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好莱坞大亨[美娱+商战] 作者:aaron 完结 >

第213部分

好莱坞大亨[美娱+商战] 作者:aaron 完结-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迪勒简斯公司的安全主管并不同意,但是杰德还是出席了《v字仇杀队》在洛杉矶的首映礼。只不过杰德只是匆匆露了一面,让记者拍了几张照片就很快离开了。洛杉矶的新闻界当然知道杰德此时的情况,倒也没有人会上去围堵什么的。一方面是杰德身边的保镖非常强势,如果真的被保镖当作是刺客就尴尬了;另一方面,天晓得刺客在哪里蹲着了,万一自己被牵连进去岂不是倒霉?
杰德当年的遇刺案最近被洛杉矶的媒体又翻了出来,长达半小时的枪战,牵扯大洛杉矶市乃至湾区数个黑帮,连fbi都被惊动的案子,这样的火力下,记者们还是比较害怕的。毕竟自己只是混饭吃的娱乐记者,又不是将上战场当荣誉的时政记者,犯不着啊。所以杰德只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只能在玫瑰城堡里关注电影的最新情况了。
随着十点的到来,第一批观看《v字仇杀队》的美国观众已经6续离场。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利用手机连接imdb和烂番茄的用户也越来越多。好在杰德早就为这些网站推出了简单好用的版,因此看完电影出来立刻打分成了不少美国观众的习惯。由于imdb的专业性,所以烂番茄才一直是全美最活跃的专业电影社区。
仅仅半个小时,登6烂番茄站的用户就高达数百人了。没有出乎杰德的意料,评论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在观众投票中,大部分的观众选择了中等的分数,给予的评价也大多是“有些无聊”、“场面不错但是情节太累”之类的话语;而相较在影评人方面,这部电影的分数几乎都在高分推荐的范畴,影评人给出了“年度佳片”、“政治批判电影的新巅峰”之类的誉美之词。
《v字仇杀队》讲述了一个威权统治下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被定义是英国,但很多人却认为沃卓斯基姐弟是在暗讽另一个国家。在这个英国里,所有的政客都是表里不一的人——担任国家宣传喉舌的人居然是国家一直在打击的同性恋者;而作为国家精神支柱的神父居然是一个恋童癖;而所谓的最高统治者一方面要民众节约,另一方面自己却享受着奢侈的食物。
在这个国家,所有的艺术创作都被消灭了。不准欣赏国家规定之外的音乐、文学和美术作品,甚至提及他们的名字都是可以入罪的刑罚。执行国家法令的警察全是流氓,以国家的名义随意奴役和惩罚这个国家的人民。在极端的恐惧之下,所有人都将自己的良心和同情心藏了起来,只有一个叫v的人却试图唤醒人民的良心而努力。
他没有盟友,只有敌人,甚至连他所拯救的女主角都不支持他。即便女主角被国家机器数次打压,但她依旧拒绝反抗,甚至想从男主v这个安全的避难所逃走。直到她真的被国家机器打压到无可反抗的境地时,她才知道她在男主角身边的日子是多么可贵。她觉得这才是她要的生活,她觉得这才是人民需要的生活。
于是她真的成了v的盟友,而在v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抗争的行列来。只是这样的电影注定必须是个悲剧,所以v必须死去,必须在最终任务完成前死去。最后是女主角在本片最大的男配角,同时也v最大的敌人面前将v的死亡地铁发动起来,让v去完成他最后的任务。只是此时的警长已经不再是v的敌人,而成了v的信徒。
沃卓斯基姐弟在电影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元素,首先他们将原本是英国民主进程中的反派人物盖伊福克斯逆转成拯救民主的象征;而作为英国民主基石的英国议院则成了的堡垒,最后用炸掉英国议院作为民主的胜利。当然,作为正义斗士的v居然喜欢《教父》中老教父所热爱的红玫瑰,而同时玫瑰又是英国和美国的象征。玫瑰是美国的国花,而同时玫瑰徽章则是英国王室的象征。片中太多的元素和片段给了影评人无限发挥的素材,因此《v字仇杀队》成了全美思想界和电影节最热的话题。当然,杰德也在博客上跟风写了一篇评论。
“如果我说这部电影讽刺的是美国,或许没有人相信,只不过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个哈姆雷特,而我的严重也有属于我的《v字仇杀队》。从‘九一一事件’之后,我们越来越多被政府‘恐吓’着,而在这种恐吓着过着自以为安全的生活。我们通过了《爱国者法案》,授权政府可以监视我们的人民;我们同意了国土安全部的建成,国父们一直反对的特务组织终于建成了。当然我们的政府告诉我们,他们的审讯地点在关塔那摩,那里并非美国国土,所以不用被美国法律约束。其实这才是最可怕的,当我们的政府失去了‘宪法’的约束之后,它就是一头失控的猛兽。也许政府会告诉你,只要是你是遵法的美国公民,你不用担心你去关塔那摩。可问题在于,即便美国国民违法了,它应该是被法院审判而不是政府审判。这才是我所担心的,随着《爱国者法案》的施行,你敢保证我们的未来不会如电影一样么?”
杰德的影评自然惹来美国保守势力的不满,而作为美国保守势力的大本营——福克斯新闻台数档节目的主播都在批评杰德,甚至有个主播还认为美国正处于战争时期,杰德的行为应当被视同叛国罪之类的。但是杰德的评论却在自由派那边得到了极大的支持,《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都在次日的评论版里对杰德的影评大加赞扬,认为布什政府不能用“恐吓”来管理国民。一时间有关《v字仇杀队》的讨论愈发激烈,也让更多的人打算进影院看看这部电影。而杰德也在关键时刻见好就收,他的本意就是为这部电影造势。
“谢尔曼先生,你打算在六月上档的电影应该去剪辑了。”杰德的助理不得不提醒最近已经热衷于家庭生活的杰德了。
杰德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66续续将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拍完了所需要的镜头,这部电影在美国时尚圈引发了极大的关注。一方面是时尚教母,杰德多年的好友安娜温特尔对杰德接拍这部电影感到不满,另一方面是普拉达、古奇等诸多时尚大牌纷纷为这部电影友情赞助了大量时尚新品。
一名负责女主角造型的助理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透露道:“我必须说一句,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今年秋冬时装展几乎可以不用去了。”
“安娜,你为什么会认为我会拍一部污蔑你的电影呢?”杰德在电话里解释道,“我保证这虽然是一部改编电影,但它还是有属于它自己的灵魂。如果不相信的话,电影在纽约首映的时候,你大可穿着你的普拉达去看看就好了。”
电话里沉默了片刻,随后道:“好,我相信你,我会抽空去参加这部电影的纽约首映。”
这才对嘛,杰德自言自道,要不然我费心费力拍出来干嘛?为了将安妮海瑟薇和梅丽普凑在一起就费了我多少工夫。我想,这将是全球女人都会尖叫的一部电影。


、267·职场菜鸟的新书

《穿普拉达的恶魔》这本书其实还是约翰推荐的;因为杰德已经极少有时间看书了;而当年由他所设定的三本科幻小说虽然固定每年还会推出一本或几本;但这些书已经几乎和杰德没有多大关系;除了书封面上那句“本书设定由杰德谢尔曼先生提供”之外;书上没有一个字是杰德所写的。
杰德的公司体系里自然早就安排了暴雪娱乐,只是为了当初暴雪娱乐能够生存下来;《光晕》这部书的游戏改编权卖给了微软娱乐,而《古墓丽影》则是由育碧和暴雪娱乐共同开发,唯一还没有授权的便是《生化危机》。不过杰德在收购漫威之后;漫威曾经推出了漫画版的《生化危机》;也大受好评;因此各大游戏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这本号称“里程碑级”的科幻小说。无论是美国的电子艺界、动视;还是日本的索尼、卡普空;甚至是法国的育碧都为这本小说开出了优渥的条件,但是因为杰德非要保留最终的游戏剧本审核权而一直没有谈下去。
但是杰德却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权力,他很清楚《生化危机》运营好了之后的盈利有多大,不仅本篇能够独立成为一条故事线进行开发,几个重要配角还能推出衍生篇游戏。只可惜暴雪娱乐目前忙于自己的游戏开发,压根没时间来做《生化危机》。好在杰德假借暴雪娱乐的名义,在日本组建了暴雪东方工作室,而这个工作室的基础就是南梦宫。杰德趁着万代公司一个疏忽,抢先吞下了南梦宫。
除了吞并南梦宫之外,杰德目前还在悄悄收购光荣和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两家公司。不过杰德对暴雪东方工作室设定的目标是吞并光荣,顺带看能不能收购和光荣正眉来眼去的too;而对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的目标则是控股,再不济也要成为第一大股东。
相较于杰德的忙碌,约翰已经开始有成为家庭妇男的趋势了。尤其是谢尔曼娱乐集团整合完成之后,约翰出面担任董事局主席几乎是个礼仪性职位,所以约翰倒是有了不少时间阅读和观看各种演出。最让杰德哭笑不得的是,《洛杉矶时报》居然邀请约翰出任专栏主笔,而约翰欣然答应之后还真的成为了美国西海岸小有名气的评论家了。
如果不是因为约翰还是谢尔曼娱乐集团的主席,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和加州评论家协会都打算邀请约翰入会了。不过作为美国编剧协会和美国作家协会的双料注册会员,约翰在南加州文化圈的地位顿时提高了不少。而这本书由出版社百老汇图书寄给约翰的,毕竟约翰的专栏固定是周末两天一篇书评和一篇影评的,因此出版社还是很看重约翰这个专栏的。
“杰德,这本书真的非常有趣。嗯,是一个叫罗伦维斯伯格的女孩写的。”约翰窝在沙发上读完了这本书,然后很热情地将书推荐给了约翰,“我猜我们的好朋友温特尔女士一定会很不高兴我们俩在看这本,她引以为傲并奋斗终生的时尚圈在这个小女孩的笔下简直是应该被唾弃的存在。还有,我们的温特尔女士有那么热爱普拉达麽?”
“哦,是什么书?”杰德也凑到约翰身边,然后倒进沙发里,结果约翰手里的书。“《穿普拉达的恶魔》?”杰德立刻想起这本书的表现来,《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而改编的电影在全球也狂收了3亿多票房。“宝贝,你有这家出版社和作者的联系方式么?我想和他们谈谈影视改编权的方案,我非常有兴趣来改编这部电影,甚至我会出任编剧。”
约翰一愣,在他的印象中,杰德改编剧本的原著都是成名已久的作品,哪里会随便找个新人的新书来动手?但是约翰没有多问什么,还是非常认真地联系了百老汇图书和罗伦维斯伯格。三方很快就敲定了碰面的时间和地点,百老汇图书和维斯伯格对能卖出改编权还是很激动的,尤其是得知杰德谢尔曼极有可能亲自出任编剧和导演之后就越发激动了。
一周后,三方在纽约一个私人会所碰面,在各自律师的你来我往中,杰德的眉头也皱了起来。或许是自己票房保证的名气越来越大,导致百老汇图书和维斯伯格对影视改编权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
最后杰德忍不住出声道:“我希望大家能明白一点,好莱坞目前一本小说的改编权大概是5万美元到1o万美元,制片公司承诺在3到5年内完成电影,并拥有未来1o到2o年的排他改编权。以维斯伯格女士的新人身份,你们要价2o万美元和5年的排他改编权完全是毫无诚意的!至于票房分红,维斯伯格女士,按照好莱坞的规则,除了参与电影制作并有重大贡献的人士可以要求之外,其他人是没有这个权力的。如果你们还是要纠缠这个无理的报酬,我只能很遗憾地放弃这部小说的影视改编权。”
“谢尔曼先生,难道你认为这部书的影视改编权我们不能卖给别人么?”百老汇图书的经理反问道,“虽然您是第一个咨询我们的人,但是最近咨询我们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我并没有说只有我能拍这部电影,但是却只有我能拍好这部电影。”杰德淡淡地回应道,“我编剧的剧本所拍摄电影的平均票房是多少,你知道么?我执导电影的平均票房是多少,你有知道么?优秀的故事只有交到优秀的人手里才会成为优秀的电影,这个道理我想你们都知道吧?更别提你们这本小说一上市就得罪时尚教母——安娜温特尔女士,我很好奇,如果没有我参与制片的话,哪家时尚名牌该赞助你们衣服?我想那些愿意购买这本书改编权的影视公司都是小型公司吧?他们能拿出千万级的制作预算么?如果拿不出来的话,那他们又有多少钱去买配合这本小说两位女主角的衣服?维斯伯格女士,我想你也不希望这本小说改编的电影最终拍摄出来的话,连您都看不懂吧?”
“好,我愿意按照好莱坞的标准来签订合约。”维斯伯格开口道。本来她就没有卖出影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