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弄潮 >

第757部分

弄潮-第757部分

小说: 弄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正说哪天要来亲自登门拜访呢,今天你正好,正好可以好好交流交流。”

沈东昭含笑望着赵国栋,“我对你上一次所说的中国军队应该在维护国家利益上要大胆出击,该出手就出手这个观点很感兴趣,但是我们军队从建军以来就一直秉承战略防御的态势,你这说法好像就意味着我们国家在战略上都需要一些变化。”

“战略防御并非就是守着自己国门不出门,中国是一个大国,从历史上,从各方面来说,都是一个大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现在我国对外交往日益增多,涉及到我国战略核心利益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台岛问题,东海问题,南海问题,疆独藏独问题,藏南领土问题,这些问题都关系我国战略安全。”赵国栋丝毫没有因为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就怯场,反正这也是一个和自己本职工作直接关系不大的话题,他倒是可以放开来说。

“中国军队不应当还抱着十年二十年前的保守心态,而是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涉及我们利益的方面也在不断变化,作为国家柱石的军队,理所当然也应当做出变革。以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你这个话题太泛泛了,能不能说点实际具体一点的东西来?”那位方面男子嘴角有一丝冷意,淡淡的问道。

“那好,我就我所涉及的行业说一说吧。”赵国栋言简意赅,“随着阿富汗战争开打,塔利班政权受到重创,这反而会促使中亚地区本来就复杂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变得更加严重,恐怖主义势力经此一役只怕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我国西部是多民族地区,本来也有不稳定因素在其中,为了维护西部边陲地区稳定,国家不仅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民族团结等方式来确保这个地区稳定。同样也需要中国军队走出国门,利用‘上海合作组织’这个平台架构,开展各方面往来,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军事交流,多渠道的进行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势力,而不要让‘上海合作组织’沦为一个地方性论坛似的机构。”

“又比如,中国能源企业现在已经在伊朗、缅甸、刚果、安哥拉积极开展合作,随着与当地国家和企业合作日益深入,这些地方都将成为日后中国能源来源的重要渠道,从这些地方到我们石油进口输入的路线。都是我国战略利益所在,中国军队怎样来保证?这就需要我国军事力量的提升,尤其是海军就必须要走出去,到南海,到印度洋去。”

“我刚才都说了,瓜达尔,实兑,这些地方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理想前站,为什么美国海军可以在全世界建立基地,到四大洋耀武扬威,我国海军难道连走出去一圈都要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么?稚嫩不要紧,你不敢想,不敢去,不经历风雨,怎么成长起来?真要到用得上的时候了,你怎么能做到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几个人都交换了一下眼色,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讲的虽然未必完全符合现实,但是不能不说有些独到之处,尤其是提出中国海军应当以捍卫我国能源通道安全为名光明正大的走出去这个想法倒是颇为符合目前海军中提出的要从近海防御走向远海防御的理念。

赵国栋大当然清楚眼前这些人都精英学者们,他们对现实世界的了解比自己深刻得多,但是他们却没有自己的先知先觉,有时候就是捅开了一层薄膜就能让很多东西豁然开朗,如果能凭借此等机会来影响国家战略方向,赵国栋宁肯在说上十个八个小时不歇息都愿意。

影响只能是一点一滴潜移默化的带来,企图一下子来个惊天大逆转那不现实,没有人会把你当作一回事儿,即便是你坐上了某个位置。一样会被所有人反对而无法成行,但是如果你能从一开始就坚持不懈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阐述推行你自己的观点,让大家逐渐接受你的观念想法,随着局势的变化,他们就会逐渐感受到你观点的正确性,而你再来推行自己的意见想法,那就要容易得多。

赵国栋不敢奢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走到决定国家战略命运这个位置,但是他至少要为这个国家的发展变化做一番自己能做到的努力,就像自己刚才说的,你做都不做,怎么能奢望做好?

刘若彤讶然的站在门外的阴影里听着赵国栋在房间内口若悬河,门是虚掩着的,但是赵国栋那特殊的声音她一下子就能听出来,而室内那几个人她虽然不是很熟悉,但是沈东昭她却认识,沈家也是一个与刘家一样有着深刻背景的红色家族。

赵国栋怎么会和这一帮人认识?这让刘若彤很好奇。

沈东昭是个很有些来历和脾气的角色,原本在军队中就是一个有棱有角的主儿,在野战部队中干过,又在国防大学中读书时屡屡有惊人言论发表,加之沈家在军队中特殊影响力,使得这个家伙一度成为风云人物。

但是这个家伙却始终认为目前中国军队充斥着保守谨慎的观念,他自己难以融入其中,自称要作为中国军人的先行者。从观点理念和思想上的先行者,引领中国军队战略思想未来发展潮流,故而放弃了原本在军队中大好前程,转而到了国防部中的战略研究中心,拿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来供他探讨探索中国军队发展方向。

虽然言语有些夸张,但是不容否认这个家伙的风格也得到军队高层的一些欣赏,认为也需要这样一些人来走在中国军队发展前沿探路,同时军队中也有一批年轻军人围绕在他身畔,支持他的观点,这也就使得这个家伙的地位更加特殊了。

赵国栋当然不知道刘若彤就在门外听自己大放厥词。他也不知道沈东昭是何许人,不过他能感觉到沈东昭应该是这群人中的头羊,而且沈东昭那种含而不吐偶露锋芒的气息也让他意识到这家伙恐怕还是有些来头,至少这份涵养就不简单。

“说得好,说得好!一个外行的教育更能让我们军人振聋发聩啊,真希望我们军队里的高层也来听听这位来自民间人士的观点。”沈东昭大笑着走上前拍了拍赵国栋的肩膀,“看来我们这个研究课题需要麻烦你的时候还不少,也欢迎你多来我们这边做客交流。”

“嗯,当然,如果你从你所从事的行业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的观点能够通过文章形式上达天听,让上边听听来自民间各界的看法,我想效果会更好,至少比和我们这帮闲人在一块儿夸夸其谈要好得多!”沈东昭环顾四周,调侃式的问道:“大伙儿说是不是?”

一干人都笑了起来,赵国栋也笑了起来,这个沈东昭看来还真有些意思,应该说不像是一个真正的军人,真正的军人不应该有这样的态度和情绪,即便是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噢,对了,你不是来接人么?你来我们这儿接谁?”张涵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好奇的问道。

“哦?国栋,你在这里边来接人?”沈东昭也觉得惊讶,这里边应该都是有些来历的人才对,他还以为是张涵将对方带进来的,没想到对方是自己进来的。

“是我妻子,她在这里边办事,我想她应该办完事了才对。”赵国栋笑笑拿出电话。

“你妻子,谁?”沈东昭更好奇了。

“刘若彤。”赵国栋犹豫了一下才回答道,他不知道合适不合适,刘若彤来这里也许是公事,也许是私事。

“Daisily?”恍然大悟的沈东昭笑了起来,“哦,你就是那个他们嘴里说的小官僚?”

啥也不说,埋头码字!

第二卷 锋芒初露 第十二卷 极目天舒 第九十一节 积蓄

第十二卷 极目天舒 第九十一节 积蓄

一直到离开这幢无名建筑物时。赵国栋都还有些郁闷,自己如此英俊奋发,竟然在这些家伙心目中就是一个小官僚?

看来这帮家伙的自恃程度还不是一般化的高,或许是父辈的余荫真的让他们有太多的优越感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真的一无所长,至少这个沈东昭表现出来的能力就证明他已经粗略看到了中国军队未来发展的方向。

见赵国栋似乎有些闷闷不乐,坐在副驾上一直没有多说话的刘若彤忍俊不禁:“是不是觉得沈东昭的话太刻薄了?他嘴巴就那样,犀利如刀,见血封喉,他的大学同学们都这样说他,不过在部队里打磨了几年,已经收敛了许多了,如果是原来,那不把你挖苦得遍体鳞伤是不会收刀回鞘的。”

“那倒也不是,只是觉得你们这些人似乎优越感太强了一点,很有点睥睨众生的味道,仿佛别人不是愣头青就是乡巴佬,唯有你们才是万里挑一的精英智者,要知道中国的强盛不是靠别人,而正是依靠无数你们心目中的愣头青和乡巴佬一点一滴的打造起来的。”赵国栋淡淡的道。

刘若彤觉察到赵国栋话语中的揶揄讥刺,略略怔了一下:“你把他们也想得太没品了一些。或许他们有意无意间是有些骄矜倨傲,但是也不至于对任何人都是这样,至少你还是用你的表现证明了你自己。”

“我需要在他们面前证明自己么?”赵国栋目视前方,灵活的转折方向盘,反问:“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若是以父辈余荫来显示自己的高人一等,那就是可笑了。”

刘若彤叹了一口气,看来赵国栋对于这些人没有多少好感,即便是赵国栋赢得了他们的尊重,但是他们却并没有能赢得赵国栋尊重。

“我在你们眼中原来是不是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是一个一心想要攀龙附凤处心积虑往上爬的小官僚?”赵国栋突然问道。

“不,从一开始我和四姐就知道你不是,真正那种人,无论他怎么掩饰得好,都无法改变其真实目的,我相信我的眼睛和感觉。”刘若彤摇头否认,“或许我们家有些人有此看法,但是刘拓和刘岩都对你的表现赞不绝口,甚至认为你能够给我们刘家带来更多的荣耀。”

赵国栋哑然失笑,不再多言。

他知道再在这个问题上探究下去也没有多大意义,自己和刘若彤之间的婚姻最初本来就是一个幌子,只不过这个幌子现在越来越有现实化的趋势,甚至连赵国栋自己也觉得似乎这份婚姻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丝稳定和安宁。

赵国栋也能感觉得到刘若彤本人似乎也和自己一样,对这份婚姻不再像原来那样无所谓,甚至还有了一份莫名的期待,这种复杂微妙的心情让两人的感情走向就像是在黑暗中默默向前流淌的暗河。他和刘若彤都无法判定这段婚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但是似乎又在黑暗的云层中不经意的透露出一丝灿烂的光芒下来,让人偶然间为之心动。

***************************************************************************

“这篇文章是你写的?”蔡正阳若有所思的指了指放在案桌上的《经济日报》。

“是我写的。”赵国栋点点头。

“写得不错,把我们能源部的工作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很好的结合起来,国务院政研室金主任打来电话专门问我你是谁呢。”蔡正阳吸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像是在考虑什么问题,“国栋,你来了部里也有三个月了,这马上就要过年了,感觉怎么样?”

赵国栋有些纳闷儿,怎么这个时候蔡正阳会突然问起这个问题来了?

“很好,在部里能接触到很多在下边无法接触到的东西,很多问题也能看得更远更全面,说实话,有时候自己感觉到在这里能做一些下边无法做的事情,感觉很是满足,但是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都是一些无法用具体语言和图片显示出来的东西,换了别人也许一样能干成这样,不像在下边,做一件事情总能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赵国栋想了一下。这才慢吞吞的道:“这种感觉很矛盾,但是我过得很充实,不像我最初担心的那样到部里来了就成了人浮于事,沉不下去,做不了事情。”

“国栋,你要学会这种宏观的工作方式方法,不要总是惦念作一两件具体事情,那有点太小家子气,知道么?”蔡正阳面带笑容,循循善诱,“你这篇文章很有大局观,我仔细看了,写得有血有肉,既能高屋建瓴,又有具体细化,金主任也是赞不绝口。还有前段时间你写的那篇《新能源之惑》我觉得也很发人深省,你知道么,连建邦副总理都对这篇文章很感兴趣。”

“我一直就在琢磨,在部里既要做事,但是也要尽可能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观点推出来。西部大开发关系重大,但是我一直觉得中央虽然提出了这个战略构想,却没有拿出多少具体措施出来,除了一个青藏铁路,省里边似乎也在等待着中央具体措施出来,我就在琢磨我们能源部是不是可以先行一步。”

赵国栋一边说,一边考虑,蔡正阳点头给予鼓励,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是基础设施落后。我们能源部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