眼睛代表什么?法性,外面代表法相,我们在这里就能很清楚的看出来,它是不是真正妨碍我们的法性?没有,有没有真正的妨碍法相?也没有,它是假的、虚妄的。这个是分别,这个是执著,这个是妄想,全是假的。我们现在用这个来做比喻,你能看到三种颜色,你能看得见。实际上妄想、分别、执著它不是物质,所以你看不到它。眼见不到它,耳也听不到它,鼻也嗅不到它,手也摸不到它,实在讲想也想不出来,但是你一想,它就是的。想在哪里?想也找不到,我们身上这么多的器官,哪个器官在想?有人说这个想在头脑,真的是头脑在想吗?佛给我们讲,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识里面都有分别;八识是一体,不能分割,每个识都有四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唯识经论讲得很清楚,但是它全是虚妄的。我们知道这个东西是虚妄不是真实,所以真正明白的人,他放下了,不执著了;不执著,自性里面的性德、智慧就透出一分。谁给我们作证明?阿罗汉给我们作证明,阿罗汉没有执著;分别要是放下去之后,更聪明,智慧更大,菩萨给我们作证明;真的把起心动念放下了,自性的智慧、德相全部流露出来了,人生最高的享受,佛给我们作证明,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作证明,在中国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作证明。祖师大德里面,佛菩萨再来的很多,华严宗前面五个祖师不是凡夫,杜顺和尚是文殊菩萨化身的,《神僧传》里面有他,他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时帝王都受了感动。
  烦恼放下了,智慧现前,所以我们要练,练习,佛法修行最重要叫历事炼心,离开人事到哪里去修?初学的是最好远离人事,收心,心收了之后,你要接触社会,在社会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你的功夫真的成就了。但是踏进社会如果还会动心、还会起念,赶快回来,为什么?你要不赶快回来,你就会被染污,你就会堕落,你就回不了头来了。所以回头要快,警觉性要高,古人所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句话重要,觉,赶快回头。所以这个境界能到周遍含容的时候,这心量大了,量大福大。
  「一多无碍,大小相含」。小到微尘,大到法界,遍法界虚空界它是一不是二,这叫性德,本来就是这样的。自性里头没有大小,用现在的话说,自性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是没有距离,没有时间就是没有先后,这是真的。现在科学也发现了,空间跟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是我们一种错觉。这个错觉在佛法讲就是分别执著,你有分别执著就有时空,没有分别执著有妄想,妄想里头还没有时空,起了分别执著才有时空。我们今天把分别执著当作是自己的真心,这大错特错,而不知道分别执著是我们的烦恼,是把我们的真性障碍住,不能现前,天天生烦恼。烦恼带给我们无尽的苦难,头一个身体就苦,身体怎么苦?生老病死。生老病死苦哪来的?分别执著来的。你没有分别执著,就没有生老病死苦,阿罗汉没有了,辟支佛没有了。环境也转变了,有分别执著,你外面的环境是六道轮回,你的心不善,什么灾难都有,心地善良,什么灾难就没有了。外面这个境界是随心转的,心清净,山河大地清净;心染污,山河大地就不清净,万法唯心,一切唯心造。
  这个道理,连夏威夷的那个古老的传说里头都有,他们没有接触过佛法,他也晓得整个宇宙是你自己造的。他说这么一句话,「你要想改变环境,先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环境问题自然解决了」,说得好。还有一句重要的话,「所有一切问题不在外面,在自己」,这句话很重要,外面没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中国古人也懂得这个道理,也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五千年前老祖宗就教给我们「反求诸己」,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秘诀,你要碰到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话,你就是反省,认真反省,把那个问题真正的原因找出来化解掉,问题就没有了。那个问题的根在哪里?根在对立,就是五种见惑里头的边见,身见、边见。边见就是对立,我跟人对立,理跟事对立,大跟小对立,他有这个对立的念头。如果有周遍含容观,对立就没有了,大小没有了,一多没有了,对立没有了。对立没有了,矛盾就没有了,冲突就没有了,你的身心是和谐的。身心和谐就是最健康的,身心不和才出毛病。心里头不平就生烦躁,生理不和的时候就生病,身心能够和谐的话就百病不生。
  所以要懂得互摄互容,重重无尽。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没有一样不能包容,没有一样跟自己没有关系,为什么?是自性所现的,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所变的,离开自己的性识,没有一法可得。这个法包括什么?包括虚空法界,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一点都不陌生。一切诸佛如来,这净宗里面常念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不是常念的吗?可是不会用。要会用,我面对著某个人,「自性某人」,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唯心的环境」,哪有例外?好坏怎么能怪人?你要嫌这个环境不好,嫌那个人事不好,怎么改法?从心上改,心上没有恶意,心上没有恶念,这境界就转了。我转了,他没转?你试试看,你转来看看他有没有转?你真转了,他的烦恼习气很重,慢慢也在转,如果他善根很深厚,他很快就转,决定在转。
  自己身心清净,不再放在心上了,知道什么?「互摄互容,重重无尽,隐显自在」。隐是没有缘,没有缘的时候,自性里面它没有现出来,有缘它就现出来了。这个隐显就好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你看电视里头很多节目、很多频道,我们开这个频道,这个频道现,没有开的在不在?在,它隐,我们看不见;我们再开一个,另外一个频道出现了。隐显自在,「神用不测」,这用是什么?用是生活,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当中,用得非常恰当,应用里头没有过失。为什么没有过失?智慧的应用。我们现在用,为什么会有过失?烦恼起用,就是因为有分别执著,把自性的智慧变成了烦恼。经上讲得很好,「烦恼即菩提」,菩提就是智慧,如果我们放下分别执著,烦恼全变成智慧,它转变了。自性的性德不是从外头来的,不是学得来的,智慧里头夹杂著分别执著,这掺了东西一拌就把它变成烦恼了。所以要懂得烦恼是怎么回事情。
  所以烦恼也不可怕,烦恼你也不要讨厌,没有烦恼,智慧就没有了。说实在话,烦恼永远不会断的,它会转变,烦恼断了,智慧就没有了。诸佛菩萨没有别的本事,把烦恼恢复成智慧。我们是不知不觉,生起妄想分别执著,把智慧变成了烦恼,就这么回事情。妄想分别执著是决定虚妄,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所以这东西是一个虚幻不实在的抽象概念,你要认识清楚。你以为它有,它真妨碍事情,你认清楚了,根本没有,它什么事都不碍,它就没有了。那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现前了,德行现前了。德行是什么?中国古人讲得好,讲得很具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性德,自然现前,你生活在道德里面,你多快乐。道,就是跟大自然合而为一,此地所讲的周遍含容,跟遍法界虚空界合而为一了,这神用不测。
  「真可谓入华严无尽法界之境,故名周遍含容观」。这个观是最正确的,完全跟法性相应,跟法相相应,哪来的障碍?事事无碍,怎么会有障碍?菩萨入这个境界,法身菩萨,初住以上的入这个境界,没有障碍。菩萨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跟我们这些迷惑颠倒的人在一起,他有没有障碍?他没有障碍。可是我们有时候看到他好像也有障碍,那不是真的,那是他在作戏、在表演。他那种作戏表演都含著很深的意思,帮助迷惑颠倒众生的人觉悟,做样子来给你看。这是什么?这是身教,这叫示现。你向他请教,这就有言教,身语意三业都是利益众生。那个忆念众生是从来没有间断过的,就是心里头「众生无边誓愿度」,帮助众生。可是帮助众生要缘,缘不成熟,你帮不上忙,愈帮愈忙,一定要缘熟,缘叫时节因缘,到了,那你正好去帮助他,为什么?他相信你,他能接受。缘不成熟是什么?他对你没有信心,他不能相信你。缘不成熟,你不能度他,你还要等待。这个关系慢慢建立,这一生当中建一点,来生又会提升一点,再一生又提升一点,提升到他完全相信、完全接受,那就得度了。
  这是我们讲学佛,我们每个人信心不一样!所以佛菩萨度众生不著急,要等著,等著你慢慢提升,善根福德因缘慢慢提升、慢慢增长,生生世世,不是一生一世;一生一世急不得,会产生反效果。佛菩萨度众生,生生世世不会间断的,你在哪一道?在干什么?他统看到,清楚。所以缘成熟就是你能信、能解、能行,都是缘。现在我们能信,不解,不能行,这个缘浅;到能信、能解,缘就深一点了,他还是不能行,所以还要等;等到这个缘更深,他听了,他能解、他能行、他真干,这缘成熟了,到这个时候帮助他大彻大悟,帮助他明心见性,那叫证。没有成熟的时候也提升,不信,帮助他能信,这就提升了;能信的人帮助他理解,这又升了一级;能理解的人帮助他去做,总是慢慢的一级一级的帮助他提升。现在这个科学技术是个好的工具,早年,这是五十多年前,方东美先生就提醒我,这个好工具要好好的利用它。那个时候方先生讲,我们不敢想像,为什么?我们自己很穷苦,这个东西那要花多少钱!不敢想。也是慢慢这么多年来,缘慢慢成熟了,这个工具好,用这个工具来帮助人学佛,帮助人理解,帮助人修行,真的是无量功德。所以我们要认清楚,要善於运用它,神用不测,用现代的科技,我们凡夫也能做到。
  具足这个三观你就能入华严境界,华严境界在哪里?就是我们现实的环境,现实的人生,你那个念头一转,那就跟佛菩萨享受没有两样,不在外面,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一定要相信。那你愿意过什么样的生活,都在你一念之间,愿意过佛的生活,这三个都圆满做到了;愿意过菩萨的生活,认真学习,没有达到圆满,菩萨生活,真有效。当然缘很重要,我们的缘具足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四卷)  2008/3/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3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大段,第二小段,南方一切慧菩萨。
  我们学习到十首偈颂里面的第三、四、五、六这四首偈,四首偈给我们讲真观、真止。天台、华严三观我们用了不少的时间,还是简单的介绍,这一堂我们要学「真止」,然后再对照经文就很容易明白了。《小止观》里面说,这天台家的,「若夫泥洹之法」,泥洹就是涅盘。涅盘不仅仅是佛法,在印度几乎所有宗教希求终极的目标就称之为「般涅盘」。这句话是印度梵文的音译,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不生不灭,在四谛里面,「苦、集、灭、道」,翻成灭。灭是什么意思?灭就是灭烦恼、灭生死,就是烦恼没有了,生死没有了,这叫泥洹。可是每个宗教都在那里追求,有没有真的达到?没有,不但是一般宗教里头没有,在佛法里面的二乘也没有,达到的是什么?叫相似的涅盘,很像,不是真的。在一般宗教,大概到什么程度?佛法里面讲,六道里面的四空天。四空天的天人连身体都不要了,确实跟老子所讲的很接近,老子所说的,「吾有大患,为吾有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