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复贵盈门 >

第129部分

复贵盈门-第129部分

小说: 复贵盈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家长辈都在喝茶谁也没接话过去。

琳怡知晓,这不过是在等她的错处罢了,只要到了合适时机,就会说她插手政事又管不好中馈,不但和婶娘一家相处不好,和自家的姐妹琳婉也不睦。

琳怡才想到这里,没想到对面的蒋氏开口,“康郡王妃是我们当中年纪最小的,这才成亲不到半年,好时候还在后面。”

敬郡王妃只有一个身体羸弱的儿子,现在还在吃胡僧的药丸想要老蚌珠胎,这话正好戳在敬郡王妃胸口上。

花厅里气氛更冷下来。

琳怡笑道:“时辰差不多了,大家都去瞧花灯吧,晚上还要去漪澜堂。”

大家这才张罗着斗灯。

众人簇拥着长辈去院子里,献郡王妃、琳怡和蒋氏走在后面。

蒋氏略微丰腴,穿着淡青色的衣裙十分漂亮,手臂上带着镂空雕花金钏,衬着雪白的皮肤也颇有几分情态。

琳怡和蒋氏目光相接,似是从彼此眼睛里看到些熟悉的神情。

蒋氏从身边丫鬟手里接过一只荷包递给琳怡,“我早就想去看康郡王妃,听说康郡王妃病了才没去。”

琳怡接过荷包,上面绣纹十分漂亮。

蒋氏道:“听说郡王妃擅女红,我的手拙,郡王妃不要嫌弃才好。”

琳怡笑道:“哪里呢,我不过就是学了双面绣,这样的绣工我可比不上你。”

看着琳怡和蒋氏一起说说笑笑,迟来的周大太太甄氏冷冷一笑,好戏还在后面。

……

时间到了,大家陆续上了马车赶去漪澜堂。

琳怡看着蒋氏送她的荷包,可以看出蒋氏是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怪不得周元祈一心要娶她。

蒋氏和周元祈能走到今天也是不易。

马车很快行到北海,大家换了软轿,到了团城下又步行去漪澜堂。内侍引着命妇落座,大家正在窃窃私语,只听内侍道:“太后娘娘、皇后娘娘驾到。”

众人忙站起身恭谨地行礼。

太后笑着让众人起身。

琳怡抬起头看皇后娘娘,皇后娘娘气色果然好了许多,举手投足都透着雍容华贵。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九章 惊心

收费章节(20点)

第一百八十九章 惊心

班首的宗室妇称贺,繁复礼制过后,内侍开始摆宴,漪澜堂外也燃气了烟花爆竹。

宫人捧灯献舞,更有穿着藩国服制的舞娘在荷花灯里随乐翩翩。

大家交头接耳低声交谈。

献郡王妃道:“皇后娘娘病了之后,宫里一直少歌舞,就是在宫宴上也见不到这么多舞娘。”

琳怡看着笑道:“皇后娘娘身体好起来,皇上也跟着高兴。”

“那是自然,”献郡王妃压低声音,“皇后娘娘是唯一经正门抬进宫的,娘娘病得最重时皇上说过,只立皇后娘娘一人为后。”

不管是愧疚还是真情,总之是给了皇后一个承诺。

皇后娘娘鬓间双凤低垂,眉眼间光彩闪烁,旁边的惠妃娘娘穿着杏红色衣裙,脸色红润如刚刚绽放的蔷薇。

皇后娘娘端庄,惠妃娘娘娇艳。从前的少年夫妻毕竟隔心多年,不知能不能及的上年轻貌美的温柔乡。

琳怡和献郡王妃正说着话。小宫人捧来了一碟点心,“五王妃让奴婢给康郡王妃送来。”

琳怡抬起头看对面的宁平侯五小姐,宁平侯五小姐向琳怡微微一笑,满脸善意。这样亲切的五王妃,琳怡也恭顺地颌首谢过。

五王爷这些日子在皇上面前可是炙手可热,连续几日召见五王爷在南书房。五王妃这般对琳怡立即引来旁边人的羡艳。

一阵烟火过后,皇上驾到,众人起身相迎,皇上笑着吩咐身边人,“将花厅写好放出去,请祖先庇佑我大周。”

皇上格外高兴,特意让翰林院官员执笔写祭词然后将莲花灯放进太液池。

太液池澄平的水面登时亮起数不清的灯光,皇上扶着太后娘娘带众人去观看,天上的星斗似是落在湖里,整个太液池比夜空还要璀璨。

看过花灯,皇上亲手放了孔明灯,祝太后娘娘寿比南山,愿大周朝万年昌盛。太后娘娘、皇后和众位娘娘都写了灯谜来与命妇们同乐。

宫人们将赏赐之物搬上来,只等着有人猜中了谜底拿出来赏赐。

五王妃兴致极高,先旁人猜中两条,立即得了一柄玉如意和只精巧的麒麟金锁。

太后娘娘看着笑容满面,“麒麟送子,这是极好的兆头。”

五王妃羞怯地笑谢太后娘娘吉言。

宁平侯五小姐嫁人之后和从前大不一样了,脾性收敛了不少,人前处事更加圆滑,却改不了争强好胜的心性,这样一来将其他几位王妃都丢在了后面。

内命妇们也得了纸笔,献郡王妃已猜中好几条却束手不写,琳怡也是笑着观看热闹,时间过了大半,琳怡才动笔写了一条,献郡王妃猜了极难的两条让内侍送上去。

内侍慢慢报谜底,众人在下面说笑。

皇上那边拿了文武百官的敬贺词来评鉴,太后娘娘看重了几人的文辞,皇上笑道:“还是母后会选,那可是咱们郑阁老、吏部尚书、状元郎和探花郎的纸笔。”

女眷猜灯谜,文官楼下斗笔,今年的中元节格外热闹。

皇上几次爽朗的笑,赏赐更是源源不断地送出去。

当真是普天同庆。

整个北海守卫森严,官员骑在马上四处巡逻。献郡王妃拉着琳怡道:“康郡王爷可真是辛苦。”

在京的武官就是这样,越是喜庆节日越忙的脚不沾地。

皇上正和太后娘娘说话,内侍匆匆忙忙进屋禀告,皇上的笑容一下子僵在脸上,漪澜堂顿时安静下来。

太后和皇后关切地看着皇上。

皇上起身吩咐宴席照常,自己则带着内侍快步走了出去。

女眷们面面相觑,皇后打发人去打听消息,蒋氏趁着大家不注意低头往漪澜堂外看,然后回来低声道:“外面的守卫走了许多,大约是出事了。”

大家眼睛里都流露出紧张。

皇后低声和太后说了些话,太后皱起眉头来,旁边的惠妃目光闪烁不经意地看向自己的妹妹五王妃。

太后道:“怎么偏在今天?”

皇后微微思量,“大约是孝亲节的缘故,读书人祭祖时不忘了拜孔圣人。”

太后长长的指甲轻触手里的茶碗,敛目道:“这些年皇上重科举,在重新修葺了孔庙,皇子们从来都是尊师重道,孔圣人的地位比前朝有高了许多,那些儒生又在闹什么?”

定是有原因的,儒生不会无缘无故的闹事。

太后遣人去打听,低声吩咐皇后,“皇帝有事,时间也差不多了,宴席就散了吧。”

皇后应下来,“我就让人去准备。”

太后颌首。

这边琳怡也听说了些只言片语。

姻家祖上就是有名的儒士,在江南一带弟子有上百人。前朝亡国之君逃去江南建立南陈,姻家是少有仍旧侍奉君主的忠臣,南陈灭亡之后姻家祖上也殉主,大周太祖皇帝敬重忠贞之士,没有再追究姻家罪责,可是姻家却不肯入朝为官。

江南儒生众多,能在儒学上做一番道理的大多受过姻家祖上点拨,弟子传弟子,这样一来姻家虽然避世却声名不减。

不知是谁将皇上要赐姻家死忠的消息传了出去,在京里的儒士才在中元节闹了起来。从姻家联系到大周朝几桩文字狱,在大街上捧着孔圣人的尊像,直逼来北海要为天下儒士讨个公道。

献郡王妃拉着琳怡,“你该知晓吧,都说消息是你那里传出来的,皇上赐姻家忠勇侯,就算姻奉竹现在不受,出海之事姻奉竹定是有去无回,皇上到时候再追赠,姻家就没有理由拒绝,只要忠勇侯的帽子扣上,姻家想要不为朝廷出力都没了借口,除非姻氏被灭族……”

这样的消息。琳怡目光一紧,“这种消息我哪里敢传。”就因姻语秋是她的先生,她躲避都来不及,哪里还会落人把柄。

献郡王妃点头,“我如何不知道,只是你和姻家走动的近,姻语秋先生也是你送出京的……”说着看向太后、皇后,“怕是有人会相信。”

献郡王妃还少说了一点。

她和姻家走动的近固然是个让人相信的理由,最重要的是,外面传出去的皇上要让姻家尽忠的消息也确然是真的。

这两件事加在一起由不得人不相信。

有人早已经知晓儒生会在中元节闹事,所以刚才在宗室营里,许多人才会隐晦地笑。琳怡知晓中元节必然不太平……琳怡看向献郡王妃,“没想到儒生会闹起来。”

献郡王妃脸上一紧,“我们家郡王爷也没提起过姻家事,所以我也不知晓。”

献郡王妃知晓的话早就提醒她。

“还愣着做什么,”蒋氏借着敬酒走过来,“该想想法子脱身才是。”众目睽睽之下,被太后、皇后叫过去问总会失了脸面,怎么也要避开今天。

琳怡转头看蒋氏。

蒋氏道:“康郡王妃的病还没好,现在吹了风身上不舒坦,我代康郡王妃去和皇后娘娘禀告,”说着微顿,“时辰不早了,先走一步也不算失仪,你生病又是人人都知晓的,就算皇后娘娘不准,让身边的御医帮忙诊治,也可以避开这么多人。”

虽然琳怡和蒋氏是第一次见面,但是蒋氏的神情真切,一心是为她思量。

献郡王妃也赞同,皇后娘娘的病有了起色全赖姻语秋先生,这时候自然会维护康郡王妃一些。

琳怡摇头,“我这时候走了倒落人口实,现在叫我过去问,我还能申辩。”

蒋氏和献郡王妃对望了一眼,也是这个理。

“恐怕你是有口难辩,”蒋氏提醒琳怡,“现在快想好了,一会儿一股脑说出来,太后那里不会给你留太多时间。”蒋氏说着又将整个漪澜堂看了遍,“眼下也没有旁人能替你说话了。”

蒋氏指的是周老夫人没来,不过蒋氏的目光转眼就变了些。

这也不是坏事,周老夫人既然有意躲避,就算来了也不会说什么好话。

皇后扶着太后娘娘去内室先休息。

琳怡深深吸了口气。

蒋氏和献郡王妃也像没事人似的在旁边坐下说话。

片刻功夫惠妃娘娘就宣布宴席散了,宫人去准备车马,大家等着太后娘娘的暖轿到门口。

众人表面上装作一无所知,目光闪烁时都在看琳怡这边。

暖轿没能准时到漪澜堂,儒生挤在北海门口,皇上的意思是安全起见等一会儿才能送太后娘娘回慈宁宫。

这样耽搁下来,太后娘娘不问话是不可能了。

命妇有意地聚在一旁,琳怡这边要不是有蒋氏和献郡王妃在就要落单。

大约过了一盏茶功夫。

女官走到琳怡跟前向琳怡行礼,“康郡王妃,太后、皇后娘娘传您过去。”

等待了好久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琳怡跟着女官步步前行,身后是一片静谧。大幕已经拉开,惠和郡主、献郡王妃等人满心焦急,那些在整件事后推波助澜的人如今就等着看结果。

琳怡走进内室,太后娘娘端坐在软榻上,正在捻手里的佛珠,皇后娘娘在一旁坐着说话。

琳怡上前行礼,太后娘娘不动声色地让琳怡起身,女官忙端了锦杌过来,琳怡欠身坐下,只等着太后娘娘说话。

女官将内室的隔扇关上,太后娘娘这才道:“皇后的病还是康郡王妃进的药才能好。”脸上平和没有特别的神情。

皇后这才笑道:“听说康郡王妃药膳做的也好,哪日说几样给女官,让御厨房也做做看。”

琳怡忙恭谨地道:“都是妾身在家里乱做的,不敢拿到娘娘面前。”

皇后就笑了,又问了琳怡周婶娘和广平侯家老太太的情形。

琳怡一一作答。

皇后喝了口茶,脸上表情微紧,“这几日有些话传到本宫耳朵里,和姻家有关,正巧今天你在这里,就将你叫来问问。”

琳怡的脸色一下子变了,人一急眼睛也红起来,“皇后娘娘刚刚妾身也听到有人说,是妾身乱传姻家之事才……才有了今日之乱……妾身不过女流之辈,哪里有这个本事,那些话妾身更是闻所未闻……妾身师从姻语秋先生,自从姻家进京,妾身与先生见面甚少,就是为了避嫌,可毕竟妾身和姻语秋先生有师徒之宜,总不好就断绝往来。”

皇后娘娘迟疑了片刻,“姻语秋先生怎么会急着回福宁?”

琳怡这才低声道:“也不知妾身该不该说,妾身也是不经意才知晓的。”

太后娘娘抬起眼睛慈祥地道:“你但说无妨。”

琳怡紧张地用帕子擦擦鼻尖这才道:“姻语秋先生收到家里的信,姻老太爷要进京里来,姻老太爷身体不好先生担心路上有什么闪失,再者姻家进京只带了几个下人,姻语秋先生这才从京里找了个镖局去接姻老太爷。”

太后娘娘有些意外,皇后娘娘也惊讶地道:“原来是这样,姻老太爷怎么会突然进京来?”

琳怡摇头,“妾身也不知晓。姻老太爷从福宁早就启程了,只是路上病得重了也就耽搁下来。”

太后娘娘仔细地听着。

琳怡接着道:“听姻语秋先生说,姻奉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