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134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134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中什么都没有,这个净土是叫常寂光净土,什么都没有,一片光明,那是自性般若的现前。有一念,整个宇宙现前,宇宙是一念变现的。但是你要晓得这一念时间很短,非常微细。在这一念,没有分别执著的时候,那叫实报庄严土,诸佛的刹土,依正庄严无比的殊胜。为什么?佛都讲清楚了,「一切法从心想生」,他虽然有念,有这一念,相现前,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他的心是清净的,丝毫染污都没有,所以现出来的境界叫一真法界。如果在这上再加上分别,一真法界没有了,一真法界就变成十法界,真心就变成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这个念头虽然很细,就是八地菩萨见到的,这很细,微细的念头,很细,这里头起了分别、起了执著,它就转变了,唯识所变。头一个变的,精神的现象出现了,见闻觉知。先有见闻觉知,后有色声香味,色声香味是物质,精神的世界、物质的世界现前。时间非常的短暂,不能用秒算,秒的时间太长了。像弥勒菩萨讲的这个,那要用秒,我们现在用秒算,一秒一千二百八十兆,这是诸法实相。所以,相有性空、事有理无,因果也在这个时候同时发生。这真叫与生俱来,绝对不是学的,绝对不是哪个人创造发明的,而是自性的性德。《坛经》上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宇宙之间万事万物,自性里头本自具足。实在讲这事也非常难懂,所以我们用万花筒做比喻。万花筒很小,里面就一些碎的彩色的纸片,可是你把它转动,里面所变出的图案找不到两个相同的。我们把阿赖耶识比喻作万花筒,把阿赖耶识里面的业习种子比喻作它里面的碎纸片,你一转动,十法界依正庄严,你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所以真的参不透这个道理,一看万花筒豁然大悟。(我们这里原来放一个小的,哪里去了?)确实是如此,它不是没有道理,道理很深。
  菩萨的赞颂从这里开始,前面法慧菩萨是总赞,从南方一直到最后,这九位菩萨是别赞。这个地方第一位一切慧菩萨,他赞颂的大意是帮助众生增长大悲心,以称实而观救世者,你真的看到救世主。救世主是谁?诸佛如来。诸佛如来又是谁?是自己的性德,这个不能不知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真的是得救了,你得救又可以帮助别人明心见性,这是救世者,这个地方称为真佛。前面这两首偈,「十颂分六」,十首偈分为六小段,我们念的这两首,「初二违理观佛非见佛」。这是违背了真理,你看佛,没有见到佛,你见到佛像,你听到佛名,佛在哪里你没见到。我们把清凉大师的段落简单介绍。「次四」,次是第二段,第二段有四首偈颂,第一段是两首颂,第二段有四首,三、四、五、六,「了法真性真见佛」,这不就很明白的说出来了吗?了是明了,明了一切法的真性,就叫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真见佛。这是下面四首偈。
  第三有一首偈,第七首偈,「迷性取法不见佛」,迷於自性取法,这不是别人,这是学佛的人。法是经典,读诵经典、研究经典,甚至讲解经典,没见性,还是不见佛。第四段一首偈,第八首偈,「佛即同法为真佛」。法是什么?法是万法,一切法的法性就是佛。宗门,讲禅宗,彻悟的时候性在哪里?随拈一法无不是。老师一问,他立刻回答,没有思索,老师点头给他印证,他真开悟了。真开悟是什么?他真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这个地方我们大家都明了,但是没有真正去做。放下执著成正觉,这就是阿罗汉,在《华严经》上七信位的菩萨;放下分别证正等正觉,那是菩萨,《华严经》里面九信、十信是这个位次;再把妄想放下,妄想是起心动念,超越十法界,那就是现在讲的这个境界,十住菩萨,你成佛了。
  这些人明心见性,统统都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师讲六即佛里面真佛,「分证即佛」。他还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但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有大影响,决定不影响他的智慧、神通、道力,不影响他活动的空间。他们活动的空间,前面跟诸位报告了,遍法界虚空界,不是一佛土、二佛土,遍法界虚空界,不影响,十方世界有缘众生,众生有感菩萨就应。这是法身菩萨,这不是十法界的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不是自己的意思,是有感自然就有应,这都不可思议的境界,他们在这个地位上。你要真正肯定,法即同佛,佛即是法、法即是佛,为什么?他有法性。法性里面有没有佛性?有,他有见闻觉知,不但动物有见闻觉知,植物有、矿物有、自然现象有。所以这是真见佛。
  第五段有一首偈,「引己了法为见佛」,这是三转法轮里面作证转。佛说法他有三个原则,第一种是示转,这是对什么?对上上根人,稍稍一指示马上就觉悟。中下不行,中下要苦口婆心的劝导他,他听懂了、明白了马上转过来。更低层次的众生,你劝他,他不相信,就是现在的社会大众,怎样才相信?拿证据来,他要看到证据,相信了,这第三等人。所以佛他来作证,他自己给大家做证明,我已经明了,我已经了法,知道一切法的性相、理事、因果,这就见佛。也就是世尊他见到诸法实相,所以才能把诸法实相讲得这么透彻。就是方便说我们凡夫也说不出来,凡夫怎么会想到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这怎么想得出来?这方便说,我们都想不出来。
  佛叫你从方便里面放下,你不再执著,知道这是假的,幻相,《金刚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说存在的时间「如露亦如电」,叫我们「应作如是观」。你要常常这样想,好,常常这样想你会开悟,为什么会?你放下了,你不再执著了。不执著就小悟,证阿罗汉果;再不分别,那觉悟就提升,提升到菩萨果位;最后妄想放下,叫大彻大悟。所以这个事情,放下是比什么都重要!不要再搞六道迷惑颠倒生死的游戏,生生世世在这里面搞累了,想不想跳出来,不再搞了?只要不执著你就跳出来了,继续执著那还搞,那真的叫没完没了。这段佛给我们作证。
  最后一段,第十偈,「推功有本」。这段好,这段我们今天讲的感恩。我有今天这个成就,我要感谢大众,不是大众给我做示现,不是大众帮助我,我怎么会开悟?佛是老师,佛只把这些道理教给我,我到什么地方去做实验?佛法,说老实话确实是高等科学,科学必须有实验室,不通过实验,这个理论不能成立。佛法亦复如是。佛法的实验室在哪里?实验室就是我们的法界,就是现实的世间。这就是《华严经》里面的五十三参,你从早到晚接触这么多人,做实验。这里有善人、有恶人,善人,你动不动念头?动念头,这个人好,我们亲近他、赞叹他;恶人呢?那个人坏。你起心动念,又分别、又执著,这是什么?凡夫。要怎么学?佛给我们说了,首先要依据一个标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把你的观念改变过来,善人本来是佛,恶人本来是佛,你动这个念头。中国老祖宗也教我们,「人之初,性本善」,善人很好,性本善;恶人呢?恶人他的恶是习性,不是本性,他本性是善。
  所以教我们头一个怎样把烦恼习气转过来,这叫根本依,依什么来转?要依本性本善、本性本觉。觉就是佛,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样一转,好了!这些人在我面前表演,就像唱戏一样表演,让我在里面观听、开悟。善人所表演的善行善事,这些东西有,体是空寂的。我们想一想,这些善我有没有?那个善是性德的流露;不善呢?不善是烦恼习气的流露,烦恼习气是自性里头本来没有的。与性德相应的本来有,像中国古人所讲的五伦、五常、八德,这自性里头本来有的。反常,这是自性里头没有的,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执著来的。离开分别执著,反常的东西就没有了,正常的东西有。你就晓得,正常与性德相应,是自性的流露,反常没有。我们从这里学到很多东西,慢慢的就把习性远离,本性接近了,这就对了,这叫真学佛。
  《三字经》上说的,「性相近,习相远」,习性把我们跟自己的本性,就是本善、本觉,距离拉远了。现在我们要把习性舍掉,我们要靠自性、性德接近,愈接近愈好,这叫真修行,这叫走佛道,成佛之道,你没有走错路,你的方向、目标正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生成佛没有别的,就是他懂这个道理,遵循、依靠这个原理原则,他一生成就了,不要到第二生。善人我感恩他,他示现好样子给我看,让我学他。我细心去观察,他这个好样子我如果有,我要保持;我没有,要向他学习。那一尊佛示现的是反,反常的、负面的,给我看到了,我想想我有没有这个负面的?有,赶快改;没有,希望不要犯这个过失。善人是佛,恶人也是佛,那么你每天所接近的,不就全都是诸佛如来吗?你在此地修行跟极乐世界有什么两样?真没有两样。不会,不会就到极乐世界去;会了,会了这个地方就是极乐世界。
  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里不是说过吗?「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阿弥陀佛跟我心有什么关系?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怎么讲法?阿这是梵语,梵语的「阿」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弥陀」翻成中国的意思是量,「佛」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是智慧。你想想看阿弥陀佛整个的意思,无量智慧、无量觉,就这个意思。你见善人也觉、见恶人也觉,你从来不迷,觉心就是阿弥陀佛,迷心就是凡夫,真的是我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心,没错。「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极乐世界在哪里?现前就是。只要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哪有不自在的!哪有障碍的!果然是清净心,真住净土。我们是凡夫,跟佛手牵手两个人坐在一起,我住在娑婆秽土世界,隔壁他住在西方净土,他看这个世界是净土,我看这个世界是乱世,不一样。为什么?心不一样。他的心清净,他现的境界是净土;我今天看到一个乱世,我的心乱,所以现一个乱世。这个道理太深了。
  所以,你要找净土到哪里去找?祖师大德常常教我们,「心净则佛土净」,一点都不错。我们修清净心,心真正到清净之处,分别执著都没有了,至少执著都没有了,心清净了不少,你求生西方净土决定得生,为什么?它相应。那个地方是清净国土,你这是清净心,自然相应,这是生净土真正的道理,不能不明了。心愈清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愈高。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修什么?修清净心。用什么方法?用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什么意思?无量觉、无量智,念念提醒自己不要迷惑、不要颠倒。你了解这句名号的意思,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念这句名号还迷惑颠倒,那就是此地偈颂里所说的「不依真实义」,你没有见到真佛,这样念不能往生。为什么?你还是烦恼当家做主,到最后临命终时,依旧是烦恼起现行,他怎么能去?
  所以念佛,《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念佛的目的在哪里?在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决定往生,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换句话说,真正学佛的人不能被境界所转,被境界所转不是念佛人,被境界所转不是修行人。为什么?境界根本不存在,幻相。如果还被境界转,你再提醒一句《金刚经》上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或者你想到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生灭,你就晓得是假的不是真的。哪一样东西存在?没有一样。你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自然就放下,自然就不执著;不执著,心就得清净,你就证正觉,成正觉。
  经不能不学,尤其是像《华严》这样的经,佛慈悲到极处,重要的这些道理,原理、原则、方法、修学的效果,不厌其烦一次一次的重复,这真正叫救世者。跟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不一样,那是世间圣贤,他跟你讲只讲一次,不讲第二次,你要是太笨了,他就不喜欢跟你讲,没有佛那么慈悲。夫子在《论语》里面说过,也可能不是他的意思,过去祖祖相传就有这个说法,「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就不教你了,你太笨,说一遍记不住,不跟你讲第二遍。不像佛,佛太慈悲了,他能够教无数遍,不断重复。佛真的知道众生无始劫来习气太重,要不是多次重复,他转不过来。所以,佛家讲的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要长时。我们中国古人讲的是「教之道,贵以专」,这个意思相同,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