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乱世姨娘漂白路 >

第16部分

乱世姨娘漂白路-第16部分

小说: 乱世姨娘漂白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二娘两手在发上左右摆弄,用一只步摇钗很快的将自己的一头长发全部掠到脑后,梳成斜垂于左侧的低发髻。她站在船尾,看着水面,揽水自照之际,对着霍青玉道“青玉妹子,我们是民不与官斗,以后看见一铜钱,千万得避着点。昨晚算你运气好,他喝高了没看清你人。”说着,她一双大眼瞟向霍青玉,捂嘴笑道,“青玉妹子,你没见过雀村的小花雀宛娘吧?“
雀村的小花雀宛娘,乃是雀村排名第一的暗娼。她从十七岁出道,至今为止二十二岁,仍是艳名远播,红极整个雀村。
来雀村的嫖客,没见过小花雀宛娘的,算是白来一回、
据说,宛娘之所以享有小花雀的妓名,乃是因为她与百年多前成为太高祖雀妃的花雀娘子很多方面相似。同样拥有一张艳丽绝美的脸蛋,同样能歌善舞,尤其是她们的嗓音,听过她们歌唱过的人,无一不称赞她们美妙的歌喉堪比天籁之音。
说起小花雀宛娘,不得不简单的说一下太高祖和雀妃的事迹。
百多年前,南国初定,正值壮年的太高祖刘禅,春上微服私访,探访民情,坐船过汉江途经襄阳城,船行驶到樊城县下游的雀水村附近,江面上风浪突起,狂风大作。浪大风大之下,却有一女子曼妙无比的歌声若有如无飘进太高祖的耳畔,指引着太高祖寻音而去,去了雀水村,见到了艳丽无双歌喉动人名叫花雀的妙龄女子。
当年的雀水村,只是一些战乱后遗留下的孤儿寡母或是无家可归的流民聚集在一起临时组成的一个村落。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十户人家有五户人家,是私娼窝。
那名叫花雀的妙龄女子,就是雀水村其中一户私娼窝的女儿,为了一家人不饿死,为了赚钱救治唯一弟弟的病,花雀挺身而出,卖艺不卖身,天天以歌声为诱饵,招引江面上来往的过客上门听曲赏舞。谁曾想到,她的歌声能穿风破浪,将当时的太高祖诱上门,成就了一段风流韵事。接下来就是,太高祖对花雀一见钟情,破例将她召进宫,封了她从六品的美人妃位赐名她为雀妃。
几天前,霍青玉就从几个在码头石板上洗衣洗菜的媳妇婆子闲谈中听闻了雀村的由来,雀妃的传说和小花雀宛娘的艳名出处。听闻过后,一笑即过,心里只暗自嫉妒了一下,“刘禅”这皇帝做的可真够风流快活的!
霍青玉自嘲道;“二娘子,你这话不是白问。我来这码头十天不到,人生地不熟的,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只在雀村水边等客叫船坐船,雀村是一步也没进去过。小花雀宛娘什么的我哪有机会见识。”
孔二娘瞧着霍青玉,眼里闪过一抹艳羡之色,道“那个宛娘,我倒是见过几次。说真话,我看她那身段,那容貌,未必比得上青玉妹子。青玉妹子你啊,换一身光亮点的衣服,化个妆容,定是比那宛娘美上几分。”
这个孔二娘,越扯越不对味了!大幸的是,这里的停泊口,只停泊了五六舟小船,其他几舟小船,离她们的船最近的也有二三十米的距离,那些船上的人未必听得清她和孔二娘的说话声。
霍青玉脸色一变,红了眼眶,委屈的看着孔二娘,语带哽咽道“二娘子,我对你说过,我的夫君才去三个多月。。。我昨晚上还梦到我夫君来看我,说不定他还未走。你这样的话万一被我夫君听到,他找你理论,可不管我的事”
东方之既白,水面上笼罩着一层淡如烟硝般的袅袅雾气,被霍青玉那么的一说,正好一阵晨风吹过,带着一股阴凉的水气朝着孔二娘拂面而去,孔二娘冷不丁的打了个寒颤,她不自然
的“咯咯”笑了两声,道“青玉妹子,我是在夸你相貌好,和你说着玩来着。你千万不要放在心里,我没什么坏意。一会儿去雀村接生意,我两一块去,你等我啊。”说完,她一头钻进自己的船舱里。

、第20章 一两银

霍青玉认识孔二娘一星期多,孔二娘可从未说过要与她一块去雀村接生意一类的话。
她来到这雀儿码头十天了,之所以才只赚得十八个铜板,第一是抢生意抢不过人家,人家大多数做的都是熟客的生意,第二就是孔二娘和其他一些鱼娘,欺她是新人,一个个拉帮结伙的故意排挤她。一有客人在岸上叫船,摇橹手艺比她精湛,嘴巴比她会招呼的船娘们个个争先恐后的抢到她船前头。。。屡屡遭到此不平待遇,她能拉到客多赚到钱才有鬼。
这样的职场同行竞争和排挤,霍青玉并不感到陌生。类似这样的“老人欺压新人”的委屈感无奈感,在现代,出门打工在外的人,几乎人人经历过。
孔二娘的话,霍青玉没放在心上。一会她的丈夫估计要起来在船上洗漱,为了避嫌,她摇橹划动船,到了上方的岸边停泊船。
这里比较安静,与其他的船都隔着一段距离。
她将洗漱用品放回舱,整理了下自己的蜗居,拿了一把晒干的干面,又出了舱。
小铁锅里放了半锅水,她开始生火煮水下面,做冷面吃。
昨天她花了两个铜板,买个半个冬瓜,一大把葱,三四两的青椒。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她就在船上洗菜切菜,煎炒辣椒炒冬瓜,拌凉面。
望着颜色清爽,白绿相间的一锅满满的凉面,霍青玉笑了笑,这可是她一天的饭食。
封了小炉子,小炉子上搁上石铫壶,油盐酱醋罐菜刀砧板等物收拾好,霍青玉取出一只空碗一双木筷,坐在船尾的小木杌子上,准备吃凉面。
“小娘子,这船可去大码头?”忽地,一道清朗的男声自几米外的岸上传来。
这么早生意上门?霍青玉看了看天色,夏日昼长,天亮的早,现在不过五点钟左右的光景。
霍青玉连忙放下碗,盖在锅上。站起招呼“去的!”
那男子,不,应该称之为少年。他年约十七八岁,一袭月白色的衣袍,腰间束一条绿玉色的长穗绦,上系一块三阳开泰的碧色玉佩,未绾的黑玉长发只用一根银丝带随意的扎于脑后。他的肤色是健康的蜜色,他的五官俊朗,剑眉星目。他唇畔的笑容那么的亲切熟悉。。。
恍惚间,岸上的少年与她记忆中的弟弟霍青山的身影合二为一,成为一人。
“青山。。。”霍青玉痴痴的望着,颤着唇,犹如梦呓。
如果,他不是穿着这朝代的书生袍,不是头发和这朝代的人一样长至腰际,不是他的气质比弟弟多了一分书卷气,霍青玉真的会扑上去,抱着他喊着他的名。
瞧着双眸含泪,痴傻望着他的秀美船娘,温恒书不自在的咳了一声,想着;要不要叫其他的船坐?于是他重复了一遍。问道“小娘子,这船可去大码头?”假若这船娘不应声,他就叫其他船试试。
小娘子?她的弟弟霍青山只会叫她“老姐”或是“大姐”,霍青玉眨了眨眼,清醒过来。她背过身,举袖拭去眼角的泪珠。苍白的小脸露出一抹歉意的笑。她朝着岸边的少年,福了福身,道“去的,去大码头。这位公子请上船。小女子刚才失态了,实在是公子长的太像妾身认识的一位故人。失礼之处,请公子勿要见怪。”
温恒书闻言,暗嘘一口气。他急着回襄阳城,但这雀村一带水上停泊的船只,很多只船没动静,船主似乎还未醒。而那些醒来的船主,都忙着在船上洗漱洁面,他也不好意思上前打扰。。唯有这位船娘衣发整洁,像是准备开业。
他不在意的笑了笑,微一撩袍。轻身一跃,上了船头,对着她一抱拳,道“无妨。现下时辰过早,是在下失礼在先,急着赶路,打扰船家。”
这里离雀村远了点,至少有一二里的距离,看样子,这少年书生,昨晚夜宿于雀村,误了事。一大早的急着赶路了。令霍青玉不解的是,三分之一的雀村人家家里较富裕,备有小船。看他的气质,穿着,腰间挂着的玉佩,不像是一般的平民,嫖的女妓,定不是雀村里那些人老色衰或是相貌一般廉价的女子。他怎么舍近求远,跑到这里叫船?虽有疑问,但她不会和钱过不去,反正不关她的事。
霍青玉带上露指布套,两手按在撸上,提醒了一声;“公子请站稳了!”说着,她摇橹划动船。
她的船经过孔二娘的船时,在船尾正在烧火熬粥的孔二娘眼尖的看到霍青玉和站于船头上的少年船客,她叫道“青玉妹子,你这是载客去哪啊?”
霍青玉笑着应了一声“去大码头。”
太阳渐渐升起,晨辉下,小船悠悠,水波荡漾,长长的江岸,岸边花草掩映,透着勃勃生机。
霍青玉戴上遮阳的竹斗笠,手中摇着橹,望着前方独立在船头的少年,情绪复杂。少年跃上船的那一刻,她心里遗憾地想着;假如他是青山多好,他是青山,是她亲弟弟的话,她在这古朝代,就不会感到寂寞和孤苦。幸好,那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她的弟弟。当然是在现代活的好好的。她的弟弟好好地,她那一对重男轻女的父母自然也会活得好好。
怅然若失的她一直盯着少年的背影看,少年似有所觉,他转头,问道“小娘子,在下真的与你认识的一位故人十分相似?冒昧的问一句,你那故人如今何在?”
霍青玉轻声答道“我说的故人,是我自小失散的弟弟。你和我弟弟,形似神不是。。。”她顿了顿,转了话题,装作好奇的问道“公子可见过小花雀宛娘?我听人说,她人美歌美。”
少年笑了笑,清亮有神的眼掠过她半掩于斗笠下,露出的半张皙白容颜,道“在下昨晚与友人就歇于小花雀宛娘处。人美歌美倒没觉得,在下倒是觉得小娘子的嗓音和容貌,比那宛娘更胜一筹。”
这算不算是调戏?
霍青玉愣了愣神,猝然反应过来。这个少年大概误会她了,以为她和有的船娘一样,欲勾引船客赚取额外的钱财,包括她刚才失态的举止,都是勾引船客的手段?!
登时,一股好笑又好气的心绪浮上心头。霍青玉加快了摇橹的速度,语气淡淡地道了一句“多谢夸奖”后,便不再多言。
好在大码头隐隐在望,岸上的人流车马也越见越多。
没过一刻钟,船便靠岸。那少年将一两白银放于船板上,下船后,站在岸边,对着霍青玉拱手一揖,道“在下言语稍显孟浪,小娘子莫要见怪。”
霍青玉走到前船,捡起船板上的一两银,一个纵身跃上岸,将银子递到少年眼前,道“五个铜板即可。这一两银,小女子可没那么多的铜钱找你。”
少年后退一步,道“不用找。这是小娘子应得的。”
霍青玉浅笑,“好吧,多余就当你给的小费。我也不白收你钱,送你个消息,喜欢船娘的话,以后去雀村,找孔二娘。孔二娘会为你介绍几个风情胜过小花雀宛娘的船娘。”说完,她便跳上自己的船,摇橹离开。
“臭小子,才几岁,毛都没长期吧。敢调戏老娘。”霍青玉恨恨地摇着橹,嘴里嘀咕的骂着。同时暗自庆幸,她老弟霍青玉可比那少年好的太多。既不好色,也不败家。
船往回行驶了三分钟不到,岸上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媳妇对她招手叫着“船家,去不去林华村?”
去林华村得经过雀村和冯家村,送一次又可得四五枚铜板的收入。
霍青玉连忙摇橹近岸,道“去的,请上船。”
不知道是不是拿一两银,开门红的原因,还是今天是中元节最后一天,许多人要归家祭祖的原因,她的生意出奇的好。
早上忙到中午,一口面都来不及吃。
午时过后,渐渐地空闲下来。霍青玉将船停泊于靠岸的一颗枝叶繁密大树下,刚吃完一碗凉面正在喝水之际,看见孔二娘摇着船慢慢地向她这方移近。
船一靠近,孔二娘就起身跳到霍青玉的船上,一手一个桃子,她递个她一个桃子,“青玉妹子吃颗桃子解解渴吧”
霍青玉接过桃子,并没马上吃,道了声谢谢,抽出自己屁股底下的小木杌子让给孔二娘坐,自己则是靠在一米远的船舱上,随意的问道“二娘子,你怎么没回去祭祖?”
二娘子啃着桃子,道“我家那口子回去也一样,我到下个中秋节再回去。”
中秋节啊,仿佛与她很遥远,也许她这一生都没有机会和家人共度中秋佳节。
孔二娘又道“别说我了。青玉妹子,你不考虑回娘家一次?你年纪轻轻的,孤身在外,不想家吗?”
家,何处是她家!
霍青玉叹气“我也不清楚,我的事儿反正和你说过。 你是我的话,你想回那个“家”吗?”
想起她说过的继母和哥嫂和那没感情的亲爹,还有她那一段不幸的婚姻,孔二娘不说话了,低首啃桃子。
一只桃子啃完,她道“青玉妹子,今儿个是中元节最后一天,雀村晚上客人肯定不多,没什么生意。我那口子得到明天才回得来。不如我们晚上去大码头那放河灯。”
霍青玉想了想,点头,“嗯”了一声。

、第21章 弟弟对不起了

星光闪烁的夜幕下,宽阔的汉江水面上往来的大小船只纵横穿梭,骆驿不绝,一派灯火通明,呈现出一片帆樯如林,人来客往的繁荣景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