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鸳鸯拆散 作者:帘卷朱楼(起点vip2013.03.09完结,穿越,温馨,种田) >

第21部分

重生之鸳鸯拆散 作者:帘卷朱楼(起点vip2013.03.09完结,穿越,温馨,种田)-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梅先下了车候在一边准备搀扶二丫,此时就见县丞娘子已是走过来道:“二小姐这几天在泽州玩得可好,只是苦了县太爷了,也没个人照顾”

    二丫白了她一眼笑道:“多谢周婶子惦记,这几日陪着知府夫人倒也玩得开心。”

    县丞娘子盯着二丫笑道:“如此倒好,想来是二小姐是知道书琴姑娘能照顾好县太爷,故在外玩得如此开心。”

    二丫此时正踩着凳子下车,听此不由心头一跳,脚下踩空忙使劲抓了小梅的衣服这才站稳。


第二十五章 出挑丫鬟

    第二十五章 出挑丫鬟

    县丞娘子见二丫如此失态不由心情大好,笑道:“二小姐,你这是怎么了啦,左不过是个妾罢了,唉,这么多年也没见过有没出阁的姑娘挂心着做爹的房中事的。”说罢拿袖子掩了口咯咯笑了起来。

    二丫懒得理她,只不冷不热地说道:“我长这么大,也只在周婶子这里见了什么妾之类的,这次知府夫人送了好些东西,我先去收拾一下就不奉陪了。”说完也不管她就径自带着人往内衙而去。

    县丞娘子被气得直瞪眼却也说不出话,只恨恨道:你马上就能在你们家见到妾了。接着转身带着小丫头回家,一路上想着如何收拾自家的那个妖精。

    二丫虽初听到县丞娘子说什么书琴姑娘一时有些慌神,但下车后被寒风一吹头脑便有些清醒,她相信父亲的品格,他向来是个正统的人,一心信奉的是治国齐家平天下,不说父亲与母亲感情甚笃,便是现在初到尉县一大摊子事儿,忙得晕头转向的哪会有那个享乐的心情。二丫如此一想,心便定了下来,一路慢慢走着思索:等见到父亲还有那个书琴姑娘再想法应对。

    小梅叫开了门,没想到是王桐开的门,一般这时候他都是随父亲在前面的。王桐看到二丫回来挺高兴:“二小姐,你回来了,这几日在那边玩得可心?”

    二丫笑道:“还好,刘夫人对我还不错,王大哥你这个时辰怎么在家?”

    王桐笑道:“明日是冬至,老爷正在书房内写字呢,你也赶快过去看看吧,外面天冷。”说完便过去帮着把车赶进宅院。

    二丫便带着小梅向父亲书房走去,谁知这时书房的门却打开了,只见从里面走出一个年轻女子来。看着十七八岁的样子,模样倒是挺俊俏的,一身蓝色棉布袄裙外套一件米色比甲,显得有那么几分书香气息。

    那女子见到二丫忙屈身道:“书琴见过小姐。”

    听到她的自称,二丫眉眼一挑便点了下头,小梅忙走前去打开帘子。二丫走进书房看到父亲正拿着篇文章请孙师爷品评,心中略松了一口气。

    李县令看到二丫进来,忙道:“快把外面的斗篷去掉,到火炉这边来喝点热茶暖和一下。”

    二丫调皮一笑:“还是父亲最疼我啦。”言罢跑到父亲跟前撒娇,让父亲帮她暖手。李县令假意斥责道:“都是大姑娘了,还这么不稳重,回头得好好跟你书琴姐姐学学。”

    二丫便顺势问道:“书琴姐姐?我刚才进来时看到一位很漂亮的姐姐,父亲说的书琴就是她吗?”

    孙师爷此时开了腔,对李县令说道:“大人,我看您这篇祭文写得极好,只是有两处小瑕疵改一改即可。”

    李县令听了,忙又与孙师爷探讨了几句,最终定下稿来。孙师爷便回自己房间去了。

    二丫在一边无聊地听着,等孙师爷出去后,她便急忙拉着父亲问道:“这书琴的身价银子应是不低吧”

    李县令听了,笑道:“什么时候二丫头也变得这么市侩了,张口钱闭口钱的。”逗了女儿几句后,便道:“她算是我们雇佣的到于每月工钱就由你这小管家婆定好了。”看着女儿有些迷糊的样子,李县令便把事情原委说了一下。

    事情很简单。李县令前日出去查看城外村民过冬情况,没想到就遇到了来此投亲的书琴。据她说,她父母双亡为父母守完孝后,便来投奔亲娘舅,哪知她舅舅早在前几年就去世了。一个年轻的孤身女人,寻亲不遇身上又没了银钱,如今无家可归便没了主意,忍不住坐在路上哭了起来。

    李县令问明情况后,看她身份户籍倒也明明白白,又去她舅舅村里打听都能对得上来。如今遇见了就不好不管,可她一个年轻孤女实在不好安置,又知她父亲是个秀才,她也颇识得几个字,说话办事倒是个稳重有条理的,谈吐也瞧着是个品格好的,况她自己也想找点事做,一来糊口二来也是想挣点钱再回老家。

    李县令便有些欣赏她,想到女儿如今只有一个小丫头陪着,自己又忙得顾不上她,就想雇了她帮衬一下女儿。

    二丫听了觉得书琴倒也算是不错的女子,既然父亲已经做主留下了她,自己也不好说什么。便道:“既然我是管家的,那以后她就得听我的,这样吧以后她就跟着我做事,您和孙师爷这边有些什么事就让小梅来做。”

    李县令一开始也没听出来,后来就发觉有些不对劲,再一想便知道了女儿的心思,不由羞恼地板起面孔道:“家里的事都听你的,赶紧出去安排吧。”

    二丫对着父亲做了个鬼脸后,便穿上斗篷笑着就要走,忽又想到还没把在刘府的做客的始末告诉父亲,便又折了回去。

    过了冬至就到了腊月了,二丫这段时间过得很是惬意。不得不说这书琴做事真得很稳妥。每件事情都想得极周到,接人待物也很大方,书写女红件件都好,直把个二丫郁闷得不行:自己都活了三十多年的人了,竟还比不去个十七八岁的丫头。到于二丫担心的红袖添香的事儿,根本就没可能发生。那书琴做事坦荡,对李县令也是落落大方并不去刻意接近他。倒让二丫不好意起来,觉得自己是以小人之人度君子之腹。

    因冬日天冷大家也都不愿意出门,实在呆烦了就去左邻右舍转转,倒使得二丫和那些属官娘子们熟络起来的。女人多了东家长西家短的就谈得多,再加上彼此有时也是勾心斗角的,便让二丫也对这些人多了些了解。

    二丫一来到这儿便觉得县丞娘子有些敌意。通过这些娘子们遮遮掩掩装无意透露出来信息,二丫才知:自上任县令丁忧后,一直是周县丞代理县务的,县丞娘子便想着若是没人来任职,说不得这个县令就让周县丞任了,故此县丞娘子便把个县太爷的位子看作是自家的囊中物,时不时来内衙打扫卫生,就做着随时搬进来住的美梦。这也是二丫搬进来后发觉这里打扫得特别干净的原因。虽然县丞对李县令抢走了县令一职不服,然她一个妇人也就顶多敢对着二丫说点风凉话,便是当初想给二丫个下马威也没能成功。

    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县丞娘子就是个头脑不清楚的,见人家做官的夫人身边总有几个侍妾侍候着,正巧遇到有人要巴结县丞送了个丫头,她竟然就留下准备着县丞成县令后给夫君做妾,好抬高她自己身份的。如今县丞还是县丞,只是那个丫头已是成了妾。如今她尝到家有妾室的苦头,便想别人也尝尝,没事就说个风凉话。

    教喻娘子倒算是个明白人。只是因她父亲是个秀才,她倒也颇识得几个字。在这个小县城里能识字的人本就不多,她便不免有些清高。等发现二丫也识字,而且看着读了不少的书,便有些不自在,哪知二丫随意捡的丫头也是个识字的,气焰便被打消了不少。

    巡检娘子倒是一直很得二丫的欣赏,虽不善言谈人挺实在,而且因为家境不好很能吃苦,就有些像平安镇的大多妇人一样。

    至于其他的属官娘子就有些乏陈可举。二丫便觉得当初自己所谓的下马威有些蠢,她们那种级别完全没有和她们斗的必要,除了县丞娘子其他人对自己还是很客气的,不过也可能是当时的下马威管用了。总之二丫对现在的生活还是很满意的,当然若是祖母她们也在就更好了。

    李县令也是记挂着老家的人,得了机会就写了信准备有机会找人捎回去。二丫也给刘夫人写信请过几次安,刘夫人亦有礼物送来。

    等到李县令腊月二十日封印停止办公这天的夜里,这年的第二场雪便扬扬洒洒地下了起来。第二日早上起来,雪便封了门,推开门一看整个大地白茫茫一片,二丫起来看到此情景,只觉得心也如这茫茫雪景般开阔了许多,不再如刚记起前事时的患得患失。心中雀跃就和小梅一起在院中堆雪人找雪仗,李县令见此直道糟蹋了如此美景,倒是书琴更像是个闺阁小姐,只文静地去那后院收集了草木上的雪水,要来年沏茶喝。李县令却是私底下告诫二丫不许学她,说是一味的附庸风雅精细太过恐损了福份,二丫听了更是高兴地放了心。

    又了几日便是小年了,如此年货便要置备下了,如此书琴的能干就越发的显现出来,二丫自叹不如,她觉得书琴在这个小县城也真是算是个出挑的女子,因是秀才之女便有些才气做得了红袖添香,又因是小户人家便家务活样样精通,真是上得厨房入得厅堂,真不知将来什么样的人才能匹配得上她。

    二丫的多愁善感倒是惹得小梅和书琴挤兑她说,二小姐这过了年也才十四岁竟是愁起娶嫁来了。气得二丫不想理他们,便独自一人去书房找父亲说话,没想到刚到前院就看到王桐从外面进来,咧着大嘴笑得说不出话来,只是扬着手中的东西。二丫仔细一看,原来是书信,再看王大哥样子便知是家里来信了,忙迎了上去。


第二十六章 雪夜动静

    第二十六章 雪夜动静

    百姓的书信本就是靠着乡邻捎带才行,如今在这边陲小城,距离京城是千里之遥哪有人往这边来往,家书自是更不易得的,所以此时的家书真是抵得上万金。二丫忙跑上前去一把抓住那些信连声问道:“是不是家里来的书信?”

    王桐喜笑着点点头,把其中一封书信递给二丫,就快步走到书房说道:“老爷,家里来书信了”

    李县令听了大喜道:“快拿来”又看到女儿手里拿着信正一边看一边走来,便也不顾着平时的形象就挤到女儿身边去看,一边还说道:“我们这才来了几个月,书信就到了。”又看到王桐手中还有书信便要伸手去拿,却不想王桐避了开来说道:“这是孙师爷的”

    孙师爷此时也正看书房内,听了惊喜道:“我家也有书信来?”一边忙接了过信就打开看,一看真是自家儿子写的,便也不客套直接回房细品去了。

    李县令看信笺不只一页便要女儿将后面的匀给他看,二丫随手摸出最下面的那一页递给父亲,然后二人又交换着看。信中啰里啰嗦地嘱咐李县令父女二人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凡事不要委屈了自己等等,又说了些那边的一些生活琐事,什么收了多少粮又种了什么庄稼,以及大丫的婚事都准备的极妥当等等。不过也看出家里写这些信时,那些庄户汉子们还没到家,因此在信里也讲道老太太故土难离又恐年岁大了在路上怕出个好歹,便决定不来尉县,在家也好照看大丫,顺便给二丫相看着夫婿,如此便可能只有李夫人母子二人来此。

    倒是此时王桐看信看得合不拢嘴,信中虽也是照旧说些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当差之类的话,却是在最后说了一个喜讯:他们走后一个多月才发现王桐的娘子已是怀孕两个月。二丫在心中暗道侥幸:幸亏当时没让王桐娘子跟着赶路。她虽没生过孩子却也知道这最初几个月最是要紧,太过劳累颠簸对胎儿不利。

    孙师爷也满脸喜色地走过来,说是家中一切都好,又对着王桐贺喜他明年春天就能添个大胖小子。二丫虽明知来年王桐要添个女儿,却仍是向前去恭贺王大哥明年将要喜得贵子。

    倒是李县令问起这书信是何人所捎来的,王桐忙道:“是泽州城中一家姓陈的商户,曾在京城做着生意,恰好回乡过年路经柳州。他的一个友人与王家舅老爷相识,知道大人在此做官便顺道捎了这书信。因刚回来有些忙乱不好亲自前来,便让家人送来,说是年后三四月份起程,到时若是有什么要稍的,直接过去找他即可。”

    李县令听了很是高兴,忙命王桐好好打赏那送信的家人,又叮嘱一定要留好地址,明年好让他再捎书信回去。二丫便知道父亲是欢喜过了头,这些事情王大哥自是已打点妥当后才进来内衙的,一时又想着过了年去给刘夫人拜年时,倒是也该去到那家看看,亲自道个谢,若是他们是常走这路的,说不定可以让母亲她们跟着一起过来。

    二丫见到家人书信心中高兴,拿着信是读了又读,还要把信拿回房放在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