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149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149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没有错误,这是智慧解决问题。释迦牟尼佛虽然学了十二年,十九岁出去参学到三十岁,十二年学了不少,最后怎么样?最后在菩提树下统统放下,这大彻大悟。他如果十二年所学的不肯放下,全变成所知障,那就是什么?全是知识,不开智慧;放下,智慧开了。由此可知,真智慧现前与学跟不学没关系,与什么有关系?与看破放下有关系。看破里头最重要的,空有不二,性相一如,理事不二,因果一如,这个高,它真管用。
  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最可贵的,要在这一生当中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那就没有白来了。真正明白之后他用上了,用在哪里?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在工作里头,用在处事待人接物。那叫什么?那叫圣人,那叫菩萨,在佛门里叫菩萨,在我们世间法叫圣人,孔子是圣人,孟子是圣人。孔孟所修的,就是现在大家看到四书里的《大学》、《中庸》,《大学》是方法,《中庸》是理论。我们讲中观,《大学》是什么?用中,它的原理原则跟佛法讲的是很相似,几乎没有两样,从哪里开始?从把烦恼放下开始。你看《大学》在方法里面,头一个就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下手处叫格物。物是什么?物是欲望,物欲,那是烦恼。欲望愈多,烦恼愈多。所以做学问要清心寡欲,欲望少了心就清净,欲望太多心不清净。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示现,过最简单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什么都没有,所以他什么烦恼都没有,把欲望降到最低的限度,他得自在!实在讲,他早就入不二法门,根本就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可以过荣华富贵的生活,他没有执著,荣华富贵跟他这个三衣一钵不二,他为什么不选择荣华富贵,去选择托钵?没有别的意思,真正的意思就是用这种示现劝别人要放下,放下你才真正得到究竟圆满。
  好像经典里头有这么一段故事,我记得不太清楚,佛当年在世的时候,佛不是讲诸佛的报土吗?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实报庄严土,毗卢遮那佛有实报庄严土。有人问:世尊,你的实报庄严土在哪里?佛当时真的示现,他盘腿坐在那里,他把腿放下来,放下一条腿,把脚指按在地上,整个这个环境变了,金色的世界,树木花草都是七宝,使人家看到非常惊讶,佛示现的这是他的实报土,给你看一看。那我们想,这可不可能?可能,太可能了,为什么?境随心转。这理论上讲得通,确实能示现给你看。由此可知,佛当年在世一切示现,是为了帮助这个世间众生觉悟,帮助他回头,为什么?看到这些众生迷恋在物欲里,迷得太深,回不了头来,所以他做个榜样给你看。你要是像他这样子,你的实报土也现前。
  这个地方讲的是观一念之心。这句话非常非常的深,我们怎么观法?我们怎么晓得什么叫一念之心?不是弥勒菩萨这样详细的说明,我们完全不知道。一念之心就是自性,具足万法,能生万法,体不可得,相也不可得,体是真空,相是幻有。所以这真相,真相只能够说是非空非假,即空即假。非空非假是说能现能变,即空即假是讲所现所变。这里头真正的意思就是说,现相有,你得不到,真正的意思是叫你在这里头不要起心、不要动念、不要分别、不要执著,好,完全对了。你可以欣赏,你不可能拥有,如果说我想得到、拥有,错了,那你的烦恼就现前,你就被这个现相欺骗了。我们看电影,知道电影是假的,真的是即空即假,非空非假,我们看电影。可是怎么样?你看的人还是动感情,还是被它欺骗,知道它是假的也被它欺骗,它对你产生影响。佛菩萨来看,不产生影响,为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叫智慧;不起心不动念,那叫禅定。用在哪里?就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佛那个时候采取的方式,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一切饭菜在佛的面前统统产生变化,变化什么?变化真的味,为什么?境随心转。我们做不到,我们是什么?我们是心被境转,这个东西好吃多吃几口,不好吃的就不想吃了、就拒绝不吃了,我们是被境界转。佛不是的,佛是所有境界随自己的心转,好的很好,不好的都变成很好,他有这种能力。这是真的,心转境界是真的,心被境界转是假的,完全错了,你怎么被人家转了?所以教下这三止和三观作用大!你这才真叫学佛。你不懂这个道理,你去读经听讲有什么用?那是佛学,学的是佛教的一些皮毛,学的是一些常识,真正受用你得不到。
  「由观一念中故,一中一切中,无空无假而不中,以三观当处皆能绝待故也」,这个绝待就是没有对立。空、假、中三个对不对立?不对立。空在哪里?空在假里头,空在中里头;中在哪里?中在假里头,中在空里,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这是真正的佛法。佛法跟你说的永远是圆融,永远是一体的,给你说三方面,你才能够理解,你才知道它怎么回事情。大,叫你看整个宇宙,小,叫你看一微尘,无论是人是事是物,没有一个例外,你才真正能看到它的事实真相。大乘法里面叫「诸法实相」,诸法是万法,是一切法,一切法的真实相。
  我们如何能真正懂得性空相假?性相不二就是中,知道一切法是自性变现出来,就好像在作梦一样。所以佛经里面用梦做比喻是用得最多,为什么?大家都有这个经验。你梦中作梦的时候,你的意识模糊,不知道是作梦,你梦里面有山河大地,有居住的房屋;梦中有很多人与事,很复杂!梦里面有喜怒哀乐,有快乐也有苦难,醒过来之后有没有认真去想一想,在梦里面这事从哪来?梦里面这些人物从哪来?梦里面的山河大地从哪来?梦中的虚空法界从哪来?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全是意识变现出来的,这话讲得没错。我们学佛,梦中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自性弥陀;见到释迦牟尼佛,自性释迦,绝对不是外面的,是我们自己意识心变现出来的。梦中的世界也是如此,梦到极乐世界,唯心净土;梦到我们现在这个娑婆世界,唯心娑婆。整个梦境,心外没有梦境,梦境外,整个心就变成梦中境界,这不就是阿赖耶的自证分完全变成现相了吗?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性在哪里?性在相里头,相在哪里?相在性中,是一不是二,然后你才真正体会到整个宇宙原来是自己,是一体。你要是能从这个地方省悟过来,恭喜你,为什么?这叫你证得法身。法身是什么?一切法是自己。证得法身之后,你自性里面的智慧现前,慈悲现前,所以慈悲是性德。宇宙之间所有一切万事万物你会尊重,你会敬爱,为什么?一体。就像我们一个人爱惜身上每个细胞、每根汗毛,你都会爱护它,你都不会伤害它,你晓得整个宇宙是一体。
  佛在大乘教里面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就是爱心,同体是原来我们是一体。山河大地是我心变现的,所有一切人物也是我自性变现的。这个爱,这种慈悲,无缘就是没有条件,同体还有什么条件?左手这里痒了,右手去给它搔搔痒,还谈条件吗?为什么不谈?同体,谁明白?佛菩萨明白了,阿罗汉明白了一半,不彻底,算是不错了,算是个明白人,菩萨才真正明白,究竟彻底的明了叫做佛。那我们要问,这个宇宙当中到底是明白的人多,还是糊涂的人多?给诸位说,明白的人多,糊涂的人不多。宇宙太大,我们这个地球上糊涂的人多,你要到华藏世界,都是明白的人,没有一个糊涂,个个都明白,到极乐世界也是个个都明白。所以要晓得,我们这个小地球就像小村庄一样,非常闭塞,对外面的事情知道得太少,我们不可以坐井观天,宇宙太大。
  这里教我们观法,「由观一念中故,一中一切中,无空无假而不中」,中在哪里?中在空里头,中在假里。「以三观当处皆能绝待故」,说一就是三,说三就是一,说空也行,说假也行,说中也行;说空是体,说假是相,说中是用。「盖言空则空外无法」,假跟中都在空里头;「言假则假外无法」,空跟中都在假里;「言中则中外无法」,空假都是中;「三皆绝待,即为圆中,是名中观」。我们能这样学习,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在穿衣吃饭,在待人接物,常常能作如是观,这是真修行,这是真佛弟子,真正在修行。这天台家讲的,在中国教下非常普遍,但是在近代天台家没落了,没有人信佛。
  我们在此地学的是《华严》,也讲讲华严家教我们怎么修行,华严也有三观,「法界三观」。这是出自华严法界观,「法界三观者」,先介绍一下,「乃帝心尊者依华严经而立也」。帝心是杜顺和尚,他是国师,是华严宗的初祖。我们现在读的《华严经》是清凉大师的《疏钞》,清凉是第四代,这是第一代,杜顺和尚是第一代。他教我们修行方法是依《华严经》而建立的。「法界即所观之境,三观即能观之观」。这是把法界观,法界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但是它比宇宙的范围大,清楚,因为它包括一真法界,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所以他讲得很清楚。「此三种观,虽自下升上,渐次深广,然修之者,但一道竖穷,展转圆妙,非初观外别有二三」。这也就是先告诉我们,这个三观是圆融的,但是给你讲的时候是有次第的。次第也从真空观开始,这个真空观是观本体,本体确实无论哪个宗派说法都相同,体是空的,体不可得。空不是无,它有,为什么说空?我们六根接触不到,你眼看不见、耳也听不到,你也闻不到,你也摸不到,你也想不到,你去用想的,想也想不到,所以叫做空。它能现,它能变,这真空观。
  我们看第一个,「真空观,谓非虚妄念虑曰真,非形碍色相曰空」,这把真、空两个字的定义说出来了。由此可知,念头,顾虑、忧虑,虑是念头,只要有念头都是假的。什么叫真?不是虚妄的念虑,有念即妄,无念即真,真心里头没有念。念头一起就迷了,所以念叫妄念。你看那个名词就用得很好,念头是妄,不是真的,真心没有念头。宗教里头,宗是禅宗,教是教下,宗门教下有说「真心离念」,没有念头的时候是真心,有念头的时候是妄心。那我们念头没有,什么念头也没有,是不是真心?不是的,为什么?你还是有念头,有什么念头?「我没有念头」,没有念头还有个念头,这还是妄心;连「没有念头」的那个念也没有,真心才现前。有个我没有念头了,没有念头是堕在无明里头,是没有念头,但是什么都不知道。如果是真的没有念头,什么都知道,那个心像镜子一样,照见,大而宇宙,小而微尘,没有一样不明了,透视,那叫真没有念,这境界就现前了。
  所以有念是妄念,妄把真障碍住,你的明了,明没有,了也没有,明是大光明没有黑暗,了是样样清楚,没有一样不清楚。所以佛他要学?他不要学,你问他什么他都给你讲,他清楚,什么障碍都没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你的本能,佛说了,每个人都是这样,一切众生都是这样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你有妄念,妄念就生起分别,分别就生起执著。这个虽然是有次第的,那个速度太快了,也可以说这三种东西,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念头才起,分别就起来,分别才起,执著就起了;也可以说是,一念它就圆满具足。一念,我们知道,这一念里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灭,这些生灭的是念念成形,形形有识,这叫不可思议的境界,你没办法想像,太微细了。所以你能够离开妄念才叫真,这真就太难了。这真是从真心上说的,能现能变上讲的。
  下面言空,非形碍色相曰空。形是物质,有形状的,有大小、有方圆、有长短、有形相,有形相它就有障碍,色相色法它有障碍。不是形碍色相,这叫空。这些形碍色相到底有没有?没有,它是幻色,它不是真的。形相,形相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所以「梦幻泡影」。我们现在把这形相看作是真的,那是什么?是你的分别执著以为它是真的,其实它不是真的,这是什么?我们看错了。如果晓得所有一切形相都不是真的,你就不会执著它,你不执著它,见思烦恼就没有了;你不分别它,尘沙烦恼就没有了。所以佛教我们凡夫从哪里下手?放下,放下愈多、放下愈彻底,愈自在,为什么?跟你的自性愈来愈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